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日本(第3版)
  • 韓鐵英
  • 9405字
  • 2019-01-04 14:08:43

第三節 特色資源

一 名勝古跡

日本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截至2015年7月,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15處,另有4處被列為自然遺產。在世界各國影響較大且深受中國人歡迎的主要景點如下。

富士山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被日本人民譽為“圣岳”。富士山位于本州中南部,距東京80千米,面積90.76平方千米,海拔3776米,山峰高聳入云,冬季山巔白雪皚皚。山體呈圓錐狀,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日本詩人曾寫下“玉扇倒掛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來贊美它。自日本有文字記載以來,富士山共噴發過18次,最后一次是在1707年,此后它變成了休眠火山。

東京塔 東京塔是位于東京市中心的一座鐵塔,于1958年建成。它是模仿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的,高333米,是當時東京的最高點。塔身為棱錐體,有黃、白、紅三種顏色,鮮艷奪目。塔內有水族館、餐廳、商店、咖啡廳等設施,塔上還有兩個分別高達150米和250米的瞭望臺。站在這里,東京的景致盡收眼底。

東京晴空塔 東京晴空塔的日文為“スカイツリー”(sky tree),因此也有人譯為“天空樹”,正式命名前曾被稱為新東京塔,是位于日本東京都墨田區的電波塔。東京晴空塔于2012年2月29日建成,同年5月22日正式對外開放。其高度為634米,于2011年11月17日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第一高塔”,成為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電波塔。東京睛空塔是世界第二高的建筑物,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828米)。

東京晴空塔的350米處為第一展望臺,里面有餐廳、咖啡廳及商店等,地板全是透明的,用每平方米耐重800公斤的強化玻璃制成,人進去以后仿佛凌空站在350米高空上俯瞰地面。450米處為第二展望臺——長達110米的“天望回廊”,供游客觀賞東京夜景。

金閣寺 金閣寺的正式名稱叫“鹿苑寺”,修建于14世紀,位于京都市西北部,原為鐮倉時代公卿西園寺公經的別墅,后歸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所有,并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和擴建。它共有三層,第二和第三層的外墻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所以被俗稱為“金閣寺”。它的第一層為平安時代的貴族風格,第二層為室町時代的武士風格,第三層仿照我國唐朝的“究竟頂”。在它的塔頂尾部裝飾著一只金銅合鑄的鳳凰,更為這座建筑平添了幾分美麗。寺前是以鏡湖池為中心的庭園,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寧靜優雅,別有一番景致,堪稱京都的代表性景觀。

銀閣寺 銀閣寺位于京都東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按金閣寺的造型修建。銀閣寺以清凈幽雅的獨特風格與金閣寺的光彩奪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是一座精致的兩層閣樓。第一層被稱為心空殿,是出家人念佛修道的地方;第二層被稱為潮音閣;第三層是禪宗佛堂。銀閣寺是寺廟,也可以居住,這里環境優美,風景宜人。

奈良 奈良市位于日本中部,是日本歷史名城和國際觀光城市,也是奈良縣政府所在地和奈良縣最大的城市。公元八世紀日本首都平城京設在此地。首都遷至平安京(京都)以后,奈良被叫作南都,以日本佛教為中心發展起來。奈良市東部保存著平城京時期的許多文化遺產,僅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遺跡就有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春日山原始森林、元興寺、藥師寺、唐招提寺、平城宮遺址等。

鐮倉 鐮倉市位于神奈川縣,它是僅次于京都、奈良的一座古都,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12世紀末,源賴朝在此創建幕府,開了武士政權的先河,以后直到1333年,這里一直是幕府所在地,是日本的政治中心。當時,這里除了幕府的衙門和武士們的宅邸外,還建有不少神社和寺院,繁榮一時。鐮倉幕府滅亡后,鐮倉便隨之衰落了,但到江戶時代作為游覽地又得到了復興。

作為古都,鐮倉至今還留存著具有濃郁鐮倉時代風格的建筑。其中,鶴岡八幡宮的名氣最大,它供奉著源氏家族的守護神,由源賴朝將軍從其家鄉遷來此地,是鐮倉古都的象征性存在。此外,還有圓覺寺、妙本寺等古老寺院及鐮倉大佛等著名的名勝古跡。

