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然的觀念》是英國著名哲學家柯林武德在科學哲學領域的代表著述。作者在書中深入探討了自然觀念的歷史變遷,提出了自然科學的價值。書中深入剖析了自然觀念在希臘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及現代這三個歷史發展階段的不同樣貌,強調了作為科學的哲學基礎,自然觀的不同與科學進步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英)R.G.柯林武德 ·知識讀物 ·13.3萬字
徐梵澄先生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精神哲學家、翻譯家和印度學專家,被譽為“現代玄奘”,“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師”。《孔學古微》通過“以經解經”的方式,全面評述了孔子生平、儒學大義、六藝之學、顏曾思孟等主題,力圖還原孔學之精微、靈活與整全。橫向以多文明比較會通,宣揚中國思想之菁華;縱向提升個體精神維度,汲取生命困苦之救愈。對于“仁”,徐先生提出:“仁”就是“神圣之愛”。作為宇宙原則,“仁”不可能離我們很遠。……只要人覺醒于“仁”,“仁”便就在眼前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在舉手之間,就能覺醒,做到公正,善良,親切。
徐梵澄 ·中國哲學 ·13.3萬字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近現代又有無數的名家的對其學習與解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學術思想遍及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梁漱溟等 ·東方哲學 ·13.3萬字
針對現代人沉重的壓力和疲困的心靈,特別是各種精神心理疾病,《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認為,中國古代的修身傳統有無比強大的現實意義。《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探討了如何在現代條件下激活古代修身傳統,并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出一套具體的修身方法。作者將儒家幾千年來特別是從孔孟到宋明時期所發展起來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靜、存養、自省、定性、治心、慎獨、主敬、慎言、致誠等九個范疇,對它們的基本含義及其現實意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書后附錄集多家經典,可用于反復閱讀、朗讀乃至抄寫,幫助修身實踐。希望《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能對當下浮躁的世風有鎮靜作用,同時也對關心國學復興之路的人有所啟迪。
方朝暉 ·中國哲學 ·13.2萬字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斗爭,原因無他,只因為追求更大的權力是人類的最基本的欲望之一。擁有權力就代表成功,想要成功,單靠宅心仁厚是不夠的,必要權謀戰術是必不可少的。本書從葛拉西安《智慧書——永恒的處世經典》中精粹了80則人生箴言,以西方歷史中的戰爭謀略、宮廷政治和江湖騙局等為事例,立足于現代社會,分析了權力斗爭中的種種技巧。作者以一種令人驚異的客觀冷靜的態度,深刻地剖析了在權力斗爭中顯示出的高度智慧,為讀者提供了戰勝權力叢林中的艱險、困頓和邪惡提供了種種神機妙策。
(西)巴爾塔沙·葛拉西安 ·西方哲學 ·13.2萬字
《理解人性》旨在普及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本書不僅舉例說明了這些原理如何解釋我們與生活的世界和人類活動的關系,而且還闡明了這些原理在群體生活中的應用,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的剖析。正如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說,撰寫本書的目的有三個:第一,指出錯誤的個體行為會破壞社會和群居生活;第二,向普通大眾介紹辨別自身錯誤的方法;第三,告知他們應對方法.以達到人與社會環境的和諧。雖然人們常常認為商業或科學過失代價昂貴、應該受到譴責,但我們錯誤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引起大得多的后果,常常危及性命!希望本書能助你好好地理解人性!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理論流派 ·13.2萬字
