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原名“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是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為高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中國通史。在這部作品里,呂先生對中國自上古時代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軍事、社會與文化等作了全面、簡明的敘述與梳理,文字平實,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不失為一部上佳的中國通史讀物。此次再版,對發現的字詞、歷史知識點等錯訛一一予以訂正,以期為讀者朋友們提供一個比較完善的版本。
呂思勉 ·中國史 ·29萬字
“無川不成軍”,抗戰期間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傷亡占全國抗戰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在七七事變后的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戰爭中,300余萬川軍將士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日戰爭的第一線。他們在劉湘、鄧錫侯、李家鈺、楊森、王陵基、唐式遵、王纘緒等將領率領下,憑著簡陋的裝備、貧瘠的補給,奮勇抗戰,為國戰喋血。他們參加了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娘子關戰役、滕縣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棗宜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衡陽保衛戰等正面抗日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真正地把“一寸河山一寸血”演繹到了極致。本書以豐富的歷史資料,激昂而真實客觀地再現了川軍在正面抗日戰場上的悲壯征程。不僅有全局性的視野,也有基層官兵、外國記者等的微觀視角,對川軍的戰力、戰法、高中層將領與基層士兵、與蔣介石嫡系及共產黨武裝的關系、正面抗日戰場的真實情況都有著細節豐富的刻畫和解讀。句句是抗戰意志的堅定,字字是為國舍身的決然。
關河五十州 ·中國史 ·41.5萬字
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之時,大陸的幾百萬兩黃金被國民黨秘密運往臺灣。這些黃金是大陸人民辛勤勞動的血汗,本應屬于人民,但國民黨卻盜取了國庫中的黃金。本書詳盡敘述蔣介石如何調兵遣將細致布置黃金運出計劃、運輸手段……只是人們都知道蔣介石從大陸運走了黃金,卻不知其中的三分之二卻源于美國!?本書豐富了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的歷史背景,為大眾架構起一段完整、清晰的歷史圖景。
曹學思 ·中國史 ·30.4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秦漢帝國”一卷。本卷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專家鶴間和幸撰寫,作者通過文獻辨析和實地勘察重新構建了秦漢四百年的興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漢通過與其他地域集團的沖突發展、壯大,兼并其他各國,最終開創秦漢帝國的歷史過程。本書特別側重了東亞之中的中國、日本的視角。秦漢時期的日本列島社會與中國相比的話是相當落后的,這是當時的事實。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認為以中國為中心、從中華的角度視邊境為夷狄的觀點是不可取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本書的記述不是以華夷思想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樣性、并且嘗試從世界古代史的角度來認識中國歷史的。
(日)鶴間和幸 ·中國史 ·24.7萬字
《中華遠古史》從中國歷史的序幕開篇,一直寫到西周末,詳盡論述了中國遠古歷史從史前文明經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演變、發展的過程,尤其對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繼承制度、政權形式、社會經濟及社會性質等問題的論述見解獨到。迄今仍是此一領域的經典之作。
王玉哲 ·中國史 ·41.7萬字
本書作為一部全景式、多側面反映定陵發掘過程的考古紀實文學,不僅披露了定陵地下玄宮洞開的詳細經過、帝后棺槨及陪葬珍寶的真實情況,同時還追述了定陵鮮為人知的建造始末和與之相關的朝野上下、君臣后妃之間的無情爭斗,揭示了大明帝國日暮途窮以及沉淪的必然趨勢。作者岳南、楊仕擅長以文學的筆法描述考古發掘過程,將歷史與考古新發現融為一爐,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發掘報告,也有別于傳統的紀實文學,被譽為“舉證文學人”。本書以嚴謹的態度和富有條理的寫作手法,將考古發掘過程與史海鉤沉盡遣筆端,為讀者重現了古代文明,使考古過程成為了大眾閱讀的對象。
岳南 ·中國史 ·30.7萬字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本書分為十五章,以敘議結合的散文,輔以眾多實拍照片、館藏文物圖片,主要講述了北京故宮的歷史沿革、建筑布局、主要宮殿的職能、皇權在故宮各建筑和宮內制度上的體現、整體價值等,具體涉及皇帝理政、大臣輔政參政、皇子教育、宮內各種人的飲食起居、故宮警衛、宮中所藏珍寶等知識,是一次對故宮文化的系統描述。也是對故宮建筑和宮內管理制度的歷史價值做的一次較為詳細的梳理。
