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套書共21冊,包攬前漢、后漢、兩晉、南北史、五代、唐、宋、元、明、清、民國11個歷史階段的通俗演義。上自秦始皇,下迄中華民國,計2166年,皇皇六百余萬言,系統完整,內容豐富,主次分明;據正史,語皆有本,雜野史,不尚虛誣;用語雅潔,自注自評,理趣兼備,因有“一代史家,千秋神筆”之稱,洵為通俗史作典范、歷史入門必讀。本書為其中的明朝部分。
蔡東藩 ·普及讀物 ·26.5萬字
唐宋時期是落第士人群體生成和發展的時期,群體的生成過程、共性與特征逐步顯現,他們的生存狀態、與政權的關系及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初步定型,這是研究歷史上落第群體的源頭,關注落第群體,是對科舉制度研究的重要延伸和補充,是科舉研究中的重要環節。本書以唐宋時期落第士人群體為研究對象,共分十章,對群體規模進行量化分析,評價其總體力量;分析他們的生存狀況、社會出路、社會地位、發展趨勢、存在問題及他們與社會、政府之間的相互關系,目的在于總結出一些內在規律和值得借鑒的經驗。也從制度層面對落第群體的問題進行探討,總結科舉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以彌補科舉研究之不足。書后附錄《唐朝科舉錄取情況一覽表》等十一幅相關表格,以便參考。
黃云鶴 ·專業史 ·26.5萬字
本書內容主要寫乾隆時代的得與失,作者通過對乾隆時代的解構,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盛世”圖景,同時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國失落的秘密。乾隆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之前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為過。乾隆時代創造了空前的政治穩定,養活了數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圖。但是,作者從更深的層次看到,表面的繁榮昌盛背后,隱藏著的,是巨大的危機。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的全過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鳩發表了名著《論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沉浸在“盛世”的夢境中不能自拔,想盡一切辦法維持他的封建統治。可以說,中國在這個時期,錯失了與世界文明接觸的機會,沒有趕上世界發展的大潮。這直接導致了中國接下來的持續衰落,甚至淪落為“東亞病夫”。另外,本書還對乾隆的出身個人生活,性格等做了介紹。
張宏杰 ·中國史 ·26.5萬字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是我國的強國之路。值此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由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撰的《陜西改革開放大事記》,即是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奉上的一份獻禮。全書主要以編年體條目的形式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會議、重大事件、重大工作以及重要活動。通過這本大事記,呈現了陜西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與史料價值。
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地方史志 ·26.4萬字
曾國藩、左宗棠同為晚清重臣,中國大轉型時代的引路人,聯手開創了近代精英的全面崛起。其功名之盛,聲威之烈,為歷史罕見。本書立足翔實的正史,核定豐富的軼史,全面細致勾勒曾國藩和左宗棠各自的人生軌跡,重點圍繞兩人曲折起伏的交往經歷,逐段還原兩人持續奮斗與相互糾偏的人生,深入剖析兩人的矛盾分歧與相互成就,將五千年中華傳統生存哲學與成功智慧,通過人物本身的想法、做法展露出來,給到讀者生活的參照與智慧的啟迪。
徐志頻 ·普及讀物 ·26.4萬字
從后金政權建立至清朝末帝溥儀退位,清王朝從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部落發展到盛世帝國,歷經296年的風風雨雨,產生了多少叱咤風云的人物,又有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這些人物仿佛戴著神秘的面紗,這些故事更加撲朔迷離。當我們撥開歷史迷霧,解開一個個謎團,從正史演義和野史筆記中尋章摘句,從那些只言片語和閃爍的詞句里撿拾碎片,還原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面孔,拼湊起一段段史實真相時,就有了這本《大清秘史》。
移然 ·中國史 ·26.4萬字
《人寫的歷史必須是人的歷史嗎?西方史學二十論》是著名歷史學家王晴佳先生的新作。書中收錄了他的中文論文20篇,討論范圍廣泛,從古希臘史學、對蘭克學派的反思、米歇爾·福柯的史學思想,到近年出現的情感史研究、新文化史研究和以展望未來為主旨的“后人類史學”。《人寫的歷史必須是人的歷史嗎?》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處理西方史學的傳統和轉型,第二部分探討西方史學戰后,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發展趨向。全書深入闡述了近代史學傳統的產生、特點及發展,同時展現了當下史學研究的新潮流。
