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法門寺博物館現有陳列為基礎,按照時間、空間的順序,以史為據,以物述史,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法門寺的歷史淵源、館藏珍品等。詳細講述了法門寺的佛教圣物、大唐宮廷文物、地宮的結構與格局,及中國茶文化、香文化、秘色瓷、琉璃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深遠影響。走進法門寺博物館,讓文物喚醒塵封的歷史記憶,遙遠的絲綢之路推動了古代文明的交流互鑒,感受大唐開放、包容、繁榮和文明的輝煌成就,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陜西省文物局 ·文物考古 ·5.6萬字
本書為2012年在倫敦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中英英國史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精選,反映了英國史研究的學術前沿進展。中英雙方學者就英國歷史上的工業革命主題展開了精彩論述,如《劍橋世界經濟史》主編之一O'Brien關于18世紀中英應對世界貿易體系的比較、愛丁堡大學Zahediah關于英屬加勒比殖民地制糖業與英國工業革命的關系等等。收入本書中的諸文,注重新材料的發掘、新視角的運用,既有舊題新詮、學術史的梳理,也有新問題的探索、新觀念的嘗試,展示了英國歷史的多重面向。
錢乘旦 高岱主編 ·世界史 ·18.3萬字
《古埃及人的生活》是一本較全面地展現古埃及歷史文化、朝代更迭和古埃及人生活點滴的作品。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中最具規模的文明體系,當他們創造出氣勢恢宏輝煌燦爛的金字塔、神廟和文字的時候,同時代的其他民族大多還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狀態。本書通過對三十四個王朝歷史的梳理和對埃及人的生老病死等細節的講述,能夠使讀者大致泛覽埃及文明的發展脈絡,并領略埃及文明的特質和埃及人生活的諸多細節,是一本能夠全面概覽古埃及風貌的作品。本書以冷峻幽默的筆調還原出古埃及人的生活細節,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古埃及社會生活史。
龔琛 ·世界史 ·12.4萬字
《變革與習俗:我們時代面臨的挑戰》》是湯因比一部極富使命感的著作,寫于20世紀60年代。針對當時世界存在的問題,如軍備競賽造成的人類毀滅威脅、全球人口激增、宗教紛爭以及過度開發造成的環境破壞等,湯因比從人類的習慣是否能改變入手,通過以往歷史的分析和研究,他指出,與天性不同,人類的習慣在面臨無法逃避的選擇時是可以改變的。本書的分析雖然面對的是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但所提到的問題今天大多仍然存在甚至更緊迫。
(英)阿諾德·湯因比 ·世界史 ·17.3萬字
《審判薩達姆》完整呈現薩達姆對24年執政生涯中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之“自述”,深度解析霸權主義對當今世界的深刻影響,石油、宗派、權力、伊斯蘭國,大國博弈為什么選擇中東?作者對薩達姆其人其事的分析和透析,可有助對中東問題和軍事感興趣的讀者對14年前美國小布什總統發動的旨在推翻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戰爭“得與失”進行有價值的分析研究;從而明白奧巴馬總統為什么不直接派軍隊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真正原因;再看今天特朗普時代對待敘利亞以及整個中東地區將采取什么樣的態度?“一葉知秋”,伊拉克戰爭改變了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對中東和亞太地區的政策。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也十分有趣的問題。
(美)約翰·尼克松 ·世界史 ·16萬字
戰爭通常會改變一個國家的社會和經濟地圖。二戰造成的大范圍破壞徹底撕裂了家庭觀念。本書的著眼點在于被卷入這場世界大戰并身處戰爭余波的六名不同人物的經歷。
斯科特·默克 ·世界史 ·1.3萬字
《太平洋島國研究》是由聊城大學主辦的學術集刊,旨在探討太平洋島國歷史與現實諸問題,重點研究太平洋島國的歷史文化、政情政制、對外關系、經貿旅游以及區域一體化。本書是第5輯,設政治、外交、文學與藝術、教育、人文交流、書評、資料等欄目,作者從不同的學科領域、多維的研究視角對太平洋島嶼地區和太平洋島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和歷史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學理探索,為深入太平洋島國研究做了有益探索。
陳德正主編 ·世界史 ·17.4萬字
本書從考古學是怎么來的、考古學何以可能、考古學在做什么、考古學與你我四個部分講述考古學學科的簡史、內容、實踐與應用等方面,向公眾普及了考古學這門學科,反映考古學的基本理論和學科價值。
陳勝前 ·文物考古 ·19.1萬字
本書對中國歷代近兩百位各類名人隱秘、經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歷程與影響進行了真實、生動、細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讀。君王們的縱情色、英杰們的豪情干云、文土們的旖旎多情、另一類的畸零私情——本書寫盡了中國歷史上的各種男女人,寫盡了男女人之間的各種情感。本書故事精彩、人物鮮明、情感充沛、內容豐富、語言優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從而具有有趣、博識、勵志等功能。
李子遲 ·隨筆 ·19.4萬字
《這個漢朝太有意思了》從漢高祖劉邦寫起,一直寫到漢獻帝禪位,總共四百余年的歷史。全套書共七卷,分兩部出版,第一部包括前四卷,從楚漢爭霸寫起,寫到王莽代漢結束;第二部包括后三卷,從劉秀起兵始,至曹丕篡漢止。
朱耀輝 ·普及讀物 ·19.9萬字
本書橫跨15000年的人類漫長發展史,圍繞全球文明重心的遷移,就西方何時開始主宰世界等重大問題展開闡述,對決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的諸多因素進行了定量描述,以此追尋經濟和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演進。
(美)伊恩·莫里斯 ·世界史 ·14.3萬字
本書稿是一部書法作品集,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佛學院名譽院長傳印抄寫的唐、宋、明、清等古代詩歌佳句、妙語格言,如:厚德載物,寧靜致遠,和氣志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容德乃大,有忍事克濟,以及蘇東坡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飛哪復計東西”等。2012年11月在新華出版社出版《古德詩偈信抄》。
傳印 ·普及讀物 ·2469字
本書是暢銷書《辛亥:搖晃的中國》的作者張鳴最新之作,延續其一貫針砭時弊的寫作風格,精準剖析當下中國!作者化繁為簡,以老辣筆法,以通俗流暢的語言,擯棄枯燥的學術詞匯,用生動的案例把專業的內容講得深入淺出,是一本老百姓看得懂的時政書!
