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相對性中寫作》是作者90年代以來所撰寫的關于當代詩歌的論文、批評與隨筆的精選集,內容涉及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西方現代詩歌的關系,詩歌與歷史、現實的關系,當代詩中的政治、道德關切與藝術倫理,等等。既有作者對其詩歌寫作歷程的經驗回顧,也從現實政治、社會狀況、語言變化等角度對當代詩存在的價值以及面臨的難題的探討。
孫文波 ·文學評論 ·15.1萬字
本書選取80年代文學的一個標志性人物海子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有關海子及其詩歌的評論的討論,反思80年代的中國文學與中國知識分子的自我認識與自我理解。不同文化與知識空間對海子的塑造,彰顯出90年代以后中國思想的新焦慮與新希望。該書視角新穎獨特,顯示出作者良好的問題意識與方法自覺以及獨立從事創造性科學研究的能力,體現出新的學術思路,探索了有價值的新現象、新規律,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全書結構精致完整,文筆優美流暢,理論分析與文本解讀能夠完美結合。本書由作者的博士論文修改完善而成,該論文已獲得2009年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稱號。
趙暉 ·文學評論 ·17.6萬字
革命中國創造無產階級文學(文化)的實踐存在著兩種路徑。一種堅持對工人、農民出身的作家的著意培養;一種堅持用無產階級意識改造知識分子,使之創作合格的作品。本書通過研究《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的生成,呈現了這兩種路徑探索過程中的種種艱難與所能抵達的高度。本書認為,革命中國自覺地將文學(文化)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有機組成,因此文學(文化)的創造必然重視達于全體人民的通于俗的追求;而在實際制作過程中,由于高級文人的介入,使得這種通俗的追求又具有某種雅化的特點。雅化壓抑了農軍作者本來具有的草莽生氣并折射出其在文化層級中的實際的低位。但另一方面,頑強地固著于作品中的農軍烙印,卻因其曖昧生動,使得改編之作也具有了反復闡釋的可能性,亦即經典的品格。
姚丹 ·文學評論 ·19.2萬字
《大眾文學與武俠小說研究》是抓住當下大學生閱讀的興趣點來編寫的通識類選修課教材,以大眾文學和武俠小說為研究對象,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內容包括大眾文學的歷史發展、與精英文學的關系,以及警匪文學、言情文學等。下編主要分析武俠小說的特征及變化,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等人的武俠創作。
吳秀明 陳力君 ·文學評論 ·19.4萬字
柳·烏利茨卡婭作為俄語布克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長期以來是俄羅斯當代女性文學的領軍人物。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是當代世界文學中很特別的存在,它以獨特的方式解構了傳統所謂“女性文學”的刻板印象,是一場大規模的對當代女性的重新隱喻和象征。這些創新都直接反映在語言描述、內容結構和時空敘述上表現出的跳躍與無序,給讀者和研究者正確解讀作品內涵造成很大障礙。20世紀人文研究的“語言學轉向”賦予文學的語言學研究以極大的空間。然而由于種種學術壁壘的存在,語言學研究和文學研究的長期分離,本系列專著從語言學視角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展開系統研究的專著,從文學修辭學視角出發,通過文本分析對烏利茨卡婭小說的辭章面貌和作品的整個藝術表達體系進行了整體把握與考察。
國晶 ·文學評論 ·18.6萬字
中國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紅樓夢》,在中國與西方學術界業已產生相當多的批評。小說敘述了一個清代貴族家庭錯綜復雜的生活細節,其中充滿了性別規則的信息。比如,在此書中性別特權是如何通過一系列性別話語而獲致維持的,以及因這些特權而造成的矛盾是如何得以調停的,都有詳盡的描述。本書援用性別作為社會體系構成上的一個基本類別,在此基礎上展開分析。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作者將采用性別的視角對《紅樓夢》的文本進行解讀,梳理不同時期的紅學批評家對《紅樓夢》進行闡釋與解讀所作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背后隱藏的性別/政治話語。
