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英語世界的茅盾研究為研究對象,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英語世界茅盾作品的譯介、研究成果進行細致系統地梳理和研究,評介從西方文化的視域所解讀的茅盾及其作品的譯介及研究情況,以期能為國內的茅盾研究乃至現當代文學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周嬌燕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多年積累和訪談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憶當年采訪和幕后花絮的“題記”,所寫都是讀者較為熟悉的現當代文壇“名角”:俞平伯、沈從文、老舍、丁玲、趙樹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嚴文井等。根據當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檔案、會議紀錄和口述史料,真實地再現了1949年后中國文壇的真實面目,以及眾多作家在大環境發生轉變時痛苦的心路歷程。這些強大而可畏的真實紀錄,使那些塵封的如煙往事得以鮮活呈現,從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陰晴圓缺和風云變幻。
陳徒手 ·紀實文學 ·30.7萬字
汪超《明詞傳播考述》,討論了明人詞作在明代的傳播,并借此揭示明詞的流傳方式、流布特點、接受規律,豐富特定文體的斷代文學史內容,完善對詞史發展鏈條的敘述。研究過程中,立足文學,在傳統的文獻整理、闡釋的基礎上,運用了文學與傳播學的交叉視角觀察研究對象。全書是以文學傳播活動的各個要素為節點的線性結構,既有對明詞傳播整體的宏觀考察,又有對特殊現象的微觀討論。從內容上說,除緒論、結束語之外,全文九章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從總體上勾勒明代文學傳播的條件、背景,將明詞傳播置于明代文學的整體狀況中考察。第二部分(第三至七章),介紹了明詞傳播的主要方式及其傳播效果。第三部分(第八、九章),是對明詞傳播特殊現象的考察。總之,《明詞傳播考述》通過對明詞傳播的考察,重新認識了明詞的特點和價值,認為明詞繼承并發展了前代詞作的傳播方式,明詞的創作和傳播越來越具有地域傾向,這種趨向影響著清詞的中興格局。
汪超 ·古詩詞 ·21.3萬字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1845年3月,梭羅來到瓦爾登湖,動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寬、十五英尺長的小木屋;7月4日,也就是美國的獨立紀念日,終于如愿以償地開始了那段在后世成為傳奇的獨居生活。兩年后,他帶著在湖邊生活時完成的書稿,永遠地離開了那座親手所建的木屋。之后七年間七易其稿,直到1854年8月9日才正式出版。
(美)亨利·戴維·梭羅 ·外國隨筆 ·28.6萬字
本書通過辨析十余年來已經公布的五篇楚簡詩類文獻并多層面多角度地運用這些文獻材料,探討詩經學重要理論問題,揭示新材料所提供的新啟發,獲得新認識。全書由敘論、上編、下編、結語四個部分組成,上編和下編是書的主體部分,分別以“詩為樂章”和“詩為史體”為名。前者分四章,分別探討“詩三百入樂”“采詩觀風制度”“宴饗賦詩”以及詩三百文本形式與禮樂的關系;后者分三章,分別探討“詩言志”之“志”的史志內涵、儀式樂舞的史志性質、詩之“美刺”的政治功能。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并作了論證。
胡寧 ·文學理論 ·21.5萬字
本書是張祥龍先生新近編著的一部隨筆集,全書共分為五個部分:“期待儒家再臨”“賀麟恩師思想闡發及受教追記”“品味人與思”“中華之大美”和“中西比較視域中的哲學與儒家”。該書較全面地記錄了作者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一些生活經歷和思想上的追求歷程,是其與師友一起在大時代中顛簸后的思考,去摸索人生的真理——仁道。閱讀這部隨筆集,讀者能夠了解張祥龍先生這一輩人所共同經歷的一些事情,對仁道的摸索。或許這些記錄和思考也將啟發和影響下一代人對“仁道的摸索”。
張祥龍 ·現當代隨筆 ·21.2萬字
