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具有世界革命意識的德語左翼作家將書寫視域延展至正在經歷無產階級革命與反法西斯斗爭的中國,并以中國革命為題材進行文學創作。本書將注意力集中于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爾夫和埃貢·基希等德語左翼作家創作的典型的中國敘事作品,以情節類型學的研究方法切入文本,剖析、審視和挖掘文本敘事生成的過程和策略。本書選取英雄敘事、女性形象、空間敘事三個維度,分析作為敘事基點與旨歸的中國敘事在文本中的具體呈現。
陳麗竹 ·文學理論 ·14萬字
本書選取了世界文學史中較具有代表性的16位文學大師,把他們的文學思想、文學作品、人生經歷以一種通俗易懂又趣味橫生的方式介紹給讀者。這16位文學大師將會帶領讀者暢游于浩瀚的文學星海,一點一點揭開文學的神秘面紗,讓讀者感受到文學的多樣魅力。《文學原來很有趣》的重點不是教讀者去了解文學的體裁和文學的類別,而是逐步引導讀者與文學進行對話,感受文學作品之中的情感內涵,其目的不是讓讀者學會賞析文學,而是讓讀者學會用文學進行表達。
鄭偉 ·文學理論 ·14萬字
本書從歷史敘事、上海文化、思想史、社團研究等角度,系統論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自由主義文學思潮在上海的發展、流變和星散的過程,聚焦這段時期胡適、徐志摩、梁實秋、林語堂、沈從文等自由主義作家的創作及生存環境,呈現了現代知識分子與文化場域之間的依存關系,從而拓展了現代上海文學研究的新空間。
蔣進國 ·文學理論 ·13.9萬字
中國是禮儀之邦,經過長期的歷史演進與文化積累,形成了洋洋大觀的禮儀文化。作者以吹沙見金的精神,力圖從浩如煙海的傳統禮儀文化中,找出那些至今仍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禮儀規范,如儀表舉止、日常居家、接人待物、往來寒暄、公共禮儀等,并通過推陳出新,努力做到古為今用。同時,對禮的本質、禮儀文明的發展進程以及傳統禮儀的當代價值,一一做出說明。本書還對傳統禮俗,如誕生禮、入學禮、冠笄禮、婚嫁禮等作了簡要介紹。語言清新雅致,自然曉暢,說理透徹,深入淺出,不時穿插一些生動故事,活潑有趣。
于媛 ·文學理論 ·13.9萬字
《詩論》原名《詩學通論》,初成于1932年底。1933年到北大外文系求職時,朱光潛向胡適提交的就是《詩論》,胡適看了大為贊賞,不僅聘朱先生為英文系教授,還邀請他到中文系講了一年“詩論”。北京大學中文系商金林教授此次發現的即是當年朱先生在北大的課程講義,油印大16開本,封面字為“詩論七月五日裝成近代文附”,正文書名為“詩學通論”,每頁的邊側都印有“北京大學講義文七四G出版組印李校(或趙校、宋校)”的字樣。正文共七章,約10萬字。《詩論》是朱先生的代表作,可以說寫了一輩子。這本講義對讀者而言不僅具有理論和審美價值,作為《詩論》的早期版本,它也是一個重要的文獻,對于考察朱先生的詩學理論發展和學術道路都具有重要的史料意義。研究文學(詩歌)、美學的人可與后來的版本比照,從中見出朱先生詩學觀念的變化、學術視野的拓展,以及語言上的千錘百煉。編者對全稿進行了整理校訂,并寫了詳細的后記介紹《詩論》各個版本的演進和朱先生對“詩學”研究的畢生追求,可供研究者和文學愛好者參稽。
朱光潛 ·文學理論 ·13.9萬字
明中葉至清中葉,是書坊業的鼎盛期,也是通俗小說的繁榮期。書坊業與通俗小說幾乎同時于明中葉走向繁榮。書坊業對通俗小說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明清通俗小說的繁榮離不開書坊業的支撐。江南運河城市因為大運河的重要地位與便利水運而成為明清商品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蘇州、杭州、揚州、常州、湖州等江南運河城市在明萬歷后成為新的坊刻中心和通俗小說刊刻中心,為明清通俗小說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城市的書坊業在明清通俗小說的創作、刊刻、傳播與接受等各個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在書坊業的推動下,明清通俗小說最終在江南運河城市走向全面繁榮。
謝君 ·文學理論 ·13.9萬字
本書收錄了日本文學研究會內蒙古年會論文13篇,其中涉及對日本古典和歌的研究、日本文學翻譯理論的研究、日本近現代文學、宗教文學的研究等,集結了日本文學研究前端學術成果,系日本文學研究重要參考文獻。論文圍繞主題展開論述,觀點明確,且較之目前相關學術領域已有的學術成果有所突破創新。
李征 譚晶華 魏大海主編 ·文學理論 ·13.9萬字
最通俗易懂地解釋藝術,最深刻極致地體驗生活。在藝術的領域里,充滿了各種人物和故事,通過它們可以道出有關這個世界的真相。本書是作者走遍世界各地,聽到或者親身經歷的一些故事,出現在這些故事中的有大藝術家,也有藝術愛好者,或是無名藝術實踐者,他們都對藝術深情而專注,藝術也為他們更加充分地體驗生活提供了一些線索。作者通過對藝術、藝術作品、藝術家細致入微的感悟,以獨特的視角闡釋從中得到的體驗。藝術是一段旅程,能為每一個人開啟出乎意料的新天地。一個心系藝術的人生本身就可能是一種藝術。
(美)邁克爾·基默爾曼 ·文學理論 ·13.8萬字
