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妙言贊美,期望一個人做什么,就贊美他什么
-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辦事
- 劉麗云
- 12472字
- 2018-04-17 13:54:48
贊美別人是搞好人際關系最有效的“潤滑劑”,是“于人有利、于己無損”的事,讓我們用贊美試著去改變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吧。豎起大拇指,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把心中的贊美勇敢地說出口,生活就會更加精彩。
向人討教是最高級的贊美
在生活中,經常向人請教的人,往往更有人緣。因為幾乎每個人骨子里都有“好為人師”的情結,你的請教會給對方以心理滿足,這是對對方的一種無聲贊美。所以虛心求教,不僅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還能獲得對方的好感。那么,在人際交往中,如何運用好向人討教這種贊美方式呢?
首先,抓住對方的愛好。
一般來說,一個人愛好什么就懂什么。比如,一個人愛好書法,就一定有豐富的書法知識;一個人愛好釣魚,就一定有豐富的釣魚經驗。所以,抓住對方的愛好虛心討教,不僅會讓對方高興,還能從中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和經驗。
有一位年輕人去一位愛好書法的老師家拜訪,年輕人說:“老師,這些年我雖然努力練字,書法水平卻沒有明顯的提高。無論怎么練習,也不得要領,您能稍稍傳授點‘秘訣’嗎?”老師聽了很高興,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他的書法之“經”。談話的同時,自尊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其次,找準話題。
在交談時,要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物,因為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是:找準話題,與對方的心靈產生共鳴。心理學家卡耐基告訴人們,如果想要交朋友,并成為受人歡迎的說話高手的話,就要用熱情和生機去應對別人。
小李是保險促銷員,有一次,他去拜訪一位大客戶,某公司的經理王先生。見面之后,小李先對自己公司的險種作了大體說明,使王先生有所了解。但是,王先生在聽的過程中幾次哈欠連連。
本來昏昏欲睡的王先生聽到小李談到《論語》,一下又有了精神,說:“我對《論語》非常感興趣,很佩服于丹老師講的《論語》。”
小李趕緊謙虛地說:“其實,我也看過‘百家講壇’于丹老師講的《論語》,但是我研究不多,如果有時間還希望王先生您能不吝賜教。”
王經理一下子有了興致,給小李講解起來。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兩個人簡直就是相見恨晚,保單也順利地簽了,小李還和王經理最終成了好朋友。
可見,在與別人談話的過程中,要說一些能夠抓住對方興趣的話題,把對方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吸引過來。這樣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化解心理上的隔閡,使交流順利進行。
最后,讓對方談自己得意的事情。
聰明人懂得從欣賞他人入手來拉近與對方的距離,他們從對方得意的事情說起,選擇別人想聽的事情來進入話題,經常能贏得對方的好感和認同。
有一位名叫克納弗的推銷人員向美國一家興旺發達的連鎖公司推銷煤。
剛開始,這家公司的經理很討厭克納弗,一見面就要趕他走。克納弗趕緊說:“經理先生,請別生氣,我不是來推銷煤的,我是來向您請教一個問題的。我參加了一個培訓班的辯論賽,實在想不出有誰比您更了解連鎖公司對國家、對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因此,我特地前來向您請教,請幫我一個忙,說說這方面的事情,幫我贏得這場辯論。”
克納弗的話一下吸引了這位經理的注意力,經理的態度馬上轉變了,請克納弗坐下來,一口氣談了一個多小時。
當克納弗起身告辭的時候,他連聲道謝:“您講得真精彩,我的收獲太大了!”經理把克納弗送到大門口,并預祝克納弗在辯論中大獲全勝,并歡迎他下次再來,順便把辯論的結果告訴他。經理最后一句話是:“克納弗先生,請在春末的時候再來找我,那時候我們需要買煤,我想我們可以進行愉快的合作。”
就這樣,克納弗根本沒提推銷煤的事,他只不過是向經理請教了一個問題,讓經理的虛榮心和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不得不說,當我們用“討教”的方式提出問題時,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對方在心理上得到了滿足,自然也會對你另眼相看。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積極向前輩們請教時,要注意方法和尺度,不要適得其反。
歐陽燕最近剛進了一家私企的財務部就職,在實習期間她像打了雞血一樣熱情,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下班,按照網上搜羅來的各種職場建議逐條操作。但是不過一周的時間,她就抱怨說公司的同事都不怎么想搭理她,大家都在對她進行“冷處理”。
她問了一個關系還算不錯的同齡同事,對方回答都是她的“愛提問”出了錯。每天從早問到晚,有時候還會重復問題,這樣的“好學者”,哪個前輩受得了?