張程 ·中國史 ·22.3萬字
20世紀對于中國近代史研究來說,是開端的世紀,是轉型的世紀,是創新的世紀,也是收獲的世紀。中國近代史研究是20世紀中國歷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20世紀中國歷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發生了翻覆地的變化。20世紀中國近代史研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從傳統中國歷史學中分離出來,在3040年代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服務的、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傾向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占統治地位,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產生,新中國建立以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導地位。
馬勇 ·中國史 ·46.4萬字
《近代中國八十年》是陳旭麓教授主編的一部近代史讀物。該書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描繪了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這80年的歷史。本書以清晰的論證和豐富的史實,較為系統地敘述了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并突出了先進的中國人民為了挽救祖國而進行的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近代中國激蕩于前所未有的時代巨變中,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異常復雜尖銳,表現為頻繁的政治斗爭和武裝斗爭。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推動著社會前進,這是主線。另外,還有學習外國,學習西方,表現為尋求新的科學知識,探索新的理論,變革社會等等。
陳旭麓 ·中國史 ·34萬字
本書是一部講述大漢與匈奴征戰百年的紀實之作。兩千多年前,當冒頓單于統一了自猿人時代就一直動亂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的時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戰亂與分裂。隨著西漢帝王的東征西討,至漢武帝時期,漢朝的疆域空前擴大,一個對匈奴進行呈C型包圍的戰略浮出水面。經歷了數不清的波折與勝利后,漢朝慢慢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在昭帝的修養之后,宣帝一次空前的騎兵突襲行動,導致了匈奴大規模的饑荒,匈奴徹底淪為弱國。匈奴四分五裂,內斗不斷。最后,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前往長安覲見宣帝,俯首稱臣。
冬郎 ·中國史 ·21.9萬字
100年前,“中國該向何處去”的疑問縈繞在每一位愛國人士心頭。彼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風起云涌,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光榮誕生并在頑強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本書溯源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迄20世紀初,下及1929年古田會議,以宏大史觀配以全景式敘事方法,書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大背景下的中國,講清黨在生死關頭將作出怎樣的關鍵抉擇,紅色火種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本書擺脫傳統的通史寫作框架,以“尋找中國復興之路”為切入口,開啟一段尋根溯源、溫故知新之旅。在追求史料翔實、考證文獻版本、注重實地考察與口述采訪的同時,用平實的語言、生動的細節以點帶面地展現20世紀初中國非凡的尋路歷程。采用圖文結合編排方式,80余幅珍貴歷史圖片,真實還原歷史場景,再現歷史人物的真性情、真面貌,是一部兼具學術嚴謹性和可讀性的通俗化學術專著、大眾化黨史讀物。
劉統 ·中國史 ·37.5萬字
公元960年,趙匡胤踐祚登基,大宋帝國肇造。大軍入城之際,東京汴梁“市不易肆”,針對刁民趁亂打劫則“索得數輩斬于市,被掠者官償其貲”。對于私有財產的尊重和保護預表了一代圣君將要開啟傳統中國最絢爛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趙匡胤的“帝王時間”,歷史迎來了百姓富足、兵強馬壯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間,他篤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終懷揣未竟之志于斧聲燭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國之初,趙匡胤在懷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際,先后征潞州、平揚州,采納宰相趙普錦繡良策“侵削藩鎮”,收兵權定禍亂,以至升平之世……
金綱 ·中國史 ·24.3萬字
