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說話篇:一開口就打動人

在今天這樣的信息時代、文明社會,探討學問、接洽事務、交換信息、傳授技藝,還有交際應酬、傳遞情感和娛樂消遣都離不開說話。因此,說,還是不說,說什么,怎么說,和誰說,是一種文化,更是一門藝術。掌握這門藝術,就能駕馭奇妙的舌頭,改變你的一生。

語言是相互了解的“情報源”,不要為說話而說話

當你與人互動交往時,記住:要滿懷熱情和誠信地與人交談。

——卡耐基

和初見面的人說話,剛開始大家都介意面子,所以表現得很恭敬,等逐漸松弛下來,則不僅是姿態,連說話也會很隨便,甚至連人的本性都不自覺地顯露出來了。希爾頓酒店的總經理曾表示,他主持招聘考試時,總是故意對前來應試的人采取非常隨便的態度,起初,年輕人都規規矩矩地應答著,但過了不久,他們用慣了的語言就會隨口而出,而總經理即從中了解應試人的品格。由此可見,慣用的語言的確是了解其人的一個珍貴的“情報源”。

任何地方都有地區性的方言,甚至連鬧市區也有鬧市區的方言,郊區也有郊區的常用語。因此,各人成長的環境不同,說話的言辭的習慣也不同。著名電影《窈窕淑女》,即描寫一個身份原本卑賤的少女,為進入上流社會而接受嚴格的訓練。語言不僅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成長環境,而且會影響其人的人格形成,只要聽一個人說話,即可大致推測出其身份,這一點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可改變、不可忽視的。

除了社會性、階層性或地理性的語言差距外,還有因個人水平、氣質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性用語。所以,語言本身即有表現自我的屬性,當然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反映出各種曲折的深層心理。換句話說,不論你想把自己裝扮成什么樣子,固有的語言往往難以和這種外在的表現配合,經常會意外地從你的語言中,顯露出你的實像。因此,一個人無意識中表現出來的語言特征,往往能比他說話的內容更能表現其人。

所以,我們要學會把言語當作溝通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方式,注意用字精確,切忌浮夸鋪張。很多時候,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最好讓所說的每個字都正好表達你所要說的話,也不要浪費一個字,不要為說話而說話——只為打發時間,或者因為沉默讓你不安。

這可能意味著你必須把步調放慢,在說話之前先想好,比平常更仔細地聽,并且隨時暫停一下以選擇正確的字或詞。不要自視過高地說話,或用些讓人聽不懂的字,也不要叫人猜你說話的意思。

如果你要讓某人知道某件事在你生命中意義重大,就說“意義重大”,而不要說“好像頗具意義”。把一些口頭禪,像是“那個”“你知道”“真的嗎”等省略掉,設定你有用字上的限制。用字要謹慎,但是要能傳達你說話時的目的和情感。適時運用一些姿勢和表情來輔助你的談話,如此可以更完整地表達你的意思,同時可以減少你所需要用的字數。

總之,簡短、精煉是最有力的說話方式。要使自己的語言簡短、精煉,說話就要干脆果斷,不拖泥帶水,同時還要培養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根據事物的本質綜合概括。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交流語言,才能準確、精辟、有力度、有魅力。

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真情實感最可貴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塞羅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你本來很想吃清粥小菜,當對方問:“今天你想吃什么?”你不好意思直說,于是就敷衍:“隨便,看你想吃什么。”對方說:“那我們吃麻辣火鍋好了。”你回應:“嗯……也好……”然后,對方興奮地吃麻辣火鍋,你卻食不下咽地坐在一旁,一臉沮喪。對方再三催問,你才說:“我最近腸胃不太好,只想吃清粥小菜……”

很掃興不是嗎?你應該一開始就告訴他自己的想法。

與人溝通,不要含含糊糊,而應該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要抗拒每個引誘你、使你向自己的欲望妥協的感覺。如果有個人請你做一件事,而且是個十分具有說服力的人,問問你自己,你是否想要做,還是你覺得很勉強。

如果你覺得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做,而是因為朋友或社會的人情壓力,你才說“好”,那就忠于自己,誠實地說“不”吧!有能力說“不”,是邁向快樂生活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同樣地,當你的意思是“好”時,就說“好”。如果你想做某件事,就遵循別人的提議,而不要管其他人怎么說,做你自己的主人,照你自己訂立的游戲規則來進行。就如同說“不”的能力一樣,學習說“好”對你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某人請你做某件事,而你并不確定想不想做時,那就說“或許”,然后告訴他們,等你更確定時,你會讓他們知道。

