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哈佛中國史4·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四卷。從10世紀唐代后期到宋帝國早期,中國發生的轉變標志著中華帝國出現了歷史上具決定性的斷裂——北方士族靠著譜牒的政治優勢而形成的“舊世界”,在延續了幾百年后最終在880—960年間的混亂和內戰中消失了;隨著士族的衰亡和士大夫階級的出現,舊的治國之道被遺落。
(加)卜正民主編 (德)迪特·庫恩 ·中國史 ·21.8萬字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收入了作者有關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幾乎所有有代表性的論文,基本代表了魏晉南北朝史研究領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順序編排,上編多寫于1949年之前,下篇大都寫于20世紀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內之各種人及政府對待之政策》、《領民酋長與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學》、《論諸葛亮》、《論梁武帝及其時代》及有關魏晉南北朝史學的一組論文,以及關于官制、禮制、詞語的考證文字,均可見作者對魏晉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貢獻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方法。
周一良 ·中國史 ·41.6萬字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
金開誠 ·中國史 ·6萬字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撰寫的《民國史人物傳》,與《中華民國史》配套,更名為《中華民國史·人物傳》。本書選取自1905年同盟會成立至1949年中華民國結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編撰各傳。該部以人為目,廣泛搜集傳主生平資料,傳主事跡以客觀敘述為主,力求史實準確,評斷公允,文字精練,真實可信,足以傳諸后世。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7.9萬字
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本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
王覺仁 ·中國史 ·23.1萬字
本書原為《劍橋中國史》第10卷和第11卷,敘述自清代道光年間至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歷史。上卷包括導言舊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太平軍起義、中俄關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統治、清代中興、自強運動、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傳教活動及其影響。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國的經濟趨向、晚清對外關系、中國人對西方關系看法的變化、西北與沿海的軍事挑戰、思想的變化與維新運動、日本與中國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業、共和革命運動、社會變化的潮流,等等。本書作者皆為西方知名學者,譯者為我院歷史所編譯室專家。本書據1978年本翻譯,于1993年出版,當時將第10、11卷合為《劍橋中國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個書號,此次再版仍延用這種做法。
(美)費正清 劉廣京 ·中國史 ·45.6萬字
“美國漢學三杰”之一魏斐德教授中國近代史經典之作!詳細剖析中華帝國一步步實現建立秩序,走向強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過程。《中華帝國的衰落》作為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的中國近代史教科書,文字簡潔流暢,內容通俗易懂。書稿有別于傳統通史的編年體敘述,而從構成傳統社會主要結構的農民、士紳、商人三個群體入手,詳細剖析了中華帝國如何一步步實現建立秩序,走向強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過程。在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分期方面,魏斐德采納北美漢學界的觀點,敘述的內容不僅包括鴉片戰爭之后的歷史,還向上追溯到晚明時期,使得作品極具“一家之言”的特色。
(美)魏斐德 ·中國史 ·14.7萬字
本書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難的完整歷史細節,講述宋、遼、金三方的和與戰,聚焦北宋歷史大變局的關鍵時刻,以及帝國由內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發的前因后果。北宋宣和年間,帝國上下一片繁榮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隱患已成暗涌。財政困難、軍事痼疾、惡性黨爭等內部危機,北方遼、金兩國的軍事威脅等外部危機,使得帝國漸成風雨飄搖之勢。為“收復”作為戰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決定聯金滅遼。宋金聯盟雖然逐漸將遼國蠶食,但金國借此窺見北宋的虛弱,加之兩國復雜的利益糾紛,金國轉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軍第二次圍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轟然崩潰,從盛世到滅亡僅隔三年。
郭建龍 ·中國史 ·26.1萬字
本書采用編年體裁,記述了自1940年至1942年中華民國歷史時期的重要史事,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本書所記內容,不僅包括政治、軍事、外交,還涉及經濟、文化,甚至天災地變;不僅包括統治階級及其政權的活動,還涉及人民的革命斗爭和自發反抗;世界大事,與我國相關者也適當列條,內容充實,包容量大,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
李新總主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中國史 ·59.3萬字
