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即便有過一剎那的溫暖,也是因為你是我的擺渡人(1)
- 如若不知前方,就守心自暖
- 簡寬
- 4910字
- 2017-11-29 11:39:37
我不能尋味,但卻滿懷心香
-1-
新家旁邊有個古老的祠堂,周圍林木蒼翠。林子底下不遠是一座宅院,古老石雕的壁檐縫隙,生長出茁壯的瓦松和仙人掌。白墻外邊有一個沒有圍欄的院子。
每天早晨,都會去祠堂邊的林子里讀書。清晨林間空氣清新,晨曦從林木縫隙間灑落在鼻尖上,點點金光在書頁上閃爍。林子格外寂靜,許多知識會在那樣的情境里光顧腦門。
不知何時,那座宅院門口,出現了一個身影。每天早晨,他俯著身子,手握短鋤或剪刀,在白墻下的空地里忙碌。有時候他會直起腰,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拭去額上的汗水,然后歇息。他在侍弄院子。院子里種滿各種花草。梨、杏、桃,低矮的有杜鵑、月季、山茶等。枝葉糾纏,長得旺盛。他在松土,有時會裁去一些多余的枝丫。
進入暮春后,它開始大片盛開。白色的梨花,粉紅的桃花,大朵大朵雪白的山茶,低矮的花草,綠的更綠,長勢更旺……滿園熱鬧,有香有色。
不知何時,那座宅院的門口,又多了一個身影。每天清晨,他推著輪椅,她會望著園子,抬手贊美每一朵花。每一個抬頭的微笑,都像一朵燦爛的花。
我沒有出聲,沒有靠近,只讓干癟的視線去感受與知會,生怕粗糙的聲響,驚動不尋常的清晨。
-2-
清晨的陽臺很美好。每天早晨,都在陽臺上感受新的一天來臨。
未散的晨霧籠罩在城市上空。遠處的高樓、電線桿,街邊的樹,它們隱藏在云霧里。早起的飛鳥迅疾低俯穿過樓下的樹梢,消逝在密林里。
有一天清晨,目光不經意往下俯視的時候,看到了她。她在對面的陽臺上。她在二樓,我在六樓,即便她偶爾抬頭,也看不見我。
她在侍弄陽臺。偌大的陽臺上,幾乎全是蘭花。全都栽種在陶土盆里,生機勃勃地點綴著整個陽臺。細長的綠葉如同樸素的草莖,頂端的紫色生澀花萼翹立,淺綠色的花朵很是顯眼。她身著白色睡裙,手里拿著一把剪刀,俯身在為它們松土,動作很輕,很仔細。然后小心地給它們澆水,水量很少,輕描淡寫地往土盆的邊沿繞了一圈,非常精心。偶爾會湊近細聞,感受它的氣味。
不一會兒,她的旁邊出現了一個小男孩。他就坐在陽臺的空位上。然后很專注地讀書,瑯瑯書聲穿過靜寂晨空。有時候,他也會湊近聞聞,然后說,媽媽,好香啊。媽媽微微地笑,伸手撫摸他的小腦袋。
此后每天如是。高處的陽臺上,他們裝飾著我的眼睛。低處的陽臺上,它們裝飾著他們的夢。
我聞不到清雅的氣味,但心內卻已花香滿懷。
-3-
西湖往南,一路春色。
湖邊不遠,有一座茶山。春天的茶樹一片蓊郁,昌盛有余。滿山的茶花也開得正旺,一朵一朵映襯在綠色里,花朵潔白瓷實,大大小小,形態各異。
黃昏歸來,疲憊一天的我,沒有直接繞過去,遠遠地,眼睛留在那一山的風景里。
突然,一個聲音吸引了正在出神的我。
媽媽,這樣好不好看呢?