不要害怕與他人意見相左,只要你是真誠的,對方大多都能理解。曾經打敗過拿破侖的庫圖佐夫,在給葉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說:“您問我靠什么魅力凝集著社交界如云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實、真情和真誠。”

用真的情感、竭誠的態度去呼喚人們的心靈,對真善美熱情謳歌,對假丑惡無情鞭撻。用誠摯的心去彈撥他人的心弦,用虔善的靈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懷。讓聽者聞其言,知其意,見其心,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就會令講話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喚起群眾的熱情,這樣就能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發生“共振效應”。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個說話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過成百上千聽眾的眼睛的,是不能打動聽眾的心的。1858年,美國著名政治家林肯在一次競選辯論中說:“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銘。

一個人如果講話華而不實,缺乏真摯而熱烈的情感,雖然能一時欺騙聽眾的耳朵,卻永遠得不到聽眾的心,只有講話時袒露情懷,敞開心扉,才會達到語調親切、說理虔誠、激情迸發、內容充實的效果,也就會字字吐深情、句句動心魄。

說話要注意分寸,不可亂開玩笑

不要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凡事必須三思而行,對人要和氣,可是不要過分狎昵。

——莎士比亞

說話的分寸取決于與你談話的對象、話題和語境等諸多因素的需要。換句話說,要言之有度。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又精到,給人感覺深思熟慮。

有度的反面則是“失度”,什么叫作“失度”呢?一般說來,對人出言不遜,或當著眾人之面揭人短處,或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都說了。這些都是“失度”的表現。下面我們就簡要介紹一些在談話中禁忌的話題,接觸這些話題容易導致談話“失度”,產生不良效果。

1.隨意詢問健康狀況。向初次見面或者還不相熟的人詢問健康問題,會讓人覺得你很唐突,當然如果是和十分親密的人交談,這種情況不在此列。

2.談論有爭議性的話題。除非很清楚對方立場,否則應避免談到具有爭論性的敏感話題,如宗教、政治等易引起雙方抬杠或對立僵持的話題。

3.談話涉及他人的隱私。涉及別人隱私的話題不要輕易接觸,這里包括年齡、東西的價錢、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4.個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傷害,例如他離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當然,若是對方主動提起,則要表現出同情并聽他訴說,但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問不休。

5.講一些低品位的故事。一些有色的笑話,在房間內說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尷尬和反感。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是的,我們的生活中應該充滿歡樂和笑聲,但是,開玩笑要注意掌握分寸,開得過火過頭,也會引發不良后果,甚至誤了大事。古代愛玩“狼來了”的周幽王,最終付出了“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慘重代價,成為千古笑話。

平時在某些嚴肅莊重的場合,開玩笑也容易使人反感和不悅。不注意對象,如專拿別人的短處或者生理缺陷來逗笑取樂,極力侮辱、諷刺、挖苦別人,使人難堪,是不尊重別人的人格的卑劣行為。

有的人玩世不恭,逢場作戲,一副老是長不大的輕浮相,丟了自尊和自重。有些人開玩笑信口開河、空穴來風,專干調嘴學舌,飛短流長的角色,激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產生摩擦和糾紛。

在每年一度的所謂的“愚人節”,不少無聊之人利用短信大開各種玩笑,虛假的信息迅速傳播開來,甚至成為影響極壞的惡作劇,有的人為此而對受害者做出了經濟賠償,有的人還因此受到了刑事制裁。這些人才真的成為“愚人”了。所以,諸如此類小至影響人際關系,大至破財、害命的玩笑千萬不能開。否則,法律是不會對我們開玩笑的。

一項調查的結果表明,人們不喜歡被取笑,即使是他們的親朋密友。只有在非常親密的朋友之間,才可以開一些充滿善意的玩笑,因為他們是不會追究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的。如果別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歡你,你也可以與他開個玩笑,但千萬別開得過了頭。當然,最好還是允許別人開自己的玩笑,但是不要開別人的玩笑。

