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圖說字源》是一本介紹漢字起源和流變的讀本,匯集了著名語言學家唐漢先生在漢字字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作者秉承嚴謹地治學態度,搜集各方有關漢字字源的資料,從古漢字學研究等學科入手,發現了漢字形成過程中許多有趣而又有規律性的現象。本書從漢字與動物、漢字與植物、漢字與天地、漢字與人體、漢字與兩性、漢字與戰爭、漢字與民生、漢字與文化等方面圖文并茂地闡釋了漢字的諸多奧秘。
唐漢 ·語言文字 ·49.4萬字
有清一代是雅學研究的鼎盛時期,雅學著作不下百種。該書從學術史的角度對清代雅學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性研究,分《爾雅》著作、《小爾雅》著作、《廣雅》著作以及仿雅著作四類梳理了清代雅學研究的基本脈絡,展現了清代雅學研究的整體面貌,并對其中的七十余部著作從作者、版本、內容、特色、價值與不足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考證。 上架建議:群雅;訓詁學;文獻學;漢語史
王其和 ·語言文字 ·23萬字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本刊發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各二級學科包括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還設有學術名家、京津冀文學研究等欄目。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評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崔志遠 吳繼章主編 ·語言文字 ·29萬字
《說文解字》是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所撰寫的一部影響深遠的字典,其在收錄和訓站古文字的過程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造字方法巧妙而完整地保存了當時人們生活創造性活動和成果的基本面貌,亦成為承載遙遠古代社會生活中寶貴造物信息的重要載體。本文以《說文解字》中的文字構形、字音和經史典籍的印證為基礎,探討造物產生的背景、形態的演化、工藝的制作、材料的拓展、功能的兼容,以及因經驗積累、宗教信仰、等級禮法等因素影響而造成的造物設計的規范、禁忌與演進,以盡力還原上古社會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設計狀況,試圖透析出這種原生態設計中所滲透著的寶貴的造物思想與觀念。
王璇 ·語言文字 ·37萬字
本書是一本系統地闡述漢語文章學基本原理、文體常識及寫作方法韻專著。討論的對象關聯古今,容納諸體,包括實用性、論證性、文學性、說明性等各類文章。全書共15章,內容涉及文章的發生與發展,概念與原理,功能與規律,文體與文意,構思與表達,結構與語言,格式與寫法,文風與風格,傳播與接收,評論與判斷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本書的特點是在學術研討的基礎上,注意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整體與局部的聯系,知性與情性的兼顧,以利于培養讀者的辭章素養和寫作能力。
任遂虎 ·語言文字 ·39.6萬字
本書基于大規模語料庫,利用本土和域外文獻,系統地比較晚清民國時期南北京官話,考察南北官話在語法方面存在的差異,分析南北官話在轉換、交融時期的語言接觸及區別特征的滲透情況,進而觀照現代漢語普通話對晚清南北官話的傳承。通過本書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揭示南北官話差異,展示漢語語法在南北官話的歷史傳承中分化與融合的歷史分布面貌,還有利于深化對現代漢語的認識,更好地解釋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并存的語言現象。此外,區分南北官話的歷史層次,也為學界解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視角。
翟赟 ·語言文字 ·21萬字
本書所收錄的是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優秀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收錄過程中,歷經修改和調整,集結成冊,內容涉及東南亞(以泰國本土為主)漢語國際教育的現狀、形勢及問題等,基于一線教學實踐,重在關注及探索漢語教學、課堂管理、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手段與方法。本書旨在投石問路,拋磚引玉,為業界研究者及一線漢語教師提供參考,促使大家更為關注面向東南亞的漢語國際教育現狀、教學策略及方法問題。
呂軍偉 潘立慧 ·語言文字 ·20.7萬字
