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還要強調一下:點頭與肯定的答復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在印度,頭部左右搖擺,也就是搖頭的動作,是用來表達肯定和贊成。這種奇怪的習俗令西方人和歐洲人非常困惑,因為在這些人的文化中,這個動作一般是用來表示不置可否的態度。而在日本,點頭的動作未必意味著“是的,我同意你的觀點”,它往往只是表示“是的,我聽到了你所說的話”。在阿拉伯國家,單一的抬頭動作是用來表示否定的態度。而保加利亞人則用通常表達否定的動作也就是搖頭,來表達肯定的態度。
關于點頭方面的實驗,還有以下的說法:當對方針對談話內容或音律向你做點頭的動作,表示其對你某種承諾的允許及好感;若點頭的動作與談話情節不符,表示對方不專心,或有事情隱瞞。
搖頭不僅意味著否定
將頭水平地從一邊轉到另一邊就是最常見的搖頭方式,它也是最普遍的否定姿勢。與點頭一樣,搖頭的含義也是廣泛而一致的,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文化里才表示肯定的含義,例如保加利亞人和印度人就這樣使用。
進化生物學家們認為,搖頭是人們降臨人世后學會的第一個動作。它可追溯到人們嬰幼兒時代,當母親給孩子哺乳的時候,如果孩子吃飽了,就會躲開母親的乳房。即使母親將身體向前傾斜,他們也不會再感興趣,而是左右輕輕擺頭。這時就表明,孩子在拒絕哺乳了。與之類似,幼兒在吃飽了以后,也會用搖頭的動作來拒絕長輩們喂食的調羹。所以,搖頭的動作,似乎是人們在出生時就具備了。隨著人們的逐漸成長,它也演變成了拒絕和不贊同的符號。
此外,有時人們會用搖頭來表示某種無奈。例如,當某位病人因搶救無效而去世時,做手術的醫生會一邊搖頭一邊走出手術室,面對等待的家屬表明“已經無能為力了”。雖然醫生沒有說什么,但家屬一般能立刻明白其中的含義。
在另一些情況下,搖頭則表示“不可思議”“驚訝”的意思,例如,北京奧運會開幕時,面對鳥巢的精妙設計,很多外國人張開了嘴,做出搖頭的動作,表達了對鳥巢設計的驚嘆贊許以及不可思議。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看到一個人經常搖頭晃腦的,你或許會猜測他是不是得了“搖頭病”。不過,如果撇開這種看法而從身體語言的角度來看的話,你就會發現這種人特別自信,以至于經常唯我獨尊。他也會請你幫他辦事情,但很多時候,你做得再好他都不怎么滿意,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他只是想從你做事的過程中獲取某種啟發而已。在社交場合中,這種人一般很會表現自己,但卻時常遭到別人的厭惡。不過,他們對事業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倒是被很多人欣賞。
搖頭的動作幅度及快慢也代表了不同的心理信號。如:一個人頭部左右晃動的速度特別快,則說明此人很反對對方的看法,并且絕對不會妥協,有同對方一決高下的心理;如果左右移動的動作很慢,并且次數比較少,則說明此人正在考慮對方的做法或說法,只是心里還有所疑慮;如果對某件事還沒了解清楚時就立刻搖頭,則說明此人對這件事情很敏感。
最后,提醒你一下:當有人對你的意見表示贊同,并且努力讓這種贊同的態度表現得誠實可信時,你不妨觀察一下他在說話的同時有沒有做出搖頭的動作。如果一個人一邊搖著頭一邊說,“我非常認同你的看法”,或是“這主意聽起來棒極了”,又或是“我們一定會合作愉快”,那么不管他的話音顯得多么誠摯,搖頭的動作都折射出了他內心的消極態度。所以,要是你足夠聰明的話,最好多留個心眼,仔細品讀一下這搖頭間的奧妙。
拍打頭部“拍”出的寓意
拍打頭部這個動作,多數時候是表示懊悔和自我譴責的意思。如果你正在問他“我的事情你辦了沒有”,見他有這個動作的話,你不用再問也不用他再回答了,因為他肯定沒把你上次交代的事情放在心上。
除了這種情況外,也有些人存在著拍打頭部的習慣性動作,從中可以看出他們的性格特點。美國談判協會的杰勒德·尼倫伯格先生發現,在拍擊自己的頭部時,習慣于拍擊后頸的人很可能個性較為內向或者為人比較刻薄;而那些習慣于拍擊前額的人則可能更加外向而且容易相處得多。
倘若你的朋友中有人有這樣的動作,而他拍打的部位又是腦后部,那么,我們想直言告訴你,他這種人不太注重感情,而且對人苛刻,他選擇你作為他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某個方面可以供他利用。當然,他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你去交往和認識,諸如比較聰明,思想獨特,做事有主見,對事業的執著和開拓,尤其是對新生事物的學習精神,都使你不由得從心底佩服他。
