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作者約翰·希克斯是當代西方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希克斯著述很多,他的經濟理念自成體系,有一定影響。本書1969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1973年再版。全書共十章。內容包括市場的興起,貨幣、法規和信用制度的發展,農業的商業化過程,勞工市場的變化,工業革命的歷史等。作者把人類經濟活動的歷史區分為兩種類型,即自由放任或集中干涉,這種看法具體體現在上述各個專題的闡述之中。
(英)約翰·希克斯 ·經濟史 ·11.1萬字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作者親身參與其中,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查,經歷了改革多方面的進展。本書是作者從自己的視角,對過去40年的改革歷程所做的總體回顧。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了解中國走上改革之路的原因、過程、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問題,以及未來的改革方向。
王小魯 ·經濟史 ·12.3萬字
《中國經濟史評論》由中國經濟史學會主辦,內容涉及經濟史理論與方法、中國經濟史、世界經濟史、中外比較經濟史諸方面,以及中外經濟史論著評論與國外經濟史理論評介,專題研究成果述評與國內外經濟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動態的報道,等等。本書鼓勵經濟史學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資料、運用新方法、提出新問題,深入剖析歷史上諸多經濟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注重對經濟史重大問題的理論探討與經濟史前沿問題的研究。
戴建兵 魏明孔主編 ·經濟史 ·15.7萬字
古代楚雄地區,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人類最早的經濟活動,從元謀人開始,即率先在此展開。與中原地區所不同的是,歷史上的楚雄地區,曾長期實行土司制度,集“山區、民族、邊疆”為一體,經濟發展比之中原地區頗顯遲滯和落后。然從明代始,楚雄地區是云南最早改土歸流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由于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不斷交融,流官較多采用了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制度。本書即聚焦于明清云南楚雄地區,對其改土歸流、興辦儒學、賦役征銀、經濟發展、財政轉型等進行系統考察,揭示楚雄地區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在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運行,以及在與中原交流互動過程中的融合與發展。
侯官響 ·經濟史 ·20萬字
德國經濟學家黑塞團隊多角度、多層次解構1929—1939年大蕭條,告訴你世界運行的本質。不僅是一部經濟史,更是關于人性、勇氣與希望的史詩股市崩潰、銀行倒閉、失業潮涌……當年的世界究竟如何走出那場經濟黑洞領悟危機時刻突破之道,參透繁榮年代決策細節,貫通經濟運行歷史邏輯。這是一部剖析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西方世界經濟危機的歷史著作。現今的經濟學研究一直將焦點放在20世紀初期的經濟危機,試圖將它研究透徹以避免人類重蹈覆轍。圍繞這個話題,學者們推出了很多理論,比如這次經濟危機是否因為德國、美國領導人的行為加劇;西方各國政府在危機中是否鼓勵了極端主義;人類應該怎樣認識新的經濟危機;在當今正在發生的金融危機中,應該采取怎樣“正確”的行動?對于這些問題,三位作者在書中作了回答,同時細致地闡述了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機制;評論了政府的策略;總結了解決危機的策略,讓現今的讀者在閱讀本書后能對經濟危機產生更深層的認識。
(德)揚-奧特馬爾·黑塞 (德)羅曼·科斯特 (德)維爾納·普拉姆普 ·經濟史 ·13.1萬字
繼明治維新后,日本經濟蒸蒸日上,然而,軍國主義橫行,最黑暗的帝國時代到來,20世紀的灰色大幕開始籠罩世界。日本商業也進入了最糾結的時代。廣為人知的經營之神們的成長道路精彩紛呈,有像豐田喜一郎一樣的“富二代”,也有像松下幸之助一樣的平民青年,但是他們都最終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20世紀這段最曲折的歲月里,綻放出獨一無二的光芒。你可知道,豐田喜一郎也有苦悶到翻閱各種自殺手冊的時候,松下幸之助也有嚎啕大哭“博取同情”的歲月,經營之神不是一天修煉成的!
