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45年10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發起邯鄲戰役(平漢戰役)。面對沿平漢鐵路北進的國民黨軍3個軍,解放軍誘敵深入,于邯鄲以南設伏,經十日激戰殲敵1.5萬余人,促成國軍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高樹勛率部萬人戰場起義。此役粉碎了國民黨打通華北交通線的戰略企圖,鞏固了晉冀魯豫解放區核心,為中共在華北的戰略部署贏得關鍵主動權,被譽為“抗戰勝利后首次自衛反擊大捷”。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1.6萬字
1945年9月,八路軍濱海軍區首克臨沂,建立山東解放區首府。1947年2月華野為實施“萊蕪戰役”誘敵戰略主動撤離,同年孟良崮大捷后重占。此城三度易手,終成鞏固根據地,為華東野戰軍提供兵源、物資支撐,陳毅稱其為“山東解放戰爭的心臟”。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萬字
格溫醫生與罪犯打了三十年的交道,本書是她親撰的工作手記,精心記錄了十一個真實的人性故事。這些罪犯既是犯人,也是病人,格溫醫生像偵探一般,小心潛入一個個如深淵般黑暗的內心世界,找出他們最終犯下駭人惡行背后的關鍵,并試圖喚醒心靈深處久違的善良與脆弱。這些故事看似駭人,卻一次次映出我們人生的影子,讓我們感慨于人性是多么相似,有著多么超乎想象的善惡潛能。
(新西蘭) 格溫·阿謝德 (美) 艾琳·霍恩 ·紀實文學 ·24.2萬字
本書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再現了“時代楷模”黃文秀短暫而極具時代價值的一生。黃文秀是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基層干部。她出生、成長在百色老區,研究生畢業后返回老區致力于扶貧事業,最終為老區的脫貧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全書著力挖掘黃文秀純凈而美好的人生底色之上的亮色——堅持執著,無私奉獻,心懷大愛,寫出她的平凡與不平凡,還原了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有血有肉的黃文秀,重現她在脫貧攻堅宏大歷史場景中散發光芒的美麗身影。作品還勾勒了以黃文秀為代表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的群像圖,從中展現扶貧攻堅的國家路線、中國經驗,贊頌千千萬萬基層干部為鄉村脫貧做出的巨大貢獻。
李春雷 ·紀實文學 ·10.8萬字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一飛沖天,完美首飛,驚艷世界,大展中國之翼雄姿。本書是一部對C919大型客機進行全景式解讀的長篇報告文學。作者多次奔赴現場,采訪了許多領導、工程師、總裝員工、試飛人員等一線工作者,以嚴謹的創作態度,生動的文筆,感人的故事,講述了中國商飛人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大飛機的故事,贊頌了中華兒女建設航天強國的奮斗精神。
劉斌 ·紀實文學 ·11.9萬字
《法醫之神4:法醫的告白》死亡不是終結,真相才是。真相也不是終結,無人蒙冤才是。看著被放在解剖臺上的尸體照片,法醫上野正彥心中大為震動,死者清晰地告訴他:“我不是被人殺害的,而是被汽車碾死的。”他不禁提高音量,對前來咨詢他的律師說道:“這并非一起殺人案。得趕緊想辦法,不然你的委托人就要一直在獄中蒙冤了。”天才法醫一次次被召喚,鑒定逝者真正的死因,揭露災難事件背后的真相,書寫人間悲劇的啟示錄……檢驗過兩萬具尸體、引起壓倒性共鳴、讓無數人流淚的“法醫告白”來了!不論事實如何殘酷,尸體如何慘不忍睹,他從不在人前流淚,而是一如既往,仔細聆聽死者的聲音,“翻譯”尸體的秘密,破解死亡之謎!