總之,向人討教雖然是最高級的贊美,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可以肆意請教。有方法的討教,才能讓同事、領導樂意分享,積極配合,才能為自己贏得好的人緣。
用贊美的語言打動人心
在我們身邊,有些人不習慣贊美別人,把對別人的贊美埋在心底,總是通過批評別人來“幫助別人成長”。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因為贊美比批評帶給別人的進步要大。贊美是一種積極地肯定別人的方式,它通常用巧妙、精辟的語言表現出來,能給人一種無比自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是渴望贊美的動物。”每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贊美和肯定。你想要別人有什么樣的優點,你就要怎樣去贊美他,你若是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更需要用贊美去打動對方。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因為贊美能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和滿足感。
生活往往便是如此,真正聰明的人善于從小事上贊美別人,而不是一味地搜尋了不起的大事。從小處著手夸獎別人,不僅會給別人以出乎意料的驚喜,而且可以使你具備關心他人、體貼入微的形象。
據說有甲乙兩個獵人,各獵得兩只野兔回來。甲的妻子看到丈夫回來,冷冰冰地說:“只打到兩只嗎?”甲獵人心中不悅:“你以為很容易打到嗎?”他心里如此埋怨著。第三天他故意空手回來,好讓妻子知道打獵不是像她想象得那么容易。
乙獵人所遇到的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看見他帶回來了兩只野兔,就歡天喜地對他說:“你真了不起竟然獵回來兩只野兔!”乙獵人聽了心中暗喜,“兩只算得了什么?”他高興而又帶點自傲地回答了他的妻子。第二天他竟打回了四只野兔!
乙獵人的妻子本來是平淡如水的話,但因為是發自內心的贊美,創造出了一種和諧的氣氛,使丈夫享受到愉快,進而擁有一種積極心態,最終有利于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在韓國某大型公司,有一位普通的清潔工,他本來可能是一位被人忽視、看不起的角色,但他卻在一天晚上,在公司保險箱被竊時,與小偷進行了殊死搏斗。
事后,有人為他請功并問他的動機時,他的答案卻出人意料。他告訴大家,因為公司的總經理從他身旁經過時,總會不時地贊美他:“你掃的地真干凈。”就這么一句簡簡單單的話,使這位員工受到了感動,并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挽回了公司的損失。這也正合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士為知己者死”。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心理學家威廉姆·杰爾士也說過這樣的話:“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應該說,渴望撫慰與鼓勵,是人之共性。
凱麗是韓國某公司的一個年輕經理,一直深受下屬的敬佩。一天早上,凱麗一進辦公室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把蓄了幾年的長發剪成了齊耳短發。盡管有些驚訝,同事們還是齊聲稱贊她的短發清爽而簡潔。
在一片贊美聲中,凱麗對理發師的怨氣全都消了,她說:“我剪完頭發后,覺得這根本就不是我喜歡的發型,氣得我當時就想和他吵架。直到今天上班時,我的心情還很糟糕,甚至有一個客戶來找我,我還差點就對他發火。還好有你們稱贊我,現在我覺得心情好多了,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可見,贊美是撫慰受傷心靈的良藥,是激勵人們不斷前進的動力。如果你發現了別人的長處,就大膽地告訴他。用你的快樂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你也會收獲更多的贊美。
從心理學角度講,贊美也是一種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人由于不善于贊美別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贊美,從而使我們的生活缺乏許多贊美的愉快情緒體驗。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人人都喜歡聽好話,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在這個世界上,又有誰愿意被別人批評呢?贊美對雙方都是有益的,它能使雙方都看到美好的前景,不斷追求進步。
說了這么多,既然贊美有這么大的力量,那么,贊美別人有什么技巧呢?我們可以參照下面的幾點:
1.贊美時表達關心
在贊美對方的工作成績時,可以順便讓對方多注意身體,這樣關心體貼的話語自然會贏得更多人的喜歡。
2.贊美時給予鼓勵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支持和鼓勵,這可以讓人們充滿信心,堅強起來。所以,在贊美對方時,要加上一番鼓勵。
3.多贊美小人物
小人物在取得成績后,同樣需要贊美和認同,如果你能把握好機會贊美他們一番,那么,你一定會征服更多小人物的心。
4.贊美要看對象
面對不同的對象要用不同的贊美方式:面對漂亮的女人,要贊美她們的衣著打扮;面對職場女性,不僅要贊美她們的外表,還要贊美她們的工作成績;贊美男人一般要從他的智慧和能力下手,當然也可以贊美他的妻子和小孩。
5.贊美要有真實的情感體驗