陳偉 ·經濟史 ·15.1萬字
本書創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經濟區”概念,指出無論是哪一集團控制了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的“基本經濟區”即可征服乃至統一全中國。以此概念出發,重新梳理中國經濟史,描繪兩千年來中國經濟格局變遷的內在邏輯。本書論點立足于經濟、水利、歷史地理等問題,筆鋒所指卻是歷代中國統一與分裂的經濟基礎,更以此來推演中國的國家組織和形態。縱觀世界歷史,那些叱咤一時的大國大多煙消云散,為何中國卻總能大一統?為了對抗游牧民族,中國的組織機制隱藏著什么核心秘密?翻開本書,了解一段別開生面的經濟史,理解我們自己所處的大國的形成機制。
冀朝鼎 ·經濟史 ·6.4萬字
本書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該書是對與蘭斯·戴維斯合作在《制度變革和美國經濟成長》(1971年)和與羅伯特·托馬斯合作在《西方世界的興起:新經濟史》(1973年)里開始的關于制度變革的研究的繼續。全書共分3編15章,具體內容包括新古典派的國家理論、第一次經濟革命、工業革命的反思、制度變革理論和西方世界經濟史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美)諾思 ·經濟史 ·13.7萬字
“爬得越高,摔得越慘。”一個投機商品的價格上漲到一定高度時,市場便會越來越熱,但交易者們很可能面臨慘淡的結果——突然下跌。從17紀的郁金香泡沫到今天比特幣的飆升,本書講述了人類商品交易史上一樁樁驚心動魄的事件。亨特兄弟的白銀帝國、投機者布萊恩的傳奇、剛果的銅礦交易、血鉆的傳說、石油危機、各種加密貨幣的神秘登場、氣候變化引發的金融大戰、電氣化和數字化趨勢大發展產生的新投機活動……這些交易者在投機時的決策思路和心路歷程,就是一部資本的博弈史,也是人們了解商品交易內幕的指導書。
(德)托斯滕·丹寧 ·經濟史 ·12萬字
文明盛衰的密碼是什么?權利有著怎樣的規則?貧富有著怎樣的邏輯?本書以時間為線索,以金融業的發展核心,用生動詼諧的語言逐條分析世界文明進程中的盛衰密碼和進退定律。從貝殼到鑄幣,從保險到股票,從金融機構到頂級富豪……無論是日不落帝國的建立,還是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都有金錢的力量在背后驅動。在盛世與亂世的交替中,金融以貨幣為工具,緩緩地移動著自己那只看不見的手。三千年的世界史其實就是一部金融史,從公元前1500年到21世紀,讀懂金融世界的來龍去脈,看金融如何一步一步地塑造人類文明,串聯起一幅貨幣、債務、財富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壯闊畫卷。
趙濤 魏媛 ·經濟史 ·12.8萬字
本書試圖探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清朝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較,其經濟發展道路是獨特的還是相似的問題。正文部分分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馬爾薩斯奇跡發生之前的清代人口膨脹及其對策。第二章以主要商品的市場流通量和關稅記錄,估算19世紀上半葉的商業總產值。關稅收入隨時間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19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上升趨勢和社會制度的加強。第三章集中探討清朝財政制度的變遷。第四章分析清朝咸同年間的政府借貸活動。第五章分析了清朝1823年大水災的情況。結論部分對現有的歷史GDP研究和大分流研究進行批判,強調利用第一手史料進行研究的重要性。帝國晚期的中國是相當特殊的國家,有著很強的傳統和獨特的文化傳承,但這種獨特并沒有強烈到讓中國可以違背普適的政治經濟規律。清代中國仍然是一個非常相似的國家,仍然遵循著普遍農業國家的發展道路。這種發展道路,一些西方國家早已完成,一些國家則直到現在還在完成過程之中。
倪玉平 ·經濟史 ·7.8萬字
西方經濟學評論》是為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用來集中發表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包括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集中了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主要文章包括《熊彼特經濟學方法論研究新進展》、《斯密“看不見的手”及批判述評》、《宏觀經濟學新發展:Bewley模型》等
方福前 ·經濟史 ·9.4萬字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創作了一部優雅的商品史,本書將茶葉放置在更廣泛的經濟和文化背景下,用令人信服的分析描述了18世紀北美地區的茶葉消費,并描述隨之產生的經濟與社會現象。在書中,茶葉隨著貿易公司的推動和市場潮流的發展成了一種典型的全球貿易商品。而英國與東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貿易能力,并且用巧妙的市場策略和加勒比地區充分的糖供應能力,將北美變成了茶葉的重要消費市場,使得美國消費者漸漸習慣了這種飲料,也使茶從一種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而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響北美經濟與社會的重要符號。
(美)簡·T.梅里特 ·經濟史 ·16.7萬字
