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梁曉聲
作品粉絲 559 人
全部作品
知名作家梁曉聲散文集,收錄梁曉聲近年創作的近三十篇散文隨筆,語言平實,內容質樸,講述作者的切身經歷。書中內容覆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立足當下,回憶當年的種種,其中有對過去歲月的追憶,有對普通人故事的記述,也有作者自己的感懷。作家梁曉聲以平實的語言描繪了歷史的細節,展現了中國多年來的滄桑巨變,貢獻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設設想。書中的文字將他的家國情懷一一呈現,帶領我們走入老一輩知識分子所講述的過去。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1.7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的短篇小說選集,收錄了《天若有情》《白樺林作證》《北大荒紀實》《鹿哨》等一系列梁曉聲具有代表性的小說。在梁曉聲的筆下,人世間的愛以多種形式真切存在于我們的愛情、友情、親情之中。是兩顆孤獨的心找到了救贖,是挫折、貧窮中的互相攙扶,是陌生人之間真摯的善意,也是將自己的青春獻給國家的忠貞。青春時期的浪漫與激情不都是圓滿的,但遺憾也讓那些回憶多了一些刻骨銘心。
梁曉聲 ·作品集 ·14.9萬字
本書作者梁曉聲以小說家的生動筆法,社會觀察家的敏銳思考,記錄了各色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百態,淋漓盡致地繪制了他們五光十色的精神圖譜。諸多普通人的故事和平凡人的生活的拼接與組合,形成了這個國家的溫度與性情。作者所記錄的中國人的日常,飽含對小人物的關懷,對人性的關照,對人文情懷的推崇,進行著對當前中國社會世道人心的追問。
梁曉聲 ·名家作品 ·14.9萬字
本書精選32篇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的哲思散文,包括生活與理想、困境與人生的真摯感悟,讓我們知道生活就是為了活著的時時刻刻,平凡就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思量得失之間,我們拿得起也要放得下,世界繁亂,我們能夠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1.3萬字
《父母歲月》一書是對梁曉聲文學思想及創作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是對其文學創作的一次階段性總結。我們取其精華,以時間順序為軸,通過巧妙的串聯及編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見微知著的文學樣本,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梁曉聲作品的思想深度。這些看似獨立的故事,其實內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完全可以將其看成一個整體,即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的男女主人公是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起誕生的,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故事里看到兩人相知相戀、結婚生子,然后攜手共度一生。兩人的一生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弱小貧窮慢慢走向繁榮富強的過程。他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更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他們的故事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成長史,亦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成長史。
梁曉聲 ·作品集 ·44.3萬字
本書是梁曉聲的短篇小說選集,收錄了梁曉聲創作的《死神》《新編〈聊齋志異〉》《古硯記》《一只風箏的一生》等短篇小說,積雨云撕裂自己以呼喚熾熱的生命;籠中鸚鵡的生命消逝得悄無聲息;夕陽下幽怨的口哨聲是在嗔怪被遺棄的命運……作者以極富想象力的筆觸描繪出無數紛雜的夢,夢中有怪奇,有幽默,也有令人捶胸頓足的悲憤。故事以寓言的形式,道出對生命、對自由真諦的思索。梁曉聲將自己多年間無數所見包裹以幽默奇幻的文字,使之充斥著令人沉醉深思的情愫。
梁曉聲 ·作品集 ·12.5萬字
