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卡爾維諾精選作品集》包含以下23部作品:《樹上的男爵》《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看不見的城市》《為什么讀經典》《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美國講稿》《宇宙奇趣全集》《意大利童話(套裝3冊)》《巴黎隱士》《短篇小說集》《瘋狂的奧蘭多》《命運交叉的城堡》《帕洛馬爾》《通向蜘蛛巢的小徑》《煙云阿根廷螞蟻》《在你說“喂”之前》《美洲豹陽光下》《圣約翰之路》《收藏沙子的旅人》《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文學機器》《論童話》。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331萬字
蒙田(1533—1592)是法國文藝復興后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也是一位人類感情冷峻的觀察家,1572年開始撰寫被稱為“十六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的《隨筆集》。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樣受到現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知識權威和批評家,亦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從他的思想和感情來看,人們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個時代出現的一位現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學隨筆,因其豐富的思想內涵而聞名于世,被譽為“思想的寶庫”。
(法)蒙田 ·外國隨筆 ·22萬字
《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一部通過獵人的狩獵活動,記述十九世紀中葉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隨筆集。隨著屠格涅夫充滿優美筆調的敘述,俄羅斯的大自然風光、俄羅斯人民的風俗習慣、地主對農民的欺凌、農民的善良淳樸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懷歌曲在我們面前緩緩流淌出來,匯成一部透著淡淡憂傷的交響詩。
屠格涅夫 ·外國隨筆 ·39.6萬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知名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散文代表作,包括兩部分:《我的生平》主要寫作者童年到大學的生活,創作于她在拉德克利夫學院求學期間,出版于1903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她廣為人知的一篇散文,于1933年2月刊登在《大西洋月刊》。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性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作為一個盲聾人,海倫·凱勒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她也被譽為“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
海倫·凱勒 ·外國隨筆 ·10.9萬字
本書詳盡地描述了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度過的兩年隱居時光,以及期間的關于自然、人生、人性等的思考。記錄了他獨處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探尋生活真諦的奇特歷程。這本依據他自己的生活體驗寫成的不朽名作,是他身體力行結出的豐碩成果,書中處處閃耀著寧靜、恬淡、智慧的光彩。
(美)梭羅 ·外國隨筆 ·21.2萬字
蒙田以其豐富的思想內涵而聞名于世,被譽為“思想的寶庫”。《做生命的旁觀者(蒙田隨筆)(精)》收錄了蒙田的隨筆散文,其中主要是哲學隨筆。《做生命的旁觀者(蒙田隨筆)(精)》內容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滿了作者睿智的思考,充分展現了蒙田的思想精華。
(法)蒙田 ·外國隨筆 ·9.6萬字
本書收錄了阿蘭重要的隨筆短篇,從不同角度闡釋如何擁抱我們想要的幸福。人生的煩惱,雜亂的事情,繁蕪的情緒……是什么,讓我們辜負了那些歲月?你可以喝杯茶,細細品味。
阿蘭 ·外國隨筆 ·9.9萬字