不斷充實自己的說話內容,話要說在點子上

我愿意花費更多的金錢來提高自己與別人打交道的能力,這種能力比太陽底下的任何一種能力都更為重要。

——洛克菲勒

每一種談話,無論怎樣瑣碎,總要保持中心點,這就是所謂的談話目的,其目的就是能夠促進你和對方的關系。你必須使人覺察你是一個有思想觀點的人,絕非是個糊涂蟲。單單無聊空談,是絕不能使對方對你有一點良好印象的,更不能顯出你說話的水平。

當你們談話正用閑聊來進行時,你必須要不失為“虛心”者,不可自傲。

如果具有豐富的知識,你可以拿出來隨時應付。一個人既然是社交的人,每天在生活當中,須與他人頻繁發生接觸,所以對于世界上的形形色色,自己應當努力去獲得各方面的知識。

怎樣可以得到這些知識,充實自己說話的內容,以便在你談話之時有所幫助呢?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閱讀的習慣。還有一個方法,是隨時留意你周圍所發生的事,雖然只是極瑣碎的事也不要輕易放過它。另外便是時常和人談話。你和別人閑著無事時談談天,次數愈多,不單腦子里可以貯藏起許多知識,可當成下次談話的資料,而且也可以使你對談話更有興趣,甚至談話的技術也因之會更加熟練起來。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習慣于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而又詞不達意、語無倫次,讓人聽而生厭;還有的人喜歡夸大其詞,說話不留余地、沒有分寸。這樣都容易造成畫蛇添足的惡果。因此,我們“在開口之前,應先讓舌頭在嘴里轉十個圈”。把多余的廢話“轉掉”,準備一些簡單明了的話,一開口就往點子上說,千萬不要東拉西扯,不知所云。

古人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也是如此,話不在多,點到就行。在生活節奏緊張快速的現代社會中,沒有人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聽你的長篇大論。這就要求你在談話時要做到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清代孫詒讓作《墨子間詁·附文》中記載著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的一段話。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可就是沒人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時,正當其時,黎明按時啼叫),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墨子告誡我們,話不在多,而在于精。說話要說到點子上,否則說得再多了也是白說,浪費時間,更是浪費精力。

“吹笛要按到眼兒上,敲鼓要敲到點兒上”,話說在點子上對方才會欣然接受。

學會與人寒暄,記住對方的話能贏得歡心

可以贏得對方歡心的方法是:以一種不露痕跡的方法讓對方明白,你確認他(她)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是個重要的人物,而且你是真誠地確認他(她)這點。

——卡耐基

如果寒暄只是打個招呼就了事的話,那與猴子的呼叫聲有什么不同呢?

事實上,正確的寒暄必須在短短幾句話中明顯地表露出你的關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場所里遇到熟人,順便打個招呼。一種是對經常見面的熟人,握握手,說上句“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騎車相遇,相互點點頭,微笑一下,擺擺手,不用下車,擦肩而過。另一種是在路上遇到較長時間沒有見面的熟人,這時不可以點頭即過,而要停下來,多說幾句。如有急事要辦,則要與對方說清楚再離開,這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

會晤前的寒暄。指如約見了面,或客人來了后,在交談正題之前的問候。一種是常見的也是最起碼的問候方式,如“您好”“請進”“請坐”等。另一種是特殊情況下的問候方式,如對病人、老人、師長、好友,或是遇到大病初愈、長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況,寒暄問候則要格外體貼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類:

關懷式寒暄。這是常見的寒暄方式,真摯深切的問候,對于加深人際間的感情,有著重要的作用。

激勵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幾句話中,給人以鼓舞和力量。幾句寒暄,就能給人以很大的激勵。

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點幽默詼諧的成分,對協調交際氣氛是很有效果的。人際間良好的溝通與深切的友誼就是在這幽默的寒暄中間建立起來的。

與人寒暄時,盡量對對方有所了解,尤其與陌生人初次會談時,事先應該收集對方的資料備用。如此一來,寒暄時就能適當地表現自己的關心,最大程度上贏得對方的好感。

一位心理學家應邀去演講,不料主辦方寒暄時卻問他:“請問先生的專長是什么?”他就頗為不高興了,心想:“你請我來演講,還問我的專長是什么?”這就是一次失敗的案例。

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句句金科玉律,句句擲地有聲,很多話說過了,人們會忘了,或者不再去留意了。如果你在與人交談時,適時適地提起對方以前說過的話,如:“你曾說過……至今我還記憶猶新。”對方一定會因為受到你的重視而高興萬分;如果你不但記住對方的隨意話語,而且還按照他的隨意話語辦理,那會更加效果顯著了。