《母親》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小說。該小說部分內容被選入了國家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8課。作者在小說中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勤勞節儉,保持善良、純正的品格,以身作則,在做人、做事方面給兒女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表現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同時,作者以母親為縮影,描述了中國社會的起伏變遷,多層次描寫了社會底層人物的命運。小說語言樸實,字里行間充滿了感人至深的意境,在嚴肅的同時,作者巧妙的文筆又讓文章時不時充滿幽默氛圍。作品體現了中國人對家的看重,也含有父母為子女無條件付出的精神,具備及其強烈的人文關懷。
梁曉聲 ·作品集 ·14.8萬字
2000年,中文系新生李曉東和徐冉在去往大學的火車上初遇,小小的沖突后,彼此的印象都堪稱不佳。他和她都沒想到,這是一場漫長的纏綿抑或糾纏的開端。傳道、授業、解惑……大學里道理分明的為人處世,在象牙塔外卻陷入重圍。《傷逝》中涓生和子君的悲劇,難道真會以另一種形式,在新世紀上演?家鄉、省城、北京……人生軌跡的迂回曲折,無非是尋覓一方安居之地。總要等到奔波疲累后,才驀然發現: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梁曉聲 ·社會 ·28.1萬字
《我們如此相愛》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男主人公李曉安是來自北京的知青,與好友們結伴到北大荒插隊落戶;女主人公秀娥則是當地的姑娘,美麗、真誠,富有愛心。李曉安與秀娥在相處中漸生愛慕,而她的父母害怕知青返城會拋棄自己的女兒,選擇逼秀娥嫁給別人,在悲憤與無奈中秀娥精神失常。李曉安毅然決定與秀娥結婚,長久地留在了北大荒,直到母親以病重為由要求他回家……
梁曉聲 ·作品集 ·12.6萬字
本書從“美得剛好”“何以善良”“生死疲勞”“浮世遠觀”四個維度,精選梁曉聲知人論世的多篇代表性散文佳作,集結而成。在《我與文學》《讓我們的頭腦聰明起來》《關于好人、壞人》等文章中,梁曉聲從日常小事切入,講述為人、為文、處世的準則。梁曉聲的關注點始終在紅塵中的微小的個體。“活得明白”絕不是教人庸俗的成功法則,而是要讓人成為獨立、正直的堂堂正正的現代人!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回家》是梁曉聲中篇小說精選集,包括《回家》《疲憊的人》《山里的花兒》《舊莊院的廢墟上》四部作品。小說著眼于社會的普通大眾,記錄著蕓蕓眾生的酸甜苦辣和心路歷程,真實反映他們的信仰、理想、失落,為他們的可貴品格而歌頌,為他們的坎坷遭遇而不平,體現了作者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博大的人文關懷,以及深刻的洞察力和認識。
本書精選了梁曉聲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包括《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等名篇。其中,《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今夜有暴風雪》榮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本書以歷史理性主義的態度,在粗獷、濃烈、嚴峻的氣氛里,刻畫了曹鐵強、劉邁克、裴曉蕓等令人肅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毫無諱飾地書寫了一代知青在艱苦卓絕的歲月里的坎坷命運,充滿激情地描繪了他們善良的情懷、正義的品格,抒寫了他們的理想與追求、痛苦與幸福、堅韌與樂觀,熱情地謳歌了人性之美。本書被視為“知青小說”里程碑式的作品。整體氣勢雄渾、沉郁悲壯,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氣息濃郁。
梁曉聲 ·作品集 ·17.8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一部關于人生活法的散文集。其中收錄了眾多佳作,《恰同學少年》不僅飽含朋友間的溫情,也浸潤著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思,以及行走在紅塵世界的萬般感慨;《同代人賦》能讓讀者看到史詩般的百態人間,感受作者溫情質樸又深刻豪邁的氣質;《歌者在橋頭》講述了艱苦生活中的人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既滄桑又悲哀。讀完此書,或許能洞見社會,洞見生活,洞見自己。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3.8萬字
一段湮沒于歲月深處的童年往事,一個少女無心犯下的過錯,釀成了別人的悲劇和自己的苦果。塵封多年的悔愧,使她走上了漫漫救贖之路,并以海外歸人的身份,見證了中國故事。期間遭遇了不少糾葛,引發出一連串啼笑皆非的故事。在對人性的窺探和歷史的醒悟中,體味生命幽微處遼遠廣闊的情義與感動。作者在小說中還闡述了關于時代的反思,關于農民生活百態與意識形態,關于人性的善良和狡猾、寬容與寬恕等,呈現歷史和人性的多義,發掘思想深處的壯美。本書是一部充滿社會思考和哲學意味的現實主義佳作。
梁曉聲 ·社會 ·13.2萬字
