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王充閭散文》是“中國現當代散文典藏”之一種。本書精選當代著名散文大家王充閭的散文名作70篇,分為上下卷,共20萬字。本書偏重說理,同時兼顧敘事、抒情和寫景。上卷所選的文章,主要為寫人的,寫中國古代歷史、近現代歷史和文學以及西方近現代文學中的人物,下卷分寫人和寫景兩部分:作者生命中的親人、友人;平生游歷的中外山水,在山水中寫歷史感悟。本書由知名評論家古耜撰寫導讀。
王充閭 ·名家作品 ·21萬字
無論對遠行人的回憶還是對戀人的回憶,回憶的原始本質都第一次達于澄明。回憶其實就是使什么東西固定下來,亦即一門心思撲向一種牢固的東西。但是“心靈”這個詞還是藏有另一種勸慰,等到哪一天我們不再按人類學的觀點來思考人,我們就會重新聽到這種勸慰的呼喚。心靈乃是[心緒、性情]這種東西的源泉和場所,又是它的構造和聲音,它把我們拋入呈現為諸般形態的親密性之中,諸如冷靜和貧窮、溫厚和高尚、優美和無私、寬容和忍讓。
劉小楓 陳少明 ·外國隨筆 ·26.9萬字
本書是首部以中文寫就的杜尚傳記,洋洋三十萬言,追索這位傳奇人物的藝術歷程和精神世界,同時描繪了一幅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變遷的畫卷。杜尚以一人之力扭轉當代藝術的走向,卻始終韜晦自隱,但開風氣不為師;他的生存態度,他的藝術觀點,他的超然、無我,讓他躲開種種羈絆,站到了藝術之上。理解杜尚,我們可以把整個現當代藝術的得是成敗看得透透徹徹;通過杜尚,我們將把一個人的生命價值看得清清楚楚。
王瑞蕓 ·紀實文學 ·24.3萬字
本書研究介紹了茅盾在商務印書館的十年中(1916—1926)所從事的編輯工作和革命活動,生動再現了茅盾因緣際會進入商務印書館工作,逐漸從一位進步青年蛻變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從一個小小閱卷員成為《小說月報》主編,進而擎起中國新文學大旗的成長過程。書中主要講述了茅盾的編輯貢獻、翻譯貢獻,組織和領導五卅運動、商務印書館工運的經歷,以及與創造社進行文藝論戰的往事。第二輯、第三輯通過介紹商務印書館的領導、同事,年輕時的朋友、偶像與茅盾的往來,全面立體地展示茅盾在商務印書館時的風采,并以茅盾這個視角講述了張元濟、孫毓修、王云五、高夢旦、周作人和胡適之等民國精英知識分子的故事。
鐘桂松 ·紀實文學 ·20.9萬字
本書以大量清宮檔案及耶穌會成員往來書信為基礎,全景式展現了意大利畫師郎世寧在華期間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豐富和完善了其在中國美術史中的形象。針對郎世寧若干幅畫作中出現的瘦馬形象,比較系統的梳理了不同文化語境中有關“瘦馬”的隱喻,并結合郎世寧的在華境遇,大膽提出一種觀點:郎世寧畫作中的瘦馬形象很可能是其自身的投射。本書同時配有大量圖片,彩色印刷,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地體會郎世寧畫作與其中國經驗之間的內在聯系。
曹天成 ·文學理論 ·23.9萬字
為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新平先生歷經三年多,以詩歌形式創作《華夏史詩》,深情謳歌了五千年華夏歷史。這是一部全面記述中國歷史的長篇抒情敘事詩,計13700行、225532字。它以華夏歷史的發展脈絡為依據,以詩歌的語言和故事性的情節展示了五千年來華夏歷史的風云變化,體現了一種全新的閱讀歷史、思考歷史的方式。它對于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和燦爛文化,以尊重歷史為原則,用富有激情的詩歌語言進行形象描述。它俯瞰了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歌頌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描述了中華民族頑強抗爭的奮斗歷程,弘揚了懲惡揚善的浩然正氣。
王新平 ·現當代詩 ·23.2萬字
本書通過考察20世紀中國作家介入美術的不同行為,解讀20世紀中國作家不同形式與角度的美術論述,梳理其美術思想與文學觀念、文學文本的復雜關聯。指出20世紀中國作家借由美術介入文學的思考與實踐,推動了新文學的內在變革與發展,揭示了文學與美術聯動對中國文學的多元意義。
李徽昭 ·現當代隨筆 ·30.6萬字