箱根 箱根是日本著名的觀光療養勝地,大體上位于神奈川縣箱根町境內,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組成部分。境內有箱根火山(最高峰海拔1438米),還有許多溫泉,蘆湖、大涌谷、仙石原等自然風光景點也很有名。蘆湖南岸的箱根關是古代戰略要地。那里有山色湖光,妍麗明媚,許多國際會議在此召開。

以富士山為背景,箱根長期以來是大眾休息和娛樂的場所。箱根的16個溫泉分布在一個淺淺的峪谷里,早川和須云河在那里交匯。其中,宮下溫泉是最古老、最興盛的一個。強羅溫泉有利用舊財閥的別墅建成的旅館和各公司的療養所等。小涌谷溫泉有設施完備的溫泉娛樂城,小涌園“悠內三”是其中最大的溫泉娛樂場,在這里可身著游泳衣游玩。另外,還有純日式風格的入浴設施“森林溫泉”。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由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及其弟子親手興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它位于奈良市五條町,是一組具有中國盛唐建筑風格的建筑物,已被確定為日本國寶。唐代高僧鑒真(688~763年)東渡日本后,于公元759年開始建造,公元770年竣工。

寺院大門上紅色橫額“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謙女皇仿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所書。寺內,松林蒼翠,庭院幽靜,殿宇重重,有天平時代的講堂、戒壇,奈良時代(710~794年)后期的金堂,鐮倉時代(1185~1333年)的鼓樓、禮堂及天平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經卷。

橫濱中華街 位于橫濱市中區山下町,是山下公園西南的一條中國菜館街,以前曾被稱為“南京街”。中華街是全日本最大的唐人街,有十多個區域,共有五個古老的門,住戶90%是華人。正門入口處矗立著15米高的牌樓,上面寫著“中華街”三個大字,大街西側排列著色彩繽紛的飯店,有百余家。菜館分為廣東、江蘇、山東、四川四大菜系,各種中國菜都既保持著原有特征,又迎合了日本人的口味。

中華街中部有一座關帝廟。每年關帝誕辰都舉行慶祝活動,如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放鞭炮等。2006年又建造了一座媽祖廟。

當附近橫濱棒球場舉行棒球比賽時,會有幾萬日本人光顧這里,絕大多數要在此用餐。許多人還要到這里的進口商品店看一看,那里主要賣從中國或亞洲其他地方進口的糖果。此外,中華街還有許多中藥店和茶莊。

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位于名古屋市的中央,裝飾在城堡瞭望樓——天守閣屋脊上的金色獸頭瓦最為有名。1612年,當時的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修建了名古屋城,此后到幕府倒臺為止,它一直都是德川三大家族之一的尾張德川家族的居城,極盡奢華。名古屋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于1945年受空襲,大部分被燒毀,1959年重建天守閣,改為地下一層、地上七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從那以后,天守閣的秀姿一直是名古屋的象征。

城堡內1~5層是展示室,對外開放,在這里可以親眼看到與尾張德川家族有關的各種物品等反映名古屋城歷史的資料。另外,在以名古屋城為中心開辟的名城公園中,一年四季,名花異草爭奇斗艷,不少市民樂于在此散步休閑。除春天的櫻花節之外,還有名古屋城夏日廟會、菊花人形展等各種活動,都值得一看。

名古屋城東側是一片建于17世紀的住宅和外涂泥灰的倉庫等建筑物,街景別有一番風情。城堡南側則是連片的行政大樓區,古色古香的舊時屋宇和現代新穎建筑物協調地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市容是名古屋城周圍一道獨特的景觀。

松島 松島位于宮城縣,也可視之為仙臺的周邊城市,是個古跡處處、充滿歷史氣息的地方。這里因昔日地殼變動而產生的260多座島嶼,不但山形壯麗,而且擁有天然溫泉,成為溫泉勝地之一。白天一座座島嶼躺臥在碧藍港灣上,陽光揮灑,格外亮麗;到了黃昏,轉瞬又變成如詩如畫的風情。二月份的松島有牡蠣祭,八月份有放燈籠焰火大會,十月份的園游茶會,更令松島充滿魅力。它與廣島的嚴島、京都的天橋立并稱日本三大名勝景觀,一年到頭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乘坐游覽船周游列島令人心曠神怡。

松島景區中最重要的一個島叫仁王島,位于松島灣的中央,統領全灣的島嶼。這個島經過大自然幾千年海浪的浸蝕,上半及下半部是較硬的泥板巖,中間是普通巖塊,由下而上逐步收窄而呈現出一個奇怪的模樣,有眼有嘴,還有著尊貴的仁者風姿,頂上有如戴了一頂王冠,稱其為仁王可謂貼切之極。

