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沈從文前半生(1902-1948)傳記,是《沈從文的后半生》的兄弟篇,講述在中國歷史變動的1902-1948年間,沈從文生命發展的不同階段。書中敘述他的輾轉流蕩,”傳奇”與平常,”人格放光”與精神痛苦。他與時代密切相連卻持續強韌地保持緊張的”對話”--這是一個人自己的故事,也是牽涉各種社會關系,承載文學、思想與感情的重量,交織進現代中國的故事。從沈從文的成長、哀樂與創作脈絡中,也可窺見中國的文化環境與氛圍,當時的文人生存狀態。
張新穎 ·文學家 ·19.7萬字
涂銘旌,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于金屬材料及強度和稀土、釩鈦、納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或主持開展了“鑭鐠鈰混合稀土在冶金和機械行業中的應用研究”“利用四川混合稀土制取貯氫合金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無釹貯氫合金鎳氫電池研究”“高耐候性與抗菌型納米改性粉末涂料技術研究”“室溫磁致冷材料開發”等重大項目研究,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均在工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曹萍等 ·科學家 ·19.7萬字
胡里奧·科塔薩爾終其一生都在經歷一場詩意般的突圍:用幻想構建現實,用行動打破幻想。他的作品如爵士樂般充滿著幻想與即興的成分,就像隨時可能從人嘴里吐出兔子。本書作者跟隨傳主腳步跑遍法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采訪了科塔薩爾的妻子、親友和同事,并實地考察了他創作《跳房子》的房間,結合歷年書信與檔案,探尋他的創作秘籍。本書此前已被翻譯成俄語和土耳其語,如今又為中文版重新修訂,堪稱科塔薩爾“傳記的完美形態”。
(西)米格爾·埃賴斯 ·文學家 ·19.7萬字
本書是安德魯·卡內基的自傳,講述了一個蘇格蘭窮孩子如何成長為美國億萬富翁的傳奇人生。他十三歲的時候,懷揣著夢想離開了家鄉蘇格蘭的丹弗姆林前往美國,他的成功始于周薪1.2美元的卷線廠工人,而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則將史無前例的巨額財富捐獻給了人類的公益事業。本書還收錄了最能反映卡內基財富觀的著名文章——《財富的福音》,這是他把財富返還給社會、履行其財富責任的開創性宣言,而他也真正踐行了其所宣揚的財富理念。他捐助了近1600座圖書館,創立了卡內基梅隆大學,捐建了卡內基音樂廳、荷蘭海牙的和平宮……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說:“一個人帶著財富死去,是可恥的。”
(美)安德魯·卡內基 ·財經人物 ·19.7萬字
何澤慧先生是我國核物理、高能物理與高能天體物理的奠基人之一。本書以科學史專業研究的視角和嚴謹態度,通過大量人物訪談、實地考察、查閱檔案、實物采集和史學考證,深入挖掘了何澤慧先生不同時期的豐富史料,正本清源,揭示了她在我國核科學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在此基礎上,本書同時展現了她樸實無華的日常生活和直率求真的鮮明個性。
劉曉 ·科學家 ·19.7萬字
張大千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一生從事繪畫事業。本書是張大千的生前好友、故舊,門生及其子女、親屬撰寫的回憶錄,也收集了張大千先生的部分畫作及詩文。為了讓讀者更多地了解大千先生的情況,還征集、轉載了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海外有關懷念或介紹大千先生的文章和資料。
徐悲鴻等 ·藝術家 ·19.7萬字
歷來,至高無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專用品。可是,呂雉、武則天、慈禧,這三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三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女人,卻能把國家大事和男人們在股掌之間。她們究竟是怎樣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讓這三個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屹立不倒?接下來,就讓我帶著大家一起揭開蒙在這三個神秘女人臉上的面紗!
王詠星 ·女性人物 ·19.7萬字
宋朝是一個無比精致的“小資時代”,約占當時世界經濟總量的60%。這個處于中國近代史開端的繁華時代,在光怪陸離的大背景下,盡管被啃噬得千瘡百孔,卻并不妨礙各色人等在萬丈紅塵中拼搏奮斗!那些光耀后世的人物究竟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眼見得起高樓,宴賓客,轉瞬又樓塌人散?還是如曹雪芹所說: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喬娟 ·歷史人物 ·19.7萬字
十九世紀外國傳教士在廣州興辦教育,對中國最大貢獻在于知識之傳播、思想之啟發,開啟中國近代教育之先聲,影響更輻射至包括香港在內的鄰近地區。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教會學校紛紛來港拓展校務,不少至今成為歷史承傳深厚的學府。真光、培英、培道、培正、協和這五所學校,均源起廣州,多始于教會由北美到廣州傳教興學,繼而由廣州到香港和澳門,然后各自發展至今。這是源與流,承與變的概念。香港教育學院“教育與承傳口述歷史計劃”自2009年底以來訪問了這五所學校多位校友及教師,由他們細說母校的承傳,透過其口述,重現穗港兩地教育發展的歷史片段,是以本書名為《教育與承傳(二)——南來諸校的口述故事》。
梁操雅 丁新豹 羅天佑 羅慧燕編著 ·綜合 ·19.7萬字
《如果種子不死》是紀德的自傳,一部坦率得令人震驚的著作,講述其至二十六歲結婚前夕的生活,記錄了他爭取自由、逃離家庭的緩慢而艱巨的歷程。是作者關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貴回憶。對了解紀德拒絕任何教條的一生,理解其變化多端、充滿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法)紀德 ·自傳 ·19.7萬字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的作者司馬遷被后世尊稱為太史公。李長之以《史記》為切入口,通過洋溢豐富情感的文字,從時代、家學與人生際遇等不同角度,描繪出司馬遷跌宕起伏的一生,在領略史學巨著《史記》魅力的同時,一起見證司馬遷骨血中的堅韌與浪漫。