記住對方說過的話,尤其是興趣、嗜好、夢想等事,對對方來說,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來作為話題,對方一定會覺得很愉快。

使用文明用語,常問自己4個“有沒有”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是最高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

——赫爾岑

當你認識到了語言表達的重要性時,怎樣才能正確地使用語言,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呢?持有這種疑問的人有很多。下面介紹一些建立融洽人際關系的語言表達秘訣:

首先,要恰到好處地使用文明用語。文明用語有“謝謝”“不用謝”“對不起”“沒關系”等。這些文明用語可以向別人表達感激的心情或歉意,溝通人的心靈,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在得到別人的幫助時,應真誠地說一聲“謝謝”;若只是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對方會有一種不快的感覺,認為你不懂禮貌,今后也不會再幫助你。同樣,在打擾別人、給別人添麻煩時,能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對方的氣就會消去大半。恰當地使用文明用語是建立融洽人際關系的第一秘訣。

其次,多用“添加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秘訣。“添加語言”有“實在對不起”“真是不好意思”“打攪您一下”“麻煩您一下”等。

“主任,對不起,您多給我點兒時間”“經理,我想麻煩您一下,請看一看這個計劃”,把這些語言添加進去,會使后面語句的語氣變得委婉些。

“添加語言”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一件事情的狀況。比如“吳經理在嗎?”如果你回答“實在對不起……”,則對方也可以立即推知吳經理不在這一事實情況了。

“添加語言”又稱“緩沖語言”,如果多用這類“緩沖語言”,你的人際關系自然會變得融洽、和諧。

古語有云:“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用現代方式表達出“欲人施于己者,必先施于人”的金科玉律,因此,我們要常問自己以下4個問題。

1.有沒有讓對方感到不安?

談話時首先要尊重對方,其次要誠懇,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就是談話時要掌握分寸,避免任何可能傷害別人的成分。即使對方確有缺點也不可抓住不放、喋喋不休,禮貌的做法只能是委婉批評、適可而止。總之,不論談話內容如何,只要你對別人尊敬,就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2.有沒有“我”字滿天飛?

如果你在說話中,不管聽者的情緒或反應如何,只是一個勁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會引起對方的厭煩與反感。談話如同駕駛汽車,應該隨時注意交通標志,就是說,要隨時注意聽者的態度與反應,總以自我為中心,必然招致別人反感。

3.有沒有冷落人?

不要冷落任何人,即使他的言行舉止是多么令人生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想想自己被人冷落的滋味。要想使別人覺得你的談話洋溢著飽滿的熱情,因而對你有好感、感興趣,就不要讓別人“冷”在那里。

4.有沒有打斷別人?

有打岔習慣的人最容易惹人厭煩,這是缺乏禮貌的表現。沒有比打斷別人說話更讓人難以忍受的了。比如在別人講話時不要用他人的話來打岔,也不要提出不相干的意見來打岔,更不要用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打岔。

把握好說話的速度和節奏,讓言談自然流利

友善的言行、得體的舉止、優雅的風度,這些都是走進他人心靈的通行證。

——斯邁爾斯

說話不僅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更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那些講話磕磕絆絆沒有任何節奏感的人,很少能夠打動人心。掌握不好說話的速度也一樣,說話太快,人們就聽不懂你在說些什么,而且聽得喘不過氣來;說話太慢,人們就會根本不聽你說,因為大家普遍缺乏耐心。據專家介紹,正常的語速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標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播音員的速度為每分鐘350字左右,教師課堂講課以每分鐘200~250字為宜,平時說話的速度不宜固定,如果不包括增加效果的停頓和情緒變化的影響,一般比朗讀慢一些,每分鐘160個字左右。當我們朗讀時,其速度要比說話快。而且說話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緒和說話的內容會影響你表達的快慢。說話中把握適度的停頓和速度變化,會給你的講話增添豐富的效果。

為了測量自己說話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說話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講詞,然后用秒表測出自己朗讀的時間。如果你說話的速度每分鐘不到上面那個標準,就可以試著調整說話速度,看是否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掌握好說話速度和節奏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流利。

