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這部小說的誕生和推廣,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何啟治息息相關,他是《白鹿原》的組稿人、責任編輯和終審編輯。何啟治與陳忠實交往了幾十年,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向陳忠實約寫長篇,這才有了之后的《白鹿原》。本書收錄了何啟治回憶陳忠實和《白鹿原》誕生的文章,以及《白鹿原》審稿意見,以及關于它出版后引起的爭議和討論,對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何啟治 ·鄉土 ·8.2萬字
這是一部商洛人寫商洛的書,是正宗的商洛土特產。它生動地記敘了發生在陜南商洛山區幾個宗族幾代人幾十年間的故事。商洛的歷史、商洛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風土人情,在這部書里一覽無遺。
流濤 ·鄉土 ·36.7萬字
農村改革開放初期、農民生活不斷提高的同時,還存在著大病、重病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書中描寫了一對農村青年夫婦王大生和鄭小梅,兒子查出患了白血病,要做骨髓移植,需要巨額手術費,全家賣盡家產、借遍親友,仍難以籌齊。在家庭、家人遭受重大災難情況下,為了迅速獲得經濟援助,治好兒子的病,鄭小梅聽信小道消息,不幸誤入歧途,受到非法對待。當她發現真相后,頑強不屈、拼命抗爭,在丈夫幫助下,逃出魔窟;并在國家法律援救下走出困境,使惡人受到懲罰。他們也在事實面前認識錯誤,接受教訓;并認清當前大好形勢,看明方向,和全家人一起,因地制宜,努力創業,終于獲得成功,不僅使自家迅速致富,也帶動家鄉人民經濟發展,共同致富,受到普遍贊揚。
周世鼎 ·鄉土 ·39.4萬字
本書是一部農村題材的小說。講述了1949年到1959年作者家鄉洪湖的一些人和事,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真情實感,用更為貼近現實的手法,寫出了農民們的心路歷程。為一部不可多得可歌可泣的農民贊歌。全書共四部,本書為第一部。
崔世雄 ·鄉土 ·18.1萬字
通過對陳欽一家為過上好日子一路奔襲的鋪陳、描敘,塑造了楊老爹、楊健明、李羊橋等一系列正面人物形象,展示了西部一個地方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以及青山綠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小山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百年來的奮斗精神和振興鄉村的艱難歷程,弘揚了時代正能量,發展了時代新文化。
李萬軍 ·鄉土 ·11.8萬字
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以寧夏南部山區的一個偏僻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個山村獲得富裕、安寧的具體變化。在山村面貌的巨變中,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村民們對土地深深的眷戀之情。
侯鳳章 ·鄉土 ·18.8萬字
本文是太宰治難得的“向陽之作”。通過對“尋根之旅”的描述,探求了自己作為津輕人的本質,通過與朋友之間的故事,間接表現出濃郁的風土人情。在展現出對鄉土熱愛的同時,也隱隱透出一份遠離喧囂的渴求。在當時的大背景下,也是追求寧靜的難得佳作。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本名津島修治(つしましゅうじ),日本小說家,日本戰后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逆行》、《斜陽》和《人間失格》等。太宰治從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為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獎的候選作品。結婚后,寫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為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留下了《人間失格》等作品。
