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認為,致力于主體間關系的建構是中國傳統哲學核心價值及獨特品格的重要體現。中國哲學家對主體間關系的建構,經歷了一個“源生”、“發展”、“再造”的過程。本書循著歷史順序,運用文本研究、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先秦以來各個時期的典型思想,其歷史影響及現實意義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考察,對如何建構當代中國的主體間關系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成龍 ·中國哲學 ·29.2萬字
本書選取海德格爾、薩特、福柯等耳熟能詳的西方哲學家對藝術的解析與批評,嘗試探討20世紀以來西方哲學家的藝術觀。不論從社會影響力方面還是學術引用率方面,他們對藝術的探討都是藝術史家和藝術評論家的寫作所無法比擬的。在漢語藝術寫作方面,他們的觀點幾乎成了關于某種藝術現象或某位藝術大師的專業定論,被津津樂道且不厭其煩地引述。本書的論述從三個層面展開:其一,哲學家的畫論并不僅僅只是他們的哲學觀在繪畫問題上的“復制粘貼”,它們還賦予了繪畫某些特殊性啟迪;其二,從藝術史角度反觀哲學家的評論工具的得與失;其三,作者在書寫過程中試圖提出這樣的設問——我們從中獲得了什么性質的“視思”或“哲思”?
馬欽忠 ·西方哲學 ·28萬字
老莊哲學的“身患”意識和“貴身”崇向,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被改造、升華為“仙道貴生”的神仙道學理論。身體是道教神仙家們自觀觀他的邏輯出發點,也是他們品善論惡的價值尺度。在神仙道家們的精神世界中,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天地、自然等,都以人天互體、交感會通的方式作用于世,構成人的生命價值境域;身體與世界的一體性使認識身體與認識世界合而為一,認識身體就是認識世界;在“根身”的宇宙論和“反身”的認識論支撐下,道教的倫理觀乃是一種典型的“躬身主義”倫理觀。與此相應,道教煉養術、道教齋醺科儀與道教神仙信仰中無不蘊含著“仙道貴生”“修身成人”與“身化人文”的豐富哲學意蘊,體現出“以身載道”的哲理特征。
楊普春 ·中國哲學 ·25.8萬字
人類學哲學是作者提出的對馬克思哲學開創的新理解。本書第一篇主要考察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的理論生成,指出它是在德國哲學的人類學轉向中產生,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等經典文獻中完成的,并簡單概括了人類學哲學的基本理論。第二篇在人的世界歷史性發展的基礎上,集中考察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的哲學立場、哲學精神、思維范式、經濟學一人類學一生態學的三維互根等對于開辟人類學時代的理論和方法論意義,并指出人類學哲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世界歷史的人類學發展時代。
苗啟明 ·馬哲 ·26.8萬字
西南聯大多元自由的學術、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了成長和發揮的巨大空間;西南聯大開創的中國通識教育系統,創造了教育神話,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西南聯大哲學通識課》按歷史順序共分7個部分:胡適先生講“哲學概說”“諸子哲學”,馮友蘭先生講“漢代儒學”,湯用彤先生講“魏晉玄學”和“隋唐佛學”,馮友蘭先生講“宋明理學”和“清代經學”。三位大師各呈所長,互文成趣,多層次啟發讀者,構成一部完整的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 胡適 湯用彤 ·中國哲學 ·20萬字
本書運用考察、譜志等地方文獻研究朱子學,其內容涵蓋朱熹的家事、生計、行蹤、遺址、墨跡、畫像、號謚以及新安朱氏等方面,詳細而真實地再現了朱子的生平事跡。其寫法另辟蹊徑,不再僅僅側重朱子的哲學思想,對于其家庭生計與私人生活也進行了展示,為全面了解朱熹的行蹤、事跡、為人等提供了豐富的、較全面的資料。
高令印 高秀華 ·中國哲學 ·33.1萬字
本書是對現代儒學代表人物牟宗三哲學的全面分析,分別從其儒學詮釋中的道德形上學、自律道德、良知本體和歷史意識四個維度,審視牟宗三在與康德哲學的對話中建構而成的道德形而上學哲學體系所存在的問題。作者站在原始儒家的立場,認為現代儒學以“舊瓶裝新酒”的方式,徹底扭曲和背離了儒學傳統,即用道德取代倫理,用規則取代美德,用人取代天,用內在的歷史終結論取代了超越的歷史可進論;批評牟宗三所建構的道德形上學和宏大歷史觀念是一種理論上的嫁接,和對現代性未經反思的信從。本書2012年作為“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之一種初版。此次再版,作者增寫前言,回溯了出版以來學術界的諸種討論,重申了自己的思想立場,認為此書迄今“仍未被儒學界真正消化”。
唐文明 ·中國哲學 ·24.2萬字
本書運用現代語言學方法,考證《孟子》中210例古今紛紜的疑難詞句,并給出確切的解釋。以“譯注”形式呈現——下里巴人的形式,陽春白雪的內容。
楊逢彬 ·中國哲學 ·43.6萬字
本書稿為作者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的成果。本稿圍繞著朱子四書學展開,從朱子四書學的構成與形成、道統論、經學與實理、圣賢人格、述作一體、文本考辨、傳承影響七個方面對朱子四書學系統作了初步的考察與梳理。書稿恪守以朱子解朱子的立場,力求以朱子四書文本研讀為依托,從朱子固有的經學理學論題出發,采用朱子的治學方式,以忠實闡明朱子四書本意為宗旨。為此,書稿采用了文本問題分析法,融合哲學概念的處理,以求契合朱子四書融經學與理學為一,“刻意經學,推見實理”的經學哲學特質,以求切實反映朱子守先待后的傳道抱負。
許家星 ·中國哲學 ·49.9萬字
