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河北大學文學院韓田鹿教授撰寫的《聊齋志異》的學術隨筆著作。作者多個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聊齋志異》刻畫的狐仙鬼魅世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寄寓的情懷和《聊齋志異》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和折射。書稿既有宏觀的整體觀照,又有經典篇章的會心解讀。文筆老練,行文自然,是比較上乘的普及讀物,非常有助于普通讀者走進《聊齋志異》。韓田鹿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授過《三言二拍》《大話西游》《明清小說》等課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韓田鹿 ·文學評論 ·13.3萬字
這是蔣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數十次閱讀《紅樓夢》后的心血之作。無關紅學,不涉及考證,作者從青春與美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逐字逐句細讀小說本身,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的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這是一個生命對其余生命的叩問與聆聽。跟蔣勛讀《紅樓夢》,仿佛是在閱讀自己的一生。蔣勛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 ·文學評論 ·164萬字
“空間何以呈現?以流轉的物,挽結的音和逸出的行為。”在好奇心的引導下,到達有趣地方、理解別樣經驗在對未知的執著探索和敏銳覺察中時時開闊視野,領受豐厚饋贈。這部評論集是作者學術研究中“漫游”與“追跡”體驗的部分呈現。全書共三輯:前兩輯是評論選編,既包括對格非、徐皓峰、林白、弋舟等作家作品的具體分析,也含有對非虛構寫作在事實建構等問題上的整體思考;第三輯收錄的是作者沈從文研究初期的成果:沈從文小傳。
丁茜菡 ·文學評論 ·12.3萬字
納博科夫的長篇小說《洛麗塔》出版六十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國數百萬文學愛好者的心頭好,關于它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常說常新。美國出版的《洛麗塔重生》是《洛麗塔》美國出版商的女兒組稿、編輯,集合了30位作家對小說的分析和閱讀記憶。該書試圖揭開《洛麗塔》的主題悖論:為何小說在道德上有爭議,卻能無休無止地激發讀者的熱情?這些作家在為納博科夫高超的藝術成就折服的同時,也試圖探究這本書與自己的關系,探究讀者心理和閱讀的秘密。
(美)珍妮·明頓·奎格利 ·文學評論 ·25.7萬字
《生態批評的空間》是魯樞元的生態文化批評論著,時間跨度從上世紀90年代到當下,這三十余年也正是生態批評在世界范圍內從發軔到勃興的時期。魯樞元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曾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中國委員會對井岡山、梵凈山、小秦嶺、大青山以及黃河中下游的田野考察。在理論探索的同時他尤其注重個案研究,從生態批評的視域對中國古代偉大作家陶淵明、蒲松齡做出別開生面的闡釋,出版的兩部專著在讀書界引起強烈反響。
魯樞元 ·文學評論 ·44.6萬字
《讀書的人》是90后青年書評人魏小河的最新作品集,也是一次隨書而行的旅途。本書分為“星辰時刻”“多元世界的可能”“漢語的一種風度”“生活在他處”四輯,共收錄34篇文章。從裂著口的嚴冬大地出發,走到蕭紅的隕落,張愛玲在前半生的逼仄中引來時代的序曲,整個星辰時刻無一不是普通人的一生;翻開一本科幻小說,或是道德小說,觸摸自由意志和愛的搏殺、離開和留下的拉扯,感受多元世界的可能和漢語的一種風度;讀書的人,最需要的是投入世界的熱情和改變世界的勇氣,到了旅程的末梢,我們進入游蕩者的世界——既有關于旅行的無限清單,也有深入非洲、中亞腹地的神奇經歷,還有生活在東京八平米、英國民間的經驗觀察。
魏小河 ·文學評論 ·9.3萬字
本書選擇了中國古代詩學部分重要范疇、命題,從歷史文化語境、詩歌創作狀況、哲學社會思潮、道家禪宗悟性、文學傳播接受、詩學內在結構等方面,闡釋了詩學理論歷史生成的動因緣起和原始意義,辨析其繼承中衍生的新意義及其體系的建構過程。
張蓉 ·文學評論 ·20.4萬字
《偉大的傳統》是利維斯小說批評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通過分析喬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和約瑟夫·康拉德三位小說大家的作品和狄更斯的《艱難時世》,利維斯建構了英國小說的“偉大的傳統”,并將倫理感受力和道德關懷視為評判文學經典的重要標準。本書不僅在小說批評領域確立了一種“正確的差別得當的意識”,為西方高校英文系的教授和學生提供了一份極具權威性的小說閱讀清單,同時也為日后伯明翰學派的文化研究提供了范式和方向,在英國文學批評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英)F.R.利維斯 ·文學評論 ·24.2萬字
《紅深幾許——〈紅樓夢〉面面觀》是賀信民先生三十余年研究《紅樓夢》的心血凝聚。書中對《紅樓夢》作者、“紅學”起源與發展脈絡、作品思想內涵及其美學哲學價值、小說藝術成就、《紅樓夢》人物、作品重要情節等,都有系統、獨到的梳理與研判。此外,本書還介紹了作者與“紅學”名家周汝昌、胡文彬、薛瑞生等先生鮮為人知的學術交往,可增讀者雅興。全書行文流暢,語言清新有趣,融學術性與可讀性于一爐,可視為一部雅俗共賞的“紅學”普及之作。
賀信民 ·文學評論 ·36.3萬字