本書系統梳理了禪的思想體系和行為原理,既有原汁原味的禪的思想精髓,又有對生活體驗的意見和建議,可作為了解東方禪學思想的入門之書。本書按照知、行、問答的順序編撰而成,分為禪思想、禪行為、禪問答三部分。通過解說達摩遺作、禪宗史書和古代韻文著作中的禪意,揭示出“二入四行觀”“安心法門”“信心銘”等禪學思想的內涵及“無功用”“超個我”等禪學行為原理,進一步引導讀者從知行合一的角度理解“禪是什么”。鈴木先生在本書中對一些參禪趣事的描繪細膩生動,增添了書稿的新鮮感,無形中也發揮了撫慰人心、啟迪智慧的作用。
(日)鈴木大拙 ·知識讀物 ·13.2萬字
當代著名禪師,佛教文化著名學者延參法師提出了“寬懷人生”的人生慧語,為我們開啟了人生的一扇窗。本書正是在繼承和發揚延參法師佛理的基礎上,以佛教精義為根底,對世俗社會萬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觀、財富觀、愛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際交往、成功勵志等諸方面進行闡釋,勘破紛擾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
管慶齡編著 ·知識讀物 ·13.2萬字
中國古代哲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理想積淀和內在體現,代表了中華民族理論思維的最高水平,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本書從“天人合一”視角對中國古代哲學進行了現代詮釋,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國傳統文化諸領域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從而更好地開掘其現代價值,服務于今天的社會經濟文化建設。
張弼君 ·邏輯學 ·13.2萬字
網絡上空洞無物的信息獲得越來越多的“點贊”,許多復雜的問題被簡化為幾個字的標簽和口號,關于公共話題的討論往往演變為謾罵攻擊、選邊站,最后我們逐漸退回自己的小圈子,持不同觀點的雙方越走越遠,人與人之間的兩極化不斷加重。彌合日益嚴重的兩極化,不妨從理性思考開始。本書就是這樣一本關于思考與論證的書。這本書講的是邏輯而不是修辭術,是關于理解觀點、重視有力證據的,而不是關于贏得辯論或擊敗對手的。所以,面對過度自信的對手,本書會告訴你,最好的方法不是給出壓倒性的論證,告訴他們為什么他們是錯的、你是對的,而是提出問題。問題往往比斷言更有力。
(美)瓦爾特·辛諾特-阿姆斯特朗 ·邏輯學 ·13.2萬字
本書集王陽明和曾國藩的精華于一爐,將他們立世、做人、修身密切相關的語錄精華采擷,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進行解釋,輔以經典的古今中外事例論證。對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歐陽彥之 ·知識讀物 ·13.2萬字
《王邦直律學思想研究》,王守倫、竇青等著。王邦直,山東即墨縣人。明嘉靖年間,以歲貢出任鹽山縣丞,后歸里積二十年著成《律呂正聲》六十卷,是樂類書籍巨著。王邦直的《律呂正聲》涉及到音樂、天文歷法、數學、政治、歷史、文學藝術等諸多內容,在當時被推崇備至,在后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中國古代音樂史與文化史上都占有較重要的位置。
王守倫 竇青等 ·中國哲學 ·13.2萬字
本文主要從科學發展史、科學活動論、德性論和科學倫理學等學科的復合性視域,研究科學活動主體的德性。在理論探索的基礎上,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探索了科學活動主體德行機制的建構與運作,其中包括科學活動主體德行導控與問責機制。
刁傳秀 ·倫理學 ·13.2萬字
本書作于1963年,是熊十力最后一部著作。案其《自序》,本欲將晚年隨筆不拘長短匯集成冊,因精力衰退僅成一卷,實乃一斷續寫成之長文。此文秉承熊先生的一貫做法,廣引佛儒經典解釋“十二緣生”,以此發揮其《新唯識論》到《乾坤衍》的思想。熊先生自謂歸本于“孔子之《易》”,對于佛道二家時加評判,讀者其善會焉。此書自云:“余雖不敢茍同于出世法,而人類有此一派思想,亦可為人間世貪癡兇殘之徒,給以大棒大喝。世人詆余毀佛,非獨不知余,又何所知于佛乎?”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3.2萬字