二 著名城市

如前所述,截至2015年7月,日本人口在50萬以上的政令指定市有20個,它們可以說是日本等級最高的城市。然而,城市的規模或等級與其知名度并不一定成正比。這里僅介紹以下幾個比較著名的城市。

東京 東京舊稱江戶。1457年建城。1868年改稱現名,1869年成為首都。1923年遭關東大地震破壞,后經重建和擴大。1943年改稱東京都。現在,它是日本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它位于本州島東南部,臨東京灣。作為首都,它下轄23個特別區、26個市、5個町(鎮)和8個村(包括海上的伊豆諸島和小笠原群島)。截至2017年11月,東京面積2191平方千米,人口1350.7萬。其中,23個特別區是中心市區,面積共有591平方千米,這些特別區實際上是作為“城市”的、狹義的“東京”。

東京城市中心的街巷布局、道路以及護城河,繼承了江戶時代的框架。1873年開設鐵路,1903年開通了市內電車,1927年上野至淺草間的地鐵通車,推動了東京的發展。隨著歐洲文化的傳入,1873年在銀座建設了由磚瓦建筑組成的商店街,在丸之內出現了由紅磚建筑組成的辦公大樓街。1923年建成的丸之內大樓,成了高層辦公大樓的代表,古老的江戶街道逐漸變成西洋式的東京街道。

由于東京1964年舉辦奧運會,于同年開通了新干線和高速公路,日本人口開始向東京集中。現在的東京高層建筑林立,而地下還分布有四通八達的由15條線路組成的地下鐵路網。

東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以皇宮為中心,霞關、永田町附近集中了國會、內閣及其下屬行政機關、最高法院等司法機關的辦公大樓。

東京還是日本的教育文化中心。這里設有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中央大學等大約70個國立、私立大學,還有上野國立博物館、科學博物館、西洋美術館等各種文化設施,圖書館也很多。在藝術方面,有傳統的歌舞伎座、寄席(類似相聲)劇場,影院、劇場甚多。在體育方面,有神宮外苑、駒澤奧運會公園的各種比賽設施,有舉行劍道、柔道等比賽的武道館、講道館,還有舉行專業棒球比賽的帶有開閉式屋頂的東京體育場、舉行相撲比賽的國技館、府中的賽馬場等。

東京是日本最大的經濟中心,日本60%的大公司和1/3的銀行將其總部設在這里。東京還是全國最大的制造業中心,其印刷出版、電子、電機、運輸機械、食品和精密機械均居全國首位。東京的第三產業占日本整個產業的68%,海港進出口總值亦居全國前列。

在商業方面,銀座、新宿、澀谷、淺草、上野、池袋、日本橋等繁華街上有許多家大型百貨店,市內各地區都有大型超市,小型便利店、飲食店等更是星羅棋布。歷史古跡有淺草寺、回向院、護國寺、泉岳寺、增上寺、筑地本愿寺、尼古來堂、明治神宮、靖國神社、湯島圣堂等。市區主要公園有上野公園、清澄庭園、小石川后樂園、芝公園、自然教育園、新宿御苑、濱離宮、日比谷公園、六義園等。此外,在郊區還有秩父國立公園,伊豆諸島也已成為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一部分。都立公園有高尾山、秋川丘陵、瀧山(瀑布山)、羽村草苑丘陵、狹山丘陵、多摩丘陵、江戶川水鄉、武藏等。在郊區有井之頭公園、多摩湖、多摩動物園、神代植物園、深大寺、日原鐘乳洞、御岳山、豐島園等。

東京與北京于1979年結為友好城市。歷史上,孫中山、宋慶齡夫婦,廖仲愷、何香凝夫婦以及周恩來、郭沫若等中國的著名人士,都曾長期在東京居住。

京都 京都市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區、京都府南部,是一座內陸城市,總面積為827.90平方千米,占京都府總面積的17.9%,是京都府所屬各市中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城市。京都市是京都府的首府,也是政令指定市之一,人口在全國居第八位。

從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桓武天皇修建平安京時參考了風水思想,并且效仿了中國唐代的京師長安,因此平安京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千米,東西長約4.5千米,面積相當于中國唐代長安城的五分之一。天皇居住的大內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分。平安京堪稱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城市。平安京的城市布局特征一直保留至今。長年的歷史積淀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因此京都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市的部分歷史建筑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工業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

