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力圖借助此項重大倡議推動絲路文化研究,并通過具體研究參與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因此,2015年8月20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吾縣舉辦了“絲綢之路與中國文學”研討會。本論文集收錄的論文,就是從與會者提交的30余篇論文中選出的。這些論文涉及文學、歷史、宗教、音樂、美術、探險、中外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展現了絲路文化的豐富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 ·文學理論 ·26.5萬字
本書梳理了審美主義思潮從萌發到擴張的紛繁復雜的流變過程,展現了現代性內部的矛盾與人類的生存困境,呈現出豐富而多彩的文學景觀,有助于重新審視個體生存、情感體驗、時間感悟、倫理建構、藝術救贖等與現代人切身相關的精神性命題,觸及了人類命運、人性秘密與生存意義等文學本質性問題。本書還揭示了審美主義內部的矛盾危機,探析其交織著頹廢與先鋒、反叛與媚俗、自由與虛無、藝術與生活、靈與肉等多重面孔的復雜樣態。在當前這個“過度”審美化的時代,重新審視審美主義思潮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顧梅瓏 ·文學理論 ·23.2萬字
傳記文學研究是當代人文學術探討的核心問題之一。《阿拉伯傳記文學研究》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阿拉伯傳記文學的專著。作者以一位中國學者的視角,廓清了阿拉伯傳記/自傳文學產生、發展、嬗變的歷史軌跡和大致形態,探討了此文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現當代歷史文化語境下的總體表征和敘事風格,分析了阿拉伯傳記文學與西方傳記文學的異同以及產生差異的文化、政治、宗教、語言等因素,折射出阿拉伯民族個性特征和伊斯蘭文化特色,豐富了傳記文學在國內的研究維度和視野。
鄒蘭芳 ·文學評論 ·31.9萬字
中國當代詩歌副文本資料沉淀著豐富的詩歌細節,交織著復雜的政治文化脈絡,塵封著許多有待發掘的詩壇往事。本書主要以1949—1966年詩歌副文本為研究對象,觸摸當代詩歌生產、傳播和接受的歷史現場,從另一維度考察當代詩歌大眾化的動力機制,探究意識形態嵌入詩歌副文本的復雜多元方式,辨析詩歌正副文本的多維組合所構建的大眾化言像系統、傳播系統和闡釋系統,重審當代詩歌演進歷程中的獨異現象與復雜問題。
巫洪亮 ·文學理論 ·24.8萬字
《紅樓夢十五講》如今終於成書和讀者見面了。我松了一口氣,不是為了書,是為了友情。兩方面的友情,一方面是託付於我的北大溫如敏教授,純然是友情,我不得不複命。另一方面是此書的各位作者,他們是鑒於友情才不肯拂我的請求,而此書如擱淺,我便辜負了他們的友情。我當時不過寫了一封極簡單的求稿信,不妨抄在下面讀者也來看看。信的全文如下《紅樓夢十五講》是北京大學等文科學府策劃的供我國理工科大學學生使用的輔助教材。本人受命擔負此事。然紅學舊業,夢溪已告而別之矣。無奈只好求助於紅學舊友,共襄斯役。茲將草擬之講題寄呈,敬請各位師友采擇認領。每題兩萬字,2002年9月底交稿,遣字行文則以深入淺出爲上。記曰: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西堂舊雨,齊來夢中,辨章學術,開闢鴻蒙,賞文評藝,允執厥中,有無真假,底理明通,相期九月,鼓樂盈盈,敢不斂衽,敬贊德馨。
劉夢溪 ·文學評論 ·28.9萬字
《唐詩三百首》編成于乾隆年間,全書共選五七言古近體詩三百一十首為八卷,或作六卷。附錄有作者小傳及原序。其編選著眼普及,所選各詩皆膾炙人口的名篇。這些名篇音韻和諧,易于誦讀,言近旨遠,耐人尋味,文辭清麗,不難解會,特別適宜教授童蒙。自其問世以來兩百余年間,成為刊布最廣、發行量極大的圖書之一,一向有多個注釋本流行。本書以蘅塘退士本為底本,并參考他書,作品編次依舊,對每篇作品悉加注釋點評,作者名下新撰詩人小傳,并附作者作品索引,以饗讀者。
(清)蘅塘退士選編 ·古詩詞 ·20.9萬字
《清代女子詩社研究》系我國第一部全面、綜合研究清代女子詩歌結杜的學術專著,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題成果。著作以歷史研究“版面還原”“場景還原”二原理論為依據,以血親、詩友、地緣、詩歌活動與詩歌創作作為主要支撐點,研究清代女性詩壇中近30個重要或有特色的女子詩社。著作既著力考察清代女子詩社的演進歷程、時代語境、歷史傳統與組織結構等客體內容,又重點探索詩社成員組構、詩歌唱和、詩學交游、詩歌創作傾向與特質等本體內容。著作還注意論評清代女子詩社“極盛性”、“地域與家族化、詩歌“女性寫作”等主體詩學特質。著作也對清代主要女子詩社領軍人物的家學淵源、詩歌貢獻以及清代女子詩壇的一些疑點與掌故進行了細致考證。著作力圖以多元的切入與視角、深入、全面地展示清代女子詩社的整體風貌與歷史本相。