贊美要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這樣的贊美才不會給人虛假和牽強的感覺。帶有情感體驗的贊美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真誠的關懷。
贊美別人是搞好人際關系最有效的“潤滑劑”,是“于人有利、于己無損”的事,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讓我們用贊美試著去改變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吧。豎起大拇指,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把心中的贊美勇敢地說出口,生活就會更加精彩。
不吝贊美,才能夠創造奇跡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網上看到了這么一篇文章《適當的贊美,就如同撒香水,別人芳香宜人,自己也會沾上幾滴》。懷著好奇,我看完了這篇文章,文章中有這么一段話引起了我的共鳴:適當的贊美真是有如此神奇的動力,所以學習贊美他人的習慣就如同撒香水一般,別人芳香宜人,自己也會沾上幾滴香氣……請多贊美他人!送給他人自信和力量!
的確,贊美就像照耀人們心靈的陽光,讓人精神煥發。當你贊美別人的時候,就好像用一支火把照亮了別人的生活,使他的生活更加有光彩;同時,這支火把也會照亮你的心田,使你在這種真誠的贊美中感到愉快和滿足,并激起你對所贊美事物的向往之情,引導自己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非常喜歡雕塑。有一次,他用一塊象牙精心雕塑了一個美女雕像,給她取名為“蓋拉蒂”。這尊雕塑實在太完美了,皮格馬利翁逐漸愛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每天對著雕塑傾訴綿綿情話,贊美她的美貌,真誠地希望她能夠幻化為人形,成為自己美麗的妻子。一天,皮格馬利翁的癡心最終感動了女神,雕像化作一位楚楚動人的美女,笑吟吟地朝他走來。皮格馬利翁的期望終于成真,迎娶了眼前這位讓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子。
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人們從這個故事中總結出來的,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
的確,一個人得到別人的信任與贊美后,他會變得更加自信,從而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源動力。為了不讓對方失望,他會更加努力地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盡力達到對方的期望。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參加家長會,老師對她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看。在回家的路上,兒子問母親:“老師都說了什么?”母親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3分鐘啦,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他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并且沒有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后,在家長會上,老師說:“這次數學考試,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第40名,成績不好。”回到家后,她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她說了,你并不是一個笨孩子,只要你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名第20。”她兒子聽到這話后,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好像長大了很多,第二天上學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有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對她說:“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在回家的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說:“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的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
當兒子把錄取通知書遞交到她的手里后,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里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贊賞我……”
人,就像一座難以估量的蘊藏豐富的礦山,如何最快捷最充分的開掘它,有時并不需要挖掘機和炸藥,而只需要師長或朋友的一句真誠的贊語!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在豎起大拇指的同時,也送出我們真誠的贊美吧,因為我們的欣賞,可能會激發孩子在某一領域的興趣,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奇跡發生!
