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吸毒人群的現狀
吸毒人群是對社會中濫用毒品的邊緣人群的一個總體性的稱謂。在江蘇,吸毒人群的構成是如何?希望通過對幾十個個案的概括和提煉,能夠體現出南京的一部分典型吸毒者的基本特征,真實反映出一些吸毒者的真實狀況。因此,以下所有所謂“南京吸毒人群”的含義都是“一部分”吸毒者,不能代表南京吸毒人群的總體特征。
一、人群生存狀況
(一)吸毒人群的生存狀況
綜合國內學術界對我國吸毒人群的現狀研究,可歸納為以下幾個特點:
1.人數迅速增加
2.青少年吸毒違法現象嚴重
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4.多數為無業人員和社會流動閑散人員
5.吸食毒品以海洛因為主,吸食方式以口吸、注射為主
(二)社會身份特征
南京吸毒人群的社會身份是本研究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吸食海洛因的吸毒人群到底是由什么樣的人組成的呢?
具體地說,54例個案的社會身份及特征歸納如下文所列:
1.混跡于城市的自由無業人員和合法,非法的生意人
2.伴有成癮習性
3.越軌行為不斷
(1)販毒
(2)坐臺、賣淫
(3)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4)賭博
(三)人格個性狀況
青少年人格問題也是他們走上吸毒道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項研究表明,吸毒人員表現出明顯不同于正常人的人格特點,主要表現為:缺乏責任感,不關心職責和義務,做事馬虎懶散;難于理解和遵循常規或準則,且任性和固執;較容易與社會和他人發生沖突,產生抱怨和抵觸心理,對自身健康過分關注和敏感,對前途擔憂和悲觀;缺乏奮斗目標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同時喜歡熱鬧,善于交際,注重個人享樂和消遣,好奇心強,容易接受紛繁多變的事物,也易受他人影響和誘惑。
在個性方面,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所有社會學的個性定義的特點是他們否認個性的自定屬性。個性總是這樣或那樣被看作社會背景的反映或依賴于社會背景”。通過艾森克個性量表,對訪談的54個個案的個性進行了社會心理學分析,用心理學的問卷法,對吸毒者的心理個性特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個案4的個性特點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以個案4這個比較典型的個案來揭示出一部分南京吸毒者的個性特點:孤獨,不關心人,不近人情,感覺遲鈍,對別人不友好,喜歡尋釁攪擾,行為古怪,喜歡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顧危險。
二、吸毒人群初吸狀況
所訪談的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的經歷雖然存在差異,初次吸毒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在訪談71個吸毒者的過程中,很多吸毒者的初次吸毒經歷有共性。將這些共性的東西提煉出來,作為區分他們初次吸毒的一些歸類,便于更深入地描述和研究這個人群。
(一)生理層面
1.減肥與止痛
2.空虛與煩惱
3.好奇與時尚
(二)社會層面
1.交友不慎
2.南下流動
3.無知
4.上當受騙
三、吸毒人群成癮狀況
研究表明,吸毒的社會心理演變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吸毒初期,吸毒者往往因為好奇、時髦、尋求刺激等心理而去吸毒;
2.吸毒中期,又稱為吸毒癥狀反應期,此時想擺脫毒品,但又心存僥幸,經不住誘惑;
3.吸毒晚期,此時,吸毒者在心理上已形成了對毒品的強烈依賴,吸毒已經成為強迫性行為。
(一)成癮過程
成癮的過程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同時出現了問題,即生理依賴、心理渴求、社會斷裂。個案12比較了生理成癮和心理成癮的區別:我從來沒有犯過癮,我也沒有癮。我生理上從來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心里有一點心癮。心里就是不知不覺在想這個東西。
而個案5、個案6和個案18這三個女孩子的上癮過程就不是這樣,他們并不是個體的行為,更多的還是和朋友在一起的群體行為。
(二)戒斷癥狀
戒斷癥狀是指停止使用或吸食毒品以后所產生的生理或心理癥狀。
從個案訪談的資料來看,吸毒成癮以后,如果不及時補充海洛因,就會導致身體在生理上出現很多不適,停藥8至12小時即可出現戒斷癥狀,最初表現為打呵欠、流淚、流涕、出汗等類似重感冒的癥狀,隨后陸續出現瞳孔擴大、打噴嚏、起雞皮疙瘩、寒戰、厭食、惡心嘔吐、腹絞痛、腹瀉、全身骨和肌肉酸痛及肌肉抽動等癥狀。在吸毒人群中,他們都把這個過程叫作“犯癮”。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成癮”過程要從人腦來說起。人腦中本來就有一種類嗎啡肽物質、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吸毒者吸了海洛因,外來的類嗎啡肽物質進入人體后,減少并抑制了自身嗎啡肽的分泌,最后達到靠外界的類嗎啡肽物質來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自身的類嗎啡肽物質完全停止分泌。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應嗎啡肽物質,則人的生理活動就出現了紊亂,出現醫學上說的“反跳”或“戒斷癥狀”,此時,只有再供給嗎啡物質,才可能解除這些戒斷癥狀,這就是“犯癮”。
