登錄???|???注冊
《韓非子》是我國先秦時期集法家學說之大成的代表作,在中國哲學和古代散文發(fā)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風格嚴峻峭刻,干脆犀利,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主張君主集權,提出重賞罰,重農(nóng)戰(zhàn),反對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對國家的管理),主張變法改革。
(戰(zhàn)國)韓非 姜俊俊校點 ·東方哲學 ·35.7萬字
《大易翻譯學》援易入譯,以易治譯,以易弘譯,為翻譯研究提供一種新的途徑。全書共十三章,主要從哲學上探討翻譯含義、翻譯本質、翻譯標準、翻譯原則、翻譯策略、翻譯方法、翻譯審美、翻譯倫理、翻譯風格、翻譯距離、翻譯批評、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復譯等問題。作者較有創(chuàng)見性地提出并論證了翻譯本質“交易論”、“太和”翻譯標準、“陰化、陽化”翻譯策略、“中和”翻譯批評標準、“善、公、實、全”翻譯批評原則、翻譯風格“模仿說”、“生生為美”的翻譯審美觀、“利以合義”的翻譯倫理觀、“保合太和”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觀等,為中國傳統(tǒng)譯論灌注了新的血液。該書是大易翻譯學的奠基之作,融易學和譯學為一體,既弘易道又弘譯道,既適合翻譯理論研究人員參考又適合譯學、易學愛好者閱讀與欣賞。
陳東成 ·東方哲學 ·20.1萬字
對于莊子的“齊物”,前人主要有兩種詮釋:一種詮釋由向秀、郭象肇其端,認為萬物確有差別,但只要充分實現(xiàn)各自天性,那么,萬物便都可自得其樂;另一種詮釋源于支遁,認為萬物其實無差別,差別只是主觀的假相。以上兩種詮釋在《莊子》中都能找到依據(jù),但前者的詮釋依據(jù)在外雜篇,而后者的詮釋依據(jù)在內(nèi)篇。一般認為,《莊子》內(nèi)篇為莊子自作,外雜篇出于莊子后學之手,據(jù)此,莊子“齊物”思想應系內(nèi)篇所體現(xiàn)的“齊物”思想。然而,當今學界對莊子“齊物”的主流詮釋卻與郭象幾無二致。有鑒于此,筆者力圖厘清《莊子》內(nèi)篇和外雜篇各自的“齊物”思路,呼吁學界重視支遁式詮釋。
李凱 ·東方哲學 ·20.3萬字
丁福保所作佛典箋注系列中之一種,丁氏系民國著名佛教居士,佛學學者。此書注釋簡明扼要,釋義準確,對于普通讀者閱讀佛經(jīng)既有幫助又不致太過繁瑣,比較符合叢書要求。
(唐)惠能 丁福保箋注 哈磊整理 ·東方哲學 ·21.4萬字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為中華日本哲學會的會刊。中華日本哲學會作為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對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并促進中日兩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本輯內(nèi)容涉及日本戰(zhàn)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收錄了國內(nèi)高校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以及一批代表新生力量的青年學者論文,同時設置了特邀日本學者論壇。
郭連友主編 ·東方哲學 ·26萬字
企鵝出品,豆瓣評分超過8.0,著名歐陸哲學家、批判理論家齊澤克等執(zhí)筆!哲學能否幫助我們找到一種與屈從妥協(xié)無關的成熟狀態(tài)?《地鐵上的哲學》叢書小而易讀,由當世頂尖哲學家執(zhí)筆,依各自專長的思想領域,擇定“事件、真理、自我、為什么長大”四大主題,交出最精當、最生動也最富啟發(fā)的答卷。叢書的每一主題都發(fā)端于哲學史,裹挾著先哲贈予的豐厚思想遺產(chǎn),來到今日思想論爭的風眼。頻繁迭代的生活方式早已全面改變了我們對諸如真理、自我這樣一些最基本問題的想法,身處其中的我們可能習焉不察。本套叢書的哲學家們用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無論真實還是虛擬)作為思想的起始站,帶領讀者游歷與審視現(xiàn)代生活變動永無停歇的實境。
(美)蘇珊·奈曼 (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美)約翰·D·卡普托 (英)巴里·丹頓 ·東方哲學 ·40.7萬字
《中國哲學簡史》原名AShort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是馮友蘭先生于1947至1947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英文講稿。該書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影響巨大,是迄今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本次收入”國民閱讀經(jīng)典”叢書的《簡史》,采用趙復三先生的中文譯本。
馮友蘭 ·東方哲學 ·20.3萬字
本書為論文集,主要是作者關于漢代經(jīng)學,宋代儒學,及清代以降至于現(xiàn)代中國學術史、思想史重要問題研究論著的選集。就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來說,涵括漢學與宋學兩種傳統(tǒng)學術形態(tài),二者間既有明顯的差異與界限,又是互相憑藉、左右取資的關系。
趙燦鵬 ·東方哲學 ·20.9萬字
熊十力哲學三部曲:《新唯識論》《體用論》《乾坤衍》。從中可以清晰看到熊十力思想的出發(fā)點和演變軌跡。熊十力先生對于傳統(tǒng)各家各派的評判屬其一家之言,其得失自可討論,但其對于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對于傳統(tǒng)文化根本精神的深入體會,以及其“舍我其誰”和著眼于全人類的時代責任的擔當,來自于儒家和佛教大乘為主的深厚精神資源。因此,對于想深入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讀者是一個很好的橋梁和階梯。
熊十力 ·東方哲學 ·22.6萬字
在印度哲學史上,凡承認吠陀圣典的權威性的婆羅門教哲學都被稱為正統(tǒng)派哲學,凡否認吠陀圣典的權威性的哲學流派被稱為異端派。前者因為共有六派,所以又被稱為“六派哲學”。本書對印度的流派哲學進行了系統(tǒng)的考察。這六派包括吠檀多哲學、數(shù)論派哲學、瑜伽拍哲學、勝論派哲學和正理派哲學。作者對其起源、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對后世的影響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孫晶 ·東方哲學 ·26.9萬字
