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好的心態,延年益壽(2)
- 快樂中老年的人生哲理枕邊書
- 小念
- 4369字
- 2017-12-06 11:32:36
對于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老年,人人都應該有顆不老的心。容貌終會隨歲月逝去,只有心態是可以自己掌控的。有些老人,雖然年紀很大了,但是對生活卻充滿熱情,做什么事都有朝氣、有雄心,無論是工作、學習都認真負責。這樣的人,身在老人的群體中,過的卻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的生活,跟年輕人沒有什么分別,甚至比很多年輕人都做得好。
西方學者習慣把人心理的衰老看做老的標志,對他們而言,只要心理還沒有老化,人的老年就沒有真正到來。雖然容貌上的衰老不可逆轉,但是卻可以用好的心態對其施加影響,哲學上強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即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我國古代也有諸如“心寬體胖”等強調心理作用的說法,精神狀態對于身體的影響更多地表現在抵御疾病方面,中醫認為,七情可以引起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肺臟失調而患病,如“怒傷肝”等。
好的精神可以增強抵御疾病的能力,不好的精神不僅會引起疾病,而且可能惡化病情。現在醫學界正逐步認識到心理作用對于治療疾病的作用,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上已經開始重視心理的同步治療了,如對癌癥的治療等。
老年不是人生的末季,用積極的、健康的心態面對它,它也可以成為人生的又一個春天。
怎樣保持心態年輕呢?
(1)保持大腦活力
研究表明,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并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中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多種興趣愛好。
(2)參加社會活動
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
(3)轉換不同運動
如讀書、寫作后,應及時轉換另外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松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
(4)活動手指
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如轉動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5)保證睡眠充足
學會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一天有7~8小時的睡眠時間。
(6)聽優美歌曲
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7)調節飲食
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少吃些動物脂肪和糖類食物。
1.4 寬容的心,幸福的生活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和別人相處,由于各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生活、性格愛好不同,相處久了,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甚至會發生矛盾沖突,如父子反目、婆媳不和等。其實,只要有一方豁達一些,大度一些,該寬容的寬容,該忍讓的忍讓,該忘記的忘記。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干戈會化為玉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至理名言,永不褪色。
心理學家指出,適度的寬容,對于改善人際關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它可以有效防止事態擴大或加劇矛盾,避免產生嚴重后果。大量事實證明,不會寬容別人,亦會殃及自身。
假如整天對人小肚雞腸、心胸狹窄,處事斤斤計較、尖酸刻薄,容不得半點吃虧,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為一事的得失、一時的紛爭就鬧個不休,水火不容;或寸權必爭,寸利必奪,互相攻訐,彼此擠軋,甚至積怨成仇,欲置對方于死地而后快,在這樣緊張的人際關系中工作、生活,不但很累很苦,而且心理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內心沖突得不到解脫,會導致神經高度亢奮,血壓不穩,頭疼失眠,心緒煩躁;跟誰說話都沒好氣,找不到發泄物件,就跟自己慪氣。長此下去,疾病隨時可能光顧,更不要說快樂的生活了。
另外,過于苛求別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處于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由于內心的矛盾沖突或情緒危機難于解脫,極易導致體內分泌功能失調,諸如使兒茶酚胺類物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過量分泌,引起體內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學改變,造成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并可伴有頭昏腦漲、失眠多夢、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煩意亂等癥候。此外,緊張心理的刺激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的緊張心理,形成惡性循環,貽害身心健康。有的過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禍端,造成嚴重后果。而一旦寬恕別人之后,心理上便會經過一次巨大的轉變和凈化過程,使人際關系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功能日漸衰老,心態的改變往往會使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不如以往。此時,老年人應學會自我調節,改變固有的生活態度,少一點抱怨、固執,多一點寬容、忍讓,必然能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學會寬容,就要注意從以下“五個不要”開始做起。
(1)不要過多抱怨
從心理來講,晚年是老年人對自己一生反省的時期,但有的老年人常常感到別人對自己理解、關心得不夠,生活上很多事情與自己的意愿不相符合。這種抱怨情緒如直接宣泄到家人或朋友身上,常常會導致別人反感,進而影響到相互關系。
(2)不要過分固執
固執從一定意義上講是老年人的通病。老年人社會經歷豐富、見識廣,往往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考方式和辦事方式。社會在快速發展,青年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原則,不易接受老年人的意見。如果老年人還一直堅持自己的看法,可能會失去被尊重的地位。
(3)不要要求過高
懂得“淡泊明志”的老年人,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美滿的家庭生活。老年人應該面對現實,學會隨遇而安,對社會、單位、家人的期望值不要過高。
(4)不要一味否定
有些老年人喜歡為一點點小事和別人爭吵不休,經常在別人高興的時候,提出相反的意見或話題,和大家相處不好。
(5)不要太苛刻
如不顧及客觀情況,只按自我標準,就容易產生矛盾。因此要盡可能寬容一些,不要為小事斤斤計較。
1.5 那一份閑情逸致
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整天覺得無所事事,老是閑不住,好管事,好生氣,好指手畫腳。有的老年人由于做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不甘心當“廢人”,所以,老把自己當“干部”,其實,人生哪能只有工作呢?還是多想想因為工作而不得不放棄的那些興趣和愛好吧,這不但對你的身心健康有益,同時,對于生活情趣而言,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有這樣一則故事:
五官科病房里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甲說,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首先去拉薩,乙也同樣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表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27條。
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后面這么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留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27個夢。
當年,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成人考試。這期間,他登上過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里住了一個星期。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一本書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象,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沒有回答,因為他在醫院時說的去拉薩和敦煌的事,早已因自己患的不是癌癥而放到腦后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便對于健康的人來說,在努力工作之外,也應該給自己保留一些閑情逸致,多做一些心靈體操,讓精神也放松放松。人生有限,金錢無限,人生的樂趣,關鍵是看你活得開心不開心,而不是取決于金錢的多寡。一個人,懂得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為花開而笑,見雨落而喜,不放過任何一次美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機會,這樣一種收獲,豈是金錢多少可以衡量的?
