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羅馬日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語書寫的最新隨筆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記錄了她學習用另一種語言進行表達、尋找一種“新的聲音”的漫長過程。這不是一本枯燥的語言學習筆記,而是一位小說家開拓新領域的心靈啟示錄——語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識的。創作者在某個時刻感到有必要改變路徑:這是一種瘋狂的沖動,它可能意味著放棄自己作為表達者原有的特性與標志;這也是大膽的縱身一躍,收獲的是創作與人生更豐富的可能性。
(美)裘帕·拉希莉 ·外國隨筆 ·5.3萬字
荷爾德林誕辰200周年之際,賓德爾選編了這本論荷爾德林的個人專集,收入論文12篇,匯集了著者本人對荷爾德林研究的重要成果。全書分為“專題論述”和“作品分析”兩部分。專論部分有從思想淵源上研究荷爾德林與唯心論的關系,有理論上探討荷爾德林作品中的語言與真實,有從藝術形式上闡述荷爾德林頌歌詩節的特色,有從闡釋學的角度詮釋荷爾德林詩歌中家鄉形象與寓意以及對人的解釋,也有從修辭學層面上對荷爾德林作品中名字象征的解讀。作品分析部分既對荷爾德林的代表作《和平慶典》、《拔摩島》作詳盡分析,也對一系列作品中頻繁出現的女主人公第俄提瑪離別母題進行綜合闡釋,著者通過析贊歌草稿《你們,牢固建造的阿爾卑斯山》,揭示了詩人理想中的家鄉,還對短詩《哈爾德之角》、《生命的年歲》、《生命的一半》進行分析,向讀者呈現以長篇贊歌的韻律形式創作短詩的范例。作者研究的題目和內容非常廣泛,有助于加深我們對詩人荷爾德林作品的理解,并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研究方法。
(德)沃爾夫岡·賓德爾 ·外國隨筆 ·27.2萬字
斯蒂文森十分珍惜自由自在的日子,他曾幾次去法國作長期旅行。有一次,正如《攜驢旅行記》中所述,他離開家鄉獨自來到山地市鎮莫納斯提埃,趕著毛驢橫穿過塞文山區,一路上隨處與偶然相識的人閑聊,到夜里睡在星光下。一路上,法國南部山區的風物卷隨著作者旅程的推進徐徐呈現在讀者面前。還有,不得不提及的是書中另一個主人公“小溫馴”。“小溫馴”是作者為其旅伴小毛驢起的名字。作者以詼諧幽默的筆觸描述了作者小知識分子式的幻想在絲毫不諳人文風情的“小溫馴”面前的徹底破產,從而導致與“小溫馴”一路上頗具張力的關系,讀來妙趣橫生,令人不禁掩口而笑。
(英)羅伯特·斯蒂文森 ·外國隨筆 ·15.3萬字
托爾斯泰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全面展示了作家的成長歷程和精神歷程,基本內容圍繞著他如何在周圍環境影響下成長,基本再現了他如何從一個貴族家庭的少爺成長為一個反對貴族式生活方式的成年人。《童年》是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托爾斯泰的處女作。
(俄)列夫·托爾斯泰 ·外國隨筆 ·6.9萬字
《逃離不平等》英文版被《福布斯》評為2013年最佳圖書,獲美國出版人協會2013年度經濟散文榮譽獎,入選《金融時報》—高盛2013年度最佳商業圖書榜單,受到比爾·蓋茨、《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路透社等權威人士與媒體的隆重推薦。《逃離不平等》聚焦世界貧富分化與不平等問題,是近年來諾貝爾經濟學家熱門得主安格斯·迪頓的最新力作,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人類不斷向前同時制造一個個新的不平等的故事。全書論證嚴密,充滿洞見與道德勇氣,與近來萬眾矚目的《21世紀資本論》一樣,同為該領域最新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美)安格斯·迪頓 ·外國隨筆 ·20.5萬字