當然,恰當的停頓不屬于不流利,因為我們經常利用停頓展開新的思路,或者從一個要點過度到另一個要點,或者重復某個詞以期給聽眾留下更深一層的印象。

磕絆的次數是可以數出來的,這也是熬過聽那些令人生厭的講話的有趣方法。在大多數無味的講話中都會有磕絆。在你自己的講話中,請別人統計一下你發生磕絆的次數,具有很大的實際價值。

很少有人能夠在即興講話中不出現磕絆情況。有關研究發現最多達到每分鐘30處,有許多教授也有20處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說話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應熟悉講話的主題。當我們的思考不發生任何遲疑的情況時,要說的話也自動地到了嘴邊。充分的準備可以增加流利的程度,因為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從而更能堅定自己要講的東西。另外,熟悉主題會使講話者有更大激情,這種激情會使講話者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說的境界之中。這樣,流利也就不成其問題了。

其次,發音要準確。發音含糊不清是說話猶豫的一種表現。如果講話者連續幾個地方都有遲疑不決的現象,就會使人感到他其實并不知自己在講什么,而是在頭腦中力圖發現哪兒出了毛病,結果說話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會收到很好的成效;反之,如果我們只在其他方面下功夫,而認為到時候自然會流利起來,那結果將只有失望。

再次,要充滿熱情。我們注意到,人們激動時,聲音變高,語速變快,此時,語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要用你的熱情感染他人,要大聲講話。如果你的情緒已經紊亂,如果你站在聽眾前面怕得發抖,你就特別要大聲地講話。

掌握好說話的速度和節奏,使說話就像琴弦一樣有張力,像流水一樣緩緩而流。對此,我們應去積極地學習。

留意自己的聲音,克服那些損害形象的口頭禪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申居鄖

在交談中,最好分出一部分精力來,留心自己的聲音。“我說話是不是太快了?”說話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如果話說得太快,別人聽不清楚、聽不懂,就是白費口舌。

再問一句:“我說話的聲音是不是太響了?”試想在寧靜的黃昏,樹下談心,或在溫暖的爐邊,圍爐敘舊,高聲談話是如何煞風景啊?選在客廳里,過高的聲音會使主人嫌惡;若在公共地方,更會令你的同伴感到難堪。你說話時要記著,對方并不是聾子。

除了不能太快和太響,談話中每句話的聲調還應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揚頓挫,這是獲得聽眾的惟一秘訣。在樂曲里,有極快、快、略快、慢、略慢、最慢等快慢符號;也有極強、強、漸弱、弱、極弱等強弱符號。若想使你的話如同音樂一般動聽,不可忘記應快時要快,應高時要高,應慢時要慢,應低沉時要低沉。毫無抑揚頓挫地說話,是最易使聽者疲倦的。

因此,說話不妨常常留心那些使人聽了會忘記疲倦的說話方法,也不妨常常留心那些舞臺上的名角念詞的方法,這是最好的參考,你必須細細揣摩。

另外還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用了令人討厭的口頭禪?”如“那個”“你知道不”“是不是”“對不對”“嗯”等。如果一個人在說話中反復不斷地使用這些詞語,一定會損失自己說話的形象。口頭禪的種類繁多,即使是一些偉大的政治家在電視訪談中也會出現這種毛病。

如果你有錄音機,不妨將自己打電話時的聲音錄下來,聽聽自己是否有這一毛病。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毛病,那么以后在與人講話的過程中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注意這一點。

下面介紹幾種克服口頭禪的方法以供參考。

默講。出現口頭禪的原因之一,是對所講的內容不熟悉,講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時就要用口頭禪來獲得一點思考的時間,以便想起下句話。事前默講幾遍,對內容、措辭十分熟悉,正式講話時就能減少或不出現口頭禪了。

朗讀。克服口頭禪的朗讀法,就是將自己的口語,從不清楚變為清楚、流利的語言。如果內部語言流暢貫通,就不會出現口頭禪。出聲朗讀有助于用規范的語言來改善自己不規范的語言。

耳聽。廣播員、主持人的語言,一般都較為規范,沒有口頭禪。平時聽廣播、看電影時,可邊聽邊輕聲跟著說。久而久之,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口語精練了,口頭禪少了,連普通話水平也提高了。

