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北村論》是一部規范、嚴謹而不失生動的當代作家評傳。作品依照邏輯的慣性和討論的便宜,以時間為序,對北村所創作的文學作品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文本細讀和比較分析,不僅對北村個人的成長之路和走向文學創作的必然性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同時對他的文學精神、文學追求,也進行了準確的把握和梳理。作品按一個大致遞嬗的脈絡展開,以作品為依托,將北村前后的創作視為一個整體,力圖呈現其“神格”寫作在新時期和新世紀文學中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
馬兵 ·文學評論 ·15.4萬字
《中國思想簡史》是日本哲學家武內義雄所作的中國哲學思想史論著?!吨袊枷牒喪贰钒磿r間順序,詳盡地介紹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國哲學史。除一般中國哲學史著作重視的儒家學說、宋明理學之外,本書對以往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學派、兩漢經學,有精到之論述。以“流派”為梳理中國哲學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讀者把握。對中國哲學史之分期及演進過程,有獨到之見。
(日)武內義雄 ·文學評論 ·12.8萬字
本書從浪漫主義詩學、現實主義詩學和超驗主義詩學的角度入手,對梭羅的自由觀詩學進行了闡釋。作者認為,梭羅在荒野世界中的自由、道德社會中的自由,以及宗教體驗中的自由中探求生命與精神的自由境界,形成了其獨特的自然體系的自由觀。梭羅的自由觀詩學是浪漫時代的產物及其詩化哲學思維的結果,帶有強烈的烏托邦色彩。梭羅用詩性智慧描述了一個永恒自由的“瓦爾登湖”,為人類在這個“荒誕”的世界中構建了可以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
孫霄 ·文學評論 ·14.6萬字
“批評”必須“決斷”,正如“成為人,依舊是一種決斷”。這是一部非典型批評文集,批評者在意的與其說是作品,不如說是人生。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如若說有什么共性,那就是都失敗了,而時代的奧秘正在這失敗中。看看吧,我們周圍多少人視“旁觀”為“失敗”,在不甘寂寞中急于粉墨登場啊。如果說,“旁觀者”是詩人的讖緯,那也是他心甘情愿承受的。因為,在“旁觀”生涯中,“知識”是“旁觀者”唯一的酬勞。但——我們的好人兒,千萬別誤會,“旁觀者”可不是“受難者”。而“旁觀者”的“知識”也不是“寶貝兒”或“方腦袋”的“知識”。記住這一點吧,不然,還沒上道兒,我們就已陷入時代的“恍惚”了。
金戈 ·文學評論 ·13.7萬字
漢唐以來,《詩經》被尊為六經之一,其文學的本來面貌被籠罩于經學的帷幕中。隨著宋代疑經思潮的勃興,《詩經》的文學本質被漸漸揭開,陸九淵心學派的詩經學是宋代詩經學研究的重要一支。然陸九淵在學術上主張直指本心,述而不作,不立文字,故對他提出的著名命題“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之真義,后人至今聚訟紛爭,陸氏的詩經學更處于云山霧罩之中。陸九淵大弟子楊簡深味其師之旨,著述《慈湖詩傳》,巧妙地融心學、經學、文學與政治倫理哲學為一。對《慈湖詩傳》作深入研究,可以揭開陸氏心學派的詩經學的真面目與其在詩經學史中的獨特地位,并解開陸九淵“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真秘?!洞群妭鳌房胺Q中國詩經學史上哲學化程度最高的名著。
趙玉強 ·文學評論 ·17萬字
全書對歷代寓桂作家作品進行全景式梳理,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詳盡的分析和解讀。運用文學地理學有關理論著重探究廣西獨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對寓桂文學的產生、發展所起到的獨特作用。并從歷時的角度對寓桂文學創作的轉型進行分類闡述,探討了寓桂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對后世文學創作的影響。