1949年的紐約,曼哈頓一間沒有暖氣的公寓里,三十三歲的窮作家海蓮,偶然看到一則倫敦舊書店的廣告,憑著一股莽撞勁,她開始給這個倫敦地址寫信。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年。很多年后,她和這家書店的通信集,被稱為“愛書人的圣經”,不斷演繹。而那家書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三十多年來,人們讀它、寫它、演它,在這段傳奇里彼此問候,相互取暖。
(美)海蓮·漢芙 ·外國隨筆 ·6.4萬字
世界已經在謊言中變得老殘,只等著最后那慈悲的一刀。本書是《船夫日記》的續篇,寫于1991到1995年,是凱爾泰斯日記體哲思文集的第二部。凱爾泰斯延續了《船夫日記》中對尼采、卡夫卡、維特根斯坦、加繆、貝克特、伯恩哈德等人廣闊的閱讀和對話。然而,相比《船夫日記》,本書與作者當時的生活經驗聯系更為緊密,在五年的記錄中,可以看到作者游歷歐陸各國。在這些游歷的記錄中,將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與對生命、人性、民族、自由、傷痛等不間斷的思考,與自己的文學創作觀念結合起來。看似散落的碎片,而加以藝術的表達。雖然其中有鮮明的國家和民族意識的痕跡,但作者對人在大的歷史命運中艱難選擇的反思,至今仍有啟發意義。
(匈牙利)凱爾泰斯·伊姆萊 ·外國隨筆 ·8.8萬字
支撐一個人的生活的,好像從來都不是理想與野心,而是零碎而值得欣喜的事。小川糸散文隨筆新作,她的文字帶有一如既往的濃厚療愈色彩,已成為萬千讀者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養分。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什么東西,比過好生活還來得重要。“將耳朵浸泡在池水里,外界的聲音即刻被阻斷,之前置身的世界仿佛變得異常遙遠。我閉上眼睛,任池水載著身體漫無目的地漂蕩,漸漸地分不清身在何處,好像整個人都孤零零地懸浮在廣漠的宇宙之中。”怡然自得的感覺太過迷人,不足為奇的平淡日常亦十分可貴。哪怕只是瑣碎的小事,也能為生活增添一絲愉悅。期望很久很久以后,當回憶往昔,我們仍會覺得過往的歲月都閃閃發光、無可取代。無論現實世界如何艱辛,小川糸的文字都會給我們提供一個安逸的角落。
(日)小川糸 ·外國隨筆 ·5.5萬字
【女性主義先鋒伍爾夫代表作。卡夫卡、木心、楊瀾盛贊。】《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是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代表作之一,是她根據1928年在英國兩所大學所作的“女性與小說”主題演講而寫成,于1929年出版。作者文筆細膩風趣,充滿睿智,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獨特的文學風格提出了一系列女性主義觀點。她用“五百英鎊和一間自己的房間”作為比喻,指出經濟自由是女性能夠自由創作的前提,對女性主義思想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外國隨筆 ·6.4萬字
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語言學視角研究系列叢書選擇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代表性作家,如柳·烏利茨卡婭、柳·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維·托卡列娃的作品為研究對象,揭示了當代女性文學作品在語言手段、敘事風格及語用策略方面的典型特點。研究內容既包括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整體風貌的描述,也涵蓋對不同作家獨特風格的深入挖掘。