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好的文學研究者當是這樣一位“聽風者”,以作家作品為媒介,而時代的黃鐘大呂,人心的淺吟低唱,皆能聲聲入耳。作家論是金理個人極為鐘愛的寫作方式,“仿佛與友人促膝長談,但又并非刻意尋覓與經營,好比各種不期而至的風自行運送而來”,他以求在通讀、細讀文本的基礎上,研討葉彌、魯敏、田耳、葛亮、張忌、鄭小驢六位活躍于中國當代文壇的作家,品味作家文字間的趣味,探尋他們對社會與人心的洞察。
金理 ·文學評論 ·9萬字
本書是從多個角度評說《西游記》的學術隨筆集。其中包括對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的賞析,對《西游記》的創作本旨、藝術結構的探究,作者對《西游記》作者問題也發表了新見。本書作者為研究《西游記》的著名學者,著述豐厚,蜚聲海內外。此次作者以深厚學養、大家手筆撰寫學術小品,思路更加靈活,文筆更加自由,可讀性更強。本書學術性與趣味性兼具,使讀者可以從多元角度欣賞《西游記》,在獲取新知的同時,更能得到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
張錦池 ·文學評論 ·12.5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中國文學發展歷史、民族與民間文學、香港與臺灣文學、神話與傳說、詩歌與文賦、散曲與曲詞、小說與散文、寓言與小品、筆記與游記、楹聯與碑銘等內容,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知識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中國文學作品、增長文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12.6萬字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古典小說中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本書是對《三國演義》進行面向大眾閱讀層面的解讀散文集。全書設置“《三國演義》的虛構與史實”、“《三國演義》重要人物形象”、“《三國演義》的布局與結構”等多個主題,以相關系列文章進行詳細闡說。本書作者是古典小說研究專家,以大家手筆撰寫小品文章,相對于高頭講章或繁瑣考證,文筆更加自由活潑;同時也保持一定的學術水準,使讀者可以從多元角度欣賞《三國演義》,并獲得比較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
張國風 ·文學評論 ·16萬字
本書共分為:上編、下編和附錄三個部分。上編主要論述了文學和電影兩種藝術類型,并從其媒介符號等方面的差異性與交互性進行理論的比較;下編是張賢亮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的文本細讀,在張賢亮的作品及改編的9部影視作品的收集細讀過程中,運用文學與電影的相關理論對作品進行分析,主要采用了上編媒介符號及敘事學等方法對作品細讀;附錄是張賢亮的大事記,將張賢亮的生平和創作大事記以年表的形式完成。
王琳琳 ·文學評論 ·16.1萬字
1.匯集了馮其庸先生數十年來紅學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對紅樓的全面解讀。2.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蒙府、戚序等本為校本,并參以時賢新校注本。內容包括對語句、段落和每回的點評,對《紅樓夢》寫作的歷史背景、作者家世和特殊語句的箋釋等。無論是從詮釋的深度、評點的方式,還是從疏證的切實、校勘的確切等方面來說,均堪稱典范。3.不僅有馮其庸先生本人的評點,同時擇要錄入了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脂評,以便讀者參考研究。
馮其庸 ·文學評論 ·19萬字
本書從人類視野的角度考察蘇聯文學人性主題以及文學藝術特征,通過其主題的發掘、藝術多元化的分析和20世紀蘇聯文學與中國文學的比較研究,揭示蘇聯文學的發展趨向和人類文學的基本規律。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人類思考:永恒的文學主題”,考察蘇聯文學的人性特征、蘇聯作家的“宗教情結”、蘇聯文學的“歷史記憶”、蘇聯文學“人類思維現象的因緣”等,凸顯蘇聯文學的人類思考主題。中編“藝術多元化:人類文學發展趨向”,通過考察蘇聯文學史的具體現象和作家作品,研究蘇聯文學顯著的藝術特征,力求展現蘇聯文學的多元化藝術發展趨向。下編“殊途同歸:蘇聯和中國20世紀文學比較”,采用比較研究方法考察20世紀蘇聯文學與中國文學的關系,探討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文學的基本規律。
韓捷進 ·文學評論 ·18.7萬字
本書為結集出版,主要由三部組成:沈鵬讀魯迅小說詩二十四首,李建春對二十四首評論文章,沈鵬、李建春詩二十四首書法。主要匯集了沈鵬先生創作的組詩《沈鵬讀魯迅小說詩二十四首》分別由《孔乙己》《阿Q正傳》《狂人日記》《白光》《祝福》《藥》《風波》《在酒樓上》《孤獨者》等魯迅經典作品九篇二十四首構成;李建春先生撰寫完成了《沈鵬讀魯迅小說詩二十四首品鑒》文章,并陸續在《光明日報》《詩刊》《北京晚報》等報刊發表。本書由沈鵬先生自己題寫書名,并收錄其篆書作品一副,同時收錄作者李建春行書作品二十四首。
沈鵬 李建春 ·文學評論 ·3.2萬字
全書共分五輯,第一輯是《古文品讀》,第二輯是《洋文筆記》,第三輯是《書畫欣賞》,第四輯是《淘書隨筆》,第五輯是《序跋絮語》。通過對古今中外經典著作的賞析,窺探文學背后的人性和人品。
張澤勇 ·文學評論 ·18.8萬字
魯迅與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的關系是十分密切又至關重要的。他不僅在新文學的兩個源頭“五四文學”和“左翼文學”中起主導作用,而且在“現實主義”“改造國民性”等重大文學思潮中影響深遠巨大。同時,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歷史小說《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以及“雜文”等新文體也每每都在“美學的”和“歷史的”建構中樹立了不朽的風范。魯迅結束了一個文學的舊時代,開創了中國文學與世界現代文學同步的歷史新紀元。