時常拍打前額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們為人坦率、真誠,富有同情心。在“耍心眼”方面你教都教不會他。因此,如果你想從某人那兒了解什么秘密的話,這種人是最佳人選。不過這并不說明他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朋友,相反,他很愿意為別人幫忙,替別人著想。這種人如果對你有什么得罪的話,請記住:他們不是有意的,只是因為太直率罷了。
無論對方是拍打前額還是后腦勺,其實都是其內心想法的體現,因此,只要認真觀察就不難發現他的真實意圖。
低頭不等于退縮
日常活動中,我們常常能夠見到低頭的動作:在犯錯誤時人們會下意識地低下頭,自卑時也會不由自主地低頭……因此,人們難免很自然地認為低頭是一種退縮的表現。其實不然。
之所以會有低頭等于退縮的認識,大概是由于抬頭有積極的意義,因為抬頭的動作表示有意投入。如果把頭部高高昂起,同時下巴向外凸出,那就顯示出強勢、無畏或者傲慢的態度,這種動作總是與威嚴感和侵略性緊密相隨。而低頭掩飾下巴表示出的基本信息是屈居人下,而如若居上位者做此動作,則暴露出其消極的心態。所以,許多政客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威,即便遭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也還要“頑固”地處處示人以“強”,因此很少有低頭的姿態。
當一個人低頭的時候,可能是認錯的表現,也可能是自卑的表現,還有可能是求助的表現,當然也可能是掩飾慌張情緒的表現。除了這些以外,還可以用之來表示排斥之意。比如,你去拜訪一個人,如果對方只顧低頭做事連頭都不抬,那便表示出一種不歡迎的排斥態度。
不過,低頭的動作還有深表謝意的意思。若是你看到對方面露微笑、上體前傾向你低頭,這便是一個友好的表示。如果頭低得再深些,那就是鞠躬了。
低頭還有溫柔的含義,這方面在女性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習慣低頭的女性通常內向而溫柔,雖然顯得缺乏自信,但能細心地體貼和照顧男性。1924年7月,徐志摩隨印度詩人泰戈爾訪問日本。臨別回國時,日本侍女的一個低頭動作,給徐志摩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感到這一低頭傳遞出來的是無比的溫柔與嬌羞,并寫詩詠嘆道:“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對于日本侍女的動人之處,徐志摩感受到的不是明眸皓齒、雪膚花貌,而是動人心魄的那一溫柔的低頭。我們今天讀起這首詩,也不由得會為那“一低頭”觸動心弦。
如果低頭的同時頭部微偏,這便是一種靜思的動作。這個動作男性做得比較多,而如果女性有此動作習慣,通常表現的是一種好奇心,有這種習慣的女性比較固執。
有的人會突然把頭低下,這樣的動作往往是為了掩飾臉部,表示謙卑和害羞,如果在心懷敵意的情況下把頭迅速低下,則表示有緊迫感。
低頭的含義有很多,我們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我們從一群人身邊經過,而他們正在興致勃勃地聊天、看風景,或是專心致志地聽取領頭人的發言,那么為了不打擾他們,我們通常會在經過的時候縮著肩膀,努力讓自己顯得更弱小和不太引人注意,這種姿勢就是低頭弓背。
撓頭、摸頭發顯示的心理
在交談中,某些人會有這樣的習慣性動作:如果與你面對面坐著或站著,這種人總要時不時地抹一抹頭發,好像在引起你對他發型的興趣。有這一舉動的人并不在少數,并且有的人不只在交談中這樣做,他們就算是一個人獨自在家看電視,也會每隔三五分鐘“檢查”一下頭發上是否沾上了什么不好的東西,而有事沒事就撥弄自己的頭發。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在人體承受接觸的部位中,頭部被接觸的頻率最高。因此,像撓頭、摸頭發之類的動作,其發生是非常頻繁的。
當我們將手舉向頭部做出諸如“抓”“擦”“摸”等動作時,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整理頭發、保持頭部整潔,以維護自我形象。到后來,這些動作漸漸脫離了其初衷,轉而用來舒緩自己陷入情緒混亂或緊張狀態時緊繃的神經,從而成為自我親密接觸的一種方式,其目的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安定,是由下意識的心理作用所造成的。