本書將《紅樓夢》故事情節(jié)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過程的演繹,《紅樓夢》中的人物則是修行過程中的心識現(xiàn)象的象征,而《紅樓夢》中人名、地名、詩詞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具有提示作用。因為是按照原著順序解讀,單讀此書也能夠與《紅樓夢》的故事情節(jié)一一對應,省去了翻檢原書的麻煩。
陳嘉許 ·東方哲學 ·34萬字
本書匯集了錢遜先生研究《孟子》的學術成果,對《孟子》全文做了完整的翻譯和系統(tǒng)的講解。全書分為兩部分,導讀部分重點講述了孟子其人其書、《孟子》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和研讀《孟子》的具體方法、注意事項等。解讀部分注釋力求簡要,譯文緊貼經(jīng)典原義,講解深入淺出,在歷代研究基礎上精心疏解,結合新的時代精神做出作者自己的獨到見解,為讀者導正學習經(jīng)典的方向。
錢遜 ·東方哲學 ·20.2萬字
李退溪是朝鮮朝最為重要的儒學家之一。本書以朝鮮儒學的一段公案——“四七之辯”開始談起,以文獻考據(jù)和哲學分析為基本方法,重點分析了李退溪的“理氣互發(fā)”說和心學思想的理論淵源與后學影響。李退溪受《周易》和周敦頤《太極圖說》中動靜說的啟發(fā),推發(fā)了“理”之能“發(fā)四端”的可能性,由此建立了人性之善與天理之間牢不可破的聯(lián)系。退溪心學的形成與宋、元、明時期儒學的多元化發(fā)展有關,是以朱子思想為根基對《心經(jīng)附注》、《延平答問》的繼承,強調(diào)“十六字心傳”——道心對人心的統(tǒng)帥。另外,本書還從文獻流傳的角度揭示了朱子學東傳之路徑及李退溪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金香花 ·東方哲學 ·21.1萬字
《傳習錄》由王陽明弟子所記,是王陽明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的簡集,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觀點,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傳習”一詞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該書卷上主要闡釋知行合一、心外無物等觀點,經(jīng)由王陽明親自審閱。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陽明親筆寫的書信,除了回答有關知行合一、格物說等問題之外,還講了王學的內(nèi)容、意義以及宗旨,另還附有兩篇闡釋王陽明教育觀點的短文。卷下主要是說致良知,雖未經(jīng)王陽明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展示了他晚年的思想。
(明)王陽明 思履 ·東方哲學 ·42.9萬字
《讀經(jīng)示要》三卷,首卷論述經(jīng)為常道不可不讀,次卷講論讀經(jīng)應取的態(tài)度,末卷略說六經(jīng)大義。第一卷中,熊十力略述了六經(jīng)所蘊含的大道與政治思想,并疏解了《大學》首章和《禮記·儒行》。第二卷中,熊十力指點了治經(jīng)應持的態(tài)度,強調(diào)了立志的重要性。第三卷中,熊十力略講了六經(jīng)(主要是《周易》《春秋》二經(jīng))的義理。
熊十力 ·東方哲學 ·32.6萬字
發(fā)掘儒家美德對當代大學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意義,是文化自信的內(nèi)在訴求。在儒家美德體系中,有十種美德與當代大學生尤為相關,即“仁愛”、“友善”、“誠信”、“義”德、“公忠”、“孝親”、“智”德、“勇敢”、“節(jié)儉”、“愛物”。陳繼紅等著的《儒家美德與當代青年發(fā)展》基于對儒家經(jīng)典文本的抽樣式分析,深入闡釋十者的基本意涵并展開中正的價值評判,并開掘其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性轉化的價值路向。在上述基礎之上,說明此十種儒家美德何以指導當代大學生道德實踐中存在的若干重要問題。
陳繼紅等 ·東方哲學 ·26.5萬字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論匯編。荀子是先秦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總結子各家各派的學術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個集大成者。他雖出自孔門,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本書凡哲學、倫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教育,乃至語言學、文學,皆在精辟之論,為先秦一大思想寶庫。本書之譯注,博采前人之長,而又力求超越前人之短。頗多獨立見解。譯文也甚通順流暢,有自已的特色。
張覺 ·東方哲學 ·38.6萬字
《易經(jīng)》是中國文化名著,也是古代士子學人必讀的教科書,相傳為孔子所作的《系辭傳》上下篇,則是《易經(jīng)》的通論。這本《易經(jīng)系傳別講》是南懷瑾對《系辭傳》的講記,其方式是先摘錄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綜羅古今歷史知識、社會現(xiàn)象和自然現(xiàn)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闡述。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24.2萬字
本書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工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的事物;“趣”即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愿意看的東西。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良好的國學素養(yǎng)。請翻開本書,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長廊,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智慧,把握傳統(tǒng)文化的脈搏,豐富自身的內(nèi)涵,成為文化達人。
斗南 ·東方哲學 ·48.1萬字
《十力語要》凡四卷,主要內(nèi)容為門人節(jié)錄匯編熊十力先生論學書信,以及記錄熊先生語錄,另外還有少量短文、傳記等,并由熊先生親定。于1935年開始分卷單行,后匯集成書,于1947年收入湖北十力叢書印行。《十力語要》作于熊十力精力旺盛、哲思暢達之中前期,匯集了熊先生論學的精華,為《新唯識論》之外的又一代表作。
熊十力 ·東方哲學 ·28.5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