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柯恩逝世之后才出版,被視為他“最成熟的著作”。全書分為22章,從“上帝的獨一性”開始,柯恩以專題的形式分別選取猶太教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如創造、啟示、贖罪、律法等等展開討論,最終論證了猶太教不僅可以作為理性宗教的源頭,而且可以與理性宗教并行不悖、共同發展。柯恩將其前期的哲學思想融入了其猶太思想之中,哲學的理性與宗教的熱忱在本書中彼此交融,可謂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德)赫爾曼·柯恩 ·理論 ·42.5萬字
陳摶(871~989),道家著名學者、養生家。其修煉思想對道教內丹學的發展產生了影響,易學思想對儒家學派的邵雍、周敦頤、朱熹等人產生了影響。本書以陳摶為中心,結合對其師友與后學的研究,揭示作為隱士的陳摶,何以能在當時及對后世的道教產生巨大影響。從宗教與社會的關系角度,本書展現了在北宋初年的宗教、文化背景下,陳摶固守于華山修道圈,如何與皇室產生政治互動,與士大夫階層產生文化互動,并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易學、理學與內丹學。
栗艷 ·道教 ·20.9萬字
E.E.埃文恩-普里查德是一位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著述豐厚、影響廣深的英國著名社會人類學家。1937年首次出版的《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是他基于1926年到,1930年期間三次累積長達20個月的田野調查所撰寫的第一部田野志專著。該著作與他于1940年發表的《努爾人——對尼易河流域一族群生計方式與政治制度魄描述》后來都被視為代表他所處時代的人類學經典之作。他也因此被后人視為現代社會人類學奠基人之一。商務印書館出版《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的中譯本,無疑將有助于學人在對埃文思-普里查德的學術建樹有更多了解的同時,也對在我國仍處于潛學地位的人類學,和上個世紀中葉歐美人類學研究及其學理發展脈絡有更深的認識。
(英)E.E.埃文思-普里查德 ·宗教術數 ·41.5萬字
本書首先探討宗教現象學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概念,同時闡明了舍勒、奧托、列歐、伊利亞德等人在宗教現象學發展史上的貢獻和地位。本書的第二部分探討狄奧多若、奧古斯丁、波愛修、阿奎那等古典宗教思想家以及施特勞斯、桑德爾等當代政治哲學家在宗教倫理方面的理論貢獻。
朱東華 ·理論 ·24.7萬字
商代是中華古文明的早期階段,中國歷史畫卷在商代史的永久記憶上前赴后繼地拉開。以古為鏡,可知興替。商代文明的發展時空,下啟中華文化演進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斷代史著述體例,通過有商一代歷史事象與制度名物的研究,尋繹中國社會傳統文化元素的由來、特征、品格與傳承,提供可資借鑒的歷史資源。本卷考察商代圖騰殘遺信仰,系統探研上帝及帝廷諸神、自然神、祖先神的三大宗教分野、神靈崇拜的代變、神靈權能和神性、祀所設置、人殉人祭,對甲骨文中的祭儀名類進行全面梳理,闡述王室周祭祀譜、有關祭儀和廟制,剖析宗教祭祀活動的性質,深入研究商代宗教信仰層面諸如社會凝聚力、情感寄托、宗教功能等社會學方面的意義。
常玉芝 ·理論 ·35.5萬字
南懷瑾先生在臺北時,曾以“如何修證佛法”為主題,對學生開設系列講座,前后凡二十八次。這些講座的內容,經記錄整理,便形成了本書(初名《融會顯密圓通修證次第》)。書中以“見”(見地)、“修”(修證)、“行”(行愿)為重點,以《得嚴經》、《法華經》、《增一阿含經》、《起世經》、《華嚴經》、《瑜伽師地論》、《現現在嚴論》、《宗鏡錄》、《指月錄》、《密宗道決策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佛典為資料,對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簡潔明了的闡述。既有要點提示,又有例證說明。
南懷瑾 ·普及讀物 ·24.7萬字
跨越了漫長歷史隧道的藏傳佛教圣跡文化,為我們揭示了宗教觀念(方式)與社會文化完美結合的層面。藏傳佛教圣跡文化不僅僅代表某些特定的地點、物品,以及如何受到信徒的崇拜,更為重要的是,它體現了佛教文化在藏文化中的沉淀與定型。藏傳佛教圣跡文化不僅是橫跨藏民族生活與宗教之間的一座橋梁,也是介于藏地史跡與傳說之間的一座橋梁,還是溝通藏地過去與現在的一座橋梁。辨認這一文化現象,并明確這一文化系統的具體構成和展開方式,是本書的核心理論價值所在。
段晶晶 ·佛教 ·26.8萬字
本書內容共有五部分:“序言、前言和創刊詞”和“書評”,主要是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部分中國佛教與中國哲學論著所作的序言和評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佛學和中國哲學學術研究的進展。書中“追念前賢”部分記錄了幾位老師對作者的教育、扶持和恩德。作者五十多年來的治學體會,匯集在書中的“治學”部分。另有十多篇文章,因不易歸屬,則列入最后一部分“其他”之中。
方立天 ·理論 ·25.4萬字
“宗教學新論”之十二。“宗教學新論”系列圖書為卓新平教授對自己近四十年研究宗教學科之學術積累進行整理、補充和提煉而形成的叢書。其中,他搜集自己已發表或尚未發表的學術論文、以及已收入相關論文集的論文和相關專著中的文論,加以較為周全的整合,形成相關研究著作出版,包括《經典與實踐——論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唯真與求實》《宗教學史論》、《宗教社會論》、《宗教文明論》、《宗教思想論》、《世界宗教論》、《中國宗教論》、《基督教思想》、《基督教文化》、《中國基督教》、《反思與會通》等;這一系列著作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指導下,梳理探究宗教學的歷史和宗教學的體系,進而展開對世界宗教的全方位研究。《反思與會通》以作者自己的學術回顧為主,分為“上編”和“下編”:“上編”為其學術生涯的自我反思及總結,題為“路難心靜”;“下編”則以“會通”來搜集相關“學友文序”,分為兩個部分,一為作者在各種學術場合的致辭或發言,二為作者給學界同仁所寫的序言或相關文集的前言。書后“附錄”部分包括作者學術簡介及其出版的著作和發表的文章等目錄。
卓新平 ·理論 ·33.1萬字
作者有關宗教思想、道德觀念與社會濟活動之的密切聯系和互相作用的論述,可以看作對馬克斯·韋伯關于新教倫理促進資主義發展著名命題的回應、批評和補充。而在當今世界經濟利益和道德思考不再互相隔離,經濟倫理越來越成為各界共矚目的緊迫問題的情況下本書甚至比它初次面世時更為引人注目,也更具啟迪意義。
(英)R.H.托尼 ·理論 ·2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