本書是作者長期研究出土易學的成果集結。前兩章,分別討論了數字卦問題,梳理了《說卦》三篇后得和汲冢竹書《易》等問題,解決了“《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是什么”的重大疑難問題。中間五章,研究了馬王堆帛書《易傳》的文本和思想;從解《易》原則、陰陽說、乾坤說及今本、帛書之思想比較四個方面,全面概括和論述了帛書《易傳》哲學思想的基本要點及其學術價值;還論證了《繆和》《昭力》二篇的“子曰”和“孔子曰”的觀點。最后兩章,梳理和分析了《老子》《周易》這兩種經典的文本演變特征及文本思想之相互作用的關系,并從出土易學材料的角度論述了《周易》經學的哲學解釋問題。
丁四新 ·中國哲學 ·13.2萬字
作為英美保守主義的奠基者,針對埃德蒙·伯克評價的爭議往往來自于他一生中“多變”的政治態度。本書則試圖以數個標志性事件為節點,揭示其政治思想的內在一致性。從早年開始,道德與現實的關系便成為了伯克關心的主題。他相信:長期的穩固統治離不開良善的治理,良善的治理亦無法脫離對本地習俗和倫理關系的認可。這成為伯克在政治實踐中所遵循的基本準則:他支持美洲革命,認為這維護了英國的自由傳統;他反對法國革命,認為這破壞法國的習俗基礎。然而,道德和現實的緊張關系使得伯克思想意圖實現的一致性充滿局限性,他被迫在二者之間反復權衡,陷入難以避免的矛盾之中……
丁毅超 ·理論流派 ·13.2萬字
《淮南子》由漢初淮南王組織賓客編寫,其主旨是道家思想,但內容卻豐富廣博,堪稱漢代的百科全書。汲取了先秦道家的優秀文化元素,站在“道”的視域體察萬物,引導人們以更為開闊、高遠的視角看待事物,突破自身和習俗的認知局限,倡導寬松、包容的治國理念和人文關懷,尊重生命個體的自由發展,踐行“無為”“齊同”的思想智慧。本書介紹了《淮南子》的基本內容,包括作者和成書情況,本書的哲學、政治、審美、養生之道以及科學技術知識等。本書還粹選了一些經典篇章里的經典段落,能夠讓讀者直接閱讀經典原文,同時又有譯文和觀點題解,幫助讀者更易理解《淮南子》的思想。《淮南子》的智慧對于現代社會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包括政治和社會治理、現代管理、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安頓身心、養護精神,等等。
景婧 ·知識讀物 ·13.2萬字
“陽明整個人在中國傳統社會是個‘異類’”,自小不受繩墨約束,不喜“儒家四平八穩的那套”,喜兵法韜略,有經略四方之志,后又對道教、佛教感興趣。然真正“折節”做起正統儒家學問來,沖突、波折不斷,困頓、挫折接連,好奇和懷疑促使他不斷思考,最終構筑起以“致良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陽明學。《陽明學十講》是著名學者周志文先生基于講稿整理而成的新作。作者有著深厚的學養,秉持“有一分證據才能說一分話”的態度,通過對陽明學之前儒學歷史的溯源、陽明學出現的背景分析、陽明人生與學術的精到論述、王門后學的發展以及對后世的深遠影響,使讀者能夠在平易而有力的話語中,深切感受到王陽明“不世出之天姿”,“冠絕當代,卓立千古”的道德、功業與文章。
周志文 ·理論流派 ·13.2萬字
為什么有這么多哲學家把簡樸的生活等同于美好的生活?為什么簡樸總是會和智慧沾邊?書中,哲學教授埃默里斯.韋斯科特要告訴我們,為什麼兩千年來,這麼多以智慧著稱的哲學家以及名人要鼓吹節儉與簡約生活,并視之為美好人生的關鍵。作者也會探討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我行我素,把哲學家的智慧拋在腦后;只是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正面臨環境危機,也許我們應該傾聽這些主張反璞歸真、節儉度日的論點。
(美)埃默里斯·韋斯特科特 ·知識讀物 ·13.2萬字
這本風靡全球60余年的一代經典《禪之道》帶你探索禪的世界,體會禪的“無為”“自足”對焦慮不安的現代生活的啟示意義——自我和世界、現在與未來的對立消失,束縛得以解脫,開放身心,活在當下。《禪之道》初版于1957年,是西方哲學家阿倫·瓦茲眾多著作中影響深遠的經典長銷之作,其觀點透徹,條理清晰,適宜普通讀者入門閱讀。書中既有對于禪思想的全面闡述,也有將禪應用于生活和藝術領域的實踐指導。全書圍繞“禪”這一主題,上承“背景和歷史”,下啟“原理和實踐”。上篇追溯禪與道家、佛教的淵源,深入闡述與禪的誕生密切關聯的《易經》、老子、莊子、列子、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主要思想,并細致梳理禪宗的歷史傳承。下篇重點闡述禪精神中核心的兩個概念“空”和“妙”,以及“靜坐無為”的禪修方式,并以“坐禪”和“公案”為例展開深入探討;最后討論禪在生活、藝術中的表達與應用,如禪與詩藝、茶道、園藝、書法、劍術等之間的關聯。
(美)阿倫·瓦茲 ·經典著作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