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本文學評論隨筆集。作者李師東長期從事文學圖書和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是中國當代文學創作活動的親歷者和重要推手之一。本書所收文章,立足文學出版現場,既有對重要文學作品的獨家解讀(如梁曉聲的《人世間》、劉震云的《新兵連》、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對重要作家創作狀況的深度剖析,也有對重要文學說法的實情展示和對當代文學創作態勢的悉心體察。全書從現場、話題、印記三個維度,展現出版場景、文學見地和文化烙印,是作者30多年從出版抵達文學的思考和總結。
李師東 ·文學評論 ·16.1萬字
東漢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學史上的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藝術成就。文人的個體意識開始覺醒,大詩人陶淵明和眾多文學集團紛紛涌現,創作了華美精工的駢體文,還將五、七言古詩推向繁榮。六朝是崇尚美的時代,六朝文學之美更是迷倒眾生。詩歌有曹丕《燕歌行》、左思《詠史詩》、謝靈運《游南亭》、鮑照《擬行路難》……文賦有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吳均《與朱元思書》、庾信《哀江南賦序》……小說有劉義慶《世說新語》、張華《博物志》、干寶《搜神記》、王琰《冥祥記》……本書中,戴建業教授以其別具一格的解讀方式和優美機智的語言,講述六朝詩歌、文賦、小說的演進、特點與魅力。
戴建業 ·文學評論 ·14.5萬字
國內第一本讓你完全讀懂紅樓夢的書籍,從“死都讀不下去”到掩卷深思本書將用大量人物形象圖、人物關系圖、活動路線圖、經典情節再現以及謎底追蹤等圖解形式,全方位展示賈、薛、王、史四大家族的人物關系,榮寧兩府的地圖,中醫、飲食、茶、酒、科舉制度、官職制度等傳統文化的傳承,讓讀者輕松閱讀紅樓夢。國內第一本讓你完全讀懂紅樓夢的書籍,從“死都讀不下去”到掩卷深思本書將用大量人物形象圖、人物關系圖、活動路線圖、經典情節再現以及謎底追蹤等圖解形式,全方位展示賈、薛、王、史四大家族的人物關系,榮寧兩府的地圖,中醫、飲食、茶、酒、科舉制度、官職制度等傳統文化的傳承,讓讀者輕松閱讀紅樓夢。
(清)曹雪芹 《圖解經典》編輯部 ·文學評論 ·10.2萬字
本書為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成果。本書以《紅樓夢》前80回中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女性形象為研究對象,選取十二金釵正冊、副冊、又副冊中的主要人物為切入點,通過與楊憲益夫婦的譯本對比研究,探尋霍克斯筆下的紅樓女兒形象。本書創建“一對二”平行語料庫:《紅樓夢》原文語料庫及霍、楊譯本語料庫,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統計、對比及分析,發現了霍克斯寫形追像的兩類范式:其一,寫其言說神情,動態勾形;其二,追其屬性氣質,靜態定像。本書研究結論可為新世紀我國典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英譯提供有益范式。
姚琴 ·文學評論 ·9.2萬字
《<紅樓夢>考論》乃紅學專著,內容涉及“作者及家世研究”、“人物研究”、“綜合研究”、“藝術研究”、“紅學史研究”等等。有考有論,考論并重是該書的突出特色;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是作者所遵循的學術理念。該書既有對新發現的歷史文獻資料的披露,也有對紅學重要文獻資料的箋釋,更有對紅學家的學術貢獻的首次評論,而正本清源、廓清紅學研究迷霧的駁論之文亦有數篇,凡此頗能顯示出著者較為扎實的學術功力和頗為廣闊的學術視野。
王人恩 ·文學評論 ·25.8萬字
思維方式的不同,是中西詩學最本質的差別所在。感悟,是中國詩學獨步世界的思維方式,也是中國詩學相對于西方詩學的優勢所在。立足于這一優勢思維,構建一種充滿現代性的感悟詩學,有可能在解決好民族性與現代性的理論關系后,為當下原創詩學的建構提供一條新的路徑。20世紀初,王國維開啟了感悟詩學現代轉型的發生。后起的一批理論家則進一步多向度地推動了感悟詩學現代轉型的深入展開,朱光潛和梁宗岱著手于對西方感悟觀念的醇化,宗白華則注重對傳統感悟資源的創造性轉換,朱自清、聞一多對感悟詩學方法論進行了有益探索,李健吾的印象主義批評堪為感悟詩學現代轉型的成功實踐。然而,感悟詩學現代轉型至今尚是一項未完成的工作。
