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記得一個父親,從外地來到北京,住在天通苑人口密集的小區里,站在高樓的窗前,看著兒子出去坐地鐵上班;我記得一位女士,在廚房做飯,操心茶米油鹽,丈夫下班回來,緊緊地擁抱她。我還記得許多人描寫的故鄉,變得凋零,不復童年時的模樣;我也記得許多人描寫的異鄉,許多人追憶的往事,用一千多字的篇幅就講完一個人活的一輩子。還有人會寫他/她養的花,他/她養的寵物,他/她熱愛的音樂,他/她愛上的一個人,這些東西,像陳曦的那些小畫一樣,給我們溫暖及安慰。
《三聯生活周刊》編輯部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這是一本有關北京地域文化的書,介紹了北京著名的地標風景區——環境優美、具有豐富人文底蘊的什剎海。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了什剎海近八百年的豐富歷史和風俗文化,對什剎海地區的每一條胡同的歷史與現狀都進行了深入而翔實的考證。全書配有百余幅精美圖片,文字生動、圖文并茂,全方位展示了這里的道路與胡同,并以此為基點描述了深藏在這里的王府遺存、寺廟、店鋪、名人故居、四合院以及胡同景觀。
徐秀珊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作者用時光留下的記憶,11個故事演繹的不同人生片段。這些故事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都感人肺腑、深植入心,讓讀者在這本書中讀到洞悉人生的智慧、感人肺腑的真愛、活下去的勇氣,和經歷一次徹底洗滌靈魂的旅行。本書幫你彌補愛得支離破碎的心,挽回與親人、朋友之間的遺憾,拯救慌亂世界中你的迷茫與不知所措。讓每一個人因這本書而重新愛上這個世界!無論前路如何坎坷,內心里也會有一個TA陪伴,找到溫柔與感動,獲得勇敢與堅強。
丁浩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阿來最新中篇小說系列:遙遠的溫泉》收錄了《遙遠的溫泉》和《已經消失的森林》兩部中篇小說。
阿來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你會用香氣嗎?你會用香水嗎?實驗也證明,在風味品嘗中,鼻子嗅覺的作用占80%以上,如沒有鼻子的幫助,許多美味都味同嚼蠟。更奇妙的是香氣是在我們的神經組織和血液中代謝的,不似酒肉穿腸過而到五谷輪回之地的食物,因此香會長期的留在腦海中。本書從嗅覺的角度來思考中國人的一些事情,如社會、心理、習俗、宗教、文化、醫道等方面。
王建新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歐洲的城堡和莊園酒店,有講不完的故事。它們可能是哥特風格、喬治時期建筑、維多利亞風格、都鐸時期建筑;它們有關藝術,墻上的畫兒,室內的設計,園子里的雕塑,花園的規劃都留下過大師的痕跡;它們有關傳承,其中還居住著伯爵、公爵,你可以遇見時和他們互道早安;更重要的是,城堡酒店是有依然“活著”的:新人在這里結婚,家庭在這里休閑,特工曾經也在這里工作,這里有做過海盜的酒店畫家、奇裝異服的酒店室內設計師、熱愛酒店前臺的小哥兒、收集世界蜂蜜的小島人……本書講述那些又慢又美的城堡酒店,紀念那些年,睡在時光里的故事。
殷悅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人間滋味》是汪曾祺的一部經典美食散文集,內容涵蓋五味人間、食肉和飲茶、吃食與文學、四方食事四個方面。無論是談蘿卜、豆腐、栗子,還是談韭菜花、手把肉、故鄉的元宵,在他的描述之下,所有吃過的和沒吃過的食物,全部都是美食。這些都是汪曾祺崇尚恬淡自然精神境界的寫照。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陳丹青首部游記,畫家眼中的異邦風土。從2009年開始,陳丹青嘗試寫作游記,本書完整收錄作者在土耳其、俄羅斯、德國、匈牙利所寫長篇文字,這不但是陳丹青首部游記,也是陳丹青在雜文之外,第一次嘗試中長篇寫作,從最終的文字看,這些篇章獨具特色,充滿歷史人文氣息,是難得一見的耐讀而有韻味的游記。陳丹青以畫家的眼光,記錄了四地鮮為人知的風景,并憑借自己對于繪畫、音樂及人文歷史方面的興趣和知識,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除此之外,本書更收錄了300余幅在各地的現場和歷史圖片及陳丹青速寫手稿,全書四色印刷,鎖線膠訂,由陳丹青精心編排,不但是好的游記,也是精美而獨特的旅行指南,值得珍藏。
陳丹青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600萬冊暢銷書作家蔡崇達,繼《皮囊》《命運》《草民》后全新力作,講述閩南小鎮里,童年黑狗達與6個小動物的成長陪伴故事,交織阿太、爸爸媽媽以及鄉親鄰里的瑣碎溫暖。笑中帶淚的講述中,我們會理解:在孤獨漫長的時光里,這世界永遠想以某種方式陪伴你,和你交朋友。獻給所有渴望關懷的敏感小孩,獻給所有孤獨無根可依的大人,讓每個人最終找到心安之處。
蔡崇達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與其說還原了魯迅,不如說還原了一個時代。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關于魯迅的七次演講文稿。雖不過數萬言,卻在浩瀚的魯迅研究的邊上,辟出新的境界。論者或稱它“還原”了魯迅,或稱它“喚回”了魯迅;而對于作者,這樣的公開談論大先生,或許更類似于一種還愿。