“我從沒說過自己有憑空編故事的本領;我往往需要一個事件或是一個人物才好動筆,不過我總是運用想象力、創作力以及戲劇感,把素材變成我自己的東西。”毛姆如是說。從一八九二年他十八歲開始,毛姆就養成隨時記錄各種創作素材的習慣,這一習慣他一直堅持了五十多年。一九四九年,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毛姆從他保存的十五冊筆記、備忘錄和旅游札記中精挑細選并加以簡明的按語,出版了這本《作家筆記》。這無疑是毛姆最為重要也最為真實的作品之一,等于是在正式放棄虛構文學創作后將他“寫作素材的倉庫”亦即他創作的終極秘密公之于眾了。雖然之后還出版了《隨性而至》和《觀點》這兩本隨筆和評論集,《作家筆記》可以看作毛姆一生文學創作的起點和終點,是他對自己一生漫長的文學生涯的告別。
(英)毛姆 ·外國隨筆 ·24.2萬字
《神話》可以說是由希臘眾神組成的一個“復仇者聯盟”,在這些故事中:宙斯與普羅米修斯本是一對好基友;赫爾墨斯是一個有無數壞點子的鬼靈精;雅典娜是一位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好神明;法厄同是一個受到排擠的自卑少年;赫拉是一位身居高位卻一直以打擊“小三”為己任的妒后;可以說,希臘神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而斯蒂芬·弗萊就是一位幽默的寶庫引路人,帶領我們去看它究竟有多迷人、多有趣。
(英)斯蒂芬·弗萊 ·外國隨筆 ·20.5萬字
“上幼兒園的我,就已經成為了一名女性主義者。”目睹被父親遺棄的母親在沒有工作、被人“指指點點”的情況下獨自撫育三個年幼的孩子,阿連德決心為母親無法擁有的生活而戰。臨近八十歲高齡的她,將畢生經歷與思索抒寫成冊,追憶三段充滿激情的婚姻,趣談衰老的不便與新知,痛斥父權社會下的性別暴力,以此向生命中“那些可愛而偉大的女性”致敬:挑戰社會規則的母親,凝聚叛逆精神的年輕藝術家,遭受暴力卻保持尊嚴和勇氣的無名女性……是什么滋養了所有女性的靈魂?感到安全,受到重視,性別平等,掌控自己的身體和生活,最重要的是:勇敢地愛與被愛。
(智利) 伊莎貝爾·阿連德 ·外國隨筆 ·6.2萬字
容貌仿佛可敬可愛的中學語文老師,又仿佛他作品中一身傲骨的劍客,作為“日本寥寥無幾值得迻譯其全集的作家之一”,藤澤周平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那些耐人尋味的作品背后,他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如何觀察生活,如何獲得創作素材和靈感?一篇篇平淡隨筆,作家將私人的生活風景娓娓道來,為人為文的品格,躍然紙上;也透露出小說的創作動機、舞臺原型的秘密。藤澤周平作品愛好者的必讀之書,資深出版人竺祖慈暌違多年,最新譯著。
(日)藤澤周平 ·外國隨筆 ·10萬字
本書36篇文章,論及31位經典作家及其作品,是進入經典世界最好的入門書。在這里,卡爾維諾向我們開放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秘密書架,娓娓道來他的理想藏書。憑著熱枕和智慧,卡爾維諾讓文學作品在讀者面前呈現千姿百態的魅力。沒有學院術語和新聞報道的油嘴滑舌,博學而非炫學,充滿了對文學真正的熱情。正因為此,這本書打動了世界上成千上萬的讀者,無論他們是首次閱讀,還是以一種新的方式重讀。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16.6萬字
善始善終,是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其中也表達了我們對生命結束時的愿景。但是,是否每個人都能在生命謝幕時好好告別?我們能否主動選擇有尊嚴、體面地離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行動在入殮師之前,用自己的懷抱溫暖即將離去的生命,幫助需要之人在臨終現場實現生命意義的延伸,這樣的人便是善終守護師。“善終守護師”一職由推動日本臨終關懷發展的柴田久美子創設,她一度錯誤地選擇了自殺、兩度婚姻破碎、三度患癌,人生的急轉彎引她走上守護臨終者的道路,她志在追隨特蕾莎修女,把助人善終奉為充滿愛的專業。兩百多位在柴田久美子懷抱中過世的人,令她切身體悟到關于臨終的真相和生死真諦。本書記錄了她見證過的感人至深的臨終現場及心得感悟,幫助我們思考由生向死時的人性與尊嚴,希望我們能在其中找到自己關于生命終章的答案。
(日)柴田久美子 ·外國隨筆 ·5.6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二十四年間寫就的日記,五百多個夜與日的私人絮語。“也許我不會變得‘著名’或‘偉大’,可我要繼續冒險,繼續改變,開闊眼界,拒絕被人踐踏,拒絕墨守成規。重要的是釋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間。”本書是由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丈夫倫納德·伍爾夫所編選的日記選,收錄了1918年至1941年這二十四年間屬于伍爾夫的珍貴日記。我們可以看到她如何踏過荊棘,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其創作幾乎受到了與稱贊分量相當的詆毀,一邊是“我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另一邊是“搜腸刮肚地在文章和評論中尋找自己的名字”;她會“毒舌”評論名家之作,跟隨她的日記我們幾乎能夠獲得一份絕妙的閱讀清單;她在日記中也記錄了陷入抑郁癥和精神崩潰的歷程,坦陳自己在黑暗中的掙扎與求索……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外國隨筆 ·27.9萬字
