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地域—血緣關系中的帝制國家”為主題,闡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中國的國家和國家治理超越了血緣關系主導,轉變為地域關系主導,形成超大規模的地域領土國家。維系這一國家的帝制體系包括以皇權為代表的中央集權、郡縣官僚、行政城市、家戶合體、國法規制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因素。全書共十五章,以專題形式探討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晚清王朝時期國家和國家治理進程及內在支配關系。
徐勇 ·史學理論 ·35.6萬字
在封建晚期的俄國歷史上,烏拉爾占據著特殊的地位。該地區早在15—17世紀即被俄國人民開發,18世紀成為俄國冶金中心,誕生了規模龐大的采礦業,俄國相當大一部分的無產階級開始形成于此。該書探討了17世紀末至18世紀俄國烏拉爾的主要勞動者、俄國無產階級的主要來源——附屬農民、工匠和工人的社會政治思想,以及影響這些思想形成的條件,并介紹了烏拉爾勞動者參加17世紀末至18世紀政治運動和宗教運動的情況,尤其是俄國分裂派教徒在農民戰爭和反封建斗爭中的角色。俄國早期無產階級的一些斗爭策略、思想特征以及組織形式的來源和表現等,可以從本書中找到解釋。
(俄)魯多爾夫·戈爾曼諾維奇·皮霍亞 ·世界史 ·27萬字
亞歷山大一世——“北方的斯芬克斯”,內心的真實想法諱莫如深;十二月黨人——“俄國第一代革命者”,以反對農奴制和推翻沙皇專制為宗旨的英勇起義影響了俄國未來的命運。確立憲政與解放農奴的理想將他們交織在一起,又使他們走向殊途,最終都未能達成所愿。原因何在?本書條分縷析,抽絲剝繭,推演亞歷山大一世的心路歷程與每一步舉措背后蘊含的深意,挖掘格里波夫斯基告發十二月黨人的真相,首次還原十二月黨人暗殺沙皇的1817年“莫斯科密謀”,剖析為什么亞歷山大一世明知幸福協會存在仍做出“不應由我來懲罰他們”的決定,徹底揭開十二月黨人首個秘密社團的革命面紗,思考十二月黨人起義的歷史偶然與必然,回答了19世紀初“俄國君主立憲制緣何未立,農奴制因何未廢”的時代之問。
(俄)謝爾蓋·弗拉基米羅維奇·米羅年科 ·世界史 ·2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