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兩位在先秦思想史領域深耕多年的編輯型學者的力作。在書中,作者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對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學術方面的眾多代表人物,逐一作了深入精要的敘述分析,指出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對后世的影響,評說精當;同時,筆觸深入這個時期的社會大勢和復雜現實,將春秋戰國豐富多彩的思想動態,放到當時整個歷史變遷的總背景中去考察,使讀者可以清晰了解先秦歷史學術的大脈絡。可以認為,這是一部快速、準確了解春秋戰國歷史形勢與思想界百家爭鳴狀態的入門之書。
俞筱堯 沈芝盈 ·史學理論 ·16.9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和本人管理經驗,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公元619年,王世充篡隋朝皇泰主之位稱帝,兩個月后弒殺之,隋朝徹底覆亡。李淵、竇建德、王世充等人共逐隋之失鹿,經過數十年的較量,終于歸于一統。李淵憑借著李世民等一眾將領的赫赫戰功,成為了大唐的開國皇帝。但李世民與其他皇子之間矛盾也浮出水面,終于在公元626年爆發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政變中殺死了自己的兩位兄長,成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華杉 ·普及讀物 ·16.9萬字
寫歷史的人很多,這樣寫歷史的人很少!2004年夏天,一部名為《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的歷史作品突然問世,因其從人性角度和史料細節中,發現歷史的鮮活與真實面目,一時洛陽紙貴,海內風行。作者李亞平也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門作家,被譽為“黃仁宇之后最會講歷史的人文學者”。
李亞平 ·普及讀物 ·16.9萬字
五指山是海南島的中心腹地,擁有綿長的歷史和豐富的資源,其建制沿革復雜多變、經濟發展獨具特色、少數民族與漢族交流頻繁。該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習俗是海南歷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五指山歷史、文化以及民族關系的探索有助于豐富和推動海南整體的歷史文化研究。
常如瑜 岳芬 ·中國史 ·16.9萬字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是歷史合力的必然結果,這包括封建社會的階級矛盾、鴉片戰爭后社會危機、廣西地區的土客沖突、洪秀全等人的教會活動。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有其深刻原因,缺乏統一堅強的領導核心,未能采取適合時宜的制度和政策,拜上帝教存在理論缺陷,軍事戰略決策屢犯錯誤,太平天國轄區糧食危機,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積極探索了國家出路,客觀上削弱了晚清中央集權,激勵了資產階級革命者,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
張傳泉 ·中國史 ·16.9萬字
《中國共產黨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組織史資料(第四卷)》是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的部署,在中共陜西省委組織部和中共咸陽市委組織部的指導及中共武功縣委的領導下,由中共武功縣委組織部主持編寫的一部資料書。本書采用“按組織分編、文字敘述與名錄、圖表相結合,各組織內劃塊、分組織層次、按屆、以組織機構立條目、縱橫結合”的體例編纂,以黨、政、軍、政協、群團、部分企事業單位和組織工作大事記七部分資料分編合訂。其中:黨的組織為正編資料,政權、軍事、政協、群團、部分企事業五個組織為附編資料,依次分別為附編一、附編二、附編三、附編四、附編五,并以組織工作大事記作為補充資料。
中共武功縣委組織部 ·地方史志 ·16.9萬字
愛新覺羅·善耆(1866—1922年)生活的時代正處于中國近代大變革的時代,也是清王朝內憂外患日漸加重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奮起抗爭以振興中華的時代。作為清朝最后一代肅親王,善耆積極參與清王朝的諸多改革舉措,為政恭謹,建樹頗多。本書以善耆的一生為考察對象,重點論述了其在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中的為政功績,例如整頓警察、管理書報、積極禁煙、控制鼠疫、鼓吹立憲、推動京師和地方自治等等,以及善耆為了推動改革,不惜秘密聯絡康梁改良派和利用革命黨人的情況。善耆的諸多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最終未能挽救清王朝的統治,留下了許多深刻的經驗教訓以供后鑒,所以本著作對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周福振 龐博 ·史學理論 ·16.9萬字