本書以歷史為線索,分為先秦兩漢時期、魏晉南北時期、隋唐五代時期,敘述了中國文學思想之萌芽至晚唐五代的文學思想,詳細地分析了各個時間段文學思想的特征和意義,并梳理出各個階段文學思想的因承轉接線索,力求以宏觀的視野去觀察和闡明文學思想的產生、發展、變化的真實過程。
周群 ·文學理論 ·42.5萬字
《歌德論文學藝術》是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的一本文集,書中匯集了歌德在不同時期對不同類型的文學與藝術的評論和見解。其中包含歌德對文學藝術宏觀理論的討論,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賞析和點評,還有對作家和藝術家生平事跡的介紹和其藝術風格的評價,書中各種各樣的論述不僅反映了歌德對于文學和藝術的獨到見解,還呈現出他豐富多彩的思想內涵。此書圖文并茂,書中配有多幅插圖,圖片與文字內容形成了很好的呼應與配合,很多圖片來自于當時著名的畫家為歌德畫的肖像和歌德自己的畫作,展示了歌德的生平足跡。這是一本有關歌德的思想與生平的生動傳記,全書語言激情盎然,思想內容豐富生動,對于了解歌德,了解魏瑪古典主義思想,了解歌德生活時代的歐洲文學藝術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范大燦 ·文學理論 ·25萬字
《神話》可以說是由希臘眾神組成的一個“復仇者聯盟”,在這些故事中:宙斯與普羅米修斯本是一對好基友;赫爾墨斯是一個有無數壞點子的鬼靈精;雅典娜是一位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好神明;法厄同是一個受到排擠的自卑少年;赫拉是一位身居高位卻一直以打擊“小三”為己任的妒后;可以說,希臘神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而斯蒂芬·弗萊就是一位幽默的寶庫引路人,帶領我們去看它究竟有多迷人、多有趣。
(英)斯蒂芬·弗萊 ·外國隨筆 ·20.5萬字
本書主要采用文本細讀的研究方法,結合閩南文化精神,重點對閩南民間神話、民間故事、民間傳說、民間歌謠、民間戲曲、民間諺語和謎語進行了研究。作為國內首部專門以廈漳泉地區各體裁的民間文學為研究對象的著作,本書對閩南民間文學的理論內涵進行了清晰界定,并探討了閩南民間文學與閩南文化的深層關聯。
向憶秋 ·民間文學 ·20.8萬字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詩人,與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并稱為古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有悲劇之父的美譽。本輯重點討論了埃斯庫羅斯的三連劇《奧瑞斯忒亞》和《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奧瑞斯忒亞》既是詩的事件,又是政治的事件。它講述了一個共同體如何逐漸把目光聚集,見證正義的完成。同時,本輯通過分析《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三連劇,試圖重夠一個新的、更純一的悲劇之父形象。
劉小楓 陳少明 ·外國隨筆 ·25.5萬字
《蕭伯納戲劇三種》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杰出的現實主義劇作家蕭伯納的劇作集,精選《華倫夫人的職業》《英國佬的另一個島》《芭巴拉少校》三個劇目,分別選用潘家洵、朱光潛、英若誠三位翻譯家的譯稿,由王佐良先生作序。蕭伯納運用深刻的現實主義手法;善于通過人物對話和思想感情交鋒來表現性格沖突和主題思想,提高了戲劇藝術,做了大膽創新;其語言尖銳潑辣,充滿機智,妙語警句脫口而出,使一整個世紀的英國戲劇不振之局為之改觀。本書三個劇本為蕭伯納代表作,可一展他的戲劇成就。
(愛爾蘭)蕭伯納 ·戲劇 ·20.3萬字
《列王紀》一書描寫了從開天辟地到公元六五一年阿拉伯人滅波斯帝國時歷代王朝的興衰大事,時間跨度在四千六百年以上。《列王紀》分為三大部分:一、神話傳說,二、勇士故事,三、歷史故事。勇士故事部分約占全書一半篇幅,也是《列王紀》中的精彩篇章,本書《列王紀選》的“四大悲劇”故事就是選譯自這一部分,講述了四位波斯古代貴族青年的悲劇故事。四位悲劇的主人公,伊拉治、蘇赫拉布、夏沃什以及埃斯凡迪亞爾同為波斯古代貴族青年,故事都是圍繞著爭奪王權這一主題展開,四個年輕人都死于自己的親人之手。這些悲劇故事正是這部史詩的主要價值所在,也體現了作者的偉大之處。
(波斯)菲爾多西 ·外國詩歌 ·22.2萬字
