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土耳其研究》是由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土耳其研究中心主辦,是一本有關土耳其研究的連續性、專業性的集刊。集刊聚焦于奧斯曼帝國和現代土耳其共和國,綜合考察其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諸多方面,既注重土耳其本身歷史、政治的研究,也注重土耳其與世界的互動。本書是第2期,由特稿、主題討論、專題論文和學術綜述幾部分組成,所收錄的文章反映了土耳其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李秉忠主編 ·歷史地理 ·14.9萬字
《資治通鑒》被稱為“皇帝教科書”,這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政治運作、權力法則的史學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必讀之書。那么一千年后的我們,應該如何讀懂《資治通鑒》?著名歷史學者姜鵬,倡導用思想史的方法來解構、理解《資治通鑒》,鉤沉隱性的史料價值,參悟個中三昧,發現歷史現象背后蘊藏的哲思。
姜鵬 ·史學理論 ·13萬字
《印度古代社會史》考察了古代印度各歷史時期的社會結構、政治事件、經濟形態及宗教文化,并通過對各歷史時期突出的社會現象的論述,著重分析、闡釋其產生、發展的復雜原因及其深遠的影響;同時,本書將歷史學、考古學和人類學的資料與方法有機地結合,加以運用,不僅總結了國外學者的成果,而且展示出作者本人多年來研究的新觀點與新成就,因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劉欣如 ·世界史 ·19.9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新羅馬——君士坦丁堡、與眾不同的城市、難以攻陷的圍墻、圣索菲亞大教堂、大廈、民房和商店交相混雜、空氣流通的城市、拜占廷的文學藝術與教育等。
李劍橋 竭寶峰編著 ·普及讀物 ·3.2萬字
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統一建州女真,破哈達、滅輝發、伐烏拉、吞葉赫,征服女真各部,創制八旗制度和滿文,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七大恨”誓師伐明,最終倒在寧遠城下,栽在袁崇煥手中,就此郁郁而終。努爾哈赤死后,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儲位爭奪戰,最后由皇太極取得汗位。在皇太極手中,國號由“金”變成“大清”,國勢蒸蒸日上。皇太極主張以仁政治國卻突然暴斃;皇太極與海蘭珠、大玉兒的愛情為人津津樂道……大清王朝,道不盡的風云,由此展開……
鹿鼎公子 ·普及讀物 ·11.1萬字
本書為中央民族大學與四川省甘孜州文旅局聯合開展的田野調查項目的成果。內容為甘孜地區新石器時期鑿刻在巖石上的不同圖案,為人類文明起源時代甘孜巖畫圖錄與基本介紹(發現時間、地點、考察實錄等)。通過該項目,可以印證早在新石器時期,甘孜州境域已有人類生存,而這些巖畫生動記錄了這一地區先民的生產、生活和自然萬物、山川河流,記錄了對勞動生產的謳歌與贊美,更是文字出現前珍貴的圖像資料。該書經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巖畫研究中心、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官方審讀推薦,無民族、宗教話題。
張亞莎 ·歷史地理 ·10.5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古印度人的社會生活、手工業和商業、富有特色的家庭和婚姻、日常生活及娛樂、古印度文化、古印度宗教文化、沙門思潮、印度的節日、神奇的瑜珈、古印度宗教文學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3.6萬字
當前,重新認識古代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已經成為學界十分關注的議題。本書注重區域整體歷史互動的描述與分析,超越中外“兩點加一線(交通路線)”式的傳統絲綢之路歷史觀,轉而思考古代中國是如何通過整體區域網絡擴展歷史影響的。以農耕、綠洲、游牧、森林、雪域高原等多區域互動、共生的分析框架,擺脫以傳統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史敘述體系。本書還從概念史的角度反思了18~19世紀俄國東方學傳統對歐亞世界的區域劃分與知識建構中的問題,提出從中國的主體性來理解中國史與世界史關系的歐亞空間轉向。
黃達遠 ·歷史地理 ·18.8萬字
馬約翰(1882—1966),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體育教育家。1911年畢業于圣約翰大學。由于具有突出的運動才能,1914年秋季,他應聘到清華學校任教。從這時起,他由助教逐步升為教授,擔任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直到1966年逝世時止,在清華大學工作了52年,為體育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本書的前半部分,通過馬約翰的同事、學生和家人,從多方面反映了馬約翰熱愛祖國、熱愛體育、熱愛生活、樂于助人的人格魅力。本書的后半部分介紹了馬約翰先生相關的體育論述。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18.3萬字
《故宮的古物之美2》是祝勇繼《故宮的古物之美》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故宮美文”。它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而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它或許會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后抵達我們的面前。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跡,你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嘆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里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后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