不得不說,一句普普通通、真誠的贊美有時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激勵一個人不斷進步,可以使他成就一番事業;一句不經意的諷刺、挖苦之言,有時會毀掉一個人的一生。當我們學會贊美他人,欣賞他人,就能創造奇跡。
真誠的贊美讓你贏得更多朋友
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要善于發現美。用灰暗的心情看世界,世界是灰暗的;用欣賞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看人也是這樣,如同雪地上的梅花,每個人身上都有亮點,要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勇于表現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要心理置換,了解別人的感受,欣賞別人的長處,并給予真誠的贊美。
贊美他人并不是隨便說幾句恭維的話就了事,而是一種說話技巧。事實上,贊美他人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技巧,“出口亂贊”,其結果只會適得其反。贊美要發自內心,要真誠。贊美的話要說到對方心坎里,這樣對方才容易接受,才能起到贊美的效果。
英國專門研究社會關系的卡斯利博士曾說過:“大多數人選擇朋友都是以對方是否出于真誠而決定的。”每個人都珍視他人的真誠,它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真誠地贊美他人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朋友。
有一天,父親帶著希拉里在郊區公園散步,當時天氣很暖和,有一個老太太卻緊裹著一件厚厚的羊絨大衣。希拉里覺得老太太很滑稽,便對父親說:“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的樣子多可笑呀。”
父親很嚴肅地說:“希拉里,我突然發現你缺少一種本領,你不會欣賞別人。這證明你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少了一份真誠和友善。我和你相反,我很欣賞那位老太太。你看她的表情,她注視著樹枝上一朵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生動,你不認為很可愛嗎?她渴望春天,喜歡美好的大自然。我覺得這老太太令人感動!”
父親說完,便領著希拉里走到那位老太太面前,微笑著說:“夫人,您欣賞春天時的神情真的令人感動,您使春天變得更美好了!”
那位老太太似乎很激動:“謝謝,謝謝您!先生。”她還從提包里取出一小袋甜餅遞給了希拉里,說:“你真漂亮……”
事后,父親對希拉里說:“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欣賞的優點,你一定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和贊美別人,這樣你才能獲得很多的朋友。”
真誠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原則,你如果缺乏真誠,那么要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不可能的。贊美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你的贊美不是真心誠意的,對方就不會接受這種贊美,甚至懷疑你的意圖。所以,在贊美他人時,要避免引起對方的誤會,不可夸大其詞地奉承別人,你必須確認你所贊美的人“確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贊美他。
卡耐基說過:“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別忘了為人間留下一點贊美的溫馨,這友誼小火花會燃燒友誼的火焰。”其實這句話我們并不陌生,也會經常用到。每個人總是會有不足和缺憾,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的閃光點,不但是對別人的一種贊美,也可以給自己一個好心情。那么,我們該如何真誠地贊美他人呢?
1.從形象贊美
每個人都有他一定的形象美,給予適當的取長補短的贊美,也能讓對方感知到你的贊美有一定真實性,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
2.從能力贊美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和可發掘的潛力,不會因某件事情就被抹殺,從能力上贊美會讓對方更加有動力去堅持并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
3.從心態贊美
不同的心態產生不同的境遇,悲喜都在一念之間。當一個人在心態上有一定的改變時,給予贊美,可以讓對方認知到自己的優越,奮發向上。
4.從意志贊美
一個意志薄弱的人,難于堅持,難于恒久。當人愿意堅持,做到最后,這就是優點,就是值得贊美的事情。這樣的贊美也能讓人保留好他的優點,從而相信來自你的真誠的贊美。
5.從行為上贊美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你想要人家有怎么樣的優點,那你就怎么去贊美他吧。”這話很有道理。贊美能促使對方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向積極肯定的方向發展。
一句普普通通的贊美有時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不管是一個普通的人還是一個偉大的人,都希望聽到別人的一句贊美。我們何不展開自己寬廣的胸懷,用明亮的雙眼去發現美,用真誠的心靈去贊美他人、贊美世界、贊美人生呢?