姜振昌 ·文學評論 ·19萬字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個瞬間》一書收入作者俄國文學相關的散文十四篇,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個瞬間》《追尋契訶夫的足跡》《穿透時空的托爾斯泰》《茨維塔耶娃的布拉格》《納博科夫與蝴蝶》等,涉及到俄羅斯十九、二十世紀的多位經典作家的生活與創作。作者以學術研究和文學翻譯中發現的好素材作為散文隨筆的寫作對象,用較為自由、較多感性的筆觸來討論比較學術性的話題,使得這本散文選兼具趣味性、可讀性與知識性,拉近了中國讀者與俄羅斯文學、中國文學與俄羅斯文學的距離。十四篇散文均曾單獨在《人民文學》《譯林》《長江文藝》等知名刊物上發表。
劉文飛 ·文學評論 ·17.9萬字
本書為知·趣叢書之一種。明清之際是我國神魔小說的高峰時期,以《封神演義》《西游記》為代表。小說中光怪陸離的社會、人情看似荒誕不經,其實有著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嶺南賞析學派開創者劉逸生先生在《神魔國探奇》一書中試圖用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來探討神魔國之成因與人物。本書宜古宜今,亦文亦史;多元并融,雅俗咸宜。是傳統知識與趣味結合的典范之作。
劉逸生 ·文學評論 ·11.7萬字
所謂“誰解其中味”,《紅樓夢》中許多“味”都從小物中來。著名紅學家鄧云鄉從書中的小物說起,以小識大,匯釋難懂之物、費解之事,涵蓋經濟、交通、民俗、物產等各方面,構筑起一座別致的博物館,將《紅樓夢》的物質世界細展于我們面前。
鄧云鄉 ·文學評論 ·8.6萬字
本書為作者在近年發表的魯迅研究講稿和學術論文基礎上整理條貫而成的魯迅研究專著,較為集中地體現了作者在相關課題上的代表性成就,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和前沿性。其中關于《狂人日記》《孔乙己》《阿Q正傳》《祝福》《傷逝》《鑄劍》等經典作品的細讀,關于《野草》《朝花夕拾》“整本書”及魯迅文學的思想底色、經典價值、后續影響等難點問題的研究,關于課堂教學及文本細讀的理論與方法的討論等,都具有重新打開文本、激活領域、引領風氣的作用。本書的出版,將使作者在相關領域的成就更為可見,對于引領新時代魯迅文學閱讀和普及亦將產生積極影響。
張業松 ·文學評論 ·16.5萬字
本書是河北大學文學院韓田鹿教授撰寫的《聊齋志異》的學術隨筆著作。作者多個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聊齋志異》刻畫的狐仙鬼魅世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寄寓的情懷和《聊齋志異》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和折射。書稿既有宏觀的整體觀照,又有經典篇章的會心解讀。文筆老練,行文自然,是比較上乘的普及讀物,非常有助于普通讀者走進《聊齋志異》。韓田鹿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授過《三言二拍》《大話西游》《明清小說》等課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韓田鹿 ·文學評論 ·13.3萬字
本書以現代中國文學的歷史發展為總體參照框架,以“傳記批評”為主要研究方法,在傳記性與文獻性并重、學術性與可讀性兼顧的旨趣中,著重介紹、闡釋現代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幾位經典作家(包括魯迅、徐志摩、沈從文、戴望舒以及張愛玲)的生平、思想、性格,尤其是人生經歷與創作歷程的相互關系。
羅曉靜 周曉明 ·文學評論 ·15.5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洞中寫作·詩歌人類學、“一切都要親身生活”、當代詩歌的歷史感、寫作如黃土炒高粱、救生艇、生死牌和孤島寫作、活性的詩歌語言酒分子、抽象詩:未知的密碼,思維的黑洞等。
周瑟瑟 ·文學評論 ·11.5萬字
本書為國家一級作家和谷先生文集,共14卷本,收錄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公開發表的重要作品,分為散文、詩歌、紀實、傳記、小說、劇作、文論若干分卷。其中包括了原版于陜西人民出版社的《原野集》《市長張鐵民》《和谷詩選》《1983安康大水災》,作家出版社的《柳公權傳》《還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遠行人獨語》《國風》,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無憂樹》,百花文藝出版社的《野生地》等,反映了作者四十多載文學寫作收獲之概貌。
和谷 ·文學評論 ·16.5萬字
本書作者是云南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納西學是以納西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起源于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以西方學者、傳教士、軍事人員游歷和介紹;這套叢書的出版,將全面詮釋、梳理納西學的研究,構建納西學框架,提練納西學的研究方法,展示納西學已有的研究成果,呼喚納西學學科建設的自覺。
李國文 ·文學評論 ·18.4萬字
奧野先生從1964年開始在日本NHK廣播電臺做《中國文學十二話》連續講座,后由他的學生根據講座內容整理編輯出版《趣談中國文學經典》一書。本書精選其中佳作翻譯,講述中國歷代文學經典。奧野先生從《詩經》《楚辭》講到《水滸》《紅樓》,從六朝散文講到詩詞戲曲,從唐代傳奇講到明清章回,從《西游記講到《金瓶梅》,從王昭君講到白娘子,從王彥泓講到林語堂……從中可見中國文學發展的總體脈絡,領略到其中最華彩的篇章。奧野先生頗具個性化、趣味性的解讀,絢麗綺彩的筆墨,給中國文學經典帶來新的聲色。
(日)奧野信太郎 ·文學評論 ·10.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