漢娜·阿倫特晚期的“心靈生活”研究對康德批判哲學進行了系統的、富有啟發的闡釋和發展,本書就圍繞這一闡釋展開。結合阿倫特前期的政治理論,本書首先分析了阿倫特康德闡釋的問題背景,即艾希曼審判及其思想后果。阿倫特前期的政治理論以行動和公共領域為核心,以此為基礎,《心靈生活》對思考活動、意志活動和判斷活動進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對批判哲學也進行了創造性的發揮和改造。本書也重點討論了阿倫特的政治理論工作在當代西方政治哲學領域的意義和反響。通過對康德政治哲學的闡釋,本書將呈現出共同體、思想、道德、生命意義、政治判斷和歷史敘事之間的復雜關系,為當代政治哲學的理論建構提供有益啟發。
陳聯營 ·西方哲學 ·22.8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通俗且集中體現了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了解陽明心學的入門必讀書。本書以明代最精良的權威版本為底本,在此基礎上由專業學者精心制作了白話翻譯和字詞典故注釋,譯文簡明通俗、準確深刻,符合當代讀者的閱讀口味和習慣。與市面版本相比,此本新增王陽明思想主題閱讀索引、王陽明心學核心詩詞、王陽明年譜,以及長達萬字的導言。全方面展現王陽明的核心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一體。經典之作,底本權威,注釋精當,簡明通俗,是王陽明粉絲和國學愛好者的優質讀本。
王陽明著 王赫譯注 ·經典著作 ·26.8萬字
本書是國內最早且最系統地從制度正義角度理解道德失范現象的學術著作,以人類文明歷史進程為背景,立足于中國現代化建設實際,從多學科交叉的角度,在“倫理”-“道德”人理論框架中,以制度公正為切入點、制度有效供給為基本分析方法,從宏觀的角度研究道德失范問題。所關注的焦點不是制度公正的具體內容,而是提示制度公正建設對于克服社會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現象的意義。
高兆明 ·理論流派 ·27.5萬字
本書不僅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而且從哲學、法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各個方面作了探討。它共分為七部分。在書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征,并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和評價,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的和諧的發展基礎以及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論》(1759)是和《國富論》(1776)同樣齊名的亞當·斯密的經典傳世之作。
(英)亞當·斯密 ·倫理學 ·27.3萬字
該書以恩格斯關于“理論思維的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前提”的論述為出發點,以思想的前提批判為解釋原則,論證了哲學的理論性質、思維方式、存在方式和工作方式,分別探討了構成思想的基本信念即“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構成思想的基本邏輯即形式邏輯、內涵邏輯和實踐邏輯問題,構成思想的基本方式即常識、宗教、藝術和科學問題,構成思想的基本觀念即存在、世界、歷史、真理和價值問題,構成思想的哲學理念即哲學與形而上學、哲學與哲學史、哲學與辯證法、哲學與時代精神的關系問題。
孫正聿 ·思維科學 ·48.6萬字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共4卷,全八冊。作者為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萬俊人,叢書分別以“倫理學基礎:原理與論理”“倫理學主題:價值與人生”“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倫理學前沿:道德與社會”為主題,精選了20世紀西方著名倫理學家圍繞上述主題的經典性文本,完整呈現了20世紀西方倫理學的流變脈絡、知識狀況和理論前沿,為讀者了解這一非凡時期的西方倫理學的知識提供了較為完整、準確和清晰的知識地圖和理論語脈。
萬俊人主編 ·西方哲學 ·23.1萬字
本書與《本體詮釋學》(一)相呼應,主要從“《易經》與本體詮釋學”“本體詮釋學與中西會通”兩方面進一步闡發本體詮釋學。全書系統地闡發了易的本體世界,提出了義、理、象、數一體同源說,建立了周易哲學的本體論和詮釋學的系統架構,同時書中也論述了本體詮釋學的當代精神以及21世紀中國哲學的走向等理論問題。
成中英 ·邏輯學 ·32.1萬字
是經典心理學著作,被認為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志。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類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許多埋藏于人類心理深層的奧秘,為人類潛意識學說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樹立了人類認識自身的新里程碑,引導了整個20世紀的人類文明。弗洛伊德通過對夢的科學探索和解析,發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潛意識”,揭開了人類心靈的奧秘。它對心理學的相關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學有重要的影響,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知識讀物 ·34.3萬字
本卷包括康德兩部重要著作:《純然理性界限內的宗教》和《道德形而上學》。前者集中論述了善惡原則對于人類以及對于上帝的意義;后者分別分析了法權論和德性論的形而上學初始根據。
李秋零主編 ·經典著作 ·34.9萬字
這些演講是討論美學的;它的對象就是廣大的美的領域,說得更精確一點,它的范圍就是藝術,或則毋寧說,就是美的藝術。
(德)黑格爾 ·美學 ·24.3萬字
各類邏輯考試必備之書。
陳偉 ·邏輯學 ·2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