贊美對方要把握好尺度
根據行為科學的理論,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大部分取決于你對他們的態度。有的人總是抱怨別人不熱情、不友好,其實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打個不完全貼切的比方:面對鏡子,如果鏡子中的形象令你不悅,那原因最好從自己的臉上去找。一個熱情友好的贊許,總能換取對方同樣的態度,從而為相互溝通打開綠燈。
“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是這樣說的。的確,被贊美是人的內心深處的一種基本愿望。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去發現、去尋找別人值得稱贊的地方,并設法真誠地告知他,這樣能給他平凡的生活帶來陽光與歡樂,使生活更添光彩。
在職場上,要懂得與上司相處。在與上司打交道時,贊美是不可缺少的。合適的贊美不僅能夠贏得上司的歡心,也對我們在公司的發展大有幫助。我們要時刻留意上司的言行舉止,甚至衣著打扮,只要有你覺得順眼的“閃光點”,就抓住機會,表達出你的好感。比如,如果你見到趙總剪了頭發,就說:“趙總,您這頭發剪得好適合您。”他就會覺得不錯,甚至產生共鳴,渴望與你拉近關系,深入交往。
甲乙兩人科舉高中后,被派到外地去做官。走之前,去跟自己的老師辭行。老師憂慮地告誡他們說:“官場復雜,比不得讀書的時候,你們凡事要小心啊。”甲說:“老師您放心,我準備了100頂高帽子,逢人就送一頂,想必不會出什么漏子。”老師一聽很生氣:“你們怎么可以這樣呢?我平常是怎么教育你們的?還沒正式做官,就先染上了官場的壞習氣。”見老師動怒,乙立刻賠笑著說:“是啊,現在世風日下,像老師您這樣廉潔奉公、實事求是、不喜奉承的人,實在是太少了。”老師一聽這話,馬上轉怒為喜,夸乙說得對。離開老師家后,乙對甲說:“你的高帽子只剩99頂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贊美上司要講究策略,要符合時宜,符合實際,恰如其分,這樣才能起到好的作用。有的人喜歡別人夸他漂亮,有的人喜歡別人夸他能干,故事中的那個老師則喜歡別人贊美他的品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贊美他人時一定要堅持適度的原則。夸獎或贊美一個人時,有時候稍微夸張一點更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別人也會樂意接受。但如果過分夸張,你的贊美就脫離了實際情況,讓人感覺到缺乏真誠。具體來說,恰如其分的贊許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多觀察,不要犯忌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忌諱,人人都討厭別人沖撞自己的忌諱。比如,對長相一般的女性,你夸她美貌過人,她會認為你在諷刺她。所以,贊美他人時要多觀察,不要沖撞了對方,引起別人的反感。
2.不說外行話
在贊美他人時,不能說外行話,要慎重選擇贊美的角度,不要不懂裝懂,落下笑柄。要想不說外行話,在贊美時要注意:多類比自己熟悉的事物,贊美行家的時候可用模糊語言,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硬充內行。
3.預先贊許
如果對方有較強的自尊心和一定的領會能力,那么也可以按照你對他的期望預先贊美他。這樣可以調動他的自尊心,鼓勵他朝你熱切希望的方向發展,而約束他朝相反的方向發展。比如,希望對方能按時赴約,不妨用預先贊許的方式說:“你的工作效率和時間觀念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咱們說定了,下午兩點半見面。”
4.要得體不可過于夸張
夸張是語言的一種修辭方法,在贊美他人時適當地夸張一點能夠有利于表達自己的感情,對方也樂于接受,但過分夸張就有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嫌。贊美要發自內心、真心實意。越是知己,贊美對方就越不應該過分夸張和矯揉造作,有涵養的人都喜歡自然樸實的贊美。
總之,一個人受到別人的贊美,決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這是人性的弱點。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在與人溝通時,特別是當自己處于弱勢地位的情況下,運用適度贊美的策略,往往效果極佳。當然,贊美要真誠、及時,如果你突然發現了別人的某些優點,那么不要猶豫,請立刻告訴他,沒有什么比這更能贏得別人的好感了。
