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長篇紀實文學《革命兄弟》,以寫實的手法,真實記錄了河南宜陽侯安國和侯安宗烈士的革命事跡。這是一對參加革命的親兄弟,侯安國1929年入黨,侯安宗1934年入黨。為了革命事業,他們不安于殷實的家庭生活,甘愿以地下革命者自居。最后,在1944年的抗日武裝斗爭中,作為宜陽抗日支隊支隊長的侯安國和弟弟侯安宗,同時獻出了珍貴的生命。侯安國是中國共產黨豫西地下組織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創建最早的豫西地下黨組織——韓城黨支部。
司衛平 ·紀實文學 ·15.5萬字
誰能保證一生沒有過一個脫軌的想法?不同的只是,有些人真的脫了軌。一線獄警口述25個真實監獄故事,盡現社會倒影中的別樣人生——【阿東的愛情】長相俊美卻脾氣暴躁的帥哥囚犯阿東,因執念于“保護愛情”而犯下故意傷害罪,又在獄中不幸遭受病痛折磨,回想這過往種種,他的臨終遺言卻出人意料。【大頭雷師傅】身負“雷震子轉世”、“吃人肉”等傳奇故事的大頭雷,心狠手辣但又有情有義,為保護母親的名譽而犯罪入獄,在獄中卻很老實,時時悔過,想要早點出獄。然而好不容易刑滿釋放,他卻再次入獄……一本“穿墻而來”的故事集,展現高墻內的微縮社會。當自由成為代價,時間被藍白隔斷,我們還能否期待幸福降臨?
黃輝 ·紀實文學 ·14.5萬字
本書是首次在美國出版的薩迦(saga)英譯本合集,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古斯堪的納維亞語教授拉斯馬斯·比約恩·安德森、馬修·阿諾爾德、約恩·比亞爾納松、以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喬治·斯蒂芬斯共同譯作。“薩迦”是冰島及北歐地區的一種特有文學。在北歐漫長的冬季里,人們躲在房子里,借由訴說古時候的傳說故事打發寂寥。約13世紀起,冰島和挪威地區的人開始將平時口頭相傳的故事記述下來,這些故事大多是9世紀中葉到11世紀時的冰島神話和英雄傳奇、維京人的遠征等,帶有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維京人是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侵擾并殖民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的探險家、戰士、商人和海盜。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VikingAge)。有一種說法認為“viking”一詞來源于古英語詞“wíc”,而在英語中“wicing”這個詞最早出現在6世紀的古盎格羅—撒克遜的詩歌中,意思就是“海盜”。本書通過數個故事,為讀者展現了維京人的生活、信仰、處事原則,以及當時北歐封建社會的等級,故事生動,文筆優美,是了解北歐風俗的絕佳讀物。
(美)拉斯馬斯·比約恩·安德森等 ·紀實文學 ·17萬字
《逝去的溫度:法醫手記》是韓國首爾大學法醫學系教授柳成昊從業20余年的法醫生涯的全紀錄,作者親自尸檢次數超過1500次,在解剖中看懂了生命真相,對死亡以及人生意義有著獨特的思考與感悟。在這本書中,作者以人文關懷的視角講述法醫學,介紹了基礎法醫學知識,更探討許多關于死亡和生命的議題,包括安樂死、尊嚴死、延命醫療、腦死亡、可否人為終結生命、引發自殺的心理等諸多尖銳問題。書中諸多離奇案件也格外引人深思,尸體不會說謊,法醫挖掘出埋葬在謊言里的真相。這是每個人都要讀的“生命之書”,更是成人版的死亡教育讀本,這本書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人終有一死,我們如何向死而生。
(韓)柳成昊 ·紀實文學 ·6.8萬字
這是一篇紀念康定解放60周年而寫作的報告文學。1949年底,西康省政府響應劉文輝號召,在康定宣布脫離國民黨集團起義。但是,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沒進入康定的時候,一股國民黨軍隊從丹巴方向竄到康定。起義的西康省政府舉棋不定,一些人表明堅決跟共產黨走,要與這股國民黨軍隊戰斗到底;而另有一些人卻反悔起義的舉動,以為這股國民黨軍隊真能抵擋得了歷史的車輪。兩股不同的力量展開了較量。《康定解放紀實》,真實地反映了這段歷史,深刻揭示了在那驚心動魄歲月里那些人復雜的內心世界。
賀先棗 ·紀實文學 ·11萬字