莫立民 ·文學理論 ·31.7萬字
《釧影樓回憶錄》系我國著名報人、小說家包天笑的回憶錄。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讀于表姊丈朱靜瀾處和二姑夫尤巽甫處。可謂之凡人,但他卻不流俗,非凡超群。轉徙逃難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覽群書,靠自學掌握了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為了維持生計,他17歲即開門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他31歲時正式移居上海,開始主編和編輯了許多有影響的刊物,如《小說時報》、《婦女時報》、《小說大觀》、《小說畫報》等七七事變”后,積極為《申報》、《南京晚報》撰稿。1947年,包天笑由上海去臺灣居住,次年赴香港。1973年,包天笑在香港法國醫院病逝,享年98歲。
包天笑 ·現當代隨筆 ·43.4萬字
改變了整個英語文學世界的大詩人奧登“濃縮版自傳”。譯文有修訂,版式煥然一新,增加全新插圖。奧登的最后一部隨筆/評論集,巧妙地將個人經歷融入書評寫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他對自己長期以來思維模式的總結性陳詞。奧登是二十世紀改變了整個英語文學世界的人物,他的成就不僅僅是在詩歌、戲劇和評論領域留下了不朽巨著,而且其文字中所蘊涵的獨特的現代性在當代文學所產生的影響,為文學各個領域的作家帶來的深遠啟迪,是難以統計、不可磨滅的。《序跋集》是出版于奧登晚年的隨筆/評論集,在其文字生涯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序跋集》中所收錄的隨筆,寫作時間橫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內容涉及文學、神學、哲學、藝術甚至日常家居,材料翔實嚴謹,文筆縱橫捭闔,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同時又巧妙地將個人經歷融入給他人寫的書評,許多段落猶如奧登的濃縮版自傳。作為奧登最后一部隨筆/評論集,整部作品從人類的內在生活延續到外在生活,最后以人類成員之一的“我”加以整合,暗含了奧登的二元性思維模式和對人類雙重屬性的認識,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他對自己長期以來的思維模式的總結性陳詞。
(英)W.H.奧登 ·名家作品 ·36.1萬字
該集從2016-2017年在《朔方》刊載的作品。
《朔方》編輯部 ·文集 ·32.9萬字
《讓廬日記:1941—1945》是楊靜遠女士1941—1945年間的日記選編,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下,中國戰區的一角——四川樂山武漢大學這所偏安大后方的最高學府里一群高級知識分子紛紜雜沓的生存狀態和心理情勢。《讓廬日記》的主人公以一個女大學生熱切敏感的心,不但對各色人物進行觀察、描繪、分析和評說,而且也如實記錄了戰時艱苦條件下青年學子的思想變化和文化生活,對樂山當地風景和民俗的描繪更使得這部作品具有了水墨山水一般美的意境。
楊靜遠 ·紀實文學 ·21.1萬字
祝勇故宮系列,《故宮的古物之美》《遠路去中國:西方人與中國皇宮的歷史糾纏》《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合集。
祝勇 ·現當代隨筆 ·38.4萬字
京隱,為彭樹智先生的別名。《京隱述作集》從“文以載道”“史以明道”和“哲以論道”三方面探索人類文明交往自覺之道,是彭先生治學的新作。該書關注東西方文明的交往,關注美學在人類歷史上的發展,以關注人的內心為旨歸,全方位展示了老一輩歷史學者對于人文精神的思考。今將前兩集出版,“哲以論道”且待來日。《京隱述作集》第二集《史以明道》分六編。第一編史道:人類文明交往探源;第二編史道:明人類文明交往“自覺化”之道;第三編史道:明“學林老樹”的人生之道(上);第四編史道:明“學林老樹”的人生之道(下);第五編關中學人治學之道;第六編史道:一以貫多與多以養一的交往互動之道。最后附有諸位學生的回憶和書評。
彭樹智 ·文集 ·23.6萬字