京都還是西日本的“學都”。在京阪神地區,更有“在京都上學、在大阪賺錢、在神戶生活”這樣的說法,可見京都教育的發達程度。2012年,京都市內共有123所幼兒園、187所小學、102所初中、53所高中和30所大學。2009年,在京都就讀的大學生多達139237人,在日本所有城市中位列第二,學生占總人口的比例則高居首位。

京都的大學中,歷史最悠久且學術地位最高的是京都大學。而在私立大學中,同志社大學和立命館大學規模最大。除了這三所大學之外,京都市的主要大學還有京都產業大學、龍谷大學、佛教大學、京都女子大學、大谷大學、花園大學、京都造形藝術大學、京都精華大學、京都外國語大學、京都教育大學、京都府立大學、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等。

1994年,京都市成立了京都大學中心(現改名為京都大學聯盟),其目的是促進各大學之間的合作,加盟大學的學生可旁聽其他加盟大學的科目并取得學分。眾多的大學使得京都的科研事業也頗為發達,京都大學的桂校區已成為京都市的一大科研中心。眾多學會的總部設在京都,如日本人文地理學會等。京都的大學也頗為重視國際學術交流。

1974年5月10日,京都市與西安市結為姊妹都市。

橫濱 橫濱市是僅次于東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位于日本關東地區南部,東臨東京灣,南與橫須賀等城市毗連,北接川崎市。

最初,橫濱只是東京灣畔的小漁村。1859年,橫濱成為自由貿易港。1873年,橫濱發展成日本最大的港口,1889年建市。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使橫濱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橫濱遭轟炸,戰后得以重建。

橫濱是國際港口都市,也是神奈川縣政府所在地,為政令指定市之一。該市擁有日本國內僅次于東京都區部(23區)的人口,也是人口最多的市級行政區。市內有位于東京灣西岸的橫濱港,經常被視為東京的外港,沿岸設有大量的港埠設施與伴生的工業與倉儲產業。橫濱是日本與東西方交流的重要城市。

在經濟方面,橫濱地處全國四大工業區之一的京濱工業區的核心,工業發達,以鋼鐵、煉油、化工、造船業為主,全市有大小工廠8300多家,工業生產總值居全國第三位。橫濱山下町的“中華街”是華僑聚居區,區內有大小130多家中式餐館。橫濱港是全國最大的港口,也是亞洲最大港口之一。橫濱港有大碼頭10多個,全長18千米,可同時停泊上百艘大型貨輪,總靠岸能力為100多萬噸,年吞吐量為1.1億~1.3億噸。

橫濱的文化教育事業很發達,設有橫濱國立大學、橫濱市立大學、神奈川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和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橫濱有各種各樣的觀光景點,主要有山下公園、港未來21地區、三溪園、橫濱海洋塔、帆船日本丸和橫濱港口博物館、面包超人博物館、新橫濱拉面博物館、八景島海島樂園、總持寺、弘明寺、伊勢山皇大神宮、觀港公園等。城市里有許多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筑。

大阪 大阪市位于本州西南部大阪灣東岸,是大阪府的首府、日本第三大城市。大阪市人口為266.8萬(2014年)。大阪古稱浪速、難波。大阪于1583年筑城,1868年開港,1889年設市后發展迅速,成為日本最大的商業城市。它是日本西部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大)阪神(戶)工業帶的核心。大阪的工業生產規模僅次于東京,以鋼鐵、電子、造船、石油、化工、機械為主。它還是世界大港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阪工業布局以大阪灣為中心,不斷向兩側與內陸擴展。大阪市周圍有衛星城市尼崎、堺、東大阪、豐中、吹田等。大阪市有大阪大學等高等學校及大阪城舊址、四天王寺等名勝古跡。

大阪的市中心有南北之分,北指梅田、曾根崎附近,南指難波、心齋橋和道頓堀附近,連結南北的是御堂筋大街。堂島的米市場、天滿的蔬菜市場、雜喉場的魚市場,都非常有名。市政府大樓位于夾在堂島川與土佐堀川之間的中之島上。北浜的證券街、本町和井池筋的紡織品商店、道頓堀附近的大眾化的飲食街和劇場等都廣為人知。劇場里不僅有傳統的歌舞伎、木偶凈琉璃戲,而且還有松竹座和吉本劇團演出的以平民生活為主題的戲劇、相聲、小品等。大阪人喜歡的職業棒球隊——阪神隊一旦獲得冠軍,一定會有狂喜的球迷從心齋橋上往道頓堀河里跳,成為當地一景。