李長之 ·歷史人物 ·19.7萬字
《成為蘇東坡》是趙海峰的一部人物傳記作品。該書稿從蘇軾的那場著名的“烏臺詩案”寫起,前后串聯起蘇軾坎坷顛簸的一生際遇。蘇軾的一生遭遇與北宋的歷史密切相關,作者在梳理蘇軾幾次被貶的經歷時,也梳理了所處時代內外交困的背景,同時著重講述了蘇軾與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關系,有助于讀者更深入了解蘇軾命運與自身性格之間的復雜關系。蘇軾的創作與個人的際遇和處境關系密切,作者在勾畫蘇軾一生脈絡的時候,也有意識地把蘇軾的文學創作鑲嵌其中,以便讀者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蘇軾文學創作的背景以及作品難得的風格和意義。
趙海峰 ·歷史人物 ·19.7萬字
本書記錄了汪友農先生癡迷詩與畫的一生。汪友農出生于人杰地靈的安徽蕪湖南陵,自幼即因家庭的培育和熏染,形成良好的藝術感覺與文化基礎。繪畫創作早期以人物畫為主,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從轉向山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對新安畫派優良傳統的挖掘,做出了積極貢獻。其所作詩歌與繪畫關注現實生活,反映時代風貌。其在美術教育領域耕耘數十年,曾師從著名女詞人丁寧和著名國畫大師黃葉村,在兩位恩師身后為他們的作品出版和展覽奔忙。其退休后寓居深圳,2015年因病辭世。
夏和順 ·藝術家 ·19.7萬字
唐寅,我國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本書將唐寅置于明朝的大背景之中,以詳實的歷史資料,把唐寅成長、生活的經歷與時代結合敘述,注重描寫同時代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用具有地域文化色彩文人群體烘托出唐寅的個性品質,力求再現真實的唐寅。此外,本書對唐寅的書畫創作和成就施以濃墨重彩,詳細釋讀。這既是為唐寅立傳的題中之義,也使讀者能夠深度理解唐寅內心的世界和心路歷程。全書情節安排張弛有度,文筆優雅,讀來是一種享受。
沙爽 ·歷史人物 ·19.6萬字
本書為院士薛鳴球的學術傳記,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的一種。該書通過訪談、實物采集、錄音錄像等方法,全面真實地反映了薛鳴球的學術成長歷程的關鍵事件、重要節點、師承關系等內容。書中行文嚴謹,引用資料真實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貴的老照片。大中學生及青年學者可以從書中獲取學術成長的經驗和啟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從本書獲取大量的歷史資料。
胡曉菁 董佩茹 ·科學家 ·19.6萬字
沒有改革,社會不會發展,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但從古至今,哪場改革不需要斗爭,哪場改革不充滿艱險曲折。所以中國改革開放的30多年,既是一部民族奮斗史,也飽含了改革家的良苦與辛酸。這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發生在社會動蕩、民心不定的“文化大革命”后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如果沒有這樣一場變革,不知道現在的中國會是什么模樣。發起這場革命的正是中國人民的兒子——偉大的改革家鄧小平。
李金龍 張明林 ·領袖首腦 ·19.6萬字
作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湘軍領袖,洋務運動領袖之一。他經歷并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開展洋務運動,鎮壓陜甘回民起義,收復新疆的等重大歷史事件,尤其是收復新疆、保持祖國領土完整的壯舉時至今日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作者從專業的角度,以通俗的筆法寫作,并配有相應的歷史圖片。本稿是我社人物傳記系列之一。
楊東梁 ·政治人物 ·19.6萬字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本書基于史料又不拘泥于史料,既引用歷史文獻,又運用文學手法,講述了出生于顯赫世家卻又遭幼年喪父,籠罩在王氏陰影下的王莽如何從守拙、禮賢、奉公到上位、遭黜,進而蟄伏、隱居,克己、再上位,到又一輪勤儉、謹慎,大權在握,結交儒士,培植勢力,自我膨脹,予取予奪,從“安漢公”到“攝皇帝”,篡位當真皇帝,改制天怨人怒,導致群雄并起,走向覆滅的全過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個真實的、具體的、歷史的、有血有肉的多面王莽及其走向自我毀滅的人生。
宋福聚 ·歷史人物 ·19.6萬字
本書集中反映與展現了、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云、“延安五老”、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功勛業績和人格風范。全書采用夾敘夾議的寫法,立意高深,細節生動,可讀性強,是一部政治性和科學性、學術性和通俗性相結合的著作;既可看作黨史學習的通俗讀物,又可視為向老一輩革命家的致敬之作。
李慶剛 ·人物合集 ·19.6萬字
從歷史的投影里打撈智慧,還原民國以來文化史上的諸多公案真相!本書力圖避開主流認知和敘述模式,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礎上,以隔代人的視角,對中國近現代史上若干人物或重大事件重新闡釋和反思。無論是陶希圣眼中的胡適,朋友記憶里的殷海光,還是蘇雪林筆下的魯迅;無論是李敖與蕭孟能之間的恩怨糾葛,名門之媛陶琴薰五十七年佳人薄命,還是“高陶事件”主角之一隱微復雜的從政生涯,抑或那場沸反盈天的“中西文化論戰”,以及“雷案”背后的驚人故事,展現的多為世人有所不知的一面。立足今天對歷史作事后之明或許不難,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當事人飽含的那份了解之同情。
范泓 ·歷史人物 ·19.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