(日)上野正彥 ·紀實文學 ·5.2萬字
圖書館的靈魂是書目,《央視新聞周刊》贊譽的“公共選書人”楊素秋的圖書館“書目保衛戰”。重點記錄西安碑林區圖書館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一座圖書館的建立既是一個文化事件,又是一個公共事件。本次事件獲得央視新聞周刊、騰訊谷雨工作室、愛奇藝的關注和報道。我是陜西科技大學的一名文學老師,一次機會,我到西安市碑林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掛職,任副局長。碑林區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區,卻沒有一家圖書館,讓我錯愕。更讓我錯愕的是,我即將接手的這個“西安市碑林區圖書館建設項目”要建在地下!墻皮破損,電線裸露,沒個好模樣,人手就我和館長小寧兩個人。我求助各方朋友,要選出1萬種圖書來。不曾想,一個小小的書目觸動了各方利益,一場“書目保衛戰”就此拉開帷幕……
楊素秋 ·紀實文學 ·18.1萬字
美國歷史上極其血腥校園殺戮事件之一,之后近20年間校園槍擊案的模板。故事發生在1999年4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科倫拜因高中,兩個不滿18歲的少年迪倫和埃里克經過長時間的策劃,請人代購槍支并私下交易了一把二手槍,然后攜帶槍支和自制的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24人受傷,最后雙雙自殺身亡。此事引發美國社會極大震驚,以及對于社會邊緣人、重金屬音樂、青少年心理問題、暴力娛樂產品、槍支管理、人生信仰等很多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的深刻討論。本書作者戴夫·庫倫是最早到達現場的記者之一,從那時起,他花了10年時間調查和寫作。他走訪了該校師生、家長、處理傷者的醫生、兩人的心理醫生以及當地警方、政府人員、FBI探員,搜集了包括文件、案卷,兩名學生的作業、日記、博客等大量證據,在細致地講述此案來龍去脈的同時,駁斥了一些誤解,證實和提供了一些細節。一些場景被鮮活地還原,兇手的行為和心理演變過程、幸存者的痛苦與掙扎呈現得淋漓盡致,發人深省。2002年,著名紀錄片導演邁克爾·摩爾拍攝的同名紀錄片,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美)戴夫·庫倫 ·紀實文學 ·30.8萬字
女人沒有國家,但一直在戰斗。柏林墻倒塌、冷戰結束、烏克蘭經濟崩潰……歷史一次次重演,誰能全然置身事外?1993年的一天,娜塔莎在家里放了一張俄語唱片,身旁的清潔女工娜斯佳突然淚流滿面,她這才意識到,娜斯佳是母親去世后首個和自己產生交集的烏克蘭人,她不僅在基輔受過高等教育,還是土木工程師……她是怎么從烏克蘭的高級工程師搖身一變成了柏林清潔女工的?為什么沒有護照也要去德國?又如何和大學戀人分別,再嫁給了德國的樓房管理員?《娜斯佳的眼淚》延續了“馬里烏波爾三部曲”前兩部的脈絡,聚焦于一位來德的烏克蘭女性,串聯起無數東歐人在20世紀90年代前后的遭遇,講述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縫隙與時代轉折下,一個人的破碎與一代人的四散流離。少有的聚焦蘇聯解體后的個體遭遇之作。從土木工程師到清潔工,書寫時代劇變下高級知識分子的墜落,當代烏克蘭困境的驚人寫照。當代東歐版《奧德賽》。馬里烏波爾三部曲終結篇,最后一塊東歐私人史拼圖終于完整!
(德)娜塔莎·沃丁 ·紀實文學 ·8.4萬字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2020年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前的必攻之堅,必贏之戰。本書以“全國扶貧攻堅貢獻者”宋瑞的事跡為原型,以報告文學的風格,講述了駐村第一書記帶領鄉村干部群眾,走上脫貧道路的事跡。
鄭旺盛 ·紀實文學 ·15.1萬字
作者葉小果行走7年,采訪上百個普通人,傾聽他們訴說自己人生中不一般的故事,以口述紀實的方式,用真摯樸實的文字還原他們的心聲。本書共10個篇章,10位主人公,憑借內心的善意,勇氣與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向社會各個角落伸出援手。他們當中,有人救助流浪動物,有人為器官捐獻事業出力,有人開一個永不打烊的書店為讀者留一盞燈,還有人替聾啞人發聲,為無障礙出行吶喊,為一群身患重癥的孩子尋找生命的希望……當善意傳遞,內心的冰雪被一點點消融,生活里的溝壑被一寸寸撫平,生命的希望與意義漸漸顯現。這些真實的人生故事讓人看到生而為人的力量,也許只要多邁出一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故事中的“英雄”,也能照亮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葉小果 ·紀實文學 ·13萬字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轟炸機摧毀了華沙,也摧毀了華沙動物園田園牧歌般的往日生活。園長雅安活躍在波蘭地下抵抗組織前線,他和夫人安托尼娜利用納粹對原始生態與珍稀動物的癡迷,將300多名猶太人藏在空置的動物館舍中,把動物園廢墟變成了華沙德占區與猶太隔都之間、生與死之間、光明與黑暗之間的“諾亞方舟”。即使身處地獄,動物、自然、藝術與愛仍是治愈傷痛、救贖心靈的密鑰。自然主義作家黛安娜·阿克曼以優美細膩的筆調再現了戰爭狀態下,人與動物相依共存、并肩作戰,共同守護生命奇跡的動人故事。
(美)戴安娜·阿克曼 ·紀實文學 ·21.3萬字