名古屋 名古屋市是愛知縣的首府,日本第四大城市,位于本州島中部,外臨伊勢灣,是日本東西交通的樞紐和重要港口。因介于東京和古都京都之間,亦稱“中京”。

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名古屋港是日本的五大國際貿易港之一。中國還在這里設有總領事館。

名古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都,日本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三大豪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皆出生在名古屋或附近的城市。1610年,德川家康在此建立巨大城堡,使這里發展成為東海地區最大城市,至明治初年人口已達13萬。1886~1900年,東海道干線、關西干線和中央干線等鐵路相繼通車。1889年建市,1907年開港通商,促進了現代工業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起重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日本飛機工業中心,1945年因空襲遭到破壞。名古屋市在二戰后重建,沿海地區建起許多大工廠,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名古屋大都市圈集聚了豐田汽車等大量的制造業企業和名古屋大學等著名高校,形成了日本國內工業產值居第二位的中京工業核心地帶,名古屋市也因此成為日本中部地區的商業、工業、教育和交通中心。

名古屋的商業繁榮興旺,是全國三大商業批發中心之一,聚集了許多大型商業企業。如愛知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和松坂屋百貨公司等,都是全國馳名的大商業企業。

傳統家庭手工業生產的景泰藍和瀨戶陶瓷馳名全國。市內有眾多的娛樂中心、購物中心、博物館和會議中心。

神戶 神戶市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區,是兵庫縣政府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市之一。它的存在已有千年歷史,奈良時代就已成為貿易港口,1868年又成為日本在歐美的壓力之下被迫打開的五個開放港口之一。經過戰爭的洗禮,二戰后神戶很快就走上了復興之路。1960年,神戶市開始挖掘丘陵,用于填海建設海上新都市。

近二三十年來,神戶發展成為日本最美麗、最有異國風情的國際貿易港口城市。1981年世界第一座人工島——港島人工島和后來的六甲人工島的竣工,21世紀復合城市的創建,世界最長的吊橋——明石海峽大橋的開通,都展現了未來都市神戶的風貌。

神戶市在日本經濟中擁有重要地位。2010年,神戶市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62414億日元,占日本經濟總量的約1.3%。

神戶市的農業屬于都市近郊型農業,農業產值僅占神戶市生產總值的約0.1%。神戶農業生產規模較小且產品主要出售給神戶市民。神戶農產品中最為重要的是肉牛和乳牛,其次是蔬菜和大米。神戶牛位列日本三大和牛,是高檔牛肉的代名詞。

戰前神戶的工業主要是造船業和化學產業,戰后神戶發展為日本屈指可數的重工業城市。食品飲料、交通運輸機械、化學、鋼鐵等產業是神戶工業的主干,服裝、制鞋、珍珠加工等時尚產業也在神戶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總部設在神戶的知名工業企業有川崎重工業、神戶制鋼所、UCC上島咖啡等。

商業服務業是神戶經濟的重要產業。神戶是日本兩大零售業巨頭大榮公司和COOP的發祥地。主要商業區位于三宮和元町之間。

自古以來神戶就是日本的重要交通樞紐,現在公路、鐵路及航空皆已現代化。有三條高速公路途經神戶市。神戶市還修建了眾多自市中心出發至市域西北部新市鎮的放射狀道路。市內鐵路網也很發達。神戶港是日本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也是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之一。它是主要的國際貿易中心,現有25條定期航線,同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神戶雖然是一座在近代興起的大都市,但市內也有頗具歷史價值的古建筑。神戶市的傳統寺院和神社建筑大多修筑于室町時代,其中如意寺和太山寺被指定為日本國寶和重要文物。生田神社、湊川神社和長田神社并列為神戶三大神社,是神戶最具代表性的神社建筑。然而,神戶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卻是近代西洋式建筑,這與神戶對外開放較早并以其優雅環境吸引了眾多外國人在此居住有密切關系。這些西洋式建筑被統稱為“異人館”,如北野地區的風見雞館、舊漢森邸、魚鱗之家、舊夏普住宅等。現在,神戶市指定了16座建筑物為“景觀形成重要建筑物”,對其進行特別保護。