《大學語文》為高職院校非中文專業通用的大學語文教材,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涵蓋了文學鑒賞、語言交際和實用寫作三部分內容。文學鑒賞部分精選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既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熏陶,也注重現代人文觀念的思想啟迪;語言交際部分和實用寫作部分則根據當代大學生的需要,精選了經典案例和范文,進行仿真實訓,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適應了當前人才市場對大學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大學語文》在加強對學生綜合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全書體例編排合理,便于教師和學生使用。
蔣雪艷 ·語言文字 ·26.7萬字
本書是一部詞典學的理論著作,也是一部指導詞典釋義編纂實踐的工具書。作者首先在汲取語義學、詞匯學、比較語言學、詞典類型學的等現代語言學理論的基礎上,以語義類別為視角,開創性地提出詞典釋義的原型(范疇)觀,同時,基于漢—英典范語文詞典或漢一漢典范語文詞典釋義的比較,通過定量一定性分析,以名詞、動詞、形容詞范疇中的部分典型類別群為研究對象,對其釋義作出了多角度的研究,進而對語文詞典中原型(范疇〉釋義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本書是一本難得的聚焦于詞典釋義方面的專著,理論色彩重、實踐價值大。對于語言學、詞匯學、詞典學、詞匯語義學及其他應用語言學等方向的科研人員、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尤其詞典編纂者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馮海霞 ·語言文字 ·21.3萬字
本書主要考察了《楚辭》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譯介和學術研究情況。在傳播部分,以時間為線索,較詳細地展現了《楚辭》在英語世界的傳播概況,并對《楚辭》在其他國家的傳播也進行了概述。在譯介部分,主要論述了《楚辭》和屈原在英語世界的接受情況,并探討了《楚辭》中一些特殊詞匯的英譯問題。在學術研究部分,著重介紹了英語世界漢學家關于《楚辭》的研究成果,并與國內的一些研究成果對比,力圖突出中外學者不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本書對《楚辭》今后的研究走向進行了展望。
郭曉春 ·語言文字 ·20.5萬字
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對構建和諧語言生活,維護國家安全,提升文化軟實力有重要意義。21世紀以來,國內外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日益彰顯其重要性。鑒于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較為分散,本書承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理論與國別研究》一書,從2004年至今10年來在我國學術期刊發表的語言規劃與政策研究論文中精選30余篇,整理為理論與國別兩部分。本書既是對我國近10年語言規劃與政策研究優秀成果的梳理和總結,也是語言政策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王輝 周玉忠主編 ·語言文字 ·27.7萬字
《譯路峰景——名家談翻譯》三部曲的初衷是出版一本實用性較強、匯集名師觀點的書籍,以真正提升讀者的翻譯技能、開拓讀者的翻譯視野。較之于市面上的其他翻譯類書籍,《譯路峰景——名家談翻譯》三部曲的特色在于,本書集結了國內翻譯一線的35位名家及16位老一輩前賢,以實踐性、實用性為導向,為廣大翻譯愛好者、外語學習者及研究者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指導資料。上中冊以一線名家撰稿為主,并少量收錄其過去曾發表的名篇佳作。按照翻譯性質和類型,上冊包括“翻譯理念與標準”“時政翻譯”兩大專題。中冊包括“聯合國翻譯”“應用型翻譯”“大數據時代的翻譯”三大專題。每個專題中,學者們結合自身翻譯經歷,圍繞該專題涉及的譯技譯論、心得感悟、實戰經驗展開探討。本書下冊分為“文學翻譯”“訪談實錄·老一輩前賢”及“譯人研究·老一輩前賢”。“訪談實錄”分別收錄了與8位老一輩翻譯家進行的對話訪談。“譯人研究”收錄了學者撰寫的有關另外8位老一輩翻譯家的研究評論文章。這些老一輩前賢以其對翻譯事業的執著追求和辛勤耕耘,為我國文學傳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深厚的文學底蘊、廣博的學科知識、嚴謹的治學之道為年輕譯者樹立了典范。
李新烽 白樂主編 ·語言文字 ·21.7萬字
《中國現代語法》由王力所著,全書共六章,通過摘引歸納《紅樓夢》及《兒女英雄傳》書中的語句,分別探討了分造句法、語法成分、替代法和稱數法、特殊形式、歐化的語法等重要理論問題,是讀者學習現代漢語語法的優秀讀本。《中國現代語法》和《中國語法理論》是由一部書發展而來的,原來是1940年王力先生在西南聯合大學所編的一部講義,叫作《中國現代語法》。后來據聞一多先生建議分為兩部,專講理論的一部名為《中國語法理論》,專講規律的一部名為《中國現代語法》,本書即據此而來。
王力 ·語言文字 ·23.7萬字