王晴佳 ·史學理論 ·26.4萬字
戰爭、密林和瘧疾,石碑、浮雕和金字塔,全景描述前哥倫比亞時代的瑪雅發現之旅!這是一個非凡而真實的,關于瑪雅文明再發現的故事:繼《迷失Z城和《冰凍帝國之后,我們又迎來了一段被人遺忘的探險史。1839年,美國駐中美洲特使約翰·斯蒂芬斯與享有盛譽的英國建筑師兼繪圖員弗雷德里·卡瑟伍德出發前往無人涉足的尤卡坦叢林。當時,《圣經是歷史的模板,許多人仍然相信世界文明存在不過6000年。深入叢林后,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克服了疾病、戰爭、自然和地形的困難,發現并且一絲不茍地記錄了一個驚人文明的遺跡。這個與古希臘和古羅馬盛行于同一時期的美洲文明建立了媲美前兩者的藝術、建筑成就和影響力,這一發現也改變了西方人對人類歷史的認知。在《石像、神廟與失落的文明這本書中,普利策獎入圍者威廉·卡爾森將跟隨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的腳步,重游今天的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墨西哥,揭秘瑪雅遺址豐富的歷史。卡爾森借助大量一手資料,包括斯蒂芬斯的日記、書信及卡瑟伍德的精妙插畫,巧妙地講述了兩位偉大的旅行者以及他們發現瑪雅的精彩故事。
(美)威廉·卡爾森 ·世界史 ·26.4萬字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新世紀、新治理,自己講、講自己,尚和合、求實踐,新儒學、新人格。第一部分為面對新世紀的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啟了中國的世紀、人類的新世紀,為世界奉上中國的方案。第二部分為構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風格、氣魄、神韻的和合學理論思維體系,以及自己講、講自己的中國理論思維話語體系,包括和實力的意蘊和建構、和實力與一帶一路等。第三部分為尚和合的民族精神、時代價值,以及和合學的思維特性、文化內涵與實踐。第四部分為文化創新與文化強國,以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具有世界視野、人類意識的理想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人才。
張立文 ·中國史 ·26.4萬字
元代是藏族歷史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階段,西藏地方結束了四百余年的混戰與分裂,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直接行政管轄之下,成為元代中國行政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書就以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行政體制問題為中心,系統深入地探討了制約吐蕃地方行政事務的三股勢力:出鎮宗王、帝師和白蘭王的地位與作用,并對其下轄機構一一作以考證。糾正了前人的某些疏失,或對舊說提出質疑,另立新說,使相關諸問題得以通解,為元代吐蕃地方政治史的研究開辟了新途徑。
張云 ·史學理論 ·26.4萬字
《明清江南史叢稿》收錄了作者治明清江南史三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文章按類型分為四部分:“專論”數篇論文是明清江南社會經濟史研究領域的奠基之作;“散論”以個案為主,談江南的官、紳、民,情理皆佳;“講談”“序跋”兩部分側重方法論和治史心得,保留了講談的原味和對人對書的點評臧否。附錄為作者所撰回憶錄的一部分,讀者由此可以了解作者早年的成長歷程。如果讀者真有點興致讀我所寫的這些東西,一定不要把它看作真正的學術著作。它們最多也只是一個過來人用筆傾訴過往的“經歷”,對“經歷”的隨機即興體驗。背景是“大歷史”,人人都參與其間的“大歷史”。如遇知我者,讀出我在這種“大歷史”中所思所惑,罪我非我都無礙,博我會心一笑,則萬幸萬幸矣。——王家范
王家范 ·地方史志 ·26.4萬字
圖文并茂,通過老照片和回憶文章梳理記錄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的建設、發展歷史,以及校友在校的學習體會和專業工作經歷,展示學院在科研、育人等方面獨一無二的歷史過程與文化特征。
趙頌平 王震 ·地方史志 ·26.4萬字
陜南位于陜西省南部地區,包括今漢中、安康、商洛三個地級市。陜南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古蜀道由北而南穿越崇山,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獨立的地理區位創造了獨特的社會文化,陜南明清方志數量眾多、資料豐富,其中罕見、稀見方志不在少數。本書以陜南明清方志為研究對象,考察方志編修源流、編纂組織,方志結構、文本內容、史料價值、版本館藏等多方面的內容,凸顯陜南地區方志文獻的社會功能與現實意義。
王浩遠 ·中國史 ·26.4萬字
本書對唐宋之際田稅制度研究是沿著制度結構演進、制度實施機制調整以及制度變遷影響三個層面進行的。其中,制度結構演進是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對唐宋之際的田稅和附加稅加以探討。制度實施機制則是對田稅征收管理調整的揭示。制度變遷影響主要分析了田稅制度變遷對國家財政、農業經濟和農民生活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首先注重田稅制度變遷的過程研究,努力把握和捕捉導致制度變遷的關鍵性政策、制度和節點。其次注重田稅制度不斷重構和重塑過程中與其他制度間的關系,展現制度變遷的多元動力。