本書以大明王朝的時間進程為經,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緯,生動清晰地勾勒出了明朝的脈絡。作者用講故事的口吻敘述每一個歷史事件,而且抓住了它們之間的關聯性,使整個明史一氣呵成。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感覺到歷史事件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是金戈鐵馬還是太平盛世抑或是江山覆滅,冥冥之中自有規律。
陳湘華 ·中國史 ·10萬字
《唐代試詩制度研究》試圖在廣義的科舉(即唐代選才命官中的所有分類考試,以及所有與天子關系密切的選才命官考試)范圍內,通過對各類史料、筆記、文集等的鉤沉索隱與綜合研究,查檢唐代各類舉士選官考試中關于試詩的具體規定,探索唐代試詩的起源,勾勒唐代試詩制度的總體面貌,構建起完整的唐代試詩體系;把試詩作為一種獨特的“政治——文學”現象,在文德政治視域下,探討應試詩的體制、規范與特點,確立科舉文體的獨立評價體系;同時,以文人心態為中介,深入揭示試詩制度與唐代社會、政治、文學間的相互關系,評價其作用、地位與影響。《唐代試詩制度研究》除了緒論以外,主要分為八章,分別從產生緣起、基本面貌、文體特征和作用影響四個方面,對唐代試詩制度予以全方位的考察。
湯燕君 ·中國史 ·28.2萬字
《史記故事(超值全彩白金版)》百余幅精美插圖,包括名人畫像、歷代名畫、歷史遺跡等,圖文結合,相得益彰,在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感受的同時,使其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科學簡明的體例、豐富精美的圖片、注重文化底蘊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元素有機結合,幫助讀者方便快捷地掌握《史記》精華,是學習中華歷史的理想讀本。
青宛 ·中國史 ·58.5萬字
吳晗于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如著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他們一起整理、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從北京猿人一直寫到北伐戰爭,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文史常識、典章制度等,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吳晗主編 ·中國史 ·32.8萬字
全書分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一本書讀懂五千年中國史!大視野、通識感,不拘泥于局部細節,學習歷史頂好的入門書。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錢鐘書、李敖、易中天、柏楊等大師學界推崇。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于一書。《中國史》滲透著呂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全書“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新的紀元”。
呂思勉 ·中國史 ·19.9萬字
透過經濟看歷史,一不小心看透了歷史發展的規律!齊桓公稱霸居然是靠貿易戰?漢武帝打仗全靠搶商人飯碗?沒有枯燥的理論和難懂的術語,在哈哈大笑中,從經濟角度揭開中國改朝換代背后的歷史規律!《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經濟篇》是1300萬粉絲的漫畫式科普開創者陳磊(混子哥)及其半小時漫畫團隊新作!翻開本書,透過經濟看歷史,兩千年歷史發展規律瞬間一清二楚!陳磊(筆名:二混子)領銜的半小時漫畫團隊,僅通過手繪漫畫和段子,就讓讀者讀懂了復雜的中國古代經濟名詞:井田制、初稅畝、工商食官、鹽鐵專營……沒有枯燥的理論和難懂的術語,在哈哈大笑中,從經濟角度揭開中國改朝換代背后的歷史規律。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中國史 ·2.4萬字
章太炎配得上一部偉大的傳記,配得上那些苦難。這些苦難在他的文字中愈發純粹,從未遺失:從《訄書》、《中華民國解》到《俱分進化論》、《五無論》、《四惑論》,之后融入了《齊物論釋》,融入了魯迅的平民性、農人傲骨,在《破惡聲論》、《阿Q正傳》、《孤獨者》中,雄赳赳地聯手打敗了時間。章太炎人如其名,有一雙火眼,游俠氣質的火眼,這雙火眼是如何觀望中國的法律變革的?章太炎是謎一般的革命家,學問好,又有佛學的底子,每以道家文體,寫出佛家慈悲,這是怎樣的一種風格?章太炎迷戀舊時文化,仿佛一個落難的富家公子,隔著窗欞望見別人在自家舊宅宴樂,總懷著深刻的尊嚴感。如何看待這種中國知識人階層常有的尊嚴感?
孫德鵬 ·中國史 ·16.5萬字
我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于1939年創作了這本書。出版后,即成為民國時期發行量很大的中國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眾多讀者首選的歷史入門書,這足以說明人們對呂先生和他以白話寫通史的認可。本書以時間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替變化,脈絡清晰,簡明扼要,行文淺顯,邏輯性強,不僅可以滿足讀者了解中國歷史興替的需求,更有助于讀者對社會變遷的宏觀把握。本著保留書籍原貌的宗旨,本書僅訂正若干刊誤,對當時的概念、稱謂、術語等表述均予以保留。
呂思勉 ·中國史 ·11.6萬字
歷史學家的素養,草根的立場,面目全非的晚近中國牛人榜。三千年未有之時代大變局下,奇人物遭遇怪命運:民族英雄林則徐輕率禁煙,中興名臣李鴻章忍辱負重,狀元宰相翁同龢清談誤國,鑒湖女俠秋瑾十度遷葬,憲政之父宋教仁上海遇刺,第一總統袁世凱北京反貪,民國大公子袁克文落拓塵世,燕大副校長魯思義奔走籌款,有學問的革命家章瘋子五罵驚世,“我的朋友”胡適之溫雅待人……一口氣讀下來,似乎熟悉的人物顯得陌生,陌生的人物變得生動。
思公 ·中國史 ·18.9萬字
本書講述了宋朝三百年波瀾壯闊而又充滿矛盾與糾結的歷史。有對宋朝高度文明的政治、文化生態的褒揚,也有對其軍事、外交敗筆的解讀和抨擊,更有對其興亡滄桑的深思。
《時刻關注》編委會 ·中國史 ·16萬字
1937年12月,日軍攻入中國古都南京。幾周之內,30多萬中國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計劃地強暴、折磨和屠殺——死亡人數超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遇難人數的總和。張純如不僅在書中詳述了日軍瘋狂暴行的細節,而且分析了在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進行了大量采訪,并首次發掘了許多重要文獻。全書先是從日本士兵、軍官為什么完全脫離了人類基本的行為規范,日本學校和教科書從心理層面向學生灌輸對中國人民的仇恨和蔑視,以及高度軍事化的教育體制等多個方面闡述了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根源性原因。
(美)張純如 ·中國史 ·1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