歐陽文風 ·文學評論 ·29.7萬字
本書為知·趣叢書之一種。作者選取朱彝尊、陳維崧、納蘭容若、王曇、金禮贏、黃仲則、龔自珍、譚嗣同、吳保初、許承堯十位文人作為清代文壇縱剖面,以詩詞結合生平,進行品評。文筆清新雅致,極具畫面感,是一次學術性與文學性極有意義的嘗試。
李讓眉 ·文學評論 ·16萬字
《來自東方的視角:莫言小說研究論文集》收錄了三十余年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學者的18篇論文。這些論文對莫言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從宏觀、微觀和比較三個方面給我們呈現了最富有啟發意義的莫言小說研究成果。宏觀的研究成果涉及的主題包括莫言與中國精神,莫言的啟示,魔幻化、本土化,民間性,敘事視角,歷史哲學,美學走向和文體創新等;微觀的研究成果則圍繞莫言創作的小說進行深入的剖析,涉及的小說主要有《透明的紅蘿卜》、《生死疲勞》、《紅高梁家族》、《豐乳肥臀》、《酒國》、《檀香刑》、《蛙》等。
蔣林 金駱彬主編 ·文學評論 ·18.1萬字
《內心活動》精選了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M.庫切寫于2000至2005年間的20篇文學評論。庫切在此深入討論了塞繆爾·貝克特、君特·格拉斯、加西亞·馬爾克斯、菲利普·羅斯等多位20世紀文學大師。他的每一篇文章乃至每一個詞都富于深刻的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本書看似頗具挑戰實則文風親和,平實而精準的寫作為讀者打開一扇得以欣賞那些不朽著作的文學之窗。書中評論的作家對于中文世界的讀者和出版人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導意義,相信如今仍是如此。
(南非)J.M.庫切 ·文學評論 ·18.1萬字
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傳記獎得主理查德·艾爾曼的愛爾蘭文學講堂,關于四位影響深遠的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葉芝、喬伊斯和貝克特)的文學講稿,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也許可以說,這四個人組成了一個奇怪的組合。而他們自己所不曾察覺的相同之處開始顯現:一樣都是背井離鄉、詼諧風趣、晦澀難解、言辭激烈。這幾個都柏林人,出類拔萃、自鳴得意,即便自認潦倒之時也要擺足闊氣,就像葉芝詩中的畢達哥拉斯,有著金股。他們提出又挑戰自己的假設,他們逡巡于藝術和反藝術、愉悅和恐懼、接受和放棄之間。他們都來自同一座城市,這一點說明不了什么,但他們和祖國一樣,為獨立而苦戰,蔑視外部強權的占領,同時內部也存在著很多分歧。這些特質并非愛爾蘭獨有,但是在愛爾蘭得以集中體現。憑借這四個土生土長的都柏林人,這個曾經被迫歸屬于帝國的城市重獲力量,以另一種統治權,即藝術的統治權,影響整個世界。——理查德·艾爾曼
(美)理查德·艾爾曼 ·文學評論 ·6.3萬字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是《紅樓夢》的第一首標題詩。曹雪芹寫的這首標題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個字,卻放在了書中第一首標題詩的位置,說明作者和編者的良苦用心,也說明這首詩的重要。這里,作者從這首詩中理出了六個問題,請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討:其一,曹雪芹寫的這首詩,是寫給自己的,是寫給“石頭”的,還是寫給讀者的?其二,寫書為什么非要用“滿紙荒唐言”,“荒唐言”究竟荒唐在什么地方?其三,既然是“荒唐言”,為什么還要流下“一把辛酸淚”,這淚究竟是誰流的?其四,這“一把辛酸淚”是為了愛情流的嗎?如果是為了愛情流下的,那脂硯齋怎么說是“血淚”呢?其五,“都云作者癡”的這個“癡作者”究竟是誰?他癡在什么事兒上?其六,“誰解其中味”的這個“味”究竟是什么味?這個味是誰先品出來的?為解開這六個謎團,作者用了十章的內容來研究和考證,并想要回答這些問題,這就是作者寫作《真相》的初衷。研究《紅樓夢》,充滿考證的艱辛。由于年代久遠,資料缺失,難免出現一些瑕疵。《真相》只是一家之言,敬請各位老師和讀友批評指教。
董耀昌 ·文學評論 ·39.3萬字
