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圍繞中國城市規劃病及其治理這一主題,從現代城市規劃理論批判開始論述,提出了作者本底規劃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交通擁堵原因不是什么對交通擁堵進行正確的認識,正面解析為什么我國的大城市交通擁堵如此嚴重?并最終提出了三大“規劃病”及治本之策的研究成果。該書對治理中國城市交通擁堵具有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積極探索。
王小廣 ·理論 ·13萬字
在新國際分工和知識經濟背景下,全球價值鏈為我國集群企業獲取、共享先發國家跨國企業溢出的知識資源提供了機會,我國集群企業也實現了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我國高質量開放型經濟體的成功構建,要求本土集群企業在由全球價值鏈“生產片段化”帶來的創新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吸收鏈內高級創新要素以提升自身的知識學習速度和技術創新能力。本書從知識經濟視角,探求我國集群企業如何通過轉型升級以突破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格局。
何文靚 ·中國經濟 ·15.1萬字
本書圍繞“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這一主題,構建了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框架,建立了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分析了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現狀和困境,從整體和分類視角系統地提出了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為緩解生態脆弱區人地矛盾、實現內蒙古黃河流域可持續發展、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持。
李東海 ·區域 ·15.8萬字
本書在公共財政理論、傳播學理論、認知理論等理論及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大量實地調研數據,利用多種計量分析方法對農戶農業補貼政策認知程度進行測定,進一步挖掘影響農戶農業補貼政策認知程度的影響因素,從而深入探尋農業補貼政策認知程度與農戶農業經營行為的關系,并提出相應的結論及對策建議。
龐輝 ·財政 ·9.1萬字
本書從經濟新常態的背景入手,對中國商業銀行此輪不良債權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和研究,結合中國金融體系自身特征對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主要特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商業銀行不良債權的具體成因。同時,圍繞不良債權處置探討制度環境的優化問題,著重選擇與不良債權處置密切相關的金融和法律制度環境展開詳細論述,并對中國商業銀行不良債權可采取的具體處置方式進行深入研究,論證不同處置方式與不同類型不良債權之間的適配性。
黃茉莉 ·理論 ·15萬字
本書基于產業集群發展的內涵,從“質”的發展和“量”的發展兩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了以創業人才的知識創造為核心的創新行為和學習行為對于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構建了創業人才知識創造并最終推動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動力模型,強調了產業集群中的大企業在推動創業人才行為實踐,以紹興紡織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創業人才行為與集群發展關系的案例研究的基本理論分析進行了驗證,提出了創業人才行為推動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和規模發展的邏輯思路和影響機制。
李小康 ·理論 ·11.2萬字
“創業的啟動資金從哪里來?”“企業發展的資金從哪里來?”這是每個打算創業和已經創業的創業者都在思考的問題。融資不易,風險與機遇并存。《從零開始學融資》為您講解各種融資的途徑和方法,具體介紹IPO過程,并將風險和各種法規結合,用簡潔的語言和圖表工具輔以案例,給創業者清晰的思路。向創業者揭開風險投資神秘的面紗。《從零開始學融資》刪繁就簡,深入淺出,以初級讀本為資料來源,使讀者可以簡單明了地了解融資的實際運作過程。
林汶奎 ·貿易 ·17.2萬字
本書第一部分主要進行文獻綜述及梳理研究思路,構建產業轉移、專業市場與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及其兩兩之間、三者之間互動機理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主要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研究產業轉移、專業市場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兩兩之間或三者之間的互動機理和協調發展情況,并結合典型案例深層次剖析它們之間的內在機理;第三部分主要是基于前文研究結論,提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布局專業市場與發展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相關策略,并進行總結性評述。
彭繼增 ·中國經濟 ·18.9萬字
從指數理論入手,系統分析CPI中自有住房服務價格指數編制機理,為中國自有住房測度的改進提供參考。具體內容:梳理CPI編制目的及對應的編制方法;探討CPI中自有住房服務的多種測度方法;實證探討我國自有住房服務測度及質量調整,計算偏誤并修正總體CPI。
付榮 ·理論 ·13.1萬字
現有大量學術研究認為一代創業者將經營權交給家族成員尤其是二代,不利于企業的績效。但是現實的民營企業,仍然看到很多由子女接班的案例,甚至王健林“掏5億元讓兒子去虧”的新聞。本書將從家族的異質性目標出發,解釋有的家族更為看重家族控制權、子女成長、家族和諧等非經濟目標,忍受短期的企業績效折損效應,解釋經濟現象補充現有理論研究,也為企業主與職業經理人的互相匹配提供建議。
