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有的機會要說“NO”
馬云曾打過這樣一個比方:“看見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會兒抓這個兔子,一會兒抓那個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會丟掉。”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機會的把握與抉擇顯得尤其重要。真正優秀的創業者、企業家都是戰略家,他們不僅著眼于現在,更重要的是高瞻遠矚,看到更遠的未來。他們面對各種機會的誘惑,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每個人在創業之初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做得多大,而是應該抓準一個點做深、做透,這樣才能積累所有的資源。即便是一些已經成熟的大公司,他們在走多元化路線的時候,也不見得就一定會成功,而一家新生的小公司如果到處去鋪攤子,那只會無謂地消耗有限的資源,加速自己的滅亡。
馬云在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遇到過很多賺錢的機會,但是他都放棄了,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么,所以他能帶領阿里巴巴取得今天的成就。
2002年,從國際互聯網泡沫中恢復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開始回暖,堅持存活下來的阿里巴巴境況好轉并開始盈利。一些公司高層認為,阿里巴巴已經擁有眾多有價值的注冊客戶,資金也足夠開拓一個新領域,是時候尋找新的機會和新的增長點了。
當時,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升溫,已經有部分投機商人掀起了炒房熱,于是就有高管建議去做房地產,或者是投資進入網游和短信市場。這兩個市場都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盈利前景十分誘人。還有人建議阿里巴巴在旗下設立一個新公司獨立運作,既可以增加收入來源,還可以分散B2B不成熟的風險。
但是馬云卻說:“如果我們投資短信很快會賺錢,2002年、2003年短信業務拯救了中國互聯網很多站點。但是我后來發現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拯救中國互聯網經濟,只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緩解頹勢。”
至于不做網絡游戲,這和馬云的價值觀有關,馬云認為在全世界時間不值錢的國家里游戲是最暢銷的。全世界最先進的游戲國家是美國、韓國和日本,但這些國家都不鼓勵自己的老百姓玩游戲,它用來出口。他說:“游戲不能改變中國現狀,如果我們的孩子熱衷于玩游戲,那是很可怕的事。所以阿里巴巴永遠也不會做游戲。”
馬云始終專注于電子商務這一條道路上,最終阿里巴巴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短信、游戲和電子商務三者中,馬云最信任、最看好的還是電子商務的前景。所以,阿里巴巴一直堅定不移地做電子商務,盡管他們知道電子商務也許3年,也許4年5年都掙不到錢,但是馬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是想要影響整個世界,這一點短信和網絡游戲都做不到。
因此,他沿著電子商務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直到有一天,他所說的“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的理想實現為止,其他的機會、行業即使誘惑再大,他也決不會涉足。
馬云說:“我覺得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我們第一天集中在B2B,今天還是如此。不管外面的潮流怎么變,我們學習,但是不跟隨、不拷貝。后來各種概念很多,阿里巴巴也面臨很大的壓力,也有很多其他的機會,在這一年半時間內我們面對機會斬釘截鐵地說了無數次的‘No’。我們朝著既定的方向往前走,不管外面怎么變化,我們還是不受干擾,走自己的路,用心去做。”
到了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在電子商務領域,它將對手遠遠地拋在了后面,用馬云的話說:“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這一切都是阿里巴巴對其他機會、誘惑說“No”,堅定不移地走電子商務道路的結果。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談及一個成功者的時候,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他并不是天才,只不過把畢生的精力放在他能取得成功的事情上,而不是用力改變自己的弱點。”
的確,市場中行業千千萬,機會更是不止一個,僅僅互聯網行業,就存在眾多模式,而且新模式層出不窮。企業要學會取舍,放棄一些才能得到另一些,如果一味貪多,往往會“嚼不爛”。
發現自己在行業中的優點,進一步鞏固并發展這個優點,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因此阿里巴巴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順境還是逆境,馬云的眼光都始終只盯著一個目標,那就是電子商務,只認一個目標,那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個企業不怕沒有遠大理想,就怕缺乏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的精神,而要持之以恒,就要先學會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