本書的作者精心選取了宋詞中的精品之作,并從詞中的用字、用典細致講起,旁征博引,更結合了詞人的生平經歷闡述詞作意境,對中國古詩詞意象、風骨、內涵、感悟進行鑒賞解讀,或豪放、或清麗、或幽怨,選材廣泛,豪情壯志,吟花詠月,社會風情,無奇不有。
八月安妮 ·文學評論 ·8.6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秦貝臻編著 ·文學評論 ·6.9萬字
《作為方法的網絡文學》是作者天下塵埃的一部網絡文學方面的評論集,內容共包含四章:第一章,小歷史:在國家地方之間;第二章,新時代:正在發生的現場;第三章,主體性:我手寫我心我口;第四章,網文風:網絡場與文學化。
天下塵埃 ·文學評論 ·16.3萬字
本書聚焦于自然主義在英國的歷史存在和動態發展,緊扣英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英國小說與自然主義密切相關的社會認知、人學審視、審美追求、修辭藝術、形態嬗變為切入點,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研究視界,深入評析了自然主義在英國的傳播接受、名稱實指,剖析闡述了英國小說中自然主義的多維存在形態,探究了自然主義在英國小說中的獨特蘊涵、文本形態和藝術價值。本書對系統地認知和把握英國小說中自然主義的存在形態、藝術價值及其文學史書寫等可以提供有益的參照,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宋虎堂 ·文學評論 ·20.4萬字
王蒙以其標志性的開闊雄辯、汪洋恣肆的文字,表達了在二十世紀的時代背景下,自己對《紅樓夢》廣大精湛的思想性藝術性及社會、歷史、文化內涵的獨特理解,書寫出作為一個作家的王蒙是如何嘗試著探索另一個作家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中的寫作方式、寫作心理,以及寫作時的種種想法和做法、成功和失誤,并在這個新穎的角度里,開掘出許多未經人道的想法和提法。因而本書可以說是一場別有會心、自出機杼的作家與作家的對話。
王蒙 ·文學評論 ·13.7萬字
《新民歌講稿》是廢名對“新民歌”的解讀和理解,是建國后廢名詩評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本講稿延續了廢名詩評的一貫風格——古今縱論且重視情感,在特定的歷史語境中非常具有個性,也對當時的創造思維和創作方法給予了反思。在本講稿中,廢名樂于將古典詩歌與新民歌進行比照,從而通過互相闡釋來解釋和評述新民歌,其中提的最多的古典詩歌中的詩人包括陶淵明、謝靈運、李商隱、王維、杜甫等,也從側面表明廢名對田園詩和晚唐詩非常熟悉和熱愛。
廢名 ·文學評論 ·4.1萬字
《創造自我:七十年代生人的文學選擇》為文學博士岳雯的評論新著,本書細讀10位作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將文本逐一拆開,潛下文學的海平面,捕捉光與暗交接的神跡瞬間,探討70后作家們如何從文學的“自我”漂浮躍向故事的對岸,從而完成對消失與永恒、人物與時代的理解。
岳雯 ·文學評論 ·12.3萬字
本書在現代課程論、教學論視野下,結合現代語文教育史,從語文教育本體思考、語文課程思想、教材編制思想、閱讀教育思想、寫作教育思想、語文測評思想、形式美學思想這七個方面,系統、深入地梳理了民國時期的語文教育大家夏丏尊先生的思想,其對夏丐尊語文教育本體思想的闡發和表述,關于其閱讀教育、寫作教育思想中“為什么讀”“為什么寫”等方面的梳理與論述尤其具有創新性。
汲安慶 ·文學評論 ·28.1萬字
一篇小小的文章為何歷經百年仍熠熠生輝?一件小小的送信任務因何讓美國總統交口稱贊?非常規解讀發行量趕超《圣經》的職場奇文!《把信送給加西亞》在全球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中體現的職業精神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仍然適用。《尋找加西亞》則從這篇經典文章發展而來,進行了與時俱進的擴展和解讀,在結構上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述羅文的故事,下篇講述如何培養羅文的品質。下篇與上篇密切聯系,從羅文(員工)、加西亞(客戶)、總統(老板)等角度展開論述,不同角色對“羅文”的要求不同,培養相應品質的方法和理念也有所差異。本書沒有一味地說教,而是利用古今中外的大量故事、案例來輔助讀者理解書中的思想。
李春蕾 ·文學評論 ·11.1萬字
本書對自嚴復起的20位中國近現代翻譯名家的名譯和名論進行了剖析梳理,每位名家均包括名家簡介、名譯欣賞、名論細讀等內容,通過賞析經典譯作、研讀經典譯論,使讀者了解翻譯名家、名譯以及翻譯的原則與方法,體現了開放性、全面性、完整性、雙語性等特色。本書分共二十章。第一章:嚴復;第二章:林紓;第三章:胡適;第四章:魯迅;第五章:周作人;第六章:林語堂;第七章:趙元任;第八章:郭沫若;第九章:朱生豪;第十章:張友松;第十一章:葉君健;第十二章:梁實秋;第十三章:傅雷;第十四章:草嬰;第十五章:豐子愷;第十六章:王佐良;第十七章:高克毅;第十八章:余光中;第十九章:楊憲益;第二十章:沙博理。
李平等主編 ·文學評論 ·21.5萬字
本書分為兩部分,詩歌批評部分主要以當代藏族漢語詩歌批評為主,從族裔屬性和地方性知識兩個維度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藏族漢語詩歌進行個案和群體研究;小說批評部分以萬瑪才旦、嚴英秀、拉先加、云才讓作品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文本細讀分析當代藏族小說中呈現的地方性、族裔性、現代性特性,探究當代藏族小說作者創作的文學觀念、寫作經驗、心得體會等。此外,書中加入張曙光、高春林、喬典運、誠然等其他民族作者的小說和詩歌批評,旨在表現不同民族與地域文化影響的文學話語之差異性及豐富性。
祁發慧 ·文學評論 ·1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