本書主要論述古希臘文明中,從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時期的圖書館到埃及托勒密王朝克里奧佩特拉時期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的歷史,包括這段時期如何記錄文字、儲存和圖書分類的情況,如莎草紙和泥板等。通過對這段文明時期有關圖書館的建立、管理以及重要歷史人物建立圖書館、藏書等故事的描述,生動再現了希臘文明傳播過程中作為載體的書籍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書是關于書籍和人和圖書館的故事。
(希)康斯坦蒂諾斯·斯塔伊克斯 ·世界史 ·16.9萬字
本書視野開闊,考證翔實,結論充滿開創性和顛覆性,是一部難得的學術力作!內容橫跨稻作史、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和中日文化交流史。從稻作文化的視角,運用語言人類學和考古人類學的方法,基于多學科交叉互證,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1)苗族起源于湖南澧陽平原的城頭山遺址;(2)古苗人最早將野生稻馴化為栽培稻;(3)蚩尤后裔最早將稻作農耕傳入日本列島;(4)日本稻作文化帶有鮮明的苗族基因;(5)日本皇族源自中國苗族。
李國棟 ·史學理論 ·16.9萬字
毛皮貿易是北美印第安人同歐洲毛皮商人交換當地所產珍貴動物毛皮的行為,它是北美西部發展史上一個獨特的歷史篇章:毛皮商人和印第安人合作,不斷把毛皮邊疆向西部推進,不僅獲取了高額的利潤,完成了工業資本的原始積累,還探查了地理情況,通過特定的方式為后來的農業發展掃清了障礙;一代一代的荒野背包客在毛皮貿易利益的驅動之下,走進茫茫的西部荒野開拓貿易點,在與酷烈的自然環境搏斗的過程中彰顯了人類挑戰生存極限的意志和勇氣,2016年奧斯卡獲獎影片《荒野獵人》即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的。毛皮貿易對當時的國際關系和北美洲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它是新法蘭西殖民地存在的基礎,也是列強爭霸和深入北美內陸探險的關鍵因素。毛皮貿易還是中美貿易的探路者。以約翰阿斯特為首的美國貿易商人派船到北美西北海岸收集海獺皮,然后運到廣東交易,從而開啟了中美貿易的新篇章。
付成雙 ·世界史 ·16.9萬字
雅爾塔會議是美英蘇三大國在1945年2月4日至11日之間,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雅爾塔舉行的關于制定戰后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首腦會議。會議主要研究了戰后處置德國問題、波蘭問題、遠東問題、聯合國問題。會議簽署了《雅爾塔協定》,通過了《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亞宣言》等文件。會議鞏固和維護了三國戰時聯盟,對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和促進戰后和平穩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為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三大國在會議上作出的戰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稱為“雅爾塔體系”,對戰后世界影響巨大。斯特蒂紐斯作為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全程參與了會議,是重要的決策人之一,其回憶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價值。
(美)愛德華·賴利·斯特蒂紐斯 ·隨筆 ·16.9萬字
清季民國之時,中國學者面臨著學術嬗變的契機,非常重視對有清一代學術的總結,從而令學術史特別是清學史成為顯學。在當時研究清學史的學者中,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是最杰出的代表,樹立了這一領域的典范,他們的主張,如對清學來源與發展階段問題的看法、對考據學派分野的見解、褒皖抑吳的共同取向、強調考據學“科學”性的特質、視戴震為“反理學思想家”的立場等,皆對后人產生了極大影響并規范了后人的相關研究。本書之寫作,就是基于這些因素,在將章、齊、梁的清學史著述作為整體系統探討的同時,輔之以個案研究。
李帆 ·史學理論 ·16.9萬字
《永嘉路》為《海上遺珍》系列第四輯(第一輯《武康路》、第二輯《衡山路》、第三輯《復興路》),延續叢書的一貫風格,本輯收錄了著名學者、作家等所撰寫的關于永嘉路(辟筑于1920年,舊稱西愛咸斯路,1943年改今名)上的優秀歷史建筑和歷史人物的文章,既有對建筑歷史沿革的精確考證、對建筑風格的專業分析,也有對曾經居住和工作在這里的政治家、建筑師、科學家、法學家、文化名人等歷史人物的生動記述和深情追憶,還有對當下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的如實記錄。歷史是城市的記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透過書中所記述的這些細枝末節,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溫度。