本書仿照宋人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而名為《九家讀杜詩》,由田曉菲主編,收錄宇文所安、艾朗諾、倪健、王德威、羅吉偉、陳威、潘格瑞、盧本德等九位學者,從九個角度對杜甫詩作進行細讀的文章。呈現出杜詩中地方與帝國、政治與個體、宗教與文學間的微妙張力,并將文本閱讀延展到詩歌和視覺藝術、傳統和現代等話題上,觸及到當代對杜甫接受與再造。九位作者雖然角度各異,卻一并致力于發掘“埋沒”在“儒家詩人”窠臼下的杜甫的真實形象。書中尤其重點討論了安史之亂前后,杜甫飄零在夔州的作品。在遠離長安故居的同時,杜甫也與精英文學機構產生了距離,這反而讓他成了一個先驅者,為中國的詩歌話語引入了新形式:對日常現實、家庭生活的細節性關注,反映出與“詩圣”“詩史”絕然不同的、另一種復雜的詩人形象。
田曉菲主編 ·文學理論 ·13.8萬字
姚韞、閻麗杰合著的《地域文化視域下的東北流亡文學》是張福貴主編的《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研究卷中的一部。《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是中國首部全面系統整理中國現代時期東北流亡文學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圖書,分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冊。《地域文化視域下的東北流亡文學》共分為十一章,包括《亡國之痛與生死場的書寫》《逃離鄉土與精神返鄉》《生存環境與東北地域文化》等內容。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蕭紅、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羅烽、白朗等文學青年被迫從東北流亡到關內。雖然離開了故土,但他們的心中燃燒著國仇家恨之火,這使得他們的作品不僅充斥著日寇鐵蹄下東北民眾苦難的哀鳴,更有對東北文化的反思,對東北出路的詰問。可以說,在東北流亡作家筆下,無論是寫人寫景,還是說理抒情,文字的背后烙下了醒目的東北標識,散發著獨特的東北味道。
姚韞 閻麗杰 ·文學理論 ·13.8萬字
本書是對20世紀文論經典、著名海外漢學家劉若愚先生的《中國文學理論》(ChineseTheoriesofLiterature)的導讀,適用于文學愛好者、文學理論研究者及高校文科師生。書名“借石攻玉”有兩層含義:一是劉若愚借鑒艾布拉姆斯“四要素”分析圖示,重構“宇宙?作家?作品?讀者?宇宙”環形四元框架,用以解釋中國文論經典的形上論、決定論、表現論、技巧論、審美論和實用論;二是本書在劉若愚四元框架與六種理論的基礎上,導讀《詩大序》《典論·論文》《與楊德祖書》《文賦》《文心雕龍》《詩品》《二十四詩品》《文章辨體序題》《讀第五才子書法》《四庫總目提要集部敘》等經典篇章,借由“在心為志,發言為詩”“立功立言,所庶幾也”“放言遣辭,良多變矣”“詩之為技,較爾可知”“定體則無,大體須有”“文情難鑒,誰曰易分”“討論瑕瑜,別裁真偽”“望今制奇,參古定法”等經典命題,重審中國文學理論的本體論、價值論、創作論、作家論、作品論、接受論、批評論和通變論。
袁勁 ·文學理論 ·13.8萬字
“故事圣手”毛姆獻給所有人的閱讀寫作指南。人稱“故事圣手”的毛姆,說他享譽全球也是實至名歸,他的作品被多個國家引進出版,他的寫作經歷和寫作技巧也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津津樂道。晚年,毛姆出版了本書《TheSummingUp》,這既是毛姆一生寫作生涯的回顧,也是毛姆對自己多年寫作經驗的總結。通過這本書,讀者能夠全面掌握寫作技巧,例如,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如何提升寫作能力?如何增強感受力?如何寫出清晰、簡潔悅耳的好文章?如何寫戲劇才能迅速贏得人心?寫小說怎樣使用技巧?如何通過閱讀提升理解力和認知?在本書中,毛姆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毒辣凝練的風格,講透了閱讀與寫作的奧義。
(英)毛姆 ·文學理論 ·13.7萬字
1980-2010年代是中國兒窗文學迅速成長和發展的30年,這一時期兒童文學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豐富和成熟,并在創作上發生了巨大的觀念性轉變。本書對兒童文學童年敘事的考察放在了1980-2010年代中國社會的歷史文化語境之中,以兒童文學童年敘事的不同發展階段為線索,以不同階段作家的精神視野和作家對兒童主體的建構以及對文學對話關系的建構為中心,從歷史、文化和美學等角度考察和審視了1980年代前期、198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和新世紀初至當下這四個時期的中國兒童文學創作情況,呈現不同時期兒童文學中童年敘事的差異,分析不同話語對作家建構兒童主體的影響,尋找不同時期兒童文學對話關系變化的線索與軌跡。
何家歡 ·文學理論 ·13.7萬字
綜觀近現代域外游記的研究現狀可以看出,與域外游記寫作的繁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對其研究的嚴重滯后。域外游記研究一直處于邊緣不被重視的狀態。關于游記研究的方法和話語,還沒有形成一套為大家所接受的基本范式。大部分的研究者,或以歷史脈絡系統建構,或把域外游記作為文獻資料或作家散文創作的一部分來看待,對于域外游記還缺乏深層的介入研究。本書以近現代域外游記為考察中心,選取域外行旅體驗作為研究視角,深入游記內部,考察域外行旅體驗與中國近現代文學的轉型與發生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密切關聯,探討域外行旅體驗如何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文學風貌的變化、核心命題的生成、社會集體想象等重要文學、文化現象,破解域外游記所蘊涵的豐富文學、文化信息。