本書整理《國訊》《新新新聞旬刊》《學僧天地》等民國舊刊,發掘出一批關聯重要作家佚文或重要作品版本問題的新史料,涉及魯迅、郭沫若、茅盾、冰心、夏衍、俞平伯、葉圣陶、穆旦、張愛玲等名家。輯佚的“非文學期刊”視野和從“非文學期刊”視角考察現代文學史,“確實為現代作家作品輯佚和從一個新的角度考察現代文學史打開了天地”。所談史料多源于舊刊,源于舊刊保有之作家詩文與演講的聲音,故名曰“舊刊有聲”。
凌孟華 ·文學理論 ·23.9萬字
本書是二月河先生迄今為止首部人生筆記,共計收錄雜文、隨筆120余篇,絕大部分文章都是首次出版,并配有珍貴照片幾十幅,對二月河迷而言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盛宴。全書以“人生”這一永恒的命題為線索,從親情、友情、愛情、創作感悟、生命體驗等話題展開,全方位地向大家展現了二月河先生的人生歷程。跟隨二月河的筆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和我們面對面、靈魂與靈魂碰撞的作者。他把自己坦坦蕩蕩地和盤托出,兒時的不羈、軍旅生活的艱辛、和紅樓夢中人、大清三帝的會晤……有笑有淚,敢愛敢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赧然。在平實中顯激情,在淡雅中求深意。折射出二月河對生活深厚的感悟,對社會責任和良知的理性思考。
二月河 ·現當代隨筆 ·21.4萬字
2015年5月,來自海內外二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近四十名學者,會聚在東方朔的故鄉——風光秀麗、民俗淳美、歷史底蘊深厚的德州市陵城區,共襄由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共德州市陵城區委、陵城區人民政府、德州市東方朔研究會共同主辦的“首屆東方朔文化國際學術論壇”。在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的歷史上,這是關于歷史名人東方朔規模最大的一次學術會議。本書即這次會議的研究成果,必將對東方朔的研究以及陵城區東方朔歷史資源的發掘產生重要而深遠的推動作用。
卜憲群 張法利主編 ·文集 ·23.5萬字
本書從性別視角,運用福柯、巴特勒、德里達、布爾迪厄與斯皮瓦克理論中有關性別的核心概念,分析當代英國著名女劇作家卡里爾·邱吉爾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主義戲劇《醋湯姆》、《九重天》、《優異女子》與《沼澤地》等對“她者”的再現,揭示邱吉爾的性別與階級政治,闡述其對女性主義運動的辯證態度及其后現代女性主義哲學思想。
柏云彩 ·戲劇 ·21.3萬字
《現代中國》的編刊宗旨乃在專業的學術刊物之外,兼具強烈的現實及文化關懷,以20世紀中國為討論對象,保持一種延續著傳統而又關注著當下的目光。已列入CSSCI來源期刊。本輯為“告別演出”,設有“論文”、“座談”兩個板塊,收入全部編委每人一篇代表論文,并附有李歐梵在北大中文系的座談會整理稿,各文均學理精到、邏輯明晰、表述曉暢。
陳平原 ·現當代隨筆 ·30.1萬字
本書以新世紀以來出現的鄉村題材小說,包括部分鄉村非虛構作品作為觀照對象,論述二十年來鄉村敘事所出現的新質元素和諸多變貌。對近二十部鄉村敘事作品(特別是長篇小說)進行了細致、深入、不乏新意的解讀,分析了作家的創作動機還有表達意圖。梳理了中國現當代文學鄉村敘事的發展脈絡,并對當下鄉村現實圖景有所揭示,兼具學理性和實踐性。
葉君 ·文學理論 ·21萬字
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唐詩選本眾多,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本書以《唐詩三百首》為基礎,加以詳細注釋,并組織蘭州大學著名唐詩研究專家林家英、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薛天緯等相關領域專家,為每一篇詩歌進行解析評論,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欣賞唐詩的上乘注析本。此次列入“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叢書,增加了與青少年學習課程相關的內容,更加適合輔助中學課程閱讀。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古詩詞 ·20.5萬字