四、吸毒人群戒毒狀況
在中國的現行戒毒體系下,主要是三個組成部分,他們之間是一種互補的良性關系,即強制戒毒、勞教戒毒和自愿戒毒。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開顱手術的內容。
(一)強制戒毒
南京市石佛寺強制戒毒所是南京唯一的一所由南京市公安局開辦的強制性戒毒所。而南京強制戒毒所也是中國強制戒毒的一個非常典型的縮影。
很多人來到戒毒所的時候,有著強烈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應,他們描述了毒品給他們帶來的痛苦,個案5女:我感覺,心癮根本就是擺脫不了的,戒毒的時候心癮特別重,而且那時候我還有逆反心理,人家越是想幫助你,但是我總感覺,人家都幫不上你,還是自己照樣抽。
戒毒所如何為吸毒者戒毒呢?通過參與的觀察和訪談的第一手資料來描述所看到的這所戒毒所。
個案3:如果吸毒了,沒有前科的,就要到戒毒所去強制戒毒。如果這個人前面有前科的,就要送到看守所,要不然就是服刑兩年、三年。記得第一天進去,檢查帶去的東西。檢查身體,做一個尿檢,然后就到集訓組。第二天,干部找我談一次心,也就是問問住在哪里、是哪一個派出所抓來的,吸了多長時間。談心以后,就給我吃藥,給我們吃的小白藥,3元可以買100多顆。吃一個禮拜,然后什么都沒有了。我們戒毒不是免費的,戒毒費很貴的,包括伙食費、床位費、醫療費等等,每天100元標準。
(二)自愿戒毒
隨著強制戒毒所的開設,很多醫療機構也開設了一些自愿戒毒機構。在南京的吸毒人群中,所訪談的個案中就有很多自愿戒毒的經歷和感受:
個案5曾親自到武漢體驗自愿戒毒:到武漢的自愿戒毒所去戒毒,采用美國的蓋托普治療方法,從藥物依賴的方式來戒毒。從2001年開始去武漢,前前后后都去了十幾次。但是,好像沒有用,就為了戒毒,花了不少錢。
自愿戒毒中,好多吸毒個案是在南京自愿戒毒門診、揚州戒毒門診或家中戒毒的。
個案33:我當時對戒毒的過程不是很清楚,因為當時在揚州的自愿戒毒采取的是昏迷療法,掛水以后,昏迷5天,醒來以后一點都不知道。還是昏昏沉沉的,到了第10天,就清醒多了,一點痛苦都沒有,就這樣戒掉了。但是回到南湖以后呢,就是因為認識人,又抽了。
從上述個案的失敗經歷來看,中國的自愿戒毒效果很差。
(三)開顱手術
學術界發現,吸毒成癮以后,人腦內形成一個病理性快樂中樞。用外科手術的方法毀損這一中樞,為戒毒開辟了一條新路。但是到底這種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呢?
在戒毒所找到了一位2004年3月做過開顱手術的男性吸毒者。廣東開顱手術已經叫停。最終,個案47復吸被抓到了戒毒所,開顱手術宣告失敗。
(四)勞教戒毒
2013年底,中國的勞教戒毒體系宣告終結。這種模式在過去的戒毒體系中發揮了主體作用,即以勞動教養制度為依托,以康復教育為重點,以綜合戒毒方法為手段,以流程管理為運行特征,以社會化機制為補充的戒毒模式。但是,吸毒者是怎么看待勞教戒毒的呢?
吸毒人群對于勞教所的恐懼和不滿在訪談中比比皆是。可見,中國強制戒毒體系中的勞教戒毒,雖然讓一些吸毒者解決了他們長期在社會上難以戒除的戒斷癥狀,但實際上不利于吸毒者的生理康復治療,因為這種戒毒方式是通過強制性手段將吸毒者和毒品隔離,沒有任何生理康復、心理康復治療,也缺乏起碼的人性化管理,更談不上對這些“病人”的關愛了,這些都在吸毒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和對于公安人員的不滿情緒,這些情緒都成為他們出來再次復吸的因素。
五、吸毒人群復吸狀況
所訪談到的吸毒者中,成功戒毒的吸毒者寥寥無幾,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能完全根除毒癮。
復吸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讓這些吸毒者痛不欲生。很多吸毒個案甚至選擇了自殘和自殺來對抗復吸,因為難以擺脫毒品又找不到出路,選擇死亡是們唯一能夠想出的最好的解脫之路。一個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為什么會復吸?
(一)朋友圈子
接觸吸毒的朋友,身處吸毒圈子,是他們對于復吸談到最多的方面。
(二)情緒失調
很多吸毒者都是因為情緒問題,再次復吸。
(三)自我膨脹
經濟上的發達,事業上的春風得意,使一部分成功人士自我膨脹,把以前曾經吸毒的體驗重新找了回來。
六、吸毒人群社會化現狀
回歸社會的過程,在社會學視野中就是“再社會化”的過程。吸毒人群的再社會化是吸毒者與他們的過去徹底決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主流規范準則、價值標準、認知態度等重新內化的過程。
現實中吸毒人群到底能否順利完成再社會化呢?在2005年底對54例個案中能夠聯系到的14例個案做了一次追蹤電話訪談,電話訪談了他們的家人。電話訪談結束后,很多個案的家人都表示,已經和個案不來往了,斷絕了關系。
對吸毒人群進行符合社會客觀要求的社會規范、價值標準、行為模式教化,使城市吸毒人群的個體心理結構、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發生180度的轉變,認為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這些艱苦的幫教工作從來就沒有開展過,更談不上去改變吸毒人群內在價值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