本著對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重要文學現象進行梳理,內容涉及魯迅、郭沫若、沈從文、張愛玲等現代重要作家,也涉及趙樹理、楊沫、王安憶、馬原等當代小說家,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從文化社會學、文藝心理學、敘事學等諸方面展開論述,通過現代文學史及當代文學史書寫中的重要現象討論現當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及變迀問題。
魏巍 ·文學理論 ·22萬字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現,她的名望,她的影響,她的吸引力,對當時的青年來說,是能使萬人空雹的,舉國若狂的。收入本書的十二篇短篇小說是丁玲文學創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作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境界。
丁玲 ·文集 ·29.4萬字
《魯迅的青年時代》為魯迅去世二十周年時,周作人應報刊之邀所寫紀念文字的結集,除了他寫過的《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里的人物》,還補充了一些新的內容。周作人,魯迅二弟,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最了解魯迅的人之一,因此,本書有別于其他關于魯迅之作,更為系統地介紹了魯迅早年生活情狀、學問興趣所在、思想形成根基等,讓讀者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魯迅。
周作人 ·文集 ·29.6萬字
本卷收錄了老舍先生的大部分戲劇作品。《茶館》、《龍須溝》、《大地龍蛇》三部為無刪減版本,原汁原味呈現,同時還節選收錄了《西望長安》、《女店員》、《全家福》、《寶船》等經典話劇作品。
老舍 ·文集 ·29萬字
本書分兩編。上編“現代性隱憂”內容包括:“替代與補充:從后現代到現代性”“文學的韌性:歷史化與個人記憶”“鬼影底下的歷史虛空”“多義的記憶:歷史“回歸”或者在別處”等。下編“后當代幻象”內容包括:“記憶的解脫:‘私密’與歷史陷阱”“重寫故鄉與后現代的惡之花”“新新浪漫主義:后現代的變形記”等。
陳曉明 ·文學理論 ·28.5萬字
本書分三個部分展開。第一部是對"比較詩學"的概括性綜述,主要內容包括:1)比較詩學研究的歷史發展及現狀;2)比較詩學的理論與方法;3)比較詩學的重點與難點;4)比較詩學的特點與評價;5)對比較詩學的研究建議。第二部分是對比較詩學的理論論述的選目及導讀,如錢鐘書《談藝錄》,樂黛云等《世界詩學大辭典》,維斯坦因《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等。第三部分是對比較詩學的具體實踐的選目及導讀。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曾艷兵教授。
曾艷兵 ·文學理論 ·22.3萬字
本套書收錄了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布羅茨基用英語寫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幫助下由俄語譯為英語的全部詩篇,囊括了詩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詩歌作品。本次出版這套書的第一卷的上冊,主要內容為《佩爾修斯之盾——約瑟夫·布羅茨基的文學傳記》及詩集《在曠野扎營》中的大部分詩歌。布羅茨基的文學傳記,是洛謝夫結合自己與布羅茨基的交往和對他的研究所做,對布羅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學創作、思想變化都介紹得非常詳盡,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在曠野扎營》是布羅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內容均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錄了七十首短詩和敘事詩《伊撒和亞伯拉罕》。對于布羅茨基來說,這些作品在其詩歌的道路上則標志著其風格的形成和確立:結構手法、詞語的形象體系(象征性詞匯)、獨創性的詩律。
(美)約瑟夫·布羅茨基 ·外國詩歌 ·2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