《但丁與〈神曲〉》是了解但丁與其著作的普及讀物,概述了《神曲》的總體輪廓,細致闡述了比喻、象征和數字、綜合主題,以及一些對于母語是意大利語的學生也很難理解的部分。《但丁與〈神曲〉》的作者介紹并分析了詩人“地獄、煉獄和天堂”旅行中的兩個主要伙伴——女人貝雅特麗齊和導師維吉爾,描述《神曲》中的地獄之環,煉獄之層和天堂之天空,以及身處其中的人物,并闡釋了《神曲》寫作的社會背景——教會和教皇的權力。
(意)拉法埃萊·坎巴內拉 ·文學評論 ·16萬字
《故事新編》自誕生起,就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該書從以往人們所忽視的《故事新編》與越文化精神的聯系入手,選取了其中的務實、創新、復仇、耿直等五個方面,分五個章節進行論述,敘述了古越歷史上該精神的表現,魯迅自身在言行、作品中透露出的這種基因,以及最終魯迅在《故事新編》這部作品中人物身上對這種精神的演繹,以期勾勒出魯迅根植于故鄉的精神內核。
顧紅亞 ·文學評論 ·11.1萬字
《漱玉詞》是宋代詞人李清照的經典詞集,陳祖美是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一直從事李清照的研究。本書走普及與提高的路子,有今譯,有點評,并對編年、主旨、以及詞人所用典事,以作者的理解,訴諸一目了解的解釋。本書清新可喜,是一本雅俗共賞的讀物。
李清照原著 ·文學評論 ·14.6萬字
本書討論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年以來的文學發展狀況,呈現了寧夏地域文學總體風貌和歷史發展脈絡。分為“文學地理說”“文學分體論”“文獻資料編”三部分。
李生濱 ·文學評論 ·26萬字
19歲的三島由紀夫,感覺到自己隨時可能在戰爭中死去。明天是否活著無從把握,于是今天狂放享受。這種絕對、純粹的熱情,在戰爭結束后,一直活在他的身體里,直到最后那天——1970年11月25日,45歲的三島由紀夫謄寫好《豐饒之海》的最后一部《天人五衰》,漫長的百萬字收束在巨大寧靜中。隨后,他前往陸上自衛隊,切腹自殺。他認為:有一種像模像樣、認真看待死亡的人,另外有一種茍活的人,讓自己愈活愈黯淡、愈活愈無趣。他還認為:一個人在死亡之前,總該先要有光。“三島由紀夫一直寫到他要離開這個世界,他似乎仍然在心中擁抱這個世界,卻用自己的手將生命從這個世界拉開。他并不是因為對世界失去了熱情所以自殺,倒過來,他是出于對這個世界的特殊熱情,所以選擇在老去之前死去。”——楊照。
楊照 ·文學評論 ·11.3萬字
尼采、海涅、卡夫卡、米蘭·昆德拉、裴多菲……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學大家名字,相信你一定聽過。本書主要羅列了西歐國家的一些作家以及諸多知名文學作品,令讀者朋友們感受文學的震撼和力量。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13.5萬字
《鐵未銷集》作者是一位愛書人、讀書人,數十年閱書無數。集中收錄了作者平日讀書之后的一些思緒碎片,知己之論,書評推介等,文字內外,都能看出作者與書、與社會思想的碰撞火花,精致的文字中蘊含了睿智的因子,也可見出作者的一些新觀察視野。文筆清簡而沉郁,內容博洽而通融,書里書外、物事人情,都能以文字見分曉。一冊在手,游目馳懷,信可樂也。
理洵 ·文學評論 ·7.8萬字
魯迅與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的關系是十分密切又至關重要的。他不僅在新文學的兩個源頭“五四文學”和“左翼文學”中起主導作用,而且在“現實主義”“改造國民性”等重大文學思潮中影響深遠巨大。同時,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歷史小說《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以及“雜文”等新文體也每每都在“美學的”和“歷史的”建構中樹立了不朽的風范。魯迅結束了一個文學的舊時代,開創了中國文學與世界現代文學同步的歷史新紀元。
姜振昌 ·文學評論 ·19萬字
當今,文學批評很多時候失去體人察己的溫度,有些批評家只顧孤芳自賞,眼中沒有作品,心中沒有讀者。究其緣由,在于文學批評中對話性的喪失。而好的文學批評應如同與知己之間進行一場深層的對話。在此背景下,本書集中采訪了多位60—80年代知名詩人、小說家以及文學批評家,通過面對面交談,旨在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在對話交流中引發思想的碰撞,產生心靈的共鳴,以期重建文學批評的對話性,抵達文學的深層境界。
周新民 ·文學評論 ·2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