親情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凈;親情似火,使平淡通過煅燒日顯棱角;親情是詩,使乏味經過修飾達到一種意境。親情是生命永恒的動力。本書選編了父母撫育、培養兒女,以及兒女孝敬父母的感人的文章,通過不同人物對父母撫育、培養自己的回憶,表達了感恩父母、謳歌贊美父母的感情,啟迪我們學會感恩、學會孝順、學會回饋、學會做人。
李錦平編著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至親至愛所給你的才是至情!那些濃濃的感情,多數來自于祖父母、父母等親人,以及愛人和伙伴等身邊人。這是一部描寫親情的故事集,記錄了作者家人、伙伴的一些真實故事。文中有永遠緬懷的長輩,有一起成長的手足,有相伴一程的伙伴,有刻骨銘心的初戀,有回不去的故鄉,有努力融入的都市……風格冷峻卻不乏溫度,文字厚重卻簡約自然,抒寫了80后與90后所處的生活境遇和對生命的思考、對情感的解讀,茫然中夾有期待,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堅持。同時本書也可看作一部回憶錄,記錄了從農村到都市、從少年到中年的一些成長片段,也記錄了我國社會在時代中的變遷。
《雨天的書》是周作人散文集中極著名、極具代表性的一本,收錄了《故鄉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膾炙人口的名篇,書中文字平淡自然,閑適沖和,是中國散文史上的一座高峰。
周作人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本書是我國目前特級美育教師王圣民從教40年來首部回顧自己美育教學生涯的作品,書中既有作者作為教師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學美育課上留下的精彩片段,也有作為上海市民對于城市之美的理解和剖析,以及作者個人對于世界各地之美的捕捉、對于藝術與美的關系的思考、對于生活中的美育細節的把握和對于讀者的建議。作者的文字質樸而清麗,內容平易而親切,說理娓娓道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欣賞價值。
王圣民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荷塘月色:朱自清精讀》是“壹本”系列之一,從當下讀者愛讀、想讀和需要讀的角度,精選著名散文集、詩人、古典文學學者朱自清的詩歌和散文代表作。朱自清散文歷來都被作為白話美文典范,收入各類語文教材,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他在語言運用上頗下功夫,樸實中見其生動,再加上對中國古典詩詞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來,成為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富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在散文家的身份之外,朱自清還是現代文學新詩的積極推動者,雖然總體上數量不多,但頗具特色,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一些詩歌時還能與散文聯系起來,值得當代讀者一讀。
朱自清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小糊涂蛋》是魯獎作家龐余亮“小先生三部曲”的第三部,是一部鄉村孩子如何將滿身傷疤作為獎章授予給了童年歲月的長篇散文。作為家里的第10個孩子,幾次“分家”讓作者面臨無床可睡的困境。窮家越分越小,也越來越空。只剩下了無人可要的存貯糧食的黃泥甕,也是作者每晚寄居的地方。越來越狹小的居住地,越來越強烈的生存欲望,讓童年的他無師自通地走向無邊的曠野,土地上的植物們、小動物和野果們一一成了他的啟蒙課堂。《小糊涂蛋》接續了《小蟲子》的樂觀和幽默風格,是一部童趣十足的“泥孩覓食記”,也是一部第二人稱敘述的別致散文文本。與《小先生》《小蟲子》巧妙構成了一套“你我他”文學系列。
龐余亮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希望戒指、銅戒指與神靈、堯王嫁女、吳王夫差的故事、智娶文成公主、傻駙馬、王子尼達次仁、唐伯虎為女賣身、蘇小妹試夫等內容。
馮化平編著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本書收錄了《母親賣報》《懷念父親》《感恩母校》《難忘8204》《消災寺作證》《為秦始皇點一個贊》《尋覓周原》等散文。
張占勤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作者打撈自己的面食記憶,記錄制作空心掛面的傳統匠人的日常生活,深情凝望與面食有關的人生與精神世界,還原中原人的一段歷史和記憶,既富有人文底蘊,又有向傳統文化尋根的意味。
趙瑜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本書記錄了作者與作家、書店人等相遇、交往的歷程,梳理了值得閱讀的優秀圖書,闡述了閱讀方法,為讀者提供閱讀指南;通過翔實描述讀書活動的準備,與作家、讀者的交流過程,講述了諸多發生在文字之外的故事,體現了一位書店人對工作的熱忱和對職業的熱愛。書中點滴小事,娓娓道來,蘊含了作者對書業的思考,對于行業交流與探索也頗有啟發意義。
袁赟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