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9章 造就天才的思維方式
- 第18章 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 第17章 逆向思維帶你走上成功之路
- 第16章 學會休息,但不要停止思考
- 第15章 學會站在另一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 第14章 學會獨立思考,才不會被他人左右
第1章 不斷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優勢
上篇 改變學習習慣
在這個世界上,誰都在為自己的成功拼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巔峰上風光一下。但很多的實例說明,成功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學習,再學習。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不學習就會落后,落后就會被社會驅逐出局,被時代淘汰。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養成豐富自己、時刻學習的習慣。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成就一生。
沒有學習力就沒有創造力,創造力的枯竭就意味生命力的枯竭。成功者不一定有文憑,但一定是善于學習的人,學習能力就是新一代成功人士的特質。
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善于用知識武裝頭腦,并轉化為行動力的人,一定會成功。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但這句古話到現在還是很實用:“勤奮學習終究會有回報。”
在很多人眼里,王文京就是“知識創造財富”這句話最生動的闡釋。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有學生問王文京:“在競爭特別激烈的軟件業里,你怎么能保證自己對技術發展方向的敏銳?”他回答:“持續關注、學習和同行交流。”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即使在晚年仍比許多25歲的年輕人活躍。作為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如SONY、通用汽車公司、奇異電子總裁的特別顧問,他經常周游世界。此外,他還寫書,而且大多數都是暢銷書。盡管很忙,他每天仍然擠出3~5個小時讀書,涉獵的領域極廣。這是他年輕時養成的習慣。杜拉克率直地說:“每隔幾年,我就選擇一個新的主攻課題,每日攻讀,連續3年。這樣雖不能使我成為專家,但足可以使我了解那個領域中最基本的部分。我這么做已經60年了。”
遠大空調集團總裁張躍擁有資產2億美元以上。1989年創業時只有25歲,張躍的座右銘就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當然,這并不全指那些很刻板的知識,還包括生活方式的認知、品位和感受。這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方面,他要在知識中找到美感、體會到享受。
那些追求成功的人都能堅持學習,我們又為何不能呢?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一切,可以放松了,那么你在放松的那一刻也就是你的競爭對手開始超越你的時刻。并且,會將你現在所獲得的成果全部毀滅,砸碎你的牌子、占領你的陣地。
據美國有關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勞工技能在短短的3~5年內就會因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變得無用,而從前這種技能的折舊期是7~14年。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又處于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中,也許每過幾秒鐘便會有一種新的事物產生。每一個新事物的產生便會連帶出一種新的經驗和運作方式。面對這些新的事物和新的經驗,如果一個人拒絕學習,那么他便不能適應新的工作,將要面對的必定是失敗。
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些人自以為進入了無人之境,可以高枕無憂了。卻不知道自己正在不知不覺中丟失陣地,所以你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保持你的競爭優勢。每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應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用這個習慣督促自己不斷前進,從而實現目標。
人活著應該有個目標,沒有目標和方向的人就會迷茫,而這個目標和方向就是與文化和知識聯系在一起。每一個人都有思考盲點,但就是因為這些盲點讓你看不清目標和方向,這就需要別人來幫你看,而看書和學習就是突破這些盲點的最好方法,這就是為什么你要看書、要學習的原因。
學習就意味著發現、喚醒、思考,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為我們帶來自信、果斷、歡樂和興奮的過程。學習實際包括了很多層面的內容:知識、信息、技能、價值,還有領導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摒除我們思想中的舊觀點、舊習慣,為新思想的產生創造條件。這時候,你要問自己:“是什么在阻礙我實現自己的目標、夢想?我是否在抗拒變化?我在抗拒什么變化?怎樣才能克服這些阻礙我實現目標、夢想的觀念和習慣?那些與我們有相似目標的人,我們要注意聽取他的經驗和教訓,尤其是那些已經達到目標的人,我們可以請教他們,他們是如何改頭換面、辭舊迎新的?
知識經濟時代,是徹底的“以人為本”的時代。高智慧的人將決定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產業的興衰,企業的競爭將集中在人才上。《管子·霸言》中說:“爭天下者,必先爭人。”反過來說:“一個人的知識越多,就越有價值。高知高酬、高智高位,勢所必然。”
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將來能夠擁有成功的事業和美好的生活。而想要擁有成功的事業和美好的生活就得從現在開始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地學習才能使我們的各方面得到充實,使我們的事業與人生變得更好,做事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特別是對我們的將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做事時,很多人總是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就是因為在應該好好學習的時候沒有努力地進行學習,以至于現在捉襟見肘,難以應付所遭遇的情況。經常會看到,很多人只是盡情地享受現在,絲毫不為自己的將來作打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樣的思想是不正確的,不僅對他人無益,對自己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成功是需要以學習做基礎的,但要學習有成效則需要把學習形成一種習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學習方法,終究難成大事。尤其是在信息時代,每一個不甘淪為平庸的人都應該認識到學習將是成功的基礎。
中國古代哲人荀子早就說過:“學不可以已。”人一旦放棄了學習,就等于把自己局限在舊知識的沼澤里,一旦時代發生了變化,人就會溺死在沼澤里,這么做無形中是在擠壓自己的發展空間,把自己一步步逼上了絕路。
豐富的學識需要以勤于學習做基礎。久而久之,新知識會越積越多,自然會化作提高個人能力的動力,幫助人們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