(澳大利亞)李木蘭 ·文學評論 ·16.8萬字
蔡槐庭(1557-1621),名承植,字以仁,號槐庭,湖南攸縣人。蔡槐庭曾擔任浙江嘉興府知府、南京大仆寺卿等職,淡泊清廉,有“四君子”之稱;曾出入蓮池大師門下,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彭紹升《居士傳》、彭希涑《凈土圣賢錄》等佛教典籍均載錄其事跡。蔡槐庭的故事曾在攸縣及其周邊縣市廣泛流傳,影響較大,但隨著現代傳媒的普及,其傳播范圍越來越小。近年編撰的蔡氏族譜和《蔡槐庭傳奇》(內部發行)等文獻對其故事有所收錄、利用,但很不完整,相關研究完全闕如。本著以保存、研究蔡槐庭故事為目標,共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收錄了40來個比較精彩的故事,以便人們對蔡槐庭故事有具體、清晰的印象。中編考察蔡槐庭的生平經歷和個人信仰,研究蔡槐庭故事的發展演變、題材來源和形態特征等。下編收錄整理與蔡槐庭、蔡槐庭故事相關的古典文獻資料,以便人們對蔡槐庭故事有更全面的認識。這種把具體的故事傳說、故事傳說的系統研究、故事傳說的相關史料匯聚一起的研究形式,是民間文學整理、研究的新思路。
蔡堂根 ·文學評論 ·19.1萬字
經典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之所以為“我們”的“來處”。閱讀經典,可以進一步確認和鞏固一直以來受到的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及影響。然而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人苦于有讀經典之心、無讀經典之力,甚或有讀經典之力,卻尋不到親近它的路徑。因此,分別請各部經典的研究者(高校教授或專業學者)向讀者總結、介紹正確的、通俗的經典閱讀方法,傳授他們閱讀經典的經驗和思考,有著十足的必要。本書挑選中華傳統經典如《楚辭》《尚書》《左傳》《史記》等等一般讀者足可想到的文學或歷史經典,邀請領域內較為權威的教授或學者分篇撰寫,既有閱讀方法,又夾歷史軼事,再兼趣意評論,實用性和可讀性皆具。
中華讀書報編輯部 ·文學評論 ·19.4萬字
唐詩宋詞是漢字之美的巔峰。一首首名篇背后有怎樣的故事?一個個大咖如何快意恩仇、神采飛揚?換個角度讀詩詞,會發現不同的詩意。超級憤青駱賓王、千古情圣杜甫、逆襲牛人高適、完美男神王維、文藝大叔孟浩然、花間浪子溫庭筠、大女主體質李清照、全能天才辛棄疾……三十位詩詞大神,涉及近三百首詩詞經典。全書考據精到,融詩、史于一體,串起唐宋文壇一個個耀眼的瞬間,從中可以窺見一部起伏跌宕的熱血歷史。這本讀起來非常過癮的“詩詞小說”,是一個以前沒見過的文學江湖。唐詩宋詞骨灰級愛好者、微信公眾號大V“少年怒馬”的致敬之作,隨便翻一頁,讀就對了。
少年怒馬 ·文學評論 ·11.9萬字
紅樓夢不僅是“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座豐富的知識寶庫,它的內容和寫作形式體現了作者厚重的人生閱歷和知識積累以及作者精妙高超的構思能力。面對這座寶庫,本書作者從文本出發,對目前紅學研究的各類問題追根溯源,試圖為紅學愛好者們提供一個更本真的紅學世界。
劉同順 ·文學評論 ·15.6萬字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性著作,一直是文學界和史學界的熱點議題,然而,《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如皋人冒廉泉利用業余時間,不迷信紅學權威,不囿于成說,歷經三十年潛心研究,提出新說:《紅樓夢》的真正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如皋文人冒辟疆!本書認為,冒辟疆以筆名曹雪芹寫作了《紅樓夢》,并鏗將有力地擲出了七十條證據,這些證據,就是埋藏在《紅樓夢》中的冒辟疆元素。
冒廉泉 ·文學評論 ·20萬字
李登峰日記作品是20世紀末咸陽文化界最驚人的發現。本書共分五章。第一章,李登峰作品的定位;第二章,李登峰作品的生態環境分析;第三章,李登峰作品的價值;第四章,李登峰作品的創作動機、階段劃分及藝術特點;第五章,李登峰作品的命運。
楊生博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欣賞魏晉名士風度,闡述其中趣韻,領略精神境界。重新解讀志人小說的杰作《世說新語》,魯迅先生筆下“名士的教科書”。以生動詼諧、輕松好讀的文筆,聚攏原作各種片斷,引導讀者跨越時空界限。去“聽”懂那些“玄遠冷雋”的言語,去“看”清那些“高簡瑰奇”的行為。名士的風姿氣度和投向名士的欣賞目光。兩種力量支撐起《世說新語》的世界。帶你重新打量這個世界。原來活在教科書里的名士們,竟是這樣有趣的一種存在!