看見了一對母子。他們蹲在不遠處茶山旁邊的草地上。他們采摘了一堆的茶花。孩子神情稚嫩,笑容可掬,手里拿著帶枝干和葉子的茶花,正往青青草叢中的泥土里插。一朵,一朵,然后圍成了一圈,圍成一片。
遠遠地看,就像草叢里開出的花朵。
媽媽,為什么小草開不出這樣的大花呢?我們給這些小草都種上花,好不好……
媽媽輕輕低語,孩子霎時笑靨如花。他們繼續原來的動作,一起往草地上插花朵。她淡紫色的裙裾,不停地在綠色草地上移動。
黃昏的余暉漸漸離開草坪,他們仍在繼續。
那一刻,仿佛天地無限寬廣,讓人看到另一個廣闊春天。
我輕輕移動腳步慢慢繞過,如同慢慢靠近一個圣潔的童話。
美好的、珍重的東西,都是這樣細致和卑微的。這些細微的記憶,如同絕壁上兀自盛開的花朵,雖不能尋味,卻香遠益清。
世間空曠,而它卻在遠方
-1-
那一天在夢里見到那個情景。在舊日南方家鄉的大宅時光。一起開船出海,去彼岸的一座島嶼。五個人,父母,我,他的侄子,他。我們歡天喜地,在艙內呼喊,熱鬧如同集會。船到海中,天空突然變暗,接著風雨大作。小船不堪重負,失去重心,礁石撞破了船腹,海水汩汩淌進。離島嶼還有一段距離。他大聲喊,要活命,只能減重。大人彼此相視無言。父親先跳海,接著是母親。我們縮在艙角,膽戰心驚。水漫過膝蓋。他一言不發,眉頭緊蹙,使勁抓住方向盤。離對岸還有一小段距離,但船已漸漸下沉。他停下手,閉著眼,然后抱起侄子往海里拋去。接著加大馬力,他用盡了最后的氣力,把船開向對岸。最后只剩下我和他。
就這樣醒來,在深夜昏暗的床頭。不知道自己為何回到那個記憶。那段時光有許多情景留在記憶里,十分深刻。夢里的那種透徹到骨頭里的印記,如此清晰。然后起床,默默站在無人的窗口。
-2-
他說,有時必須做出選擇。人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一個人在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險阻。它們在暗處與我們捉迷藏。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需要勇氣、膽量。靜默的力量,是一種精神。那是后來上中學前的時候說的。那時他已年近古稀。我離開大宅后不久,他就走了。走的時候據說沒人知道,孤零零一個人。
在生命的疆域里,我們是幼小的頑童,懵懂無知。他是大人,手心里經常捏著糖果或小禮物,與我們玩游戲。我們一起與他嬉戲在幽暗的大宅里,他的家里。在空曠幽深的走廊上,追逐他的腳步,想抓住他,得到他手心里的秘密。身旁是一扇一扇緊閉的門,有時會不經意推開,黑暗里有時躥出一只黑貓,令你魂飛魄散。有時他突然從另一扇門內閃出,完全不得要領。我們查遍所有的房間角落,發現有些門可以隨手推開,有些則不行。那個與你捉迷藏的人,與你周旋其中,令你捉摸不定。你被困其中。
這樣的時間總是很短。他會突然出現在那張陳舊的四方桌前,用蕁麻鞭子敲打桌面,喚我們回到桌前坐下,然后要求我們閉目休息片刻。這是他的規矩,一如既往。然后他會領讀一些句子,譬如,委委佗佗,如山如河……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諸如此類晦澀難懂的詩句。他幾乎不看課本,信口而出。我們搖頭晃腦,有口無心地跟著念。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下午不必去,父母都在家里。
-3-