多在背后贊美他人
真誠直接地贊美別人,固然受人歡迎,但如果用詞不當,就可能使贊美之詞淪為阿諛奉承,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讓人覺得你的贊美之詞太露骨、太肉麻。如果你擔心出現這樣的結果的話,那么最好采取間接的贊美方式,在背后贊美他人,同樣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德國歷史上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當時為了拉攏一位敵視他的議員,便故意在別人面前贊美這位議員。俾斯麥知道,那些人聽了自己對這位議員的贊美后,一定會將話傳給他。果然不久,這位議員和俾斯麥成了不錯的政治盟友。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訴你,某某人在背后說了許多許多你的好話,你會不高興嗎?這種贊美,如果當著你的面說給你聽,或許適得其反,讓你感到虛假,或者懷疑他不是出于真心。為什么間接聽來的便覺得特別悅耳動聽呢?那是因為你堅信對方在真心地贊美你。
毫無疑問,在背后稱贊別人的優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你希望與某個人建立友好的關系時,不妨多在背后贊美他。當你在背后贊美別人的優點時,如果被贊美者聽到你的贊美,他會覺得你是發自內心地贊美,而不是因為有什么目的。他會自然地對你產生好感,即使你們以前有什么過節,也會因此而煙消云散。
李曉和王麗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兩個人的關系比較好。后來因為一件小事產生了誤會,兩人很長時間都不說話。
一天,李曉看到一篇關于在背后說人好話的文章,于是靈機一動。她在與辦公室其他同事閑聊的時候,趁王麗不在,就對別的同事說了幾句王麗的好話:“其實,王麗這人挺不錯的。為人正直、熱情,有好幾次她都對我伸出援手。如果沒有她,我現在的工作也不會這么順心,我在內心還是很感激她的。”
這幾句話很快就傳到王麗的耳朵里,王麗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絲愧疚,于是找了個合適的機會,主動和李曉握手言和了。
在很多情況下,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當你直接贊美對方時,對方極可能以為那是應酬話、恭維話,目的只在于安慰自己罷了。若是背后贊美,通過第三者來傳達,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時,當事者必然認為那是認真的贊美,毫不虛偽,于是真誠接受,對你感激不盡。
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本來寶玉就是一個追求自由,受不得半點約束的人,史湘云、薛寶釵卻用心良苦地勸寶玉好好學習,以后做官,寶玉對此大為反感,對著史湘云和襲人贊美黛玉妹妹說:“林姑娘從來就沒有說過這樣的混賬話!要是她也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就和她生分了。”
恰巧黛玉此時走到窗下,聽到了寶玉對自己的贊美,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之后寶玉和黛玉二人互訴衷腸,更加親密無間。在黛玉看來,寶玉在背后贊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會聽到,這種贊美就是發自內心的。如果寶玉當著黛玉的面說這樣的好話,生性多疑的黛玉可能會認為寶玉是在討好她或打趣她。
可見,背后說別人好話明顯要比當面恭維別人效果好得多,顯得你更為真誠,不帶有功利性的目的。即使你只是“無意”中說了別人的好話,對于你這種由衷的贊嘆,可以想象到被贊美者“輾轉”聽到你的贊美之詞時,心里該是多么的激動和高興。所以,贊美有時候并不需要你挖空心思去想各種華麗的詞語,也不用你費盡心機找各種場合去討好別人,會說話的人,不經意中就把贊美的語言送了出去,效果更好。
期望一個人做什么,就贊美他什么