此外,神戶的中華街也很有名,日本人將其稱為“南京町”,地處南京路的東側。中華街入口處矗立著中國式的紅色門樓,穿過門樓,是南京東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呈十字形的中心街,那里各個商店的招牌都用中文書寫,隨時可以聽到人們講中文。

1973年6月24日,神戶市與天津市結為友好城市。

仙臺 仙臺市位于本州島的太平洋沿岸,距東京約300千米。仙臺面積約為800平方千米,人口約105萬,是宮城縣的首府,也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仙臺市最早是由德川時代的仙臺藩祖伊達政宗修建的,他奠定了現在仙臺市的市街基礎。明治維新后,1871年成為縣政府所在地。1889年仙臺建市后市區逐步擴大,1955年被定為“綜合開發特定地區”,1963年又定為“仙臺灣臨海新產業城市”,與鹽釜組成仙鹽工業區。1971年建設港口。工業生產以煉油、食品、鋼鐵、印刷、金屬加工、電機為主,占工業產值的85%。仙臺新港北部為新建的臨海工業區,有火電、煉油等大廠。東部平原為農業區,多水田。南部名取川、廣瀨川等地的蔬菜和花卉種植比較興盛。西部青葉小丘陵地區環境幽美,為文教區,設有東北大學、宮城教育大學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多所。1904~1906年,魯迅曾在此地的醫學專科學校讀書,在該校和仙臺市博物館的后花園里分別建有魯迅紀念碑。

仙臺市內既有古國分寺、國分尼寺遺址和大崎八幡神社(國寶)、青葉城遺址等古跡,又有流經市區中心部的廣瀨川和綠茵茵的櫸樹道等美麗景觀,使仙臺作為與大自然融合一體的現代化城市聞名日本。特別是市區中心部的林蔭道、公園等處的綠色植被頗多,因此仙臺又被人們愛稱為“樹林城”。

仙臺市郊區以美麗的自然景色聞名全國,有日本三大溫泉之一的秋保溫泉、作并溫泉等溫泉度假村和日本三大景觀之一的松島、藏王國定公園、瑞嚴寺等全國聞名的旅游勝地。仙臺還建有高爾夫球場和滑雪場等設施,一年四季都因前來進行體育活動和旅游的游客而門庭若市。

仙臺市與長春市結為國際友好城市。

福岡 福岡市又稱博多,位于日本九州的北部,是福岡縣政府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市之一。截至2013年7月,福岡市共有居民1502788人,面積341.7平方千米,是九州地區最大的都市,許多政府機關及公司分社設于此地,和周邊的地區共同組成了福岡都市圈。

福岡市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與日本主要都市(大阪、東京、札幌)以及東亞主要都市(釜山、首爾、上海、北京與臺北)的距離都很近,可以說是個與亞洲各國交流最多的城市。現在,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地設立了領事館或名譽領事館及貿易辦事處。

福岡市是古時日本與中國往來最主要的港口。公元57年奴之國國王曾進貢給當時中國的漢朝,漢光武帝還曾贈予刻有“漢委奴國王”的金印,當時的奴之國即是在福岡這一帶的小國。金印在1784年被志賀島(位于福岡的東區)的日本人甚兵衛發現,現保存于福岡市博物館內。

福岡市的產業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中心,其中流通業、零售業、飲食與服務業占的比例最大。福岡整體來說是個以商業著稱的地方,也是一個集中了許多政府機關與全國性企業的都市。

福岡市的文化教育事業很發達,僅設在市內的大學就有國立九州大學、縣立福岡女子大學和私立的福岡大學、九州產業大學等12所。市區內外還有福岡城遺址、志賀島等許多名勝古跡。

福岡市分別與廣州市、青島市結為姊妹城市和經濟交流城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宁都县| 静海县| 江川县| 萝北县| 大埔县| 马边| 陈巴尔虎旗| 买车| 沿河| 通化市| 商城县| 丘北县| 康马县| 浪卡子县| 乌拉特前旗| 乳山市| 安岳县| 望谟县| 湟源县| 册亨县| 大新县| 彭州市| 民丰县| 宁武县| 沧州市| 云龙县| 昌宁县| 庆安县| 木兰县| 阿克苏市| 甘德县| 洞头县| 锦州市| 定边县| 旌德县| 武安市| 昌宁县| 客服| 江华|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