蘇明 ·文學理論 ·13.7萬字
本書以簡潔、精煉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和演進。書稿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當代文學的開端,以2019年為節點,簡要敘述了當代中國文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思潮,文學目前重要的作家、代表文學作品以及作者對這些文學現象、文學理論的再評論。其中,對以舒婷、多多等為代表的當代詩歌群體的梳理,對馬原、莫言等作家的再評價,都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批評的眼光,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既是中國文學本身現代化的過程,又是中國社會現代化過程的藝術呈現。
陳曉明 ·文學理論 ·13.7萬字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4》是“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系列的第四冊,該書是東京大學文學教授、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沼野充義的世界文學課講義。內容為作者沼野充義與23位當代知名作家、學者(來自日本、美國、中國、波蘭、保加利亞等國)的文學對談構成。該系列書為東京大學文藝理論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讀目,也是東大文學專業學生基礎讀本。本冊內容收入了日本芥川獎得主小川洋子和池澤夏樹、日本著名翻譯家青山南、日本著名翻譯家岸本佐知子、美國文學研究者邁克爾·埃默里奇對話內容。話題圍繞日本兒童繪本、日本文學全集和美國現代小說等主題展開。
(日)沼野充義編著 ·文學理論 ·13.7萬字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是充滿詩意與激情的文學史,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高屋建瓴、大氣磅礴,生動講述了作家的生平故事,對作品有體貼入微的感悟分析,活現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壇的恢宏歷史,尤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狂飆突進的青春樂章。本書雖分六卷,但每卷獨立成章。《流亡文學》聚焦夏多布里昂、盧梭、諾底葉、貢司當、斯塔爾夫人等法國流亡作家的坎坷際遇,頌揚了他們獨立不羈的抗爭精神。譯者張道真先生不但是英語大家,亦是法文翻譯大家,譯筆典雅暢達。
(丹麥)勃蘭兌斯 ·文學理論 ·13.7萬字
《當代文壇點將錄》共五卷,收錄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為文壇名家或傳主的親友,或同被寫的傳主關系密切。他們寫出的關于某一名家的創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對于了解被寫名家的創作與生活均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滿足一般讀者對著名作家的窺私欲。
李春風 何鎮邦 李廣鼐 譚好哲 ·文學理論 ·13.6萬字
“全史意識”是大文學觀的一種展開和落實。全史考察的是“大歷史”中的文學的文化存在和精神脈絡。本書原為楊義先生為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全史”所寫的導言部分,是楊義先生關于大文學史觀的一篇重要論文,可視為一本文學簡史和研究梗概;附錄有一篇楊義先生關于大文學史觀的訪談。深入地發現文學全史的豐富構成、豐盈血脈和歷史生命的豐厚見證,展示現代大國百年文學浴血新生的神采和風范。
楊義 ·文學理論 ·13.6萬字
“元宇宙”新近成為全球性熱詞,燃起了人們對未來的技術熱望。若元宇宙意味著文學需秉持一種世界性視野,那些圍繞在文學創作和研究周圍的諸多在地性概念(如“地域”“傳統”等概念)是不是就將面臨闡釋效力的喪失?在這樣一個虛擬/現實邊界漸趨模糊的時代,我們有必要梳理并重審那些曾經活躍于文學領域的在地性概念,并探尋它們可能的未來性意涵。本書以上述問題為契機,以地域空間與文化為研究對象,對其展開全方位研究,既有返歸歷史現場的宏觀考察,也有以創作個案為立足點的文本細讀。除緒論和附錄,共包括五章正文,分別是:尋根之旅與失根之痛、地域書寫與超克地域、傳統文化的理性審視、歷史之殤與身體圖景、技術未來與倫理迷途。本研究試圖勾連歷史、傳統與未來,全面拓展文學地域與文化關系研究空間。
王瑞瑞 ·文學理論 ·1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