(日)太宰治 ·鄉土 ·8萬字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數十萬畝荒漠變成了綠洲。“六老漢”和他們的后人,先后治理荒漠近40萬畝,形成了一條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讓風沙線倒退了15公里,有效地遏制了沙進人退的被動局面,確保了當地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態安全。他們凝聚的精神脊梁,撐起了八步沙的一片晴空,書寫了一段悲壯、豪邁、可歌可泣的故事……
陳玉福 ·鄉土 ·15.3萬字
小說通過對主人公劉丹桂驚險曲折的人生經歷的描寫,展示了當今城市和鄉村,在新舊交替時期人的思想掙扎、迷惑、抗爭的心理歷程。作者以本人家鄉劉家橋桂花坪作為文學地標,運用傳統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著重描述了丹桂被生活厄運逼入城市求生存,又歷經周折回鄉創業,建設家鄉的新女性形象。
劉明恒 ·鄉土 ·16.7萬字
一個新加坡來的制香人,一個家里賣燒餅的小青年,一個滿身市井氣的茶莊老板,他們的生活本無交集,卻因一個兩百余年的華麗古建山陜甘會館、一座破舊的三進院子、一本傳說中的宋代香譜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制香”和“磚雕、木雕、石雕”的技藝傳承,勾連出他們之間斬不斷理還亂的愛與恨,以及他們對傳統技藝、對故鄉、對老城深沉的情感。
王少華 ·鄉土 ·23.9萬字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中國,波及關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大地。在金山村這個美人窩,金菊、銀菊是一對具有傳奇色彩的雙胞胎姐妹花,在雙雙經歷不幸的婚姻之后,她們的命運是否能夠迎來轉機?而哥哥金田的意中人玉英,卻被父親許配給了一個包工頭的傻兒子,有情人能否終成眷屬?故事以三個女人的曲折命運為主線,以巧妙的筆法、奇詭的事件、跌宕的情節,生動展現了周原大地的鄉村生活圖景、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
張天福 ·鄉土 ·9.8萬字
《天行者》是一部以農村民辦教師生活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它以大山深處的的一所鄉村小學為背景,生動真實地刻畫了鄉村民辦教師的群體形象,寫出了他們內心世界的多個層面,給人以強烈的思想和藝術的沖擊感。讀過這部小說的人,無不為作家筆下鄉村民辦教師們質樸堅忍、無私忘我的生存毅力和精神品質深深感動。
劉醒龍 ·鄉土 ·20.1萬字
《巴山夜雨》寫于抗戰勝利之后1946年開始連載,1948年底載完歷時三年多,是張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筆觸,在控訴曰寇的戰爭暴行同時率先對民族心理進行探索,小說以主人公李南泉為軸心,向讀者展現了一幅蜀東山村眾生圖。人物栩栩如生,語言幽默犀利,在小說的描寫功力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張恨水 ·鄉土 ·5.2萬字
本書是“魯迅文學獎”獲獎作者劉醒龍先生的小說。生命需要不斷地充實,1992年的春天在香爐山正是如此。沒有那一段日子的假設,讓我每每感到惶惶。當然,我已經有過,完全沒有必要這樣。但我還是害怕。果真沒有那樣的三個月,我如今依舊孤獨的行走,就會薄如蟬翼,無法書寫而又不堪重負。那么是誰總是這么及時地在冥冥之中主宰著我呢?人算還是天算,這在生活和生命中,大約是永遠也不能完全企及的。只有一點是每驗必證,任何鄉土對于任何人來說都不是陌生的。香爐山對于每一個想去的人來講,也都是熟悉的,無論從前見過或者是沒有見過,只要是踏入其中就行。甚至不用尋找,那誰都認識的敦厚、和善、友愛、憐憫等,都會撲面而來。香爐山正是給了我這類被自身過度消耗了的營養,而我還是將它們作為藝術的靈魂。
劉醒龍 ·鄉土 ·31.4萬字