張嘯 ·文學評論 ·12.3萬字
《來自東方的視角:莫言小說研究論文集》收錄了三十余年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學者的18篇論文。這些論文對莫言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從宏觀、微觀和比較三個方面給我們呈現了最富有啟發意義的莫言小說研究成果。宏觀的研究成果涉及的主題包括莫言與中國精神,莫言的啟示,魔幻化、本土化,民間性,敘事視角,歷史哲學,美學走向和文體創新等;微觀的研究成果則圍繞莫言創作的小說進行深入的剖析,涉及的小說主要有《透明的紅蘿卜》、《生死疲勞》、《紅高梁家族》、《豐乳肥臀》、《酒國》、《檀香刑》、《蛙》等。
蔣林 金駱彬主編 ·文學評論 ·18.1萬字
本書為知·趣叢書之一種。作者選取朱彝尊、陳維崧、納蘭容若、王曇、金禮贏、黃仲則、龔自珍、譚嗣同、吳保初、許承堯十位文人作為清代文壇縱剖面,以詩詞結合生平,進行品評。文筆清新雅致,極具畫面感,是一次學術性與文學性極有意義的嘗試。
李讓眉 ·文學評論 ·16萬字
國內第一本讓你完全讀懂紅樓夢的書籍,從“死都讀不下去”到掩卷深思本書將用大量人物形象圖、人物關系圖、活動路線圖、經典情節再現以及謎底追蹤等圖解形式,全方位展示賈、薛、王、史四大家族的人物關系,榮寧兩府的地圖,中醫、飲食、茶、酒、科舉制度、官職制度等傳統文化的傳承,讓讀者輕松閱讀紅樓夢。國內第一本讓你完全讀懂紅樓夢的書籍,從“死都讀不下去”到掩卷深思本書將用大量人物形象圖、人物關系圖、活動路線圖、經典情節再現以及謎底追蹤等圖解形式,全方位展示賈、薛、王、史四大家族的人物關系,榮寧兩府的地圖,中醫、飲食、茶、酒、科舉制度、官職制度等傳統文化的傳承,讓讀者輕松閱讀紅樓夢。
(清)曹雪芹 《圖解經典》編輯部 ·文學評論 ·10.2萬字
著名作家李國文的散文隨筆獨樹一幟。神游千古,放眼時代,慷慨笑罵,筆耕學問,這是李國文近年來文章的鮮明特色,廣泛得到好評。有評論家認為“他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頗有法國作家蒙田之風”。
李國文 ·文學評論 ·14.6萬字
小說因貼近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承載著他們的一般信仰、觀念、知識與情感,經有識之士采擷、加工后,又可作為實現輻射性道德宣教的重要媒介。因此,小說是古代通俗文化領域承擔“勸世化俗”功能的重要文類。本書分別以明清時期的擬話本小說、章回體小說、文言短篇小說為主要考察對象,選取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文本,以忠、孝、節、義等傳統道德的核心范疇為中心,以期管窺古代小說倫理敘事的文化心理和藝術奧秘。
劉磊 陳麗平 趙毓龍 ·文學評論 ·19.7萬字
本書圍繞現代文學里的“情色”書寫安排書的結構,兼及探討現代文學史的生成與建構的多元性。“序”及“導論一、二”力圖從相對客觀的視角對“情色”書寫進行學理性的描述。導論三通過對明清小說(延伸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的情色書寫的簡單概觀,梳理出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的血脈相連,并借由古代文學的情色觀探討(現代)文學應該如何書寫“情色”。本論通過對現代文學作家的專案分析,以此為窗口,探討“情色”的各種形態與可能性。申論是對本論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采用的方法、價值觀進行歸納與分析,為現代文學史的書寫探索可能的道路。
張曉東 ·文學評論 ·19.5萬字
《藝文軼話》系文史勾陳考訂類文章選集,是偏重于藝文考訂和文學批評的文章,根據作者同題圖書加以增刪?!端囄妮W話》最早由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曾獲中國作協舉辦的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后經修訂由中國工人出版社1991年再版。
吳泰昌 ·文學評論 ·16.3萬字