1938年初,譚友林奉命由延安赴洪湖重建黨組織,與沙市朝陽學院進步女大學生邱云相識,并與湖北省委組織部長錢瑛一起介紹邱云入黨,隨后譚與邱相戀。譚友林身份暴露后與邱云在荊江邊吻別,由武漢轉道赴豫東,加入新四軍。邱云留在洪湖地區,利用父親的診所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44年譚友林到延安參加七大時,與同來參加七大的錢瑛相遇,錢瑛告訴譚友林,邱云赴重慶執行任務時在船上被日軍發現跳長江犧牲了。后譚友林在鄧穎超、胡耀邦、陳賡等的關心下,與鄧穎超干女兒魯方相識、相戀、結婚。其實邱云并未犧牲,荊江邊長大的她水性極好,跳江后游到岸邊,后赴新四軍找譚,經彭雪楓安排去延安,剛到延安邊區,便得知譚已結婚,遂找消去延安的念頭,而留在邊區醫院做了一名醫生,并改名韓雨。此后60多年,韓雨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譚的人生軌跡,關注著他人生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將對他的愛深藏心底,終生未嫁。
屈全繩 ·紀實文學 ·18.2萬字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是美國著名哲學家約翰·杜威到日本和中國游歷時的所見所聞,記錄了1919年的中國與日本,堪稱一百年前的時代見證。約翰·杜威詳實地記錄了上個世紀中國和日本的民間風貌,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歷史細節,例如中國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繁華的上海、富庶的杭州、日本人的鞠躬、物價和食物、天皇出行時民眾對天皇的敬畏、宇治的茶葉等,這些記錄在今天看來都是寶貴的一手史料。在《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中,約翰·杜威認為,日本的背景依舊是古舊的,但內里已經長出了新芽,就像是春天的樹木一般,努力散發出新生的氣息。中國人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強烈的責任感,與紐約迥異的氣候和景觀,無與倫比的生活哲學,都帶給杜威非常大的震撼。
(美)約翰·杜威 ·紀實文學 ·8.6萬字
“知青”,目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一群人。《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是中國女知青子蘊歷經“文革”,卻青春熱血,樂觀進取,散發人性善良,宛如抗戰時期“未央歌”式的勵志傳記。《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細述中國1950年代至1980年代北京城小人物的社會生活,顛覆一般民眾對“文革”僅有的刻板負面印象,是“文革”傳記中另一種正面的題材。此外,作者子蘊為愛情奮不顧身,遠赴東北、內蒙古下鄉建設,圖文對照下,讀者如置身實境。《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收錄作者珍藏照片百幅,所提及的朋友和作者子蘊本人都是現在在中國深具影響力的“知青”,《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正是認識“知青”最好的開始。
子蘊 ·紀實文學 ·21.1萬字
本書起源于作者詹姆斯·道斯對二戰老兵“中國歸還者”的訪談。這些人年輕時曾犯下最殘暴的罪行,卻將自己的后半生奉獻給了反戰主義的布道。作者以小說家的筆法演繹抽繹他們的戰時回憶,串起了本書各主題之間的脈絡,并匯集哲學、文學、宗教和社會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關于“惡”的思考,藉以還原“邪惡”的真相、成因、背景,及其內隱的意涵。作者也借此探討了再現創傷所引發的一系列難題和悖論,以及我們應當如何應對邪惡和殘暴等人性的晦暗面,而在這一過程中,“同理心”又能發揮多大效用。此一困難的人性鉆探,將在閱畢本書后得到解答。
(美)詹姆斯·道斯 ·紀實文學 ·15.1萬字
收錄大量第一手資料,再現六十年世界諜戰風云,告訴你真正的詹姆斯·邦德是如何練成的。《中央情報局》以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再現了中情局在竊取蘇共二十大秘密報告、策劃暗殺卡斯特羅乃至支持南美毒梟、資助扶持精神藥物與人體試驗等重大事件中的舉措,向讀者展示了一個“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中央情報局。