中國思想史上,兩漢以后,儒學漸微,莊、老代興,而佛學東來,遞興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學盛極轉衰,繼之則宋學崛起,而為新儒學之復興,另辟新局。宋初諸儒,其議論識見、精神意氣,有跨漢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轉趨精微,遂為宋明理學開山,而后有二程、張載、朱熹乃至于王陽明之學術盛世。本書成書于1953年,自宋學之興起,下迄晚明遺老,分五十六目,將此六百年間理學發展衍變之跡,溯源窮流,作簡明扼要之敘述。
錢穆 ·紀實文學 ·15.7萬字
本書從“浙江省最宏偉扶貧工程”之一的灘坑水電站工程興建之路,到長廣煤礦集團轉型升級之路,再到“全球第二大火電廠”嘉興發電廠傾力打造零排放壯舉之路,以水、煤、電三個角度為切入點,以文學的形式全面地、系統地描繪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之路,再現了浙能人克難攻堅、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展示出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浙江方案。
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編著 ·紀實文學 ·11.4萬字
胡適、陳寅恪、沈從文、周作人、老舍、馮友蘭……生命軌跡幾乎與20世紀同步的季羨林,與眾多標志性人物有著非同一般的交集,而他也在以文會友、師友輔仁的道路上成長為一代大師。本書收錄作者懷念一生重要師友的文章,勾繪出一幅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群像,而貫穿其間的則是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軌跡。
季羨林 ·紀實文學 ·13.5萬字
年輕女律師龜石倫子接手了大阪地區一起盜竊案,原本以為是走過場的工作,卻從當事人口中了解到警方為了掌控犯罪情報,未申請搜查令就擅自在嫌疑人車輛安裝GPS、進行手機監控等情況。龜石察覺到其中存在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危險,為此她組建起一支年輕的辯護團隊,針對警方的越權行為上訴,直至最高法院。最終日本最高法院于2017年裁決警方“沒有搜查令采用GPS監控市民的行為是違法的”。這一案件也成為平成年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例。
(日)龜石倫子 新田匡央 ·紀實文學 ·12萬字
本書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通過紀實手法,全景式地展現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中國誕生的始末。1965年9月,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為人類揭開生命奧秘、解決醫學難題邁出了重要一步,成為中國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義與影響巨大,是當年接近獲得諾貝爾獎的重大成就。作者通過對取得這一里程碑式成績的背后,紐經義、鄒承魯等科學家極富智慧卻又艱苦異常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展現,表達了對科研工作者敢于創想、勇擔重任、無私奉獻精神的謳歌,對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甚至對普通的勞動者都有積極的引導意義。
鐵流 ·紀實文學 ·12萬字
郭明義愛心團隊是鞍山鋼鐵集團工人郭明義于2009年組織成立的慈善組織,下設許多愛心慈善團體。郭明義助人為樂,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幾十年,帶動了許多有愛心的人士共同參與到這個慈善團體的活動中來,在全國各地掀起愛心助人的熱潮。本書分為兩部分,一是郭明義闡述了自己參與愛心活動的原因,第二部分講述了全國各地愛心分隊做好事的故事。
郭明義口述 賈淑芳整理 ·紀實文學 ·6.5萬字
《二手時間》是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最新作品。通過口述采訪的形式,講述了蘇聯解體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的痛苦的社會轉型中,身處關鍵歷史時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為夢想破碎付出的代價。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真實講述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呈現出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為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
(白俄羅斯)S.A.阿列克謝耶維奇 ·紀實文學 ·34.8萬字
本書由長期關注“三農”問題、多次蹲點下姜的《人民日報》著名記者王慧敏(筆名勞罕)執筆,以2017年12月28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的長篇通訊《心無百姓莫為官——習近平同志幫扶下姜村紀實》為基礎,記錄了下姜村脫貧致富的振興之路,展現了黨員干部“心無百姓莫為官”的為民情懷,被列入中宣部2018年重點主題出版物。
勞罕 ·紀實文學 ·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