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場:團隊助動學習(Facilitation)的11項關鍵技能
- 李嘉骔
- 2429字
- 2019-01-03 10:35:50
1 建構與故事化Framing
“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千姿百態、包羅萬象的,短至一瞬,長至永恒,近至顱內一隅,遠至星際太空。一位大師僅僅抓住幾個時刻就可以為我們展現一個人的一生。”
——羅伯特·麥基
正如著名的電影編劇指導及劇作圣經《故事》(Story)一書的作者麥基所言:“故事不僅是我們最繁榮的一種藝術形式,而且它可以與人們在清醒時所進行的工作、學習、進食、運動等任何其他活動相媲美。我們講故事和聽故事的時間與我們睡覺的時間一樣多,甚至即便是睡覺,人們也會做夢。”我們對故事的渴求反映了一種基本的人性需求,即想要了解人生豐富樣態的需求,它不僅是一種智力活動,還是一種個人的情感體驗。
從培訓的角度來說,課程的核心知識點都是理性的。然而,課程的演繹、信息的傳遞、說服學員都是通過感覺來影響學員的,純粹理性的表達方式讓學員口服,故事卻能讓學員頓悟。因此,在課程的開發和講授的過程中,我們要并用大腦的左右半球,“將一個理念與一種情感系在一起”,以更有效地吸引學員,而故事的形式是最為常見的選擇。
斯皮爾伯格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獲獎無數。是什么吸引這個地球上這么多人去看他的電影呢?奧秘就在于他的電影講的每個故事深深吸引大家。在《兄弟連》這部史詩巨制中,美國101空降師某連的士兵們,在跟隨部隊行進途中,發生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最后匯聚成為了一個大的故事,令影迷至今回味不絕。就在這個影片中,有個士兵為了向兄弟部隊傳遞一個信息,居然穿過了整個敵方陣地,而且安全地跑了一個來回。我至今對于這個情節記憶深刻,就是因為這個故事太吸引我了,我也通過這個故事,感受到了當時的戰況,還有這位士兵的秉性。這個情節,勝過了無數的評論和分析,或者人物之間的對白,來說明戰爭如何如何,這位士兵如何如何。
為什么故事這么受歡迎?
在這個網絡的時代,信息已經泛濫,每個人被微信、微博和網絡所包圍,信息甚至成為了垃圾。但是,有一樣東西是永遠缺乏的,那就是能量。信息告訴了我們很多,但卻是蒼白的,因為純粹的信息沒有能量。故事就不同了,故事是有情感色彩的,每個聽眾很容易把自己引入到故事中,里面充滿了情感和能量。銷售中有個著名的FAB理論,培訓界有個著名的WIIFM理論,二者的共同點在于,無論是銷售員還是講師,所傳遞的信息都要與聽者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而利益最好的呈現方式,就是故事。在一個好的故事里面,學員或客戶能親身體會自己到底會有什么樣的收獲。故事并非取代了理性的知識,而是讓這些理性的知識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有血有肉有感情。
每個故事都有情境,聽故事的人進入情境后,就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與講者互動了。這樣,理解也變得容易了。《小馬過河》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勇于嘗試是多么重要。每當我猶豫不決、進退兩難的時候,頭腦中就回想起這個故事,自己就成了那匹小馬。我們一起來看,這是多么容易讓人記住。那些枯燥的數據,遲早要被遺忘。人腦有個特殊的癖好,更愿意獲取素材后自己來進行加工,這是人性的本能。喋喋不休地告訴學員某個觀點,就如同《大話西游》中的唐僧,學員或者聽眾都會痛苦不堪。學員腦中有個靈魂人物總是在說,給我個故事吧,我來判斷誰對誰錯。
有人曾經說,“講故事并沒有代替分析思考,但它能幫助人進行思考,因為通過適當的故事,人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分析”。這句話表明了思考的本質。思考是一種能動的行為,是由思考者自己去主動進行,而不是被動進行。當我們跟某個人說,“你思考吧”,他的思考也就停止了。只有我們跟他說,“我來告訴你一個有趣的故事吧……”他的思考才會真正的開始,因為故事為他的思考“留白”了。一個好的故事,必然來自于好的思考,也會引發好的思考。如同一部好的電影,比如《大話西游》,這部影片沒有幾句話跟我們說:愛情是什么?責任是什么?……卻引發了無數80后、90后持久的思考。至今每年年底,都會有電視臺重播,即使看了很多遍,還是能引發無數議論。這就是好故事的魅力,它能真正引發思考。
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參加過很多的課程,聽過很多演講,參加過無數的會議,這些內容99%都被遺忘了,唯一剩下的記憶,就是那一兩個讓自己記憶深刻的故事。幾乎所有培訓師剛入行都會這樣的經歷:他們在臺上努力演講,臺下的人無動于衷,這些培訓師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真理,可學員們一個個哈欠連天,為什么呢?也有演講者,手握大量材料和數據,證據確鑿,臺下的人卻大部分沒有聽懂。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每個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故事也可以讓所有人都能聽得懂。一個好的培訓課程總是充滿了情景感和故事感,學員們仿佛身臨其境。沒有故事的培訓,如同沒有情節的電影和沒有血肉的骨架,枯燥干澀。好的培訓師可以信手拈來,將課程演繹成故事,因此應該說培訓師是故事高手。這種能力也能運用于任何的語言溝通情境中。
甚至有咨詢公司幫助客戶解決運營和管理的障礙,也會使用講故事的方法。他們邀請客戶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進行演出,還原公司中的困難,尋找解決的方法。在故事的演繹之中,客戶自己找到了困擾公司問題的解決方案。
聽故事是一件令人愜意的事情,講故事卻不是那么容易。有人講的故事不知所云,有人講的故事干澀無趣。更有人熱衷于講段子,聽者卻不明白為何在這個場合下講這個故事。那么,如何才能講好一個故事呢?退一步說,如何讓故事像一個真正的故事呢?講故事時候的聲情并茂和肢體語言必不可少,最重要的卻是故事的主題和結構。
Framing就是利用邏輯框架和主題為培訓建立故事線的過程。Framing構建了課程和課堂的故事線,以故事線貫穿課程,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課堂上的演繹。其好處是,以故事線構建課程,可以確保課程在邏輯上是一致的,課程中的重要概念得到充分詮釋;對于學員而言,學習更加條理化、有序化;對于培訓師而言,更容易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演繹,并且從固化、內化,走向活化。Framing對于培訓師而言,意味著花費大量的時間為課程做準備,無論如何都是值得的,這是培訓師從優秀走向卓越的一個臺階,也是講師對于一門課程從固化到內化,最后到活化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