洪堡 ·紀實文學 ·13.4萬字
該書是一本寫真人真事的書,真實地記述了退伍老兵曹生富從1946年正月參軍到1952年退伍回家的六年在部隊的親身經歷,以及各次戰役中的所見所聞。他親身參加了從延安保衛戰到解放大西北的全過程,從他提供的材料中看出,他所經歷的人和事現在大都成了塵封往事,沒有見諸書籍和報紙,都是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具有搶救歷史、補充歷史、糾正史實的寶貴價值。
呂達 陳高齡 ·紀實文學 ·21.4萬字
本書是一部融合人文關懷與醫學觀察的紀實文學作品。作者以全科醫生的身份深入精神科臨床一線見習,通過14個具有代表性的真實病例,勾勒出焦慮癥、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及精神分裂癥患者群體的生存圖景。作者以克制而溫煦的筆觸,在科普精神疾病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叩擊著關于自我認知、社會偏見與救贖可能性的深層命題,最終展現出在精神困境的裂隙中,人性如何綻放出令人震撼的生命力。當病癥背后的故事層層展開,那些暗處掙扎的人性褶皺里,總能照見我們共有的恐懼與渴望。書中每個故事既是穿透精神迷霧的鏡子,亦是暗藏希望的火種——在命運裂痕處,始終躍動著治愈的微光。
陳妙玲 ·紀實文學 ·13.9萬字
該書貫徹落實“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和“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重要批示精神,進一步弘揚家庭美德。
遼寧省婦女聯合會 ·紀實文學 ·13.5萬字
韶山,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這里成長,并從這里走向中華大地,成為年輕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他艱苦卓絕地把大革命失敗的陰霾驅散,重新點燃起中國革命的希望之火;在遵義,他力挽狂瀾,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在延安,他帶領全黨艱苦奮斗,戰勝各種困難,取得巨大發展,使共產黨和根據地軍民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了基;在香山,他指揮解放戰爭勝利進軍,并籌劃新中國的成立。這五個地方,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圣地。這五個地方因生活過,工作過,戰斗過而成為圣地。
孟慶春 ·紀實文學 ·36.7萬字
《韓家往事》記錄了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號”韓家經歷的百年風云,同時以韓家五姐妹為中心,旁及李連普、梅貽琦、傅銅、鄺壽堃、衛立煌家族,以此吸納更厚重的歷史容量,也折射更豐富的時代底色。韓家姐妹是20世紀中國女性中最早接受現代教育的一代先驅,她們的情感與家庭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在這一百年中的歷史與命運。韓氏家族及其關系網可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的人生際遇不可避免地與大時代產生交錯與碰撞,他們做出過怎樣的求索、回擊與選擇,至今仍有借鑒的意義。借由信件、日記、老照片和訪談,作者用先輩悲欣交集的人生經歷與彷徨求索的精神世界來對接百年變局的大歷史敘述,力圖以個體來展現時代的宏闊與復雜,為每一個生命尋找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從而勾畫出多層次、立體的歷史圖景。
徐泓 ·紀實文學 ·29.3萬字
本書由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寫起,講述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決策到實施的全部過程,全面回顧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起步、發展和輝煌的奮斗歷程,生動再現了心懷夢想的中國航天人站在世界科技前沿、開拓進取,忘我奮斗,用勇氣、智慧和力量,創造了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現了我國幾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不畏艱辛、勇攀高峰、頑強拼搏、銳意創新的精神風貌和動人故事。本書既是普及航天科技知識的教科書,更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蘭寧遠 ·紀實文學 ·14.3萬字
