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科學現象學
- 張昌盛
- 2742字
- 2018-11-08 19:42:11
第一章 先驗主體間性的自然科學現象學的研究綱領
引論 從自然化現象學到自然科學現象學
近年來,自然化的現象學的興起和發展,主要是由于近年來認知問題的科學研究向現象學尋求理論資源和方法論啟發而促成的。哲學家們對這種跨學科的研究的路徑及動機的理解有歧義,或者被理解為現象學與經驗科學的對話,或者被認為是對現象學的自然化。本文從對自然化現象學的基本觀念的分析切入,探索是否可以立足于現象學的立場與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話、進而把對整個自然科學乃至自然作為現象學研究的基本主題的可能性。本章的主要任務是從先驗現象學的理論和對科學的觀察實驗的經驗的重新理解兩方面來論證立足于先驗現象學立場研究自然科學與自然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擴展和改造自然化現象學概念而提出自然科學現象學的概念,并基于現象學的意向性理論初步闡述其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基本主題。
所謂自然化的現象學(Naturalizing Phenomenology)是一種對意識的跨學科研究的解釋性的理論框架,這種研究主要的側重點和出發點主要是當代認知研究領域,現象學主要是被作為輔助性的思想資源和方法論工具而引入和使用的。
自然化的現象學研究,以神經現象學為其典范。神經現象學是由現象學和神經生物學的關聯而形成的。因此,這里以神經現象學為例,分析在其中現象學和自然科學的相互促進的動態關系。
神經現象學的基本預設是第一人稱的意識現象與神經元的大規模的動力學狀態具有某種對應關系,借用現象學的理論、視角、方法,為神經科學研究提供理論前提的檢驗和實驗方式的約束和指導,以第一人稱的經驗數據,與神經科學研究相互參照。
神經現象學對意識現象的分析和理解是立足于自然主義的經驗性科學的解釋框架。神經現象學中,第一人稱的研究主要是作為神經科學研究中的局部的輔助手段,現象學以自身的方法和理論,提供第一人稱的數據,同時為神經科學的實驗設計,提供理論的限定和指導。可以說,在神經現象學中,現象學的獨立立場并沒有貫穿于整個研究過程,反而是自然主義立場占據主導地位。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神經現象學所標榜的現象學的方法,本身是可疑的。因為,現象學的分析和反思意識的方法確實是第一人稱視角,但第一人稱視角的意識研究,未必是現象學的,也可以是內省心理學的方式。神經現象學所需要的對意識現象的第一人稱的數據,往往是具體的、經驗性的數據,很難看出來在何種意義上引入了現象學的反思和本質直觀的描述來提供意識現象數據。
目前,這種以現象學與自然科學的相互結合的、具有綜合性特點的自然化現象學研究的盛行,意味著現象學的視角和方法介入一些科學研究領域的哲學研究路徑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述的神經現象學以及生態現象學。可以相信,這種綜合式的研究可以擴展到更多的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那么這種研究的限度在哪里呢?這種自然化現象學的研究是否可以擴展到關于微觀和宇觀的自然現象的科學研究領域,出現所謂量子現象學或者宇宙學現象學?如果自然科學的經驗可以觸及的自然領域,恰好是現象學意義上的意向性的經驗結構可以涵蓋的領域,這些領域可以看作關于世界的超越性的意向相關項,而且我們關于這些自然領域的經驗蘊含主體性的維度,那么,可以設想現象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分析的框架在原則上可以應用于這些領域。
從胡塞爾和梅洛-龐蒂等現象學家的理論闡述可以知道,自然應該成為現象學研究的重要而基本的領域,而為了研究自然,現象學也應該直接面對科學研究的各種重要的主題,并挑戰其中涉及的根本哲學難題。通過現象學對先驗哲學概念和理論的重新詮釋和對經驗性的領域的重新理解,先驗現象學可以下降到作為主體間性的構成經驗視域的歷史的、發生的、文化的生活世界之中,當然也可以下降到作為生活世界的特殊傳統之一的科學研究的領域,去闡明科學研究之中涉及的認知模式和意識的結構,以及作為意向相關項的科學理論以及自然現象等。
這種關于科學與自然的現象學研究,如果套用神經現象學與生態現象學的命名方式,可以稱之為自然科學現象學或者自然現象學。其中面臨一些基本的問題:一方面,把這種類似自然化現象學式的研究擴展到自然科學的一般性領域或者更多的領域是否可行,以及其理論依據在哪里?另外一方面,對于現象學與自然科學的這種綜合性的研究,應該建立在一種什么樣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框架之上?這兩個問題都需要結合自然科學的實際以及現象學的理論進行論證。
這里涉及以往被自然化現象學掩蓋或者忽略的問題,那就是現象學的立場與經驗性的自然科學通常持有的自然主義立場之間的緊張和沖突。在以往的自然化現象學中,主要的立場傾向是立足于自然主義立場的分析和解釋框架來選擇性地接受和改述現象學的立足于第一人稱的陳述。而我們知道,胡塞爾的現象學以反對心理學中的自然主義和科學主義的方法論和形而上學立場而著稱于世,現象學的方法首先是要懸置自然態度,而自然主義也是一種理論化的自然態度立場。因此,這里需要對自然科學與自然主義做一個合理的區分,我們對自然科學的現象學反思,一方面基于對自然主義的批判;另一方面也是從現象學的視角重新理解自然科學,并剝離自然主義對科學的真實形象的遮蔽。
鑒于以往的自然化現象學往往以自然科學或者自然主義的解釋和分析框架來容納現象學的直觀經驗甚至理論觀點,從而造成了對現象學的立場的偏離和對理論的誤讀,那么如果堅持立足于現象學的第一人稱視角和理論分析框架去容納和理解自然科學的觀察實驗所呈現的現象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則使得這種綜合性研究呈現為是作為對科學與自然的現象學研究。這種設想中的研究應該是對以往的現象學研究范圍的擴展以及對現象學的基本理論問題的深化,也是對現象學的研究綱領在自然和意識領域的徹底化。
完全不同于神經現象學之類的自然化現象學以現象學作為科學研究的輔助部分、以自然主義立場汲取現象學的理論養分和經驗數據而進行的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科學現象學是立足于現象學的第一人稱視角,以科學經驗及其理論為輔助工具,以現象學的描述和先驗分析方法,對這些經驗和理論的意義進行重新理解和闡釋,促進現象學對于主體與自然、意識與外在存在的關系等問題的深入探索。其基本的互動性關聯方式是,基于科學經驗及理論對現象學的啟發以及從現象學對科學及其經驗的重新理解和詮釋。
因此,這里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先驗現象學立場,以對自然科學的現象學研究作為對自然的現象學研究的主要中介和途徑,通過轉變先驗的觀念而使先驗的分析可以下降到歷史的生活世界,對自然科學研究的經驗和理論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重新轉化及納入現象學的研究范圍。因而它與任何對現象學的自然化不相干,無論從研究的主題還是從所持的基本立場而言,稱之為自然化的現象學是不妥當的,因此這里把它命名為自然科學現象學。這種自然科學現象學的研究路徑就是通過自然科學與現象學之間視角的不斷切換和相互觀照而進行的先驗現象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