下鄉知青洛陽插隊落戶在藏族小寨子。在這里,他遇上了把他當親兒子看待的藏族老阿媽阿意白瑪、父親一樣嚴厲的多吉隊長、在生活上給了他不少幫助的像哥哥一樣的阿嘎。他與本地女知青美麗清純的達瓦拉姆相知相遇,使剛剛步入生活的洛陽,感受到了靈肉相融的美好愛情,可是,面對空瀠的人生理想,年少的洛陽第一次品嘗到了惆悵的滋味。達瓦拉姆成了公社小學教師。她認識了嘉措格老師,找到了她的真愛,希冀有一個可以終身停靠的港灣。在一個狂風四起的夜晚,達瓦拉姆為尋回偷偷溜進沼澤地套兔子的兩個孩子,陷進了深深的泥淖里……生性頑強的苗二,不懼權勢,同心愛的姑娘翁姆私奔,流浪他鄉……
嘎子 ·鄉土 ·21.5萬字
《李家莊的變遷》一書,以山西農村李家莊為背景,通過木匠張鐵鎖的遭遇,展現了抗日戰爭前后李家莊的巨大變化。張鐵鎖一家在農村遭受封建地主階級的殘酷欺壓,軍閥和地主相互勾結,魚肉百姓。張鐵鎖的爺爺和父親苦了兩輩子買下的十五畝地被村長李如珍等人霸占,他有理無處伸張,只能離鄉背井外出打工。在外地,他饑寒不保,還意外遇到仇人小喜,為了生存只能在其手下干活。后來時局動蕩,小喜的四十八師留守處解散,鐵鎖無奈回到老家……
趙樹理 ·鄉土 ·7.9萬字
小說寫了趙村一個叫柱子的青年農民的情感經歷。在當今鄉下農民傾巢出動進城打工的大背景下,柱子的媳婦蘭子媽也離家進城打工,柱子堅持留守家鄉,耕種田地。長期分離引發了兩人的感情危機。此時,村里留守媳婦玉秀,走進了柱子的生活。隨著二人交往的增多,柱子的精神上有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同時,隨著鄉下青壯男女大批進城,給農村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留守老人的生存、留守兒童愛的缺失、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問題等,農業現代化及新農村建設流于一句空話。誰來拯救農村?二十一世紀的鄉村,應該走向何方?
李文里 ·鄉土 ·18萬字
《肩擔客》是一部以贛南客家題材的長篇小說。該小說具有很強的地域色彩與人文氣息。這是一部向蓽路藍縷、艱苦卓絕的客家先賢致敬的作品。在古代,贛南山多田少,在地主的盤剝下,廣大勞動人民“上無片瓦下無片土,家無立錐之地”。當時,很多青壯年被迫無奈出遠門,靠打肩擔謀生,肩擔客的隊伍非常龐大,打肩擔也成為了山區貨物流通的主要方式。但是打肩擔也是困難重重,險象環生,甚至會丟了性命。小說的講述對象即這樣靠出賣苦力維持生計的肩擔客。作者通過大量的采訪與搜集資料。還原了這一古老的職業圖景。肩擔客是一些常年走在路上的人,通過他們的經歷與見聞,串聯起贛南的風俗文化山川風景。這是一幅展開的贛南客家圖卷,也是一部厚重的歷史。
廖曉云 ·鄉土 ·16萬字
這是作家孫惠芬的最新長篇小說。上卷故事發生在1992年,在遼南北部山區一個叫小峪溝的村莊,好高騖遠、三十多歲都沒娶上媳婦的農民工湯立生,突然從城里領回一個叫冷小環的女子回家結婚,因親哥霸占房子不讓進家,就把媳婦領到堂哥湯犁夫家。可在結婚三個月后,不幸發生,湯立生一天半夜回家,發現老婆和堂哥在木匠鋪的工棚里,激動之下喝了農藥,在醫院搶救半個月無效后被拉回家等待死亡,故事聚焦并呈現了三個人在三天內經歷的情感崩塌和人性糾葛。下卷故事講述了湯立生死后,剩下曾經深愛卻經歷了道德審判和良心追問的湯犁夫、冷小環,從黑暗的小屋走出,面向漫長的日子、無邊的鄉村與城市,他們如何在鄉村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的年月,置身滾滾洪流。這是一部從人的道德難題和精神困境入手,探索人類精神超越如何發生的農村題材小說。作品細密又深入地講述了中國農村中那些有著“靈魂清潔”的農民,他們怎樣在城鎮化進程與靈魂拷問中完成自己的精神救贖。
孫惠芬 ·鄉土 ·48.8萬字
《草木志》是著名作家老藤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長篇小說。本書圍繞由清代驛站演變而來的村莊——墟里村的振興發展,講述了干部“我”、邵震天等人在黨的鄉村振興戰略引導下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驛站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驛路·遇見文旅融合項目,終于讓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并走上了健康富裕之路。小說具有濃郁的東北邊陲地域特色,在深厚的鄉土文學傳統中探求藝術新質、更新敘事經驗,體現出“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
老藤 ·鄉土 ·2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