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包含660余幅日本每日新聞社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侵華的照片。在當時為了控制輿論,日軍加強了新聞審查制度,由陸軍省、海軍省和情報局以極其嚴苛和機械的標準新聞照片進行審查。除了涉及軍事情報等機密信息之外,反映日軍侵華時期燒殺搶掠,被認為有損日軍“形象”的,會引起士兵厭戰情緒的照片,均被蓋上了“不許可”印章,嚴禁對外發表。戰后照片被曝光,進一步為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提供了佐證。
殷占堂 ·紀實文學 ·2.1萬字
《劉賓客嘉話錄》是晚唐時期一部重要的筆記小說。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韋絢整理長慶中劉禹錫的談話記錄寫成。劉禹錫在夔州時,韋執誼之子韋絢曾來訪學,隨侍左右,記録了他的談話,大中十年,纂成《劉公嘉話錄》一卷,后人改題為《劉賓客嘉話錄》。此書雖非劉氏自撰,但廣泛涉及當時的史事和人物,集中反映了劉禹錫的思想觀點和文學理論,是研究劉禹錫的極為重要的史料。且這些談話中,還涉及“國朝文人劇談,卿相新語,異常夢話,若諧謔卜祝,童謠佳句”等內容,為研究中晚唐時期政治、思想、文學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韋絢 ·紀實文學 ·2.1萬字
吸毒成癮問題是當今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它不僅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同時也威脅著整個社會的和諧。本書以吸毒人群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吸毒人群吸毒成癮的社會成因。作者運用個案訪談的社會學研究方法,沿著扎根理論的研究思路,通過對吸毒人群生活世界的描述,深入挖掘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成癮及難以再社會化的深層社會根源,并試圖尋找他們回歸社會的長效機制。
韓丹 ·紀實文學 ·2萬字
北大微講堂是北京大學為學生開設的科普講座,邀請各學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講解內容權威卻又通俗易懂。
陳曉夏 ·紀實文學 ·1.7萬字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結合大量圖片,展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岳麟教授眼中豐富多彩的世界。全書分為草原篇、長城篇、高原篇、綜合篇和生活篇,從多個角度記錄朱教授的攝影和人生思考。
朱岳麟 ·紀實文學 ·1.7萬字
本書以畫冊形式介紹1991年以來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合作,利用外資進行水土保持建設項目黃土高原出現的歷史性巨變。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辦公室 ·紀實文學 ·1.7萬字
作家蘇童先生對他的生活經歷和記憶、對人生的感悟與文學的關系作了精彩的演講。
蘇童 ·紀實文學 ·1.6萬字
北京大學的歷史源頭在哪里?其思想軌跡大體如下:(一)1918、1925年,蔡元培校長兩次講到:中國古代太學是近代新北大的“高曾祖”;(二)1925年蔣夢麟代校長判定:本校由國子監改為京師大學堂;(三)1948年胡適校長提出:北京大學是歷代“太學”的正式繼承者;(四)1964年前后,陸平校長提出:繼承太學、學習蘇聯、參考英美是北大三大辦學方針;(五)20世紀60年代和1982年,馮友蘭講:北大校史應從漢朝太學算起;(六)1987年,任繼愈指出:北大源頭應追溯到公元前124年漢武帝開辦太學;(七)20世紀80、90年代,季羨林在北大九十周年校慶時提出:北大歷史應從國子監創辦算起,還可上溯到漢代太學;(八)1986、1988、1997年,蕭超然反復講:北大源頭可直接上溯到代代相傳的晉代國子監;(九)1998年,我提出:北大最初歷史源頭是公元前124年西漢太學創立,直接源頭是古代北京地區的太學和公元947年遼南京太學、1287年元大都國子監。
王東 ·紀實文學 ·1.6萬字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毛澤東毛主席與北京大學的不解情緣。可以說,毛澤東與北京大學有著三段情緣。其實,一代偉人毛澤東與中國最著名學府北京大學之間,在20世紀五十多年的時間內,一直保持著令人神往而又十分有趣的歷史文化聯系。從青年時期開始走上中國政治舞臺,到中年成為新中國的締造者,再到進入老年直至去世,毛澤東與北大始終是情緣未了,聯系難斷。
蕭超然 ·紀實文學 ·1.5萬字
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一特定年代里的北京大學,注定了將與中國電影發生一些特殊的關聯。但在講述這種關聯之前,我還要辨析一下電影與大學之間存在著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同質性。在我看來,電影與大學的同質性主要體現為兩者都能產生一種類似“震驚”的現代體驗。
李道新 ·紀實文學 ·1.4萬字