本書為中國俗文學文獻的考訂研究提供了一個平臺。書中以古代戲曲和俗文學研究為主要對象,以實證研究為特色,重視第一手文獻資料的發掘與利用,強調對基本文獻的調查、編目、考釋,尤其強調文獻資料考證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獻考索、海內外藏家目錄編集、稀見文獻考述、新文獻材料輯錄考釋等。戲曲、俗文學、文獻、實證,便是本書有別于其他同類刊物的關鍵詞。
黃仕忠 ·文學理論 ·22.2萬字
孟郊不僅有較強的復古傾向,而且極具通變意識。孟郊詩內容上的刻意吟苦,與立意構思、煉字造句上的苦心經營,成就了其“清奇僻苦主”的典范地位。孟郊人格中的尚“真”一面,使得其詩表現為“矯激”不平;而其人格中的求“善”一面,則使其詩呈現出“清”美特質。“韓孟”的聯句創作,不僅將聯句詩體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也影響了孟郊,甚至“韓孟詩派”的創作。孟郊詩贏得了較高的當世聲譽,而后世詩論中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從歷代唐詩選本看,受詩選家們青睞的孟郊詩多為高古閑澹之作,并非詩論家們津津樂道的酸呻苦吟;而后世詩人效仿孟郊詩,關注最多的則是其“結體古奧”的形式特征。
范新陽 ·文學評論 ·28.2萬字
本書是對清代說唱文學“子弟書”的專門性研究,在全面搜訪、查閱公私所藏子弟書文本的基礎上,考察和著錄了國內外各重要藏館和藏家收藏的子弟書文本,梳理和總結了以往的子弟書研究成果,發掘和利用了一批首次披露的子弟書文獻資料。本書對現今所知的所有子弟書文本做了編目、版本考訂、輯佚等工作;從內部而言,考證了子弟書的起源、名稱、作者、題材、演出、流傳等重要問題;從外部而言,將其置于清代文學的整體環境之中,考察了它與清代文學政策、旗人社會生活、旗人文士階層的出現與創作、旗人文學作品的整體狀況等問題的關聯。
李芳 ·文學理論 ·24.8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著名學者陳平原以“北京大學中文系”為中心撰寫的一部散文集,借追懷“往事如煙”,鑒賞“師友風流”,勾勒“另類系史”,以體現自家的“中文情懷”。書中追懷或描述的,多是作者接觸過的師友,以北大中文系為主,如吳組緗、林庚、樂黛云、錢理群、溫儒敏、夏曉虹等;擴展到整個中外學界,如王元化、錢谷融、王富仁等。以議論為主的第二輯、第五輯,話題集中在文學教育,可作為其他三輯的背景來閱讀。
陳平原 ·現當代隨筆 ·20.7萬字
20世紀的西班牙詩壇是“又一個黃金世紀”。馬查多和希梅內斯雖然都受以魯文·達里奧為代表的現代主義影響,卻各領風騷,成為“九八年一代”和“一四年一代”的代表人物。“二七年一代”更是群星薈萃,相映生輝:加西亞·洛爾卡、阿爾貝蒂、阿萊克桑德雷、豪爾赫·紀廉、薩利納斯、達馬索·阿隆索等,共同書寫了西班牙當代詩壇一部多姿多彩的神話。他們摒棄法國超現實主義的自動寫作,但又注意挖掘傳統詩歌中的超現實主義因素,從而使西班牙抒情詩從“純粹”轉向“多元”。1936—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割裂了西班牙詩壇,“社會詩歌”蓬勃發展。自20世紀50年代后期,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的興旺、審查制度的日漸松動、國外文化特別是以電影為代表的北美大眾文化的涌入,詩壇日趨活躍起來。經過“五零一代”的過渡,至“新銳派”誕生,西班牙詩歌重現了色彩斑斕的局面。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對20世紀西班牙詩歌的發展脈絡、流派特征、名家名作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梳理和評述。
趙振江 范曄 程弋洋 ·外國隨筆 ·26.1萬字
《寄堂叢談——新文學論說集》是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專題研究論集,對魯迅的《狂人日記》、茅盾的《春蠶》和《子夜》、柳青的《創業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格非的《望春風》等小說有別開生面的解讀;對馮至、劉夢葦、老舍、廢名、何其芳、錢鍾書、卞之琳、吳興華及朱英誕等人的詩文及相關文獻,也有獨到的發掘和精細的解析。
解志熙 ·現當代隨筆 ·2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