在生活中,歌手為掌聲而醉,導演為票房而狂,作家為再版而喜,公眾人物為嘉獎而泣,網絡作家為點擊率的一路飆升而夜不能寐……人人都有渴望贊美的心理需求,在一些特定的時機里更是如此。例如:在人多的時候他說了一句俏皮話,在報上發表了文章,成功地完成了論文,苦心鉆研多年的項目通過了鑒定等,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時,不失時機地給予真誠的贊美會使被贊美者高興萬分。
卡耐基曾說過:“當我們想改變別人時,為什么不用贊美來代替責備呢?縱然部屬只有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贊美他。因為,那才能激勵別人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確,當我們期望一個人做什么,就贊美他什么。
在非洲南部的巴爾姆巴族中,至今仍保持著一種古老的生活儀式。當族里的某個人犯錯誤的時候,族長會讓犯罪者站在村落中央,公開亮相。
那時,整個部落的人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從四面八方趕來,用贊美來洗滌他的心靈。圍上來的族人從年長的開始發言,依次告訴犯錯者,他有哪些優點和善行、曾經為部落做過哪些好事。敘述時既不能夸大事實,又不能重復別人已經說過的贊美。整個贊美儀式,要持續到所有族人都將正面的評語說完為止。在這種贊美聲中,犯錯者感覺到靈魂的洗禮,重新看到向善的方向……
幾千年來,巴爾姆巴族部落的人相依為命,他們互助互愛、不分彼此。因贊美而煥發出來的凝聚力,讓族人們相濡以沫,經受住非洲惡劣的自然條件的考驗,代代繁衍生息。
贊美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價,但卻會給被贊美者帶來最直接的鼓勵。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真誠的掌聲,帶給別人的是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激。因為這是對他們自身價值的認同和肯定。所以,請不要再吝嗇我們的贊美,在適當的時候,付出你的真誠,也會收獲同樣的感動。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應該吝嗇自己由衷的贊美。也許你的一句由衷的贊美,會使一個自卑的人增添幾分自信,幾分走出低谷的勇氣。
上高中時,我有一個好朋友。記得剛入學時,她看起來很瘦小,膽子也小,也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也是低眉順眼、細聲細氣的。她的學習成績總是排在下等,集體活動也不愛參加,同學們背后都叫她“丑小鴨”。
后來,一個星期日的黃昏,我們偶然間相遇到一起。她穿著白色的連衣裙,手里正拿著一束金黃色的野花,湊在鼻子下靜靜地聞著。我突然覺得她像一個可愛的小天使,好美好美。
“你真可愛,真的!”我走到她面前,輕輕地說。
“我知道,我不美,我知道……”她局促地說,頭低得更低了。
“別忘了,人是因為可愛才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你真的很可愛。為什么平時你不抬起頭來,讓大家都來欣賞欣賞你這一雙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呢?”我堅決地說。
她會心地笑了起來,眸子里閃爍著燦爛的光芒……從此,她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自信又瀟灑地走過了一天又一天。
不要吝嗇你的贊美,贊美是人世間投入最少,產出最高的投資行為,也是一種生產力,贊美能夠幫助你打造堅實的人脈關系。然而,贊美這門效率最高的人脈語言,需要堅持不懈地練習才能運用自如。
你可以沒有金錢,沒有學歷,沒有別的有形的東西,但是,你不能不懂得贊美。因為,只要你懂得利用贊美來構筑堅實的人脈關系,你就會擁有你夢想中的一切。
恭維有度,不要沒了底線
在生活中,很多人視恭維他人為溜須拍馬,因此不屑亦不恥。問題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要想在這個世界活得很好,你就要學會一些恭維人的技巧。我們不能否認,許多美好的東西——高薪、升職、愛情、友誼……都會因“口齒拙笨”而付諸東流,許多看似很難得的東西——社會認同、上司賞識、下屬擁戴、朋友幫助、家庭和諧……都會因“甜言蜜語”而輕而易舉地擁有。