朱建安 ·理論 ·10.6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的第三份中外聯合研究報告,是在2017年金磚國家智庫論壇基礎上形成的成果,匯集中外學者的十七篇文章,從多個角度闡述金磚國家的發展戰略,包括全球背景、改革困境、發展前景、戰略考量等,從“金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背景與意義”“金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路徑與方案”“促進金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的建議”等幾個方面展開深入討論。
王靈桂 趙江林主編 ·國際經濟 ·11.5萬字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修訂,需要從既有的研究和討論中汲取智慧,增強對合作社發展復雜現狀的洞察力,確切理解中國農民合作社發展的緊要問題。為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修訂,本書聚焦改革開放以來學界對此的思考,選擇了數篇有代表性的探討農民合作社本質問題的文章,并約請一些學者寫作其最新看法,展現30多年來農民合作社發展的不同歷史情境下學界的思考重點,以及學術研究和立法進程的互動。
仝志輝 ·部門經濟 ·18.4萬字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強調了穩中求進的重要性,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談了政府工作必須把握好的五個方面,其中擺在首位的就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執行。
黃守宏 ·中國經濟 ·2.4萬字
新常態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治理理念,在改革后半程,中國如何將發展進行下去?未來30年中國經濟應該怎樣布局?中國如何才能規避風險,抓住機會,并讓老百姓從發展中受益?中國如何才能建立一套符合國情的經濟治理理念?如何建立“成功的市場經濟”?本書從貨幣、金融、增長、轉型升級等中國最核心的經濟問題入手,并從“經濟學學理”的角度對中國經濟進行了一次通盤分析,旨在形成一套適用于中國的經濟分析理念與經濟發展戰略。本書不僅對當下最棘手的諸如霧霾和高房價等問題給出了政策建議,而且從長遠角度提出了戰略主張,并就如何對經濟進行“精準治理”,以達到“無波動增長”給出了分析。這是作者對經濟危機后一系列政策思考的結果,提供的是與常規思考不一樣的答案,其論斷新穎、獨到,不僅能讓讀者豁然開朗,也是政府的有益參考。
高連奎 ·中國經濟 ·13.1萬字
《聚變:產業轉型升級的C3模式:中衛體系經驗與大陸實踐》借鑒了臺灣中衛發展中心在臺灣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成功經驗,以及全國經濟百強縣昆山的產業集群實踐,以豐富的案例剖析了自行車、數控機床、電子、汽車以及服務業等多種類型產業集群的成功模式,從實踐到理論闡述了中小企業集群如何實現協同研發、共同進步,實現從產業聚集(Cluster)到聚合(Cooperation),最后到聚變(Coevolution)的升級飛越。在系統闡述中衛體系實務操作的基礎上,提煉出構造產業集群的C3模式,探索在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中國品牌的過程中如何走出中國特色的產業集群升級聚變之路。
王有柱 李保明 吳金希 ·中國經濟 ·11.5萬字
本書研發的過程中,團隊組織專門力量整理歸納了海量一手數據,吸收聽取了近百位一線監管層領導、從業人員和學者的心得和經驗,更分赴世界各地訪談數十名知名區塊鏈企業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將他們的創業歷程、經驗教訓和前景思考凝練匯聚到案例中。
王翔 ·部門經濟 ·9.7萬字
本書以互聯網公司的工作壓力案例為主要線索,嘗試從社會學的學科視角多角度多層面深度剖析作為新型工作環境代表之一的互聯網企業工作壓力的產生與緩解機制。書中詳盡地描述了案例企業組織內部的工作環境與工作過程,并將華爾街資本等宏觀影響因素加入到分析中來,最后結合近年來互聯網產業由PC端向移動端轉移的新進展,以及在技術、組織管理策略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的新變化,引入了幾家移動互聯網公司與案例企業進行比較。
梁萌 ·通俗讀物 ·14.4萬字
在本書中,作者采用淺顯易懂的案例和經濟學思維,分析現實生活中與數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哲學等相關的“大問題”,包括“萬物起源”“多重宇宙”“UFO是否存在”“量子糾纏”等。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打破認知囚籠,讓我們不再輕信所謂一成不變的定論,也不再不假思索地質疑那些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另類現象。即便你毫無經濟學背景,也可以在輕松又充滿驚喜的閱讀中獲得啟發,洞悉經濟學常識,修正偏見,以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重新認識世界,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斷和決策。
(美)史蒂夫·蘭茲伯格 ·通俗讀物 ·12.2萬字
本書立足于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高度,旨在通過編制、研究國家整體與居民、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及中央銀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對外部門等資產負債表,并結合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體制性、結構性特征,系統分析中國經濟規模擴張與結構調整的特點與軌跡,客觀評估各種短期與中長期經濟運行和債務、金融風險。
李揚 張曉晶 常欣等 ·財政 ·19.2萬字
本書通過一系列理論實踐探索,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并重,努力“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探索新常態”。運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方法,從經濟增長、自主創新、產業結構、生態環境、區域協調、混合所有制改革、金融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多角度全視野對當前和近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努力找到中國特色改革發展創新之路。
張冠梓 李富強 李平主編 ·中國經濟 ·1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