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唐朝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不僅為中國的繁榮和歷史內涵增加了華麗的一筆,同時還給世界文化增添了進步性的意義。《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唐史》的作者選取的一些事件和歷史謎團,與大眾所知的定論有不同之處,值得一看。本書通過對眾多唐代歷史人物的敘述,從多個方面展現了大唐的政治制度、官場、帝王將相不為人知的秘聞,挖掘出前人不曾關注重視的點點面面,力圖展現出一個不同于教科書的豐滿的歷史模樣。
唐俑 ·普及讀物 ·19.9萬字
本書收錄康德于1784—1797年間(60歲至73歲)所寫的論文8篇,包括康德有關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內。18世紀末的德國比起同時期的西方先進國家來,仍然是個分裂、落后的國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雖然已在發展,但仍苦于封建制度的嚴重束縛。這就決定了德國中產階級的特殊軟弱性。當英國已經和法國正在采取革命行動推翻封建制度的時候,德國還只采取理論的形式。因此在論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國古典哲學時,經典作家指出:“在法國發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生了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p>
(德)康德 ·史學理論 ·14.8萬字
今天司空見慣的自行車,在交通史上的地位可能要比大家想象的高得多。這是人類第一次擁有一種不依靠畜力,以最小的代價即可拓展自由交通半徑的工具。它便捷、實用,還很時髦,當年曾經開啟一種時尚男女們最熱衷的運動與社交方式,并且引發了西方社會女性服飾的巨大變革。人們用四百年時間一點點打造出這精美機械,宛如一幅斑斕而迷人的拼圖,每個時代的設計與工藝大神們都為它的完整奉獻一份力量,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完成了現代化的版本。
上海汽車博物館編著 ·專業史 ·5.4萬字
本書匯集了眾多北大學者、學子有關中國歷史研討的精辟論述和觀點,娓娓道出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重要人物與重要事件,以我國的歷史進程為主線,按照朝代更迭的順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各位讀者奉獻了一次思想上的饕餮盛宴,可讓讀者能迅速了解和掌握中國歷史知識。
郭曉強 ·史學理論 ·12.5萬字
本書選取了西雙版納哈尼族僾尼人作為研究對象,將社會性別理論與人類學的視角有機結合起來,以文獻資料分析和田野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探討了僾尼人以“磨盤雙合”為典型意象的社會性別關系、角色構成模式及其文化運作機制,詮釋了社會性別關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群體中的多樣性演繹。本書所呈現的不僅是學術,更是人生,它充滿了對純真質樸世態的體驗、對文化真諦的感知,以及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生動演繹。
顏寧 ·中國史 ·13.7萬字
五代十國時期,在政治上,權位之爭超乎尋常,父子相殘,兄弟相殺;在文化方面,五代十國時期大不如唐朝,尤其是北方幾乎處于停滯或倒退。十多個政權互相攻訐,又互為從屬,還有時不時南下攪局的遼國。各方勢力為了搶地盤、爭名頭,打著各種旗號相互角逐、廝殺、攻伐,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罷我登場,后人重溫這段歷史,可謂精彩紛呈,但生逢其時的百姓卻叫苦不迭。粗看,五代十國是一部短暫的分裂史、混亂史;細看,它卻又是一部部創業史、奮斗史……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背后,展露的卻是雄韜偉略,留下的是一段段傳奇佳話,印證的歷史變遷與局限。
墨竹 ·中國史 ·17.8萬字
本書是暢銷書《辛亥:搖晃的中國》的作者張鳴最新之作,延續其一貫針砭時弊的寫作風格,精準剖析當下中國!作者化繁為簡,以老辣筆法,以通俗流暢的語言,擯棄枯燥的學術詞匯,用生動的案例把專業的內容講得深入淺出,是一本老百姓看得懂的時政書!
張鳴 ·普及讀物 ·18.4萬字
本書依托于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的優勢研究領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力圖在新材料的解讀、新理論的運用和新視角的發掘上下功夫,設有“專題研究”“學術動態”“會議綜述”等欄目,為促進和推動國內太平洋島國研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園地,突出展示中國太平洋島國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貢獻。
王作成 陳德正 ·歷史地理 ·19.8萬字
《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問題探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孫祚民先生30余年來致力于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問題研究的論文結集。全書共收入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論文幾十篇。孫祚民先生是中國農民戰爭史的專家,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史也有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從五十年代初始至其病故的三十多年里,他發表有關民族關系史方面的論文數十篇,涉及民族關系史問題的各個方面。本書就是其中部分論文的結集。
孫祚民 ·史學理論 ·18.3萬字
《昨日的邊城》作者龔靜染小城三部曲之一。三百年川南小城史,重現一個昔日的鹽業重鎮。川蜀歷史地理文化非虛構之作,歷史與文學的雙重見證。川鹽入黔、川鹽濟楚、鹽務稽核、戰時鹽務、永利化工、川鹽股票……中國近現代鹽業發展的每一步,它都參與其中,并常常成為其中的主角。一個川南小城,三百年沉底鹽史,說盡了川鹽的滄桑。《花鹽》是龔靜染小城系列之二,聚焦五通橋,以當地花鹽產業為紐帶,串聯起從清初到現在的三百年。該書本為《橋灘記》修訂,因過程中新材料的重重發現,而另起爐灶,立意結構均有改向。全書分鹵泉涌、鑿井之地、鹺商春秋、西遷重鎮、戲里有鹽、咸味江湖六部分,既是小城三百年發展的時間線,也是六個維度對小城的解讀。