祝勇 ·隨筆 ·10.3萬字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著名人類學家王明珂,歷時十余年田野調查精心寫作;許倬云、王銘銘、姚大力等傾情推薦,一部跨越歷史學和人類學的經典之作。以人類學的游牧社會研究成果及思考取徑,結合歷史學、文獻學、地理學等所學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對中國北方早期游牧社會——漢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鮮卑與烏桓——進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環境生態、動物生態與飼養、經濟活動、社會組織、游牧與定居人群關系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礎上他們與漢帝國的交往互動。游牧者們看似“自由”的抉擇,乃是在一種生存境況下“不得已”的生存選擇。
王明珂 ·民族史 ·17.3萬字
本書收錄舒新城先生于1938—1941年間游歷香港的日記,內容包括他在船上和旅途中的生活情況及所見所聞,間中加上一些感想和評論,可說是抗日戰爭前期的滬港雙城記,從中既可看到中華書局在戰時的狀況,又可看到香港社會民生的面貌,令人感受到戰時的氣氛,在國家苦難期間,知識分子仍為文化事業不懈奮斗的情操。
舒新城 ·中國史 ·5萬字
本書以歷史資料為基礎,將人物和具體時間作為主線,用宏大浩蕩的氣魄、充滿激情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為讀者全景展示了一大批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帝王嬪妃、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
《時刻關注》編委會 ·中國史 ·15.9萬字
本書在對學位服的起源、變革與發展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研究了英國、日本、美國等國的學位服,中國古代服飾(從“深衣”到“襕衫”)、清末和民國時期以及當前的學位服。
王小青 婁雨主編 ·專業史 ·11.1萬字
本書以宋代產權制度為研究重心,借鑒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對宋代產權制度的結構、義產的產權分析、產權文書進行考察并指出,作為一種社會工具,宋代產權激勵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同時進行二次分配,用于救濟和社會公益,維護社會穩定。由于產權制度包含社會資源的分配與再分配,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宋代官府制定了嚴密的產權管理制度,制定政策,明確產權所有、經營、買賣、分割、賦稅推割、收益等問題,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與提高社會福利,有利于朝廷加強對鄉族勢力與地方社會的控制。但是,由于地方勢力的破壞、吏治以及國家財政等因素,宋代產權制度也不可避免遭到破壞。
劉云 ·史學理論 ·16.8萬字
《區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學等九所高校內有著共同學術旨趣的一群學者聯合創辦的學術刊物。自施堅雅打破王朝國家歷史敘述的范式,提出從區域的脈絡解釋中國歷史結構的理論起,區域史研究成為學者們試圖加深理解國家歷史乃至全球歷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問題,是歷史上人們的互動如何形成在某個視角下有意義的“區域”。本刊即希望給研究者提供一個新的平臺,展現區域史研究的當前動向、思考認識與最新成果。
溫春來 ·中國史 ·13.5萬字
阜新地靈人杰,是大遼詩人皇后蕭觀音、武當始祖張三豐故里;是中國瑪瑙之都,阜新瑪瑙雕刻和蒙古族烏力格爾、蒙醫藥“血衰癥療法”、阜新東蒙短調民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查海遺址、懿州和成州東塔山遼塔、關山遼墓、阜新萬人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棠山、瑞應寺、大清溝等旅游景區獨具特色。《阜新史話》把阜新的悠久歷史、璀璨文化和神奇景觀一一展現給讀者。
張海鷹主編 ·地方史志 ·7.2萬字
本書是我國史學泰斗陳垣先生前期的代表性著作,它從文學、儒學、佛老、美術、禮俗等各個方面考察了元代進入中原的西域人(色目人)逐漸為中原文化所同化的情況,顯示出當時中原文化的先進性和生命力。全書資料豐富、考證精詳,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一代經典。書前收入陳垣之孫陳智超教授撰寫的“導讀”,說明該書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國際影響、版本流變等情況。
陳垣著 陳智超導讀 ·普及讀物 ·9.5萬字
豆瓣高分紀錄片《河西走廊》官方紙質書。河西走廊,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黃金通道。它位于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以西,因形似走廊而得名。霍去病封狼居胥、張騫出西域,傳奇故事于此輪番上演。懸泉置、莫高窟、嘉峪關、七彩丹霞,風景名勝一路綿延。由西往東,從古迄今,本書為你梳理河西走廊兩千年歷史脈絡。
《河西走廊》攝制組 ·歷史地理 ·7.5萬字
《中華二千年史》是鄧之誠久負盛名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該書本來是其在北京大學的授課講義,原名《中國通史講義》。原本只有上、中兩卷,上世紀30年代初,這本尚未全部完成的講義被選為《大學叢書》的一種,更名為《中華二千年史》,公開出版。上世紀50年代初,鄧先生續成下卷,全書告成,歷時二十余年,逾二百萬字。從秦朝統一中國開始,終于辛亥革命清亡之時,縱橫二千余年,可謂是《通鑒》以后第一部通史。全書旨意,重在通觀歷代興亡史實始末,識其成敗得失,臧否人物,檢討謀略,以供后人借鑒,頗有《通鑒》遺風。而書中顯露出來的史家意識、春秋筆法,又深得《通鑒》精神,體現了鄧之誠作為歷史學家的全局意識和史實勾稽能力。
鄧之誠 ·中國史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