本教材充分考量00后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受學心理,按照人文主題歸類,在區別中學語文所選課文的基礎上,為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精選國內外精品佳作60余篇,經典為主、兼顧當下,每篇文章編寫凡例為:【互聯網注釋】根據需要列出重點詞語,或者指導學生查閱難點詞匯;【互聯網知人論世】搜集作者簡介,可以列出作者生平,籍貫,代表作等;指點學生應用網絡電子文獻補充作者相關內容,或者成長經歷,或者寫作佳話,或者代表作典故等;
金乾偉 ·語言文字 ·22萬字
本書以東漢文字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為依托,收錄了近300個有代表性的漢字,從造字本義、歷史文化、神話傳說等角度解說漢字的神奇。為方便讀者快速、準確地掌握漢字的字形、字義,本書精心為每個漢字配置了插圖,并按字形演變的歷史順序依次列舉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字體,圖文并茂,講解深入淺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詳細介紹漢字源流、歷史文化內涵的工具書,是讀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佳選。
于童蒙編著 ·語言文字 ·26.3萬字
本書是專門譯介國外歐亞內陸史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目的是通過精通各類外語的專業譯者的努力,為國內相關學者提供國際學術界在該領域所發表的重要文獻和最新成果。本輯為第四輯,收錄的譯文有《南俄的辛梅里安人和斯基泰人(公元前7—前5世紀)》、《匈奴源流考》、《古代的城市和草原:從日德蘇遺址看古代塞人和烏孫的定居生活及農業》、《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石槨:一件新發現的入華粟特人葬具?》、《東回鶻帝國摩尼教史新開展》、《王汗的訴狀:記錄成吉思汗崛起故事的最早可復原性蒙古史料》等。
余太山 李錦繡主編 ·語言文字 ·21.3萬字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文化交往和理論構建中的主體身份、主體姿態成為熱點話題。本書收錄了范捷平教授及國內專家在外國文學研究、文化人類學研究、哲學研究、語言教學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20余篇。本書以中國和平崛起時代在國際文化話語交往實踐中凝煉和凸顯出來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導向,以文化主體身份認知和主體話語批評理論角度出發,對文學、哲學、文化學、人類學等諸多現象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
范捷平 ·語言文字 ·22萬字
本書著者是薛貴輝,這是繼《筆桿子修煉36堂課:公文寫作精進之道》《公文寫作32講:從思維構思到筆法語言》后,他的又一力作。作者集20年機關公文寫作經驗,以靈動的思維、生動的語言、獨特的方法,絲絲入扣、娓娓道來,有趣、有料、有味。全書共4篇28個專題,匯聚了200多個經典案例:第一篇講道理,分7個專題;第二篇講思維,分8個專題;第三篇講方法,分6個專題;第四篇講實戰,分7個專題。本書既講寫作之道,也講寫作之法,特點是:講通道理,以基本規律破解成長之困;疏通思維,以底層邏輯破解思考之困;融通方法,以核心技法破解落筆之困;接通實踐,以跨界創新破解實戰之困。
薛貴輝 ·語言文字 ·22.7萬字
疑難俗字和疑難詞語是研究、利用道經的主要障礙之一,本書以宋代以前的道經為研究對象,以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文獻學等方面的知識為基礎,綜合運用校正字形、破除音變、諧聲求義、尋求典源、系聯同源、排比異文等方法,比較系統地考釋了通過翻檢各類辭書、簡單排比歸納例子后不易考求的疑難俗字和疑難詞語,共計215條(每條包含字詞數量不等),并附錄校勘記數百條。本書在推進中古近代漢語研究、《中華道藏》修訂、道經語言詞典編纂、大型辭書詞目及釋義修訂等方面,有一定積極意義。
謝明 ·語言文字 ·38.1萬字
公文,即辦理公務的文書,是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在行使管理職權、處理日常工作時使用的書面文字工具,它是各類社會組織用以表達意志、傳達指令的方式和手段。本書緊扣201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2012年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根據新條例的調整和變化,是一本關于公文寫作與處理的新教材。全書共分16章,涉及公文的概述、類型與文種、稿本與行文規則、格式以及各種類型公文的寫作特點,對公文寫作和處理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是一本非常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教材,適用于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以及公務員考試和培訓之用。
高永貴 ·語言文字 ·2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