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寫給年輕人的沉思錄。執筆50余載,28篇散文精粹集結成冊。本書是一部有關生命思考的評論性散文集,編選自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先生散文隨筆中的精華文章,共收錄其散文28篇,從抵御時代的污濁和浮躁到浮世萬象下的人生百態,從為什么我們對“平凡的人生”深懷恐懼到我們為什么如此倦怠,書中浸潤了作者對現實生活和浮世萬象的沉思及感觸,積聚了很多看待人生、看待生活的積極視角。愿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來自歲月和生活的饋贈,不忘初心。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1萬字
本書以共和國同齡人與祖國共同走過的歷程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鄉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為主線,展示了中國社會近幾十年所經歷的風雨歷程,勾畫出共和國的年輪。書中的主人公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的自然災害,過早地嘗到了生活的艱辛;轟轟烈烈的時代大事件,使他們激揚過也失落過;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們熱血沸騰,也令他們迷茫無奈。他們有中國傳統的家庭親情,又有比親情更高、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友情,還有陰差陽錯、充滿悲劇色彩的愛情。當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時候,他們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已經逝去。但是,他們憑著堅韌不拔的意志,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用自己的智慧和鮮血譜寫著一代人的壯美人生。該書曾拍成電視連續劇,榮獲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反響空前。
梁曉聲 ·社會 ·38.9萬字
梁曉聲是當代中國真正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也是一位不愿“出書”的作家。對于自己的書,他給予的評價是“有影響的,但不是暢銷的書”。也許是因為他總是愿意用深刻的文字直白地剖析時代與社會的痛點,不留情面。說到“讀書”,梁曉聲依舊沒有華麗的詞藻堆砌,只是用平實卻誠懇的語言在與我們對話,以一個讀書受益者的身份向我們日益脫離閱讀與書籍的社會投擲一粒石子,即使聲響兒不大,但也能漾起波紋。“讀書吧!”這仿佛是他最愛說也最想說的話了。此書送給在人生路上彷徨的你,讀書吧,這是人生千萬種事情中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了。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1.5萬字
《返城年代》是梁曉聲的代表作,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在哈爾濱生活的幾個返城知青家庭的悲歡故事,反映一代人在激情過后的掙扎與創痛。小說以林超然、何凝之、羅一民、楊一凡、張繼紅等人物命運的發展與糾葛為主線,藝術地、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了知青返城后所經歷的生活的艱辛、迷茫、彷徨、辛酸,甚至絕望。然而,他們不曾向命運低頭、向生活屈服,通過奮斗與打拼,終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與歸屬。
梁曉聲 ·社會 ·44.6萬字
《人間煙火》以建筑工人葛全德及其兒女的事業、愛情、人生軌跡為線索,葛全德對“四化”目標的追求、商業局長公安局長為國家的無私奉獻為關鍵轉折,用深刻的筆觸還原了20世紀中期城市建設、返城青年就業問題的真實景象,通過眾多人物的視角和層次描寫出社會發展的巨大變遷,老一輩對集體、國家利益的無私與忠貞,場面宏大,體現了濃厚的時代感。
梁曉聲 ·作品集 ·14.6萬字
本書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的散文精選,收錄了《人生的意義》《當代中國青年階層分析》《最合適的,便是最美的》《狡猾是一種冒險》等多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文章寓言性、故事性的描寫,把復雜的人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對時事熱點的評說更是風格獨樹一幟,而文中也處處透漏著梁曉聲對年輕一代的關懷與期待,同時對這代人抱有充分理解與信任,相信他們即使在認清人生背后的真相時,也會依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