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之一,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可以和凱恩斯的《通論》相提并論,是對古典經濟學的重大突破。熊彼特首先依據古典經濟學的靜態范式構建了虛構的“循環之流”。然后,熊彼特指出,發展是打破靜態體系的動力所在,而構成發展的兩個核心要素是企業家和貨幣(或者說信用)。發展就是企業家在信用的幫助下,成功地實施新組合,也就是俗稱的“創新”。企業家是經濟體系中最獨具個性的人物,而為實施新組合而創造出來的信用則是企業家不可或缺的工具。以此為基礎,熊彼特深刻而令人信服地論證了企業家利潤、利息、經濟周期等重大經濟現象背后的機理。本書的重大創見是將經濟學理論從靜態引向動態。因此,任何致力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士絕不可錯過本書。
(美)約瑟夫·熊彼特 ·經濟史 ·16.7萬字
本書是為“紀念李斯特經濟學2015年傳入中國90周年”的相關學術活動撰寫的專著,是中國新李斯特學派的開山之作。全書共體系結構安排如下:導論;第一、二、三、四章是對李斯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的回顧和討論;第五章是對李斯特經濟學傳入中國及其在民國時期的傳播過程的經濟思想史研究;第六、七章是對新李斯特學派為何與李斯特經濟學不同以及新李斯特學派的理論創新的探討;第八、九、十章試圖在新李斯特主義的框架下通過對經濟史和戰后東亞發展經驗的再探討,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鑒;第十一、十二章試圖通過將新李斯特學派的視角引入到對中國模式的討論中,探討中國模式未來的變革方向。
賈根良等 ·經濟史 ·18.3萬字
英國全球經濟開拓史,揭秘今日印度、南非、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真實來歷填補空白。英國的特許公司歷史除了東印度公司外,其他的公司全是一筆帶過,沒有一本全面的書籍講述其發展史,本書便是填補了這個空白。深刻解析英帝國衰落的根本原因。親歷者從地理因素、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等是如何共同作用令英帝國衰落的。社會價值極高。這是一本近代史重要參考資料,在許多論文和課程中曾經提到過本書,我們是首次將本書翻譯并出版。本書是一部講述大英帝國從輝煌走向衰落的歷史書。主要內容為特許公司的起源,英國特許公司的發展歷史,與英國的關系,及海外公司是如何掏空英國本土,最終令英帝國衰落的歷史。
(英)喬治·考斯頓 奧古斯·亨利·基恩 ·經濟史 ·12.9萬字
《世界經濟簡史》一書是由德國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著。全書論述了原始的農業組織形態、家庭、氏族、村落、莊園制,以及前資本主義各個時期的經濟形態,最終落腳到試圖解釋近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整本書,作者遵循了由工業到商業再到金融貨幣的論述順序,用大量篇幅論述了資本主義之所以發生在西方,不僅僅是因為地中海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還因為其具備了內在動力——資本主義精神。全書內容翔實,資料豐富,涉及從原始社會至現代社會的歷史、經濟、宗教等各個方面。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7.6萬字
本書由馬克斯·韋伯在慕尼黑大學開設的“普通社會經濟史概論”講座筆記整理而成,是一部高瞻遠矚的簡明經濟通史,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對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做了全面而透徹的歷史分析:本書第一部分講的是農業組織和農業共產主義形態,涵蓋了家庭、氏族、部落、莊園等一步步的發展形態;第二部分講了前資本主義時代工礦業的興起與發展過程;第三部分分析了前資本主義時代商業的出現與發展;第四部分講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的演變和壯大。內容由淺入深,從歐洲地區原始的農業組織形態、家庭、氏族、村落、莊園制等等方面講起,結合豐富具體的文獻資料、插畫,解析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經濟、宗教等各個領域的產生與發展,又分析了歐洲各個時期的經濟形態,最終以自己的觀點闡釋近代資本主義如何一步步的壯大。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7.4萬字
本書由兩篇專題論文組成。兩篇論文考察的都是唐宋家庭的繼承問題:一般家庭留給子孫田宅財物,藉此傳延血緣和門戶,叫做分家或家產繼承,是正篇“唐宋時期的分家方式”的內容;到了上層士族家庭,傳承田宅財物的同時還要把祖傳學問和優秀素質傳延下去,藉此保持社會地位,表現為家學的傳承,是續篇“家學傳承與唐宋士族”的內容。兩篇論文的論題也是合乎邏輯的延伸——從人的經濟活動的考察進入到了人的自身素質的關注。附錄的“求學三憶”追述了作者讀高中、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情景,并交代了學緣和師門之所系。
邢鐵 ·經濟史 ·17.8萬字
主要探索虛擬經濟的起源、演變以及實現方式有其自身的歷史演進路徑和內在邏輯規律,關于虛擬經濟起源的視角。首先對虛擬經濟以及相關的基本概念進行了界定,以便為虛擬經濟的剖析提供理論基礎。虛擬經濟起源研究分為經濟虛擬化的動因和經濟虛擬化的起點理論分析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分析經濟虛擬化的動因,第二個方面是經濟虛擬化起點的理論分析。第二個視角,虛擬經濟的演變。虛擬經濟的演變分為虛擬經濟的功能演變和虛擬經濟的時序演變。虛擬經濟的功能演變主要從兩個角度論述,一是貨幣基本職能的演變;二是虛擬經濟功能的演變。第三個視角,經濟虛擬化的實現方式分析。
崔祥龍 ·經濟史 ·1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