王華主編 ·歷史地理 ·16.9萬字
在1500年之后的兩三百年里,曾有幾百萬歐洲白人被穆斯林從海上或者沿海的家中擄走,然后在北非的奴隸市場上被販賣。英國少年托馬斯·佩洛就是白人奴隸之一,18世紀初,他被摩洛哥蘇丹穆萊·伊斯瑪儀買下。當時這位蘇丹正在建造一座氣勢宏偉的宮殿,而這座宮殿完全是由白人奴隸建造的。因為佩洛比較年輕、機智,他成了蘇丹的私人奴隸。佩洛既見證了這個殘酷的政權,也目睹了這個朝廷的壯觀景象。在經過二十多年的奴役生活后,佩洛終于重獲自由,他也寫下了自己的故事。本書主要是根據佩洛的見聞和其他相關文獻寫成的。
(英)賈爾斯·米爾頓 ·世界史 ·16.9萬字
本書用生動的文字,再現了世界歷史進程的恢弘畫卷,堪稱一部貫通整個世界歷史的簡明百科全書,串聯起全部人類發展的瑰寶,并以其光輝不朽的價值與流傳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讀又好看的世界歷史通俗讀物,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不僅是廣大讀者學習世界歷史知識的最佳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蕭楓主編 ·普及讀物 ·16.9萬字
“東亞”正如“亞洲”一樣,是一種來自外部建構的概念,中國古代與“東亞”概念最為接近的一個詞是“海東”。大唐作為一個巨型政治體,其與周邊世界內容豐富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復雜的政治關系構成了半部全球史。處于極東位置的東亞諸國,背靠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其主要甚至唯一的面向就是唐朝,這就構成了唐朝與東亞的關系。
馮立君 ·中國史 ·16.9萬字
中華有五千年燦爛文明。但是,這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秦漢而下的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更為人們所熟知,而秦朝以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秦”歷史,人們了解的相對少一些。廣義上的“先秦”包含了傳疑半信史和信史三個時代,史料荒蕪,難得全貌,后世大眾在了解先秦歷史上,常常不得要領,無所適從。本書從考古和史料辨析兩方面入手,將一個比較接近歷史原貌的先秦歷史畫卷呈現到讀者面前,以弘揚中華燦爛文化為主旨,以別開生面的筆觸來寫史,讓讀者在愉悅中收獲知識,從而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
覃仕勇 ·中國史 ·16.9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無論是個人的還是國家的,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本書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本書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加上華杉本人的點評,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讓人看一遍就會,看完就能用得上。
本書在參考了大量權威性歷史著作的基礎上,將中國悠久歷史沉淀下來的豐富的圖文資料融為一體,直觀的介紹歷史發展進程,全書以豐富的珍貴圖片,配以深沉的文字敘述,全方位介紹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內容涵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藝術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不僅是廣大讀者學習中國歷史知識的最佳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中原地區的礦產資源富饒,有著悠久的礦冶歷史。明清時期是中原礦業發展的重要階段,此階段中原的采礦冶煉活動和礦產貿易活動非常活躍。明清時期,在中原礦業曲折的發展歷程中,既有值得稱道的經驗,又不乏深刻的教訓。這一歷程及其產生的諸多影響表明,今天我們發展礦業時,不能再走“先礦冶,后治理”的老路,要統籌規劃,既講求經濟效益,又兼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采礦冶煉時不能盲目地亂挖濫冶,零打碎敲,一定要有計劃地規模經營,追求規模效益,減少浪費,珍惜礦產這一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在經濟建設尤其是發展礦業過程中,我們要關注當地百姓的切身利益,處理好利用外資與保護當地百姓愛國熱情的關系,兼顧雙方的合理訴求,不可偏廢。只有這樣,才能既使我國的礦業得以健康發展,又使礦區社會經濟繁榮,人民才能夠真正從礦業發展中受益。
趙長貴 ·史學理論 ·1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