本書真實地記錄了《人民的名義》著作權糾紛案的訴訟過程,描述了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金杰和楊文律師,代理著名作家、編劇周梅森歷經訴訟的曲折和感慨。對于律師代理案件而言,結果的輝煌固然重要,但過程的精彩更值得回味。作為影響重大備受關注的疑難案件,本案勝訴不僅體現了律師精深的法律功底和求真的敬業精神,而且彰顯了司法的公正和對合法權益的保障。作者對如何正當行使訴權,如何保護優秀經典文學作品提出了獨到見解。文中所附的訴訟材料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使其不僅僅是一部紀實文學,而是更具有法律人學習和借鑒價值的佳作。
金杰 ·紀實文學 ·30萬字
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真實罪案故事,他在臥室里創立了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網絡毒品帝國,并差點逃脫懲罰。2011年,二十六歲的羅斯·烏布里特推出了終極自由市場:“絲綢之路”。這是一個暗網上的匿名網站,任何人都可以用加密貨幣交易任何東西——毒品、黑客軟件、偽造的護照、假鈔、毒藥,并且不受政府的監控。“絲綢之路”迅速膨脹成價值億萬的企業,在公眾的強烈抗議聲的刺激下,美國聯邦政府展開了長達兩年的大規模搜捕行動。但追捕對象難以捉摸,沒有線索,沒有證人,也沒有明確的管轄權。《名利場》記者尼克·比爾頓憑借對關鍵人物的獨家訪問和羅斯留下的海量數字文字和圖像,講述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鄰家男孩蛻變成罪犯的故事。
(美)尼克·比爾頓 ·紀實文學 ·23.9萬字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戰爭紀實文學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逐漸淪為野蠻與文明之間的斗爭,1942年11月見證了這場斗爭的關鍵。這或許是整個20世紀重要的一個月,當時一切仍懸而未決,勝利的天平左右搖擺。在該月月初,軸心國似乎仍有可能取得勝利;到了月末,每個人都隱約意識到,它們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如同既往的寫作,在本書中,皮特·恩格倫無意為我們提供另一部自上而下的軍事歷史,而是記述一段人類戰爭體驗的真實歷史。從美英在北非登陸的戰役到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對德軍的包圍戰,從戰場的前線到后方的淪陷區,39個普通人,他們身份、階級、陣營各異,但無一例外都被卷入這場戰爭中。其中有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國飛行員、北非沙漠中的意大利卡車司機、白俄羅斯森林中的游擊隊員,也有逃難于上海的12歲猶太女孩、海難后獨自漂流133天的中國海員,反抗納粹政權的德國女大學生、親法西斯的英國變節者……皮特·恩格倫從海量的文獻記錄中,整理出他們的日記、信件、手稿和回憶錄,記錄下他們的戰爭經歷和精神變化——有震驚和憤怒,有渴望和瘋狂,還有在殘酷環境下人性的扭曲和撕裂。
(瑞典]皮特·恩格倫 ·紀實文學 ·34.7萬字
阿德里安·納塞利是一名典型的“階層跨越者”:他的父親是公交車司機,母親是秘書,但他成了一名獨立記者和作家。生活在兩個階層間的獨特經歷驅使著他去尋找那些和他一樣的人——那些出身貧寒的學者、法官、記者、作家等等。與大多媒體不同的是,納塞利想見的其實是這些人的父母。他們在默默無聞地幫助孩子成功的過程中犧牲了什么?孩子跨入另一個階層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背叛嗎?階層差異又會對家庭關系帶來什么影響?
(法)阿德里安·納塞利 ·紀實文學 ·1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