龔靜染 ·隨筆 ·13.5萬字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有一句名言:“古來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本書所涉及的,就是“其表在政”的部分,包括近代的制度、人物與史事,它們是世運盛衰的直接表征。書中收錄的20篇文字,內容跨度百余年,從嘉道年間到1919年底,闡釋晚清君主的早朝、召見活動時君臣的互動、中樞機構的運作、皇帝如何批示文書、官場的機密通信,嘗試從制度的視角,重新解釋影響歷史走向的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變、皇族內閣、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權繼承,也勾勒了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駐美公使陳蘭彬、駐英公使汪大燮、風云人物康有為、外交總長陸徵祥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表現,揭示這些人所熟悉的史事、人物背后一些幽微的線索,希望給讀者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李文杰 ·中國史 ·12.1萬字
《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內容簡介:大航海時代又叫地理大發現時代(15世紀中后期至17世紀末葉),其間,歐洲人突破地中海的地域限制,借助遠洋探險與擴張,開辟了許多重要的航路和通道,與包括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在內的外部世界建立起直接的交往關系,由此開闊了眼界,獲得了歐洲以外的財富和經驗,推動了國內的資本原始過程,現代化由此起步。同時,人類的交往關系與活動范圍的得到了拓展,人類文明發展的全球化過程加快了步伐,真正意義上世界歷史由此開始。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里涌現出了一批像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卡布拉克、庫克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水手,他們不畏艱險、勇于超越自我、探尋未知世界,充分彰顯了人類勇于進取的精神品質,《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記錄的就是他們的傳奇經歷。
姜守明 ·歷史地理 ·14萬字
《群書治要》是貞觀初年著名諫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從先前歷代帝王治國資政的史料中擷取有關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該書上起五帝,下迄晉代,從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擷取匯編而成,全書總計五十多萬字。可以說是唐朝的“四庫全書”。
(唐)魏徵 ·史料典籍 ·6.2萬字
作者參考了大量中國的文獻材料,并結合西方相關的資料和發展經驗,將關注點放在歷朝的重大事件、經濟狀況、科技和文化藝術的發展、軍事和政治體制的變遷等驅動城市建設和城市化的動力的細節,聚焦中國的獨特城市觀與城市演化的特點,其中不乏迥異于西方觀點的精辟論述,以及從城市看歷史和文明演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薛鳳旋 ·歷史地理 ·14.5萬字
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兩大部分,綜合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資料。在有關部門和專家指導下,以整個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了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戰役和主要軍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紀實地展現了整個歷史的恢宏畫卷,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93周年!
劉干才 李奎編著 ·中國史 ·9.7萬字
我們講歷史,無非還是講人,所以講上古史,也是從人開始講。人是從何而來的?古時代的人根本無法解釋,于是便出現了創世神造人、造世界的說法。西方有上帝,而地處東方的我們,也有盤古、女媧。產生這種創世神神化的時代,即便還沒有發明文字,也必然有了語言,以及簡單的社會組織。但是人而為人,大約是從猴子變來的。猴子是不會編出一個神化,并將其口口相傳于后世的。所以,當人剛開始為人的時候,是沒有那些神化的。既然沒有神話作為參考,自然也就修不可能會有史料。但是我們依然要講上古史,而且還要講清楚,這就要用到考古學了。
班惠英 ·中國史 ·10.4萬字
清宮劇告訴你:嬪妃娘娘宮斗不能停;皇帝吃飯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正黃旗是皇族正統橫著走……這些套路你真的信了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被電視劇騙啦,真實的清朝超乎你的想象!嬪妃侍寢可不是脫光了用被子裹起來,而是娘娘們一起在養心殿后殿集合等皇上翻牌子。清朝嬪妃不自稱臣妾或本宮,在面對皇帝和太后的時候,一般自稱“奴才”?;噬峡刹慌履阒浪目谖叮_《膳底檔》——乾隆不愛海鮮,光緒則是個“海鮮控”!…………本書從七個部分講述了清朝的日常生活,涵蓋了語言、商業、建筑、交通、旗人、后宮生活、服飾、婚姻、飲食等各個方面,用特別嚴謹的考據,還原特別有趣的清朝日常生活!
橘玄雅 ·普及讀物 ·15.4萬字
本書從明十三陵的選址到建造到建筑風格歷史淵源等盡數介紹,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書。
金開誠 ·歷史地理 ·3.2萬字
本書講述了大明王朝的興衰存亡與其官僚、軍隊的興廢之間的聯系。在明朝歷史上,流氓兼強盜的朱元璋,依靠強大的軍隊建立皇朝以后,史書上記為太祖高皇帝,而失敗了的李自成便成了盜、賊、匪、寇,盡管他也作過皇帝,但舊史家是勢利的。然而,武力可用以奪取政權,卻不能用以治國,治國必需建立一個得心應手,御用的官僚機構,而官僚必用文人。士大夫的利害和皇權是一致的,他們為皇權服務,幫助皇帝治理國家,一旦這個機構徹底腐化,帝國必然隕落。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以公正嚴謹的態度、真實有趣的史料,從官僚、軍隊這兩個最主要的角度為我們揭開大明帝國興衰背后的歷史邏輯。
吳晗 ·中國史 ·13.8萬字
《楚漢之爭》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金開誠 ·中國史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