那時長輩偶爾會將我們寄放在他家,由他照看,給他少許費用。許多人家的孩子都一樣。并沒有要求教授知識,這些皆是他自添的。我們也不曾乏味,常是只要念上幾句,接著又可做游戲,得到糖果或禮品,喜不自禁。那些漫長的沒有結果的游戲和奔跑,以及無疾而終的跟讀,最終使你明白與他之間的關系和規則。知道何時回到桌前,何時玩耍。知道有些門是黑暗的,緊閉的。有些地方無法抵達,有些期望無法實現,有些規則不可改變。有些門即便打開,也未必能找到你的目標。有些門如果無法開啟,它就不是你的方向。曾經那樣一扇扇地去尋找、試探,用盡全力。如今也終于曉得,并知道所要的選擇,該是采取怎樣的方式才合適。
-4-
在夢里覺得心已漸老,覺得自己與那些時光的距離如此遙遠,如同過去了幾十年,有從鄉村到城市的遠。只有偶爾在觸及記憶的時候,才能一點一滴地想起。也許這最終只能是一種個人的細微感受,旁人無法分擔。但又如此真實,在偶然的夢醒后,那一個瞬間里,看到了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的愈加分明的孤獨與脆弱。是在覺得這個世界里極為珍視而鄭重的,又隨時擔心會與它失去關聯的時候,開始一點一滴變老的嗎?那些記憶如同滔天海浪里的一葉扁舟,在生命受到巨大威脅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某一個部分,被劇烈的震蕩驚醒。
在那一刻,我是彼時的那個孩子。初春的宅院內,一起越過高高的門檻,在墻根下翻開石頭,觀察蟋蟀,暗紅的蚯蚓,小蝸牛,白色根須的小草。采摘門口的山茶花,吮吸花內的甘甜露水,然后一朵一朵擺放在他的四方桌前。春光明媚的景象,映襯得門內的空間格外幽深。坐在桌前心懷期待,卻又坦然自若,有一種格外冷清的心境,等候他從房間里拿著糖果走出。
有一次他給我們講述那個出海游玩的故事。他的侄子聽后嗷嗷大哭,質問為什么也把他扔下大海。他極目遠望天井之外的湛藍,目光深邃而迷離,然后說那只是一個假設。這里沒有海,也無船只。但那個故事此后卻在幼小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記。那里頭有他對我的一份特殊的愛與情感。這是在離開那棟大宅后,并經過時間的洗禮,才感受到的一切。要真正去體會和感知一種特別的情感,一樣需要時間,需要成長,獲得能力,因為這些感知力并非與生俱來。
記憶中他從未走出那片山坳,那座大宅就是他的島。那是一種與世間規則的對峙。他的內心是一片熱鬧開闊的海域,有陌生的島嶼,紅花綠樹,以及野獸、洞穴。有自相矛盾,逐漸產生了一種淡然和清冷的內在。知道山外的世界,有些嘈雜與熱鬧永無法參與。是一種永無彼岸的追索。他最后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式,有自己的使命。一種索然而清醒的自知之明。
-5-
他藏有許多書,那些是他的父親留下的。他的父親是民國時期村里的私塾先生。而他一生無妻無子,孤獨一人,直至老死。偶爾在得空的時候,他一個人進去那個房間,好久才出來。然后拿著一本書,照著上面念給我們聽。考上中學那年,知道從此即將離開那座大宅,內心惶恐不安。因為將要面對一條從此離家的孤獨之路。他與我講到選擇、離開、勇氣與堅韌。每個人的腳下都是一條孤獨的路。然后送給我一本《大學》,線裝的,作為紀念。
從窗口抬頭,看到南方的夜空明朗,有月色籠罩。剛下過雨的世界,萬物生靈顯出自然煥發的本能。穿過夜色似乎看見了那座大宅:白墻高高壘起,月光淡淡灑在天井中水缸里盛開的荷花上,嬌嫩的花朵在微風中招搖,幽幽荷香飄逸。鮮嫩的青苔鋪滿石板,未經修繕的坑洼積蓄著雨水。雙腳猛力踩進,水花濺射。他突然踱出房門喊話,我們趕忙回到廳堂桌邊。高高的屋檐上頭,但見天心月圓,令人驚心。那一刻,世間的清朗風月,如同海上的島嶼,在內心成為一種靜默的昭示。
世間空曠,而它卻在遠方。
如同一座消逝的大宅,只有在夢里才能相見。
光陰短暫,眷念傾瀉
-1-
孩子們邀我,周末一起去清溪玩,好嗎?