本書為“十三五”規劃項目,全書通過對傳世文獻的深入研究,追溯了君子文化的起源和流脈,如實還原了萌芽時期君子的原型,闡發了君子文化內涵和精髓,全面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集體基因,對于當代君子人格的塑造和君子精神的延續具有重要價值。書后附有與君子文化相關的研究著作和論文目錄,進一步豐富了全書的內容。
王云路 ·文學理論 ·35.2萬字
本書在對“土司子弟入學”制度進行宏觀考察的基礎上,以“考”、“論”結合的方式,從對象補考、交往情況、交往特征、交往的影響及意義四個方面首次系統地對容美土司家族的文學交往史進行了歷時性梳理,從一個角度揭示了這個家族文學傳統承續數百年的原因。相關的研究成果也進一步充實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同時,容美土司文學交往作為中華民族內部文化交流的經典范例,對其的研究也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發展的過程。
李鋒 ·文學評論 ·29.5萬字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從某種視角上看,親情是一種深度,友情是一種廣度,而愛情是一種純度。親情是一種沒有條件、不求回報的陽光沐浴;友情是一種浩蕩宏大、可以休戚與共的理解堤岸;而愛情則是一種神秘無邊、相濡以沫,可以使歌至忘情、淚至揮灑的心靈照耀。友情是沒有翅膀的愛情。我剛聽到這句話時,也曾一頭霧水,友情怎么會是愛情呢?沒有翅膀的愛情?如果這句話是針對兩個女孩的友情來說的,它也同樣正確嗎?是不是說這兩個女孩的友情已經很深很深,但又不是愛情,沒有翅膀的愛情就不是愛情了只能是友情,深深的友情,是這樣的嗎?
石地 ·現當代隨筆 ·20萬字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著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們的作品在許多方面給現、當代散文寫作以深遠的影響。本著推陳出新,弘揚傳統之宗旨,編者精選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書,希望讀者面對紛繁復雜,文字艱深的古書之苦,能夠直面中國古代文化之精華,一邊學習,一邊就可以運用。
周治主編 ·文集 ·31.6萬字
《寄堂叢談——新文學論說集》是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專題研究論集,對魯迅的《狂人日記》、茅盾的《春蠶》和《子夜》、柳青的《創業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格非的《望春風》等小說有別開生面的解讀;對馮至、劉夢葦、老舍、廢名、何其芳、錢鍾書、卞之琳、吳興華及朱英誕等人的詩文及相關文獻,也有獨到的發掘和精細的解析。
解志熙 ·現當代隨筆 ·28.7萬字
《寧樹藩文集》是我們在2003—2005年任汕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術顧問期間,為該學院“長江新聞傳播系列叢書”主編的“史論篇”的兩本文集之一(另一本為《方漢奇文集》)。
(新加坡)卓南生 程曼麗 ·文集 ·40.7萬字
本套書為華語世界首部詩體莎士比亞全集。莎士比亞戲劇的原貌是詩劇,是以素詩體(blankverse)為基本形式的詩劇,以詩體譯詩體,盡量使譯文在語氣、語言節奏感上更接近莎劇原貌,是這個版本的最終訴求。“羅馬悲劇卷”包含四部莎士比亞創作的歷史悲劇。《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一部悲劇。這個故事充滿了激情和仇殺,是英國戲劇的典范,也是莎士比亞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居里厄斯·凱撒》是莎士比亞的其中一出悲劇。雄才大略的凱撒遇刺身亡,而反對黨無論在威望或政治才干上都不足以取而代之。羅馬的政權因此出現了真空狀態,兩個敵對黨派隨即兵戎相見。勃魯托斯一派倒下后,奪取了政權的安東尼、屋大維之間又展開了內部的斗爭……《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可稱作莎士比亞的第五大悲劇,寫作于1607年。《科利奧蘭納》是莎士比亞晚年撰寫的一部羅馬歷史悲劇,講述了羅馬共和國的英雄馬歇斯(被稱為科利奧蘭納),因性格多疑、脾氣暴躁,得罪了公眾而被逐出羅馬的悲劇。
(英)威廉·莎士比亞 ·戲劇 ·2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