該叢書的最大價值在于,它是國內第一部從語言學視角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展開系統研究的叢書,也是國內俄羅斯語言文學界系統深入地對俄羅斯文學進行跨學科研究的首次嘗試,為文學研究與語言學研究的有機結合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三部著作獨立成文,并在語言學理論的統括下相互聯系,形成彼此有別又整體貫穿的系列著作。在《敘事學視角下的柳·彼得魯舍夫斯卡婭作品研究》一書中,作者綜合語文學、敘事學、文藝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對女性文學作品中的作者形象問題展開研究,提出了“作者形象復合結構”假說,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彼得魯舍夫斯卡婭作品的敘事特點。
王燕 ·外國隨筆 ·32.6萬字
“貓是多么奢侈難得的動物啊,他能令你的每一天充滿無窮驚喜,撫摸這種小獸的感覺那樣美妙,你掌下的皮毛那樣柔軟光滑,寒冷冬夜醒來時他還會溫暖你的身軀;即使他是一只隨處可見的土貓,身上亦散發出高貴而迷人的氣質。從他獨立的步態中,你甚至可以窺見美洲豹的身影……“當你坐在一只相識多年的貓身邊,把手放在他身上,試著去適應他那與你迥異的生命脈搏,他會不時抬起頭來,用一種格外溫柔的聲調同你打招呼,告訴你,他知道你想走進他的世界……”無論你是誰,總會遇到那只屬于自己的貓。
(英)多麗絲·萊辛 ·外國隨筆 ·9萬字
永井荷風親自整理《三田文學》上的連載為此一卷。記錄了永井荷風閑行漫步東京街頭的所見所聞,感懷舊時江戶的名勝古跡,痛惜鋼筋水泥興起之下,美景已不復存在。書中大量引用了狂歌作品,也提到了諸多江戶時期的浮世繪作品,從文學與藝術角度展現了江戶城的景色風貌。
永井荷風 ·外國隨筆 ·4.7萬字
一部意大利作家的“新冠日記”,一份彌足珍貴的時代標本,一部詞典體的疫情記錄。從理性出發,探討新冠肺炎帶給人類的危機與轉變;在細微之處,關注到那些令人驚訝卻又不曾注意到的事實。《新冠時代的我們》可視為意大利作家保羅·喬爾達諾的“新冠日記”,記錄了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意大利的社會狀況,對人類共同體的命運做出了深刻思考。2020年2月,新冠病毒開始在意大利肆虐,3月4日,意大利宣布全國停課。意大利著名作家保羅·喬爾達諾迅速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說:“我并不害怕生病。但我害怕病毒可能造成的改變。我害怕一切歸零,但我更害怕這一切到頭來只是枉然,沒有帶來任何改變。”所以,就像弗洛伊德在醒來后寫下自己的夢境一樣,喬爾達諾也試圖在新冠肺炎流行之時,記錄下當下的感受。他從數學概念出發,講述大流行病對人類的影響,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進一步反思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反噬。整部作品短小精悍,立足高遠,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時代標本。
(意)保羅·喬爾達諾 ·外國隨筆 ·2萬字
《吾愛吾師》是一部憶人隨筆集。作者俞寧是已故著名學者俞敏先生的兒子,早年由于特殊的因緣,他在啟功先生身邊生活了幾年,接受啟功先生影響,對啟先生這幾年的生活有比較真切的了解。又因為與父親的同事、朋友、鄰居包桂濬、柴德賡、李長之等工作于北師大的知識分子生活中交集較多,見聞親切,他的觀察,紀錄這些人的一些細節,極為生動,從中我們也可以領略一些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和可貴的品質。書中還記錄了自己成長過程的一些師友如曹士元、周佐良、吳恩裕等人的事跡,同樣十分精彩。作者的文筆上佳,行文中有濃郁的京味兒,極具特色。
(美)俞寧 ·外國隨筆 ·14.6萬字