我問他們,清溪在哪里?他們都笑了。
他們說,就在你家旁邊呀!我一下子感到很尷尬。
新居向南,有一條小溪,溪面不寬,溪畔是稠密旺盛的荔枝林。沒有高樓,僅有幾座民宅,是傳統的白色石灰磚瓦房,年久失修,被郊區的農人用來豢養牛羊、家禽。每天清晨上班,都要經過那里。在公交車靠窗的位置,都只是輕輕一瞥,目光隨著景物流動,移過去了。
天氣晴好,荔枝林里皆是歡聲笑語。他們在蕩秋千。粗長的麻繩掛在碗口粗的荔枝樹干上,扎成一排樹枝就是坐墊。他們互相推動,高高地飛起,身影飛速掠過高處濃綠樹梢,飄向半個溪面,下滑,然后再次飛起。優美驚險的弧線帶來尖叫、歡笑。陽光被濃密的樹蔭遮住,滲透之后,就被他們的尖叫聲震碎,紛紛落下,在溪面上灑成點點金光。他們清澈的眼眸和爛漫的笑聲,如澄明的嘩嘩溪水,仿佛天地無私。
他們還帶我去看清溪橋。橋碑上的字已經風化、模糊,殘存的斑駁痕跡中,我看到,它是座百年老橋。滄桑的石墩,長滿墨綠色苔蘚,像溪畔水藻里小魚的說話聲柔軟細致。
我們在石橋上留下影像。他們有的坐在石欄上,有的拿小石塊扔溪里的魚,有的甚至跳到我的背上……那張照片,后來成了電腦桌面的圖畫。
-2-
那天晚上,加班到窗外天空換了顏色。
很長一段時間皆是那樣。
走下樓梯,窄而暗黑的樓道里,幾乎沒有任何聲響。慢慢地沿著樓梯扶手下樓,走到空曠處,抬頭,深呼一口氣,才發現是個滿月。
月滿中天。潔白的月色照亮操場及其周圍的所有景物。假山變成灰白色,樹梢像披上雪花,銀裝素裹。不知歸去的鳥,在月空盤旋。
沿著小徑,慢慢地走。
累了,就坐在樹下的石椅上。月光從松針縫隙里灑到眼皮上,點點金光閃爍。周圍人工種植的密集松柏在夜風中搖擺,如同湖面微波,好溫柔的風。夜空在樹梢頂像大地的海,云朵魚一樣在游動。
身旁的另一條石椅上,有一對老夫婦。女的頭靠在男的臂膀上,自在安然。男的在描述即將播完的電視劇。他們慢吞吞地討論著山寨版的故事結局。
那一會兒,覺得天地似乎都是停頓的,凝滯的,卻又格外寂靜豁然。
第二天,帶著行李,又路過那別致的一角。
駐足了許久,然后離開。
-3-
早前的一個鄰居,是位離退休老人。
他家有一個很大的露臺,與我屋子的陽臺相望。
他喜歡在露臺上侍弄花草。各式各樣,像一個美麗的伊甸園。突然有一天夜里,一陣大風,把他的花園吹得噼啪作響,七零八落。第二天上午,我在陽臺上看書,他低著頭,在清掃風后的殘局,臉色暗淡。
某日午后,我看見他背著一個竹筐,里面裝著剛從山上掘下來的蘭花。那里的房子靠山,周末有登山的習慣,偶爾會看見一些人,帶著籮筐、短鋤、水壺,從山谷底處爬上來,背后的竹筐里放著葉子長長細細的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