張鳴 ·普及讀物 ·18.4萬字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國通史。不是為讀者介紹干巴巴的歷史事件和知識點,而是發掘中國歷史背后的深層邏輯,提供一套嶄新的讀懂中國歷史的認知方法。系列共4輯13冊,全景呈現“中國”這個獨特而頑強的生命體的演進。第4冊《帝國的昂揚精神》緊緊圍繞“昂揚精神”,幫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西漢時期中國的文學、思想、政治、民眾心態,你會看到:漢承秦制,秦確立的帝國模式和帝制模式通過漢的運作,生長得更加繁茂;漢初七十年其實和秦朝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執行法律上沒那么僵硬;西漢盛期的一個特點就是自信,通過華麗的文字和強有力的行動體現出來;董仲舒的儒學混雜了方士的陰陽五行和讖緯之術;司馬遷在講匈奴問題的時候,用了三篇列傳,排序很有講究……
楊照 ·中國史 ·16.7萬字
地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在無垠的宇宙空間不過是滄海一粟,卻是孕育人類的搖籃。當人類的始祖始用雙手制造簡陋的石器,便與猿相揖別,人類的歷史也徐徐拉了帷幕。地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在無垠的宇宙空間不過是滄海一粟,卻是孕育人類的搖籃。當人類的始祖始用雙手制造簡陋的石器,便與猿相揖別,人類的歷史也徐徐拉了帷幕。
郭方 ·世界史 ·15萬字
由《魏滅蜀》《淮南三叛》《司馬氏篡魏》《晉滅吳》《羌胡之叛》《陳敏之叛》六篇組成,敘述了三國后期曹魏攻滅蜀國,文欽、毌丘儉、諸葛誕三位將領在淮南地區反叛及被平定,以及司馬氏篡魏的過程;記錄了西晉滅吳和西晉初年聚居雍州、秦州、涼州各地的鮮卑、匈奴、氐、羌等民族在樹機能、郝散、郝度元、齊萬年等人領導下舉行的反晉活動、張昌領導的荊州流民起義始末,以及晉將陳敏發動叛亂、割據江東、被晉攻滅的經過。
袁樞 ·中國史 ·19.1萬字
《中國史綱》是青年學生了解中國歷史的簡明讀本,原為張蔭麟受聘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一部分。作者對史料進行了嚴格的甄選,并融入了自己的歷史觀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講故事的方式敘述了歷代社會的變遷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淺出地勾勒出從殷商到東漢的歷史畫卷。因書中沒有繁瑣的引證和考據,非常利于學生閱讀,因而被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陳夢家譽為近代“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作’”。
張蔭麟 ·中國史 ·1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古希臘戲劇的萌芽、歐里庇得斯與《美狄亞》、亞里斯多德的悲劇理論、米南德的喜劇、古羅馬戲劇、古印度的梵劇、梵劇的成熟、迦梨陀娑和《沙恭達羅》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3萬字
《西安大遺址周邊空間環境保護與營建研究》以古都西安大遺址周邊空間環境為研究對象,在對西安目前大遺址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問題進行總結和揭示的基礎上,探索“歷史遺址區域”體系構建和空間劃分的途徑,通過對社會功能維度、生態維度和空間維度的探討,剖析西安大遺址與城市發展的過渡關系,并基于此提出了4種大遺址周邊空間環境的適宜性格局。作者對大遺址周邊保護與發展的重要性和相關要素進行了深入的解析,提出了可以繼續探討的工作路徑。其相關結論為目前被新區擴張威脅的城市邊緣遺址區以及主城區內的周邊面臨城市更新改造的遺址區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規劃模式。
呂琳 ·文物考古 ·15.9萬字
本書突破傳統的歷史寫作方式,以寫實手法全景式講述1981—2020年中國馬拉松四十年演進歷程。全書人物、事件以時間順序呈現,將發展的多個線索收攏于最具象征性的現象:跑族的誕生和興起,落點于中國馬拉松時代的興起和繁盛,著重于人物定位和現象剖析,對歷史所呈現出來的紛繁復雜、眾聲喧嘩進行了理論升華。全書既有深厚的歷史感又有現場般的活色生香。這本書是對馬拉松運動和跑步運動在中國發展的梳理和總結,頗具時代意義。
張路平 ·專業史 ·1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