『南京大虐殺史』是《南京大屠殺史》的日文版。張憲文教授等一批歷史學家,十多年來深入各國檔案館、圖書館,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原始文獻和口述史料的基礎上,經過潛心研究,撰寫了南京大屠殺史,對日軍在南京的屠殺暴行、性暴行、城市破壞及劫掠暴行,進行了全方位研究,厘清了南京淪陷時日軍對國民政府首都的軍事、經濟和社會控制的史實,展示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保護和救援難民的人道主義善舉,再現了中外媒體和國際社會對日軍暴行的反應,披露了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判決,揭示了歷史的真相,有力地駁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謬論。它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這一人類的大慘劇。
張憲文 ·中國史 ·48.6萬字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全套八部,分別是《黃巢起義》《萬馬逐鹿》《朱溫稱霸》《大唐末路》《后梁帝國》《后唐三朝》《契丹強橫》《三賢帝時代》,本書系第六部《后唐三朝》。
麥老師 ·中國史 ·30.6萬字
吳晗于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如知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他們一起整理、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大家編小書”是保證本書高質量的重要前提。作為一本歷史普及讀物,本書形式活潑,各個題目之間既獨立又相互關聯,內容簡短精悍,給讀者以必要的歷史常識;取材廣泛,介紹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概況、著名人物及歷史掌故,不同于教科書和辭書;有趣好讀,內容中穿插故事情節,生動呈現有溫度、有態度的中國歷史。全書上溯至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下止于中華民國創立初期,時空跨越50萬年,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識、典章制度,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吳晗主編 ·中國史 ·37.9萬字
司馬氏以權謀開國,立國不久就陷入家族內的權力斗爭,從而自亂陣腳,引得五胡亂華,造成南北朝近一百七十年的分裂對峙,因此人們對這個朝代的評價不高,因為這個朝代成立之后便在動亂和風雨飄搖中度過并滅亡。本書從司馬昭弒君開始,到東晉建國結束,介紹了這個階段各個時期的內外矛盾,并對各方的行為和思想加以評論解析,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指導性。書中描寫了楊駿、賈南風等人的弄權,八王之亂后西晉帝國的崩潰,漢、晉、大成國之間的戰爭與謀略,以及晉、漢內部各派的權力與斗爭。
羽林輕騎 ·中國史 ·32.9萬字
大宋人口盛世從何而來?朝廷巨量財富流向何處?理清黃金時代的繁華邏輯,展現宋朝百姓的生活實況。歷史作家諶旭彬重磅新作,重新打量宋朝的面子與里子。本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剖析宋朝社會財富總量增加的原因;第二部分講述不同時期的宋朝政府汲取的方式,以及百姓如何輾轉騰挪求生存;第三部分則是解釋了兩宋增加的財富沒能轉化成再生產資本的原因。諶旭彬的寫作打破了當前大多數宋史著作自上而下的正統史觀,聚焦無法在歷史中出聲的底層群體,呈現他們真實而又殘酷的生存狀態,揭露了兩宋“以九千萬貧弱者,供養一千萬食稅群體”的“繁華”本質,顛覆了其所謂古典中國黃金時代的形象,對全面理解兩宋的王朝體制富有啟迪意義。
諶旭彬 ·中國史 ·21.2萬字
魏斐德教授的史學名著《洪業:清朝開國史》講述了中國王朝史中極具戲劇性的歷史階段——1644年明王朝的落幕及后續20年清王朝的鞏固。作者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族、國防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對一個帝國如何陷入困境、另一個帝國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強盛的過程,進行了總體解剖與透視。在本書中,魏斐德希望通過清初對中華帝國秩序的重建來呈現的“洪業”,昭示在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勢力到來之前,中國社會業已發生的一系列重要變化。
(美)魏斐德 ·中國史 ·43.1萬字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第14卷的中譯本,描述了1949—1965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努力解決中國當代問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遇到的問題。本書共兩編,第一編記錄了新政權將蘇聯模式運用于中國嘗試,第二編論述了為尋求本國發展模式而做的努力。兩編都分析了該時期政治、經濟、教育、黨與知識分子、外交等方面的關鍵問題和發展狀況,以及所有這些方面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和“文化大革命”發生的作用。
(美)R.麥克法夸爾 費正清編 謝亮生校訂 ·中國史 ·42.5萬字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撰寫的《民國史人物傳》,與《中華民國史》配套,更名為《中華民國史·人物傳》。本書選取自1905年同盟會成立至1949年中華民國結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編撰各傳。該部以人為目,廣泛搜集傳主生平資料,傳主事跡以客觀敘述為主,力求史實準確,評斷公允,文字精練,真實可信,足以傳諸后世。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4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