《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由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萬字。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首創的紀傳體為后來歷代“正史”所沿襲,影響深遠。該書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王伯祥《史記選》主要選錄本紀、列傳中的名篇,并對其中的疑難字詞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釋說明,對于閱讀理解該書很有裨益。
(西漢)司馬遷著 王伯祥選注 ·文學評論 ·16.9萬字
《秉燭夜話》,全是給藝術家朋友的信,而且,基本上都是給靠近身邊的,接近“心邊”的藝術家朋友的信。圍繞藝術創作說話,更像促膝談心。話題可大可小,情懷可近可遠,思考須嚴謹而走筆可信馬由韁。討論藝術問題,信里珠璣金句俯拾即是。一閃身進入了更親切的話語私域,大都是與最親近的人絮絮叨叨的私語。顯然更能看到作為大藝術家的張繼剛先生個人的真實“姿勢”。不僅是藝術的“姿勢”,更是人生的“姿勢”。
張繼剛 ·文學評論 ·7.9萬字
本書集結了季羨林關于讀書、治學和寫作方面的心得,另收錄了他對陳寅恪、胡適等人治學理論的論述。做了一輩子學術研究的季羨林,將自己的實踐經驗坦誠地拿出來與人分享,于廣大學生和學者而言,都是很有益處的。
季羨林 ·文學評論 ·15.3萬字
寶卷是口頭傳統在中古以后,用通俗的韻白、詩、偈子、曲牌、十字佛等湊集成文,闡明某種宗教教義,以期勸善禳災的口頭傳統。人們對瘟疫、天災、戰爭的恐懼,對吉祥美滿的渴望,自覺擔責成就了自我“修煉”的道德宗教。修禊“污染”,禳解“災異”是禳災敘述與“做會”儀式的神話觀念基礎。作為民族過去的精神表征和集體記憶,寶卷建構了我們的生活狀態和我們道德的出發點。社會集團記憶形成的關鍵環節在于文本與儀式的經典化。文化記憶的媒體有口頭宣卷、文字抄寫、印刷、祝禱、祓禊儀式等,寶卷就是擁有這些記憶類型的“民族志”,建構的是“想象的共同體”。
李永平 ·文學評論 ·19.5萬字
《金瓶梅風俗譚》,一本堪稱與文化大家鄧云鄉先生的《紅樓風俗譚》前后輝映的好書。白維國先生是研究明清白話小說的專家,尤其以對《金瓶梅》的研究見長。本書以隨筆的形式,講述了《金瓶梅》中涉及的各種風俗,包括當時的節俗、游娛、曲藝、服飾、飲食等各個方面。除引述《金瓶梅》中的原文之外,每一種風俗均引經據典,詳細講述風俗的成因、源流等,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代末期的風俗畫卷。全書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白維國 ·文學評論 ·17.8萬字
這是一本文學評論隨筆集。作者李師東長期從事文學圖書和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是中國當代文學創作活動的親歷者和重要推手之一。本書所收文章,立足文學出版現場,既有對重要文學作品的獨家解讀(如梁曉聲的《人世間》、劉震云的《新兵連》、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對重要作家創作狀況的深度剖析,也有對重要文學說法的實情展示和對當代文學創作態勢的悉心體察。全書從現場、話題、印記三個維度,展現出版場景、文學見地和文化烙印,是作者30多年從出版抵達文學的思考和總結。
李師東 ·文學評論 ·16.1萬字
東漢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學史上的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藝術成就。文人的個體意識開始覺醒,大詩人陶淵明和眾多文學集團紛紛涌現,創作了華美精工的駢體文,還將五、七言古詩推向繁榮。六朝是崇尚美的時代,六朝文學之美更是迷倒眾生。詩歌有曹丕《燕歌行》、左思《詠史詩》、謝靈運《游南亭》、鮑照《擬行路難》……文賦有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吳均《與朱元思書》、庾信《哀江南賦序》……小說有劉義慶《世說新語》、張華《博物志》、干寶《搜神記》、王琰《冥祥記》……本書中,戴建業教授以其別具一格的解讀方式和優美機智的語言,講述六朝詩歌、文賦、小說的演進、特點與魅力。
戴建業 ·文學評論 ·1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