《辛德勒名單》是布克獎的獲獎小說,以高度紀實的手法,刻畫了二次大戰時期德國人奧斯卡·辛德勒冒著生命危險,傾注所有財力和智慧,營救數百位猶太人生命的真實故事。自問世以來,這部小說以其撼人心魄的真實性和洋溢于字里行間的人道主義的光輝,感動了無數讀者,被斯皮爾伯格改編成電影以后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澳)托馬斯·基尼利 ·外國隨筆 ·30.1萬字
該怎么說明這一切呢?我恨她,我想逃離她,我想我早就等著這一天吧。但是,我也好想她。本書是美國童星詹妮特·麥柯迪的回憶錄,講述的是一段名為母愛實為剝削的母女關系。詹妮特的媽媽從小渴望成為一名演員,卻沒有實現,于是她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女兒身上。詹妮特從6歲開始被媽媽帶著試鏡;11歲在媽媽的引導下開始控制熱量;17歲還要接受媽媽的檢查……表面上,她是被閃光燈、歡呼聲與追求者包圍的小明星,暗地里,焦慮、羞恥、疾病、自我厭惡啃噬著她的身心。奉行著“我的人生目標就是為了讓媽媽高興”的人生哲學,詹妮特小心地維護著和媽媽的親密羈絆,并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出于媽媽的愛。當媽媽的死亡襲來,詹妮特的人生意義分崩離析,也讓她重新審視這段母女關系,這究竟是愛還是虐待?是羈絆還是枷鎖?而因為童星經歷和母親死亡患上的心理疾病、暴食癥、厭食癥,又該如何治愈?
(美)詹妮特·麥柯迪 ·外國隨筆 ·15.2萬字
大衛·斯塔爾·喬丹是斯坦福大學的建校校長,也是一位分類學家,一個執著于給自然世界帶來秩序的人——他發現了當時人類已知魚類的近五分之一。但他發現的隱藏生命藍圖越多,宇宙似乎就越想阻止他。他收藏的標本毀于閃電、大火,最終被1906年舊金山地震摧毀——那場地震讓近千個裝著魚標本的易碎玻璃罐墜落在地。剎那間,他畢生的收藏毀于一旦。其他人可能已經放棄,屈服于絕望。但是喬丹檢查了腳下的殘骸,找到了他辨認出的第一條魚,并開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他用一根縫衣針將標簽縫在魚身上。當世界陷入混亂,他用一根針來重建秩序。記者露露·米勒第一次聽到這則逸事時,她把它當作一個傲慢或拒絕接受現實的警示故事。但當她自己的生活慢慢瓦解,她開始對大衛感到好奇。她對他的生活的挖掘將改變她對歷史、道德和她腳下世界的理解。《魚不存在》是傳記、回憶錄和科學冒險的奇妙結合,也是一則溫暖人心的寓言,講述了如何在一個混亂永遠盛行的世界里堅持下去。
(美)露露·米勒 ·外國隨筆 ·9.5萬字
《細讀的樂趣》為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孫康宜教授回顧治學生涯精選集,分為細讀經典、細讀現代和細讀人生三部分。既有對經典文本的閱讀和理解,也有對作家個體的解讀和剖析,還有對電影、書法甚至繪畫等藝術的賞析,以及師友交往與人生感悟等。細讀之下,心得感悟和明察洞見別開生面。
(美國)孫康宜 ·外國隨筆 ·15.7萬字
普拉斯這一冊日記集記錄了她從少女時期到結婚初期的生活。里面有青春洋溢的日子,充滿著少女成長的甜蜜和酸澀。這本日記最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清晰準確地抓住了心緒千結的少女情懷,抓住了由少女成長為女人的動人時刻,像破繭的蝴蝶歷經千辛萬苦,忍受百般疼痛,只為綻放出美麗。這一部成長史,領著我們走進普拉斯的精神世界,讓我們深刻地了解普拉斯的成長歷程和人生軌跡。
(美)西爾維婭·普拉斯 ·外國隨筆 ·22.6萬字
全球暢銷作家、生活方式引領者、演說家阿蘭·德波頓長踞歐美暢銷書排行榜的作品,明星王俊凱枕邊書。擷取哲學、藝術、政治、文學精華,緩解人生、愛情、心理、工作困惑,同名電視節目風靡英倫。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對自身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有誰曾真正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睿智的德波頓做到了,他首次引領我們直面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結”。德波頓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般地剖析身份焦慮的根源,并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一支生花妙筆,伴以廣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澄清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的壁障,讓你不經意間峰回路轉,解開心結,感悟人生更加豐盈適意的含義。
(英)阿蘭·德波頓 ·外國隨筆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