正午故事,一期一主題。本期主題是視覺特刊。記錄了鏡頭下的人生百態。攝影師游莉談到了羅馬尼亞畫家SerbanSavu作品的詩意、孤獨與靜默!魏壁用書法與照片記錄下了家鄉的平和而寧靜;朱英豪用鏡頭記錄下了“烏蘭巴托之夜”的神秘。還有一群最接近黎明的人(他們看不見建筑,看不見微笑,看不見城市),在照片中呈現了他們最本真的自己。最后,鏡頭轉向了兩個把音樂當做一回事的人,他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創建起了網絡音樂電臺“我的精神良藥(MySpiritualMedicine)。鏡頭下的人生百態,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正午 ·紀實文學 ·1.4萬字
正午故事,一期一主題。本期主題是視覺特刊。記錄了鏡頭下的人生百態。主要收錄了《西海固的慢》《戈壁灘上的核二代》《我的湄公河》《無法抵達的重慶》《十三個攝影師的旅途瞬間》共5篇視覺報道,呈現了無數攝影師定格人與事物的難忘瞬間。前4篇文章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了消失歲月的痕跡,慨嘆故鄉的慢!發現當年熱鬧的生活區已蕩然無存;以及惋惜蕩然無存的歷史建筑。《十三個攝影師的旅途瞬間》則記憶了攝影藝術和旅途的關系,攝影是在提供一種感知,攝影師能夠通過攝影藝術去遭遇整個世界……
正午 ·紀實文學 ·1.3萬字
1764年,錫伯族應命西遷時,并沒有隨軍制作弓箭的匠人,所帶弓箭都由朝廷配發。但族人能工巧匠,在征途中自行研究,成功制作了能戰能獵的各類弓箭,伊春光的祖輩就是其中之一。自1990年開始,伊春光在祖輩言傳身教的基礎上,全身心投入在研究和制作錫伯角弓中,工藝得到了繼承和發掘。
知了青年 ·紀實文學 ·1萬字
家譜,是一個距離現代生活越來越遠的詞,但是仍然有人在堅守著譜師的職業,撿字塊、排字板、修家譜,這就是王超輝大半輩子的生活狀態,王超輝出生在浙江溫州的東源村。譜師,是這個七千人口的小村莊里,所獨有的職業。浙江人對于血脈淵源尤為重視,即使是在今天,每個氏族也都還保有祠堂和族譜。族譜每過三十年需要重新翻印,添補信息。專為宗族修族譜的職業——譜師也應運而生。在電子排版和鉛字印刷的時代,他親手在書頁里留下墨香。
在富士山腳下的小城靜岡,有一對制作守護人偶的夫妻,他們制作的人偶伴隨了許多孩子平安長大。作為人形師,竹扇春泉夫婦認為,人偶最重要的不是奢華的外形和服飾,而是每一個人偶身上,都應該被寄予長輩對其孩子的愛。一個孩子的成長,歸根到底是撫育其的長輩全心投注的心血。
知了青年 ·紀實文學 ·8777字
從文人到匠人,用藝術將傳統手藝傳承,在鍛打中回歸原始和根本的生活,他是一個標準的斯文硬漢,京城鐵匠,蔡德全。
知了青年 ·紀實文學 ·8178字
97歲老人褚宏生被譽為“最后上海裁縫”,16歲初學藝,做裁縫82年,縫制旗袍5000多件。影星胡蝶、宋氏三姐妹、青幫老大杜月笙、大將軍粟裕、劉少奇夫人王光美、歌星孟庭葦,還有鞏俐、董潔……這些人,都是褚宏生的“忠粉”。歌手孟庭葦稱贊:他的旗袍像皮膚一樣。明明已是一代宗師,卻拒絕“旗袍大師”的稱呼。他簡單地說:“我就是個做旗袍的。”
知了青年 ·紀實文學 ·7369字
本書是一本畫冊,反映了寧夏援助貝寧醫療隊隊員在貝寧的工作、生活情況,總結了寧夏醫療援助貝寧35周年光輝業績,弘揚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展示新時期寧夏回族自治區醫療衛生行業廣大醫務人員真誠獻醫、珍愛生命的崇高美德和精神風貌。主要內容分為:親切關懷、集中培訓、整裝待發、診療活動、重大手術、友誼橋梁、文化交流、多彩生活、異國風采、不辱使命、載譽歸來、歷史回顧等。
黃占華 ·紀實文學 ·6320字
本書采取開放式的編寫與繪畫思路,讓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們從“吃好的東西是最重要的事”、“玩是最重要的事”、“做作業是最重要的事”等觀點的不妥之處感悟出,原來閱讀才是最重要的事。作者提供了如何分析一個觀點的范本,讓孩子認真思考到底“什么事情最重要”。本書是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動少兒系列繪本之一種。該系列繪本共六種,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編,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執行編寫。
鐘瑄 ·紀實文學 ·679字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是小學生急需解決的“大問題”。本書讓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們認識到是貪玩、拖拉、懶惰和任性使我們不具備時間管理的習慣,并通過一個個具體事例使孩子們認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和規劃自己時間的方法,希望他們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在編寫過程中,作者結合了國內外關于時間管理的理論研究,把深刻的道理故事化、情景化,是同類圖書中少見的。本書是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動少兒系列繪本之一種。該系列繪本共六種,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編,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執行編寫。
鐘瑄 ·紀實文學 ·591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