心理學家指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評價”,希望別人能了解,并給予贊美。盡管這個需要評價的點,在別人眼里很可能是弱點,或者說,一點也不突出。作為恭維者,如果能夠洞悉對方內心深處這個潛伏許久而一直被眾人忽視的“評價點”,進行一番恭維,就撓到了對方心底的癢癢肉,辦事就簡單多了。
有一位知名的畫家,人們都在關注他的畫技,每每對他的畫風、創意等大加恭維,可是對于這些恭維,這位畫家并不喜歡。
一次畫展,一名記者見到這位畫家,隨口說了一句:“您今天的衣服真有品位!”聽完這句話,畫家兩眼放光,原來這位畫家有一個時尚夢,每次去畫展等社交場合時都會對自己的服飾精心修飾一番,在別人眼里,這位畫家的穿著總是很另類。“藝術家都這樣”,大多數抱持這種心態的人,很少會把眼光停留在他穿著的大膽創新上。
這名記者的一句話頓時讓這位畫家萌生出一種知音感。后來,這位畫家干脆專門指定了這位記者負責他的全部采訪。
心理學家指出:“多數人只在幾種特殊事物上喜歡讓人恭維,這幾種特殊事物未必就是他最杰出的地方、他的魅力之處。”可見,如果你當著優秀人士的面去贊譽他們的才華和能力,他們是不會理你的。在他們看來,這種話沒有意義。相反一些看似無關痛癢的話題,反而能激發他們的強烈興趣。
“渴望被肯定,渴求為人所重視,追求完美”是人們內心急待解決的“饑餓”。而恭維是解決這種內心饑餓的最好食糧,因此,掌握了恭維這門藝術也就掌握了世人心靈的鑰匙。不過,恭維人如果方法不對,沒了底線,往往效果反而不佳。
說話恭恭敬敬,對人客客氣氣,這是人的一大美德。但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恭維他人,對人過度地客氣,那就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流于虛偽了。比如,朋友初次見面,可以略談客套話,但第二第三次見面就應盡量少用。過分的客氣話,好像橫阻在雙方的一堵墻,如果不撤走這堵墻,人們只能隔著它作極簡單的敷衍酬答而已。還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隨便恭維人,有的人不吃這一套。
恭維話要坦誠得體,必須說中對方的長處,對方心里雖然知道別人說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將對方的優點提出來夸獎,這樣做你可以多得一個朋友,同時增加你成功的機會。
要知道,過分粗淺的溢美之詞同時會毀壞了你的名聲和品味。不論用傳統交際的眼光看,還是用現代交際的眼光看,阿諛諂媚都是一種卑鄙的行為。高帽盡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規格才行。否則,寧肯不去恭維,也不宜夸大無邊。在給別人“戴高帽”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恭維話要真誠得體
民諺云:“真誠貴于珠寶,信實乃人民之珍。”說話真誠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只有真誠才能換來真誠。當你言不由衷地恭維他人的時候,也只能換取對方的敷衍回應。一個人連換取對方的信任都不能做到,又如何奢談深入人心呢?因此,恭維他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做到真誠。
2.不要亂扔高帽
對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談。要等你找出他喜歡的是哪一種贊美,才可進一步交談。要讓人樂于相信和接受,便不能把傻孩子說成天才一樣的離譜;其次是美麗高雅,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蹋自己也讓別人倒胃口。
3.背后稱頌別人
羅斯福的一個副官,名叫布德,他對頌揚和恭維曾有過出色而有益的見解:背后頌揚別人的優點,比當面恭維更為有效。的確,背后稱頌別人是一種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稱贊他,在各種恭維的方法中,可以算最有效果的了。
4.恭維的話不要多說
說話要謹慎,恭維他人的話尤其如此。我們若以為恭維的話不會得罪人,可以亂說,那就大錯特錯了。不切實際的恭維話、言不由衷的恭維話,都很容易鬧出是非。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恭維在生活中不但是好的潤滑劑,還是人際間的解毒散,但在給別人“戴高帽”時,要注意尺度,萬不可胡亂恭維別人,沒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