不要以為把清早的時間用來欣賞世界是在浪費光陰。早晨清新的空氣,鳥兒嘹亮的叫聲,一定會給你一種美麗的心情。這樣生活,你會覺得腳踏實地,你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也一定比別人深刻而清晰,會品味出生活的許多滋味。不一定只有工作與賺錢才是收獲,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也是一種收獲。面對現實,我們要做精神上的富翁,要學會輕松自在地生活。天生我才,不見得就得像榨甘蔗汁般榨得一滴不剩,這樣對待自己也是一種殘忍。
讓生命放棄沉重,你也會突然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有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簡單的活著,快樂長存。
如何輕松安排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健康快樂起來呢?
(1)學會做時間的主人
要合理安排每天的生活,實事求是地制訂出每日、每周,甚至每月的生活計劃及需要完成的目標。養成盡可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計劃、任務的良好習慣,掌握時間的主動權,盡量避免由于時間安排與實際活動的沖突而造成的手忙腳亂。俗話說:一步慢,步步慢,事情也會越積越多,造成心理壓力增加而惶惶不可終日。
(2)學會適當留有余地
應在每天工作生活的時間安排上計算提前量,養成遇事提前行為的好習慣。例如,你清晨起床、洗漱、用早餐、運動,然后準備8時出去上班,恰好要用去一個半小時時間。若6時半起床時間剛好夠用,那么,你不妨6時即起床,這樣留有半個小時的余裕,可使做事從容,在途中如遇到堵車等意外時也能不急不躁,減少心理壓力。其他方面如訪友、聽戲、看電影也應當如此。
(3)學會妥善安排家務
現代家庭中家務事如果安排不當,時間就會被家務事完全占據,因此應做科學安排,要學會立體安排時間,也就是運用“運籌學”的方法。例如,早晨起床后,可先熬上米粥或牛奶,然后擰開收音機,邊聽廣播邊刷牙洗臉。做飯的時候,先煮上米飯,接著洗菜、炒菜,等菜炒好了,飯差不多也好了。晚上看電視也要預先根據節目安排,喜歡的則看,不喜歡的則不要看,不能一坐下就不起來,看電視可同時搞些小手工或編織。
(4)學會正確估計自己
無須諱言,現代生活不僅節奏快,而且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但個人能力總是因人而異且是有限度的,因此每個人都應實事求是地衡量和估計自己,絕不要到老還不服輸,拼命蠻干,最后落得事業未成,身體拖垮,得不償失。生活上則要知足常樂,量入為出,不盲目攀比、追求虛榮。
常言說:“人比人,氣死人”。堅持合適標準,在合理收入的范圍內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這樣你就會常常感到心安理得,從容自在。
(5)學會正確對待挫折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難,也不可能沒有挫折,而貴在遇到困難不氣餒,面對挫折不自卑。要有勇氣和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這樣有利于理清思路,從而從挫折中總結經驗,戰勝逆境,解脫難題。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應付一切的不幸。”
同時,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心情難受時,則應盡量想辦法“宣泄”或轉移自己的情緒,如找親友交談,痛痛快快地講出心中的郁悶或苦惱,或上影劇院看節目,去公園散步、跳舞等,這樣就能消除痛苦,減輕心理壓力。
(6)學會忙里偷閑
無論時間多么繁忙,都應忙里偷閑,每天留出一定休息和“喘氣”的時間,散散步,聽聽音樂或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