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檢報告一看就懂
- 彭玉清
- 2524字
- 2019-01-03 13:18:31
血壓檢查
高血壓導致腎衰竭
“40歲之前拿命掙錢,40歲以后拿錢買命”,這句順口溜很形象地道出了當下不少人的生活狀態。在年輕時,不重視對身體的維護,一味地工作、娛樂,結果身體透支嚴重,年齡稍微大點,各種毛病就會逐漸暴露出來。人的身體其實也和汽車一樣,如果平時不注重保養,不對一些小毛病及時修理,那么早晚就得去4S店大修。
王女士的父親患有高血壓多年,一直靠吃藥維持。在兩年前單位組織的一年一度的體檢中,王女士也不幸被查出患上了高血壓。平時身體還不錯的她并沒有太在意,也沒有及時醫治。
前幾天,在連續加了幾天班的情況下,王女士突然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到醫院檢查后發現心、腦、腎都不太好,尤其是腎功能已經出現衰竭。王女士這才后悔,應該早聽朋友的勸告,重視自己的身體。
高血壓現在是一種常見病,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每10個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壓。
這種病在發病初期并無明顯的癥狀或體征,人們通常很難察覺到自己已患有高血壓,但這種病的危害卻很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這種病會破壞腎臟血管,導致腎臟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腎臟功能的損壞。當腎功能完全喪失的時候,就患上了腎功能不全,發生腎衰竭、尿毒癥。另外,高血壓也容易提高卒中、心臟病的發作風險。
對高血壓患者而言,血壓的有效控制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空間和生活質量,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高血壓腎病的發生更應加以預防。
健康人群在日常飲食中應減少鹽的攝入,適量飲酒,多做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而對于高危人群,應定期檢測血壓,以便于醫生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認清血壓檢查
除了在正規的醫療機構檢測血壓外,近年來電子血壓計已走進平常百姓家,成為高血壓患者和許多中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用品,能夠幫助他們隨時檢測自己的血壓。即使不是高血壓患者,也應通過科學地測量血壓值,達到預防的目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動脈血壓的簡稱,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于血管壁的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血壓的檢測指標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當心室收縮時血液從心室流入動脈,此時血液對動脈的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當心室舒張時,動脈血管彈性回縮,血液仍慢慢繼續向前流動,但血壓下降,此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值,被稱為脈壓。
血壓的數值用kPa來表示,日常生活中常用水銀血壓計來測量血壓,所以也用水銀的高度,也就是mmHg來表示,兩者的換算關系是:1mmHg=0.133kPa,7.5mmHg=1kPa。
測量血壓的時候,情緒要穩定,可以深呼吸以放松心態,不要穿過于緊小的衣袖以防壓迫上臂,手掌向上不要握拳,手臂的高度應等于心臟的高度。用血壓計測量血壓,會出現舒張壓和收縮壓兩個數據,這兩個數據對判斷自己的血壓情況都同等重要。
正常血壓值是多少
一般以安靜狀態下收縮壓90~139mmHg(12.00~18.53kPa),舒張壓60~89mmHg(8.00~11.87kPa),脈壓30~40mmHg為正常范圍。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高血壓學會于1999年頒布的高血壓指南中,把正常血壓的標準(收縮壓/舒張壓)改為低于120/80mmHg。如果血壓超過140/90mmHg,屬于高血壓;介于120~139/80~89mmHg之間屬于正常高值。
如果血壓低于90/60mmHg時,屬于低血壓。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
生理性低血壓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病理性低血壓是指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
血壓的高低除了受心臟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的影響外,神經、體液等因素也可影響到血壓。年齡、季節、氣候和職業的不同,血壓值也會有所不同,運動、吃飯、情緒變化、大便等均會導致血壓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則會使血壓下降。
但不論怎樣,正常人的血壓值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安全范圍內波動,而高血壓則是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3次非同日測量血壓達到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的水平。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如果想在家里隨時檢測血壓,最好使用經過驗證的上臂式全自動或半自動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時間可以選擇每天的早晨和晚上,每次測2~3遍,最終取其平均值。有的人血壓控制較平穩,可每周測量一次。
高血壓患者要科學治療
如果發現自己血壓偏高,一定要重視起來。有的人也不去看專科醫生,自己去藥店買點降壓藥了事,這種方法并不科學。最佳的方法應該是找醫生詳細檢查,醫生會對癥開出合適的藥物,與此同時還要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改變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得了高血壓的人,平時要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鹽攝入;多攝入羽衣甘藍、菠菜、甜菜和甜菜根汁等富含硝酸鹽的食物是有好處的。硝酸鹽在人體內會變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天然的血管擴張器,能夠明顯降低血壓。此外,還要控制體重,不吸煙,不過量飲酒;進行適當體育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防治高血壓莫入誤區
誤區一:血壓值降低得越快越好。有的人發現自己得了高血壓,恨不得立馬吃藥將血壓值分分鐘降下來,這種想法實際上很危險。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降血壓不能太著急。對于多數高血壓患者來說,應根據病情在數周至數月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年齡小、患病時間短的人,速度可以稍微快點;但60歲以上、患病時間較長或已經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降壓速度一定不要太快。萬事萬物,一定要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
誤區二:長期服用降壓藥對身體有害。“是藥三分毒”,不少人害怕長期服用降壓藥影響身體的健康,這是人之常情。不過,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很低,對于大多數患者可長期服用。即便是出現了不良反應,也不要擅自停藥,最好找醫生咨詢后才決定。
誤區三:不重視血壓檢測。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對于高血壓潛在患者,也就是年齡較大、家族有高血壓患者等情況的人,一定要定期檢測血壓,及時發現風險。
誤區四:血壓降到目標值就算康復了。有的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連續服用藥物后,血壓降低到了正常值,就認為自己康復了。其實,目前還沒有藥物能夠根治高血壓病,服用降壓藥物后血壓降至正常并不能說明病已治愈。
一旦停止服藥,或遇到過度疲勞、緊張和情緒激動等情況,血壓還會重新升高。所以,要定期檢測血壓,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遇不適,要尋求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