徐大軍 ·文學評論 ·12.4萬字
以回目為窗口,走進“大旨談情”的“紅樓”世界。從小說寫情的回目出發,撇開繁瑣的考證和抽象的理論,結合分析小說的成書、各個版本、人物形象和具體情節;致力講解《紅樓夢》文學世界所蘊含的情感和藝術;諸多細節別有會心,幫助“紅”迷們真正走近《紅樓夢》。
劉上生 ·文學評論 ·15.6萬字
以普通讀者身段,遨游光怪陸離的“西游”世界。輕松流暢,生動幽默。不同于學術論著,深入淺出,分享閱讀《西游記》的心得體會。脫離研究,回歸欣賞。從讀者視角重新出發,體會名著所特有的語言、人物、情節之美。直面作品,反復閱讀。力求保持初次閱讀的新鮮感和審美愉悅,表達最真切直接的感受。隨筆形式,專題講述。每篇文章圍繞一個話題,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發表對同一人物事件的看法。
苗懷明 ·文學評論 ·15.4萬字
引經據典,全新解讀“水滸”英雄傳奇。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是英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原作由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原型,講述一個以一百零八好漢為代表的江湖故事。本書以各種史料為佐證,條分縷析地追溯了水滸故事和小說的寫定過程,揭示了鐘相、楊幺洞庭湖起義和《水滸傳》的隱秘聯系,令人耳目一新。更附文反映了中國古代小說往往和民間宗教存在復雜聯系這一基本事實。
侯會 ·文學評論 ·19.4萬字
北宋詞人賀鑄是一位具英雄色彩的奇儁之士。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東山詞》文本解讀,分析賀鑄詞的多重品格:言情詞文章的第二部分緊承上文的分析,分析賀鑄的兩面人生與心態:他的社會角色具有多重性;他有著雙重人格與心態——縱情享樂與勇擔道義。文章第三部分是全文的落腳點所在,賀鑄詞中所包含的社會習俗與文化心理,是他所處的北宋中后期社會的社會文化心理的折射.
阮麗萍 ·文學評論 ·5.2萬字
該書立足中國文論缺乏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導致“失語癥”現實問題,梳理了中國文論的西化歷程,揭示出中國文論失語的本質是現代性變異。從文化轉型和文論發展的角度,提出了重建中國文論話語,實現中國文論中國化的三條路徑:中國文論的當下直接有效性、西方文論中國化、讓中國文論在當代中國成為主流話語。
邱明豐 ·文學評論 ·15.4萬字
本書是本雅明的博士論文,針對當時流行的對于浪漫派理論的誤讀,本雅明以問題史的思路,試圖追蹤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的變遷,意在揭示其藝術批評的哲學根基,以準確界定德國浪漫派青年運動的積極成就。不同于一般的藝術批評史研究,作者更愿意將其納入更為廣泛的視野,就浪漫派所理解的反思概念、認識論、藝術作品、藝術理論做了深入清理,其中對內在批判與救世主義的闡發,極具洞察力。
(德)瓦爾特·本雅明 ·文學評論 ·9.6萬字
本雅明在本書開篇即坦承其所作是批評而非評論,“批評所探尋的是藝術作品的真理內涵”,他試圖揭示隱藏于作為實在內涵的歌德作品中的意義之維。在他看來,開啟了古典主義潮流,它試圖弄清的并不是倫理的和歷史的,而是神話的及語文學的問題。它所思索的不是生成中的意念,而是已成形的、蘊含著生命與語言的內涵。這些豐富而復雜的層面,在歌德晚期作品尤為突出。
(德)瓦爾特·本雅明 ·文學評論 ·1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