慢語。在一段時間內,盡量講慢些,養成從容不迫地思維和說話的習慣,一句句想,一句句說,對克服口頭禪有很好的效果。

把勸說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批評切忌沒完沒了

使許多甜蜜浪漫的美夢撞到離婚的礁石上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批評——無用的令人心碎的批評。

——卡耐基

在我們與人溝通中,經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點和過錯。有的人一經提醒便可改正,有的人好像已經根深蒂固。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發現別人的過失時,應該及時予以指正和批評,這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從不批評孩子,是溺愛。

教師從不批評學生,是不負責任。

朋友之間只有恭維,從無批評,不是良朋益友,而是酒肉伙伴。

只會濫用廉價的表揚,從不敢開展批評的領導,更是處世圓滑、怕得罪人的平庸、無能之輩。這樣的人所主管的部門、單位,必然壞人橫行、歪風無阻、紀律松散、人心渙散,工作、生產走下坡路。

同時,批評是一種藝術,其出發點在于如何讓對方虛心接受批評,讓對方更加正確地行事,同時也使自己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批評如果反復進行,就會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評他人時,總以為自己占了理,批評個沒完沒了。其實這是種低下的批評方法。有經驗的人在批評他人時,總是適可而止。

批評別人時,每次可只提及一兩點,切勿“萬箭齊發”,讓人難以招架,否則會使對方難堪。批評的話不宜反反復復,一經點明,對方已經聽明白并表示考慮或有誠意接受,就不必再說下去了。如果只圖“嘴巴快活”,說個沒完,就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無論是在社會階層中,還是在一個團隊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區別,但絕對沒有人格的貴賤之分。

俗話說,人的心靈就像花朵,開放時會承受柔潤的露珠,閉合時會抵御狂風暴雨。假如我們在規勸別人,實際上就是讓他的心靈開放。但是,被規勸的人往往用閉合來抵御我們的語言,因為他并不知道我們送的是雨露,而只知道怎樣保護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損傷他的自尊心,尊重別人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一般來講,我們規勸別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別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質上,也確實比別人高,因為你自己覺得比別人的觀點正確,這才能勸人;如果覺得比別人低,那就表明你觀點不正確,或者對自己的觀點不自信,那還去勸什么人呢?因此,勸人的人實際上的位置應該是高的。但這種高,在勸人時是不能表現出來的,只能把自己擺在和被勸人平等的位置上,這不是虛偽,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當被勸人覺得你尊重他了,設身處地地在為他著想,他才能認真考慮你說的話,才能把心扉打開,才有可能達到勸說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說得對,把位置擺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一派批評人的口氣,勢必引起被批評人的反感。因為你沒有尊重他,他會想出各種辦法來對付你,使你不但沒有達到規勸的目的,還會生一肚子氣。如果他迫于某種壓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于你的批評,口頭上也許承認自己錯了,內心深處還是不會聽你的。

好習慣好前程:改掉說話時的一些小毛病

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短處,能夠改過自新,就是有福的。

——莎士比亞

如果一個人的臉上長有疤痕,可以從鏡中窺見,可以使用化妝品或藥品加以治療彌補。同樣,談吐方面的缺陷也可以改變,只要治療之前,自己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說話的缺陷,也可以試著拿一面鏡子對照自己說話的姿態:是否手勢過多,是否翹起嘴角,是否表情難看,是否過于冷漠、緊張、僵硬,是否強抑聲調……

以下幾點是我們說話中常有的缺陷,我們可以對照檢查,并加以改正。

1.鼻音過重

用鼻音說話是一種常見且影響極壞的缺點,當你使用鼻腔說話時,就會發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鼻音。如果你說話時嘴巴張得不夠,聲音也會從鼻腔而出。在電影里,鼻音是一種表演技巧,如果演員扮演的是一種喜歡抱怨、脾氣不好的角色,他們往往愛用鼻音說話。如果你使用鼻音說話,鼻音對于女人的傷害比對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見到一位不斷發出鼻音,卻顯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或者令人心蕩神馳,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應使用胸腔發音。正確的方法是,平時說話時,上下齒之間最好保持半寸的距離。

2.聲音尖細

一個人受到驚嚇或大發脾氣時,往往會提高嗓門,發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錯誤居多,要多加注意。因為尖銳的聲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難聽。你可以用鏡子檢查自己有無這一缺點:脖子是否感到緊張?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繩索一樣凸出?下顎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來明顯緊張?如果出現上述情形,你可能會發出刺耳的尖聲。這時你就要當機立斷,盡快讓自己松弛下來,同時壓低自己的嗓門。