吳樹國 ·中國史 ·26.4萬字
?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從秦漢寫到民國,全書共一千余回,五百多萬字,寫了近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這套書出版以后,廣受歡迎和好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曾致電李克農購此書兩部,以解決延安干部學習中國歷史之需。臥室床畔,長置此書,著名史學家紫德賡認為,此書作為歷史知識講,雖有不足,但內容是夠豐富的,敘述是有系統的。著名小說家二月河認為,此書文學上只能說是中平之作,但讀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宋史演義》為其中的宋史部分。《宋史演義》由蔡東藩編著。
蔡東藩 ·中國史 ·26.4萬字
文官考核,既是一種制度,同時也是一種政治行為,作為官員管理的重要一項,涉及官員選任、獎敘、處分、升遷降調等諸項內容,在清代國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書對有清一代文官考滿、京官京察、地方官大計、地方大員年終密考、清末新政下考核州縣事實五項主要考核形式分章分節詳細考究,理論解析,涵蓋了制度源流、內涵與發展脈絡,考核的實施效果與實質作用。書中指出:文官考核理論上“黜幽陟明”,整飭官場,但受吏治環境的影響與制約,考核與吏治是辯證關系;主管官員注考負責制利弊雙關,主官注考具有科學性,同時又成為考核弊端叢出的總根源;乾隆朝開始實行的年終密考制,擴大了督撫的用人權,也成為皇帝控制地方大員的利器;官員考核與選任的緊密結合,是清代充分發揮考核優等激勸作用的重要舉措,京察一等外放地方任官成為清朝人事任用的亮點;在皇帝對考核優等、六法官員引見,考語確按實跡的情況下,實施考核問責能夠相對有效增加考核公正、有序的可能性。
薛剛 ·史學理論 ·26.3萬字
改革是為了拯救危機,中興則是改革成功的典范。本書梳理了中國歷史上的少康中興、盤庚中興、光武中興、孝文中興、景圣中興、弘治中興等15個“中興”盛世,對當時的改革動機、改革措施、人才任用,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人民生活諸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作了較為深刻的反思,注重探討改革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對于今天努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較為重大的借鑒和現實意義。
馮敏飛 ·隨筆 ·26.3萬字
漢代四百余年,奠定了中華文明統一性民族精神的基礎,遂有漢族、漢語、漢字、漢文化、漢學諸名稱。建立在漢民族獨特文化基礎上的“漢學”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學術內涵。如漢儒的漢學、宋明的漢學、清代樸學的漢學,國外研究中國古代的“漢學”等。新漢學是站在現代學術的前沿,吸收中西學術成果與研究方法,根據中國的社會實踐與未來發展要求,重新研究與闡釋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學術再造。
朱存明 ·史學理論 ·26.3萬字
晚清帝國風云系列,是關河五十州近代歷史寫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參閱了國內外豐富的史料,運用多重的觀察視角,深入地理解歷史現場各方的立場,和他們真實人性底色和認知邏輯,試圖重新梳理近代史發展脈絡,再現一個真實可感的晩清,解讀歷史的多樣可能性。分為《鴉片戰爭》《湘軍崛起》《火燒圓明園》三部。火燒圓明園作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給所有中國人的內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創痛。而清帝國的南方,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對太平軍的決戰在即,清帝國如何熬過這段最艱難的時光?歷史還能再給它機會嗎?本書以火燒圓明園事件為切入點,將晚清帝國風雨飄搖的歷史畫面徐徐展開,對咸豐帝、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洪秀全、李秀成、巴夏禮、華爾……諸多歷史人物進行深入人性底色的刻畫與描摹;這里有風云人物成長與折戟,有朝堂政治的詭譎波瀾,有戰場上的玄黃帶血,有對外博弈中清政府的進退失據,有人性的閃光、懦弱與復雜,也有對火燒圓明園之謎等諸多歷史迷誤的辨正與思考。
關河五十州 ·普及讀物 ·26.3萬字
《新藥史話:從萬能藥到生命科學前沿》是關于新藥科學史的科普圖書,一書講述了歷史上“萬能藥”泛濫的背景,工業革命、戰爭與世界制藥工業體系的形成。描述了從大學到藥典、藥品監管法案的發展過程和煉金術、近代化學與藥物合成的歷史。介紹了活體解剖、模式生物與藥理學的進展,進化論、基因與生物藥的出現以及病因學說、病原篩選與血清療法。講述了放血療法、輸血術、移植術與新藥設計,致命病毒與生命奧秘之鑰,最后,介紹了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內容非常豐富,觀點新穎,明確提出推動新藥發現的,是學說爭論、科學競賽、專利糾紛等,全書不只是描述科學家的靈感和貢獻,更多著墨科學家的失誤,展示科學家的另一面。全書通俗易懂、層次清晰,分析鞭辟入里,對生物醫藥領域人士及科學愛好者來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探究價值。
彭雷 ·專業史 ·2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