撓頭的動作在男性群體中最普遍,多是內心不滿、困惑、害羞、痛苦等心態的直接反映;而摸頭發更多的是一種害羞的表現。
摸頭發的動作根據具體情境的不一樣,其含義是很豐富的。比如,在雙方交談過程中,摸頭發可能是心緒不安的表現。傾聽者一邊說話一邊擺弄頭發,往往表明其心中想著自己的事,或者想說自己想起來的話題,此時對方根本就沒有聽你說話或盼著你盡快結束。而一旦對方開始叉開五指梳拽頭發,則表明其內心很煩,碰到這種情況,你最好適可而止。
另外,摸頭發之類的動作還可能是一種掩飾行為。一個人若想拼命掩蓋一個小謊言或覺得沒法拒絕對方的請求,也會做出摸頭發的動作。另外,如果你的內心有所動搖,往往也會下意識地去摸摸頭發。至于思考時摸頭或撓頭,則表明了內心有困惑。
乍看之下,摸頭發像是一種很常見的習慣動作,其實表露出的往往是一個人真實的心理狀態和性格。這種與人交流時喜歡摸頭發者大都性格鮮明,個性突出,愛憎分明,尤其嫉惡如仇。倘若公共汽車上有小偷,而乘客都是這種人的話,那這個小偷一定會被當場打個半死。此外,喜歡做這種動作的人通常十分敏感,對人對事都很容易感動。他們一般很善于思考,做事細致,但大多數缺乏對家庭的責任感。而且,他們有一個很多人不具備的優點,那就是做事問心無愧,尤其在情感方面常有無怨無悔的表現。他們對生活的喜悅來源于追求事業的過程,這句話聽起來有點玄,不過仔細想來你就會明白:喜歡拼搏和冒險的人是不在乎事情的結局的。他在某件事情失敗后總是說:“我問心無悔,因為我去干了。”
頭發張揚出的個性
頭發是頭部的重要部分,古往今來就有許多關于頭發的形容和傳說。在古代,頭發甚至是頭顱的象征,《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就曾以斷發作為斬首以警戒下屬,顯示軍令之嚴明。可見,作為身體語言表現的一部分,作為人體重要的裝飾品,頭發很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個性和欲望。
1.頭發濃密而且很黑的人
做事情有條理,很有智慧,懂得發揮自己的長處,有理想,有抱負,是典型的事業型人才。
2.頭發稀少,并且發質很細的人
這種人心機很重,會打算,算計事情一絲不茍,喜歡把事情清理得很仔細,缺乏氣概和寬容心。
3.頭發粗直、硬度高的人
為人豪爽,行俠仗義,不拘小節,對朋友總是以義當先,光明磊落,不會玩弄小聰明,并且是很好的患難之交。
4.頭發自然卷
這種人一般都有很強的個性,喜歡表現自己,常常給別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5.頭發稍禿的人
做事情很勤奮,對待工作認真,對自己本分內的事情具有很強的責任感。
6.頭發自然隨意,沒有明顯的修理的人
這種人對外表的東西不看重,喜歡內在的收獲,很多人都是工作狂,拼命工作,希望獲得上司的認可。
7.頭發總是梳理得很齊整光亮的人
這種人很注重外在形象,甚至有點虛榮愛面子,對事物也比較挑剔,喜歡吹毛求疵;有點完美主義傾向。
8.喜歡趕時髦,留時尚發型的人
小資情緒比較重,喜歡他人的夸獎和表揚,總是想趕在事物的前面,年輕人表現會很前衛;中年人則很有活力,喜歡和別人溝通,有著處理人際關系的良好技巧。
9.經常留短發的人
這種人做事情干脆直接,有些人可能會比較驕傲,常會滿足于自己的現狀;有些人看重自己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
此外,從國家、社會的角度去看,頭發也有其重要的心理意義。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中,日本棋圣表示,若輸的話便要剃光頭發,這一方面表示了他要力爭勝利的決心,另一方面也和盤托出了其隱蔽心理,即失敗后以剃光頭發來向日本國民謝罪,并期望隨著頭發的重新長出而卷土重來。在這里,削發并不是簡單的一個動作,還包括了精神層面的東西。
還有美國的嬉皮士,他們首先興起了男子披留長發的做法,而這樣做,表現出的是一種對權威、對傳統的反抗意識。又如美國黑人當年流行的“爆炸頭”,表明了美國黑人強烈的自尊心,也展現了他們抗議種族歧視的強烈意識。
【第3章】眼睛:傳遞內心的千言萬語
雙眸告訴你內心的話語
靈魂何在?靈魂儲藏在你的心中,閃動在你的眼里。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梅賽因說:眼睛是了解一個人的最好工具。此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