3.聲音沙啞

如果不是因為感冒、抽煙和其他疾病,聲音沙啞是不適當的呼吸造成的,說話時氣流作用于聲帶強度過大,使聲帶很疲勞,聲音就會沙啞。沙啞的聲音有時會產生好聽的效果,但終非長久計,須想辦法調整。

4.含糊不清或低語

有的人說話時嘴里像含了一個什么東西一樣含糊不清,說出來的話就像黏在一起,有時整個字詞都省掉了,這種人說話時嘴唇好像不大動,我們常常把這種咬字不清、發音低濁、語言含糊的說話者稱為囁嚅者。

低語即喪失了大部分語調和共鳴的聲音。我們可將手指放在自己喉頭上,以正常音量說一兩句話,要完全沒有顫動感,沒有嗡嗡聲,就是在用低語說話。無人時的自言自語,佛前祈禱都是低語的。但用低語說話,常會將語句中整個音節省略,聽起來使人昏昏欲睡。

5.單調乏味

說話聲音單調乏味,像機器人說話,沒有音調的變化,沒有感情色彩。正常的聲音包括12~20個音符的音階,說話單調的音符大概不超過5個。

6.口頭禪過多

日常生活中,人們聽到這樣的口頭禪,如“那個”“你知道不”“是不是”“對不對”“嗯”等。如果一個人在說話中反復不斷地使用這些詞語,一定會損失自己說話的形象。口頭禪的種類繁多,即使是一些偉大的政治家在電視訪談中也會出現這種毛病。

當然談話中“啊”“呃”等聲音過多,也是一種口頭禪的表現,著名演說家奧利佛·霍姆斯說:“切勿在談話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錄音機,不妨將自己打電話時的聲音錄下來,聽聽自己是否有這一毛病。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毛病,那么以后在與人講話的過程中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注意這一點。

7.講粗話

講粗話是說話的惡習。俗話說,習慣成自然。隨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習慣,就會自然地發生。講粗話也是如此,一個人一旦養成了講粗話的習慣,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還意識不到。講粗話是一種壞習慣,是極不文明的表現,但要克服這種習慣也并不是一件易事。比較有效的辦法是,找出自己出現頻率最高的粗話,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首先是改變講話頻率,每句話末停頓一下;其次講話前提醒自己,改變原有的條件反射。出現頻率最高的粗話改掉了,其他粗話的克服也就不難了。

請別人督促也很重要。當然,這里的“別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這樣督促起來可以直截了當。由于有時自己講了粗話還不知道,請別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檢查的作用。督促還有另一層心理意義,那就是造成一種不利于原有條件反射自然發生的外界環境,以促進舊習慣的終止。

8.結巴

“結巴”是口吃的通稱。對于極個別的人來說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缺陷,是一種病態反應,他們也被稱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說話時字音重復或詞句中斷的現象,要想治愈說話“結巴”的毛病,除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代就是口吃患者,為了克服這個缺陷,他常常朗誦課文,為了發音準確,就對著鏡子糾正嘴形,后來他成了一個著名的政治家、演說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試一試這個方法,堅持朗讀文章,只要堅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

9.邊說話邊做小動作

說話時動作不要過于頻繁。可以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說話時不斷出現以下動作:坐立不安、蹙眉、揚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頭皮、轉動鉛筆、拉領帶、弄指頭、搖腿等。這都是一些影響你說話效果的不良因素。當你說話時,動作過于頻繁,聽者就會被你的這些動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認真聽你講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坡区| 伊金霍洛旗| 汝阳县| 桐庐县| 裕民县| 宿迁市| 海丰县| 金平| 宜章县| 洛川县| 铜鼓县| 阿克陶县| 汪清县| 南充市| 麻栗坡县| 鄂伦春自治旗| 拜城县| 阿拉善盟| 金阳县| 永清县| 凤阳县| 防城港市| 华坪县| 三台县| 申扎县| 锡林浩特市| 顺昌县| 霞浦县| 长岭县| 和顺县| 察哈| 雷山县| 石棉县| 长汀县| 山阳县| 华蓥市| 任丘市| 黄平县| 黑山县| 哈密市| 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