《我愿做無憂無慮的小孩》收錄了最能表現拜倫浪漫主義情懷的詩歌作品。他驚世駭俗的愛情,浪漫的旅行,狂熱的寫作,無畏的戰斗,他激情、率真、勇敢,只因他有一顆不羈的靈魂,一種不被世俗磨損的對生活的熱情。智慧的人無論經歷了多少歲月與變故,依然保持一顆童心,依然擁有一種淡然的心態。最棒的人生,無非是在看過生活最糟的一面后,依然能把生活過得簡單又快樂。
(英)拜倫 林驄 ·外國隨筆 ·5.1萬字
《敘事、文體與潛文本:重讀英美經典短篇小說》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理論探討,梳理敘事學和文體學之間既相異又互補的復雜關系,揭示敘事學核心概念和分析模式的實質性內涵,廓清涉及的不同分類與研究視角,為文本分析做出銪墊。下篇為《敘事、文體與潛文本:重讀英美經典短篇小說》重點,聚焦于作品闡釋,選擇有代表性的英美經典短篇小說(美國短篇為主)進行文內、文外、文間的“整體細讀”,挖掘其中的潛藏文本或深層意義。本研究具有國際前沿性,針對國際學術界的相關探討,糾正和澄清了一些理論上的誤解和混亂,對文本做出了富有新意的重新解讀,闡釋方法也具重要參考價值。
申丹 ·外國隨筆 ·22.2萬字
《枕草子》開日本隨筆文學之先河,約成書于1001年,是日本平安時期女作家清少納言的代表作,《源氏物語》齊名,被譽為日本平安時代文學中的雙璧。也與后來出現的《方丈記》《徒然草》二書,并稱日本文學三大隨筆。全書分20卷,共305段,分類聚、日記和隨想三大內容,多是她在宮廷任職期間的所見所聞,感情細膩,文筆清淡,其真實性和隨意性處處可見。所謂“風從哪頁吹起,便從哪頁讀起”,便是本書的魅力所在。
(日)清少納言 ·外國隨筆 ·20.5萬字
本書精選福樓拜寫給情人路易絲·科萊的私密信件,這些信件記錄他們長達8年的深情往復,不僅是19世紀最動人的情書文本,更呈現了福樓拜在愛情、孤獨、藝術與自我懷疑中的掙扎與剖白。“她既想死,又想去巴黎”是福樓拜受路易絲·科萊啟發,塑造包法利夫人。愛瑪的原話,也是這本書最動人的注腳——獻給每一個渴望逃離,卻又被生活困住的人。這不是一部虛構小說,而是真實情感的檔案;它不僅是愛情文學,更是一個作家如何將愛淬煉成語言的紀實。
(法)古斯塔夫·福樓拜 ·外國隨筆 ·7.1萬字
《自然之友》是一本清新有趣的隨筆,本書從幾個角度入手來描繪自然,書寫自然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以及自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賴特是描寫自然的高手,因為她終生致力于環境保護工作,對我們身邊的物種一直保持著關切和重視,視自然界中的萬物為朋友。因此在她的書寫中總是習慣將自然擬人化,她用盡心思體會它們的感受,描繪它們的習性,像了解他們的朋友或鄰居。她描寫沼澤、花草、鳥兒、水池、花園,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對自然界的影響,文字優美得讓人心驚。
(英)梅布爾·奧斯古德·賴特 ·外國隨筆 ·6.1萬字
我必須盡快開始真正的生活了,在我死于無聊和沮喪之前。以個人的生活經歷串聯起20世紀社會的歷史,記錄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題:愛與憐憫,激情與背叛,謊言與夢想,失去與惦念,乃至消隱與死亡。一本書,一面鏡子,一顆燒灼的心,字里行間不斷刺痛著讀者:渴望偉大卻又漸趨“平凡”的人生,該如何勇敢前行?在倫敦初出茅廬,與伍爾夫、伊夫林·沃一同探尋文學的靈感;在爵士時代的巴黎,與喬伊斯、畢加索共赴流動的盛宴;在西班牙內戰中,和海明威搭檔冒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伊恩·弗萊明招募為間諜,又在異國他鄉突遭背叛;在紐約,作為藝術品商人,經歷風起云涌的先鋒藝術運動。故事的主人公洛根·蒙斯圖爾特,一生和同時代的弄潮兒多有交集,幾乎游歷了世界各地,但和我們一樣,他也是凡人,在追求幸福時也犯下各種錯誤。
(英)威廉·博伊德 ·外國隨筆 ·3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