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成分檢查
減肥是先減“臉”,還是先“減”肚
“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五月路人雷,六月男友沒,七月被曬黑,八月待室內,九月更加肥……”每年的春天,總會有大量的青年男女為了自己的體型而發愁,并暗下決心要“瘦成一道閃電”。
不過,沒等體重減下去,炎熱的夏季就已經來到,待在空調房里哪兒都不想去,減肥于是又成了一個遙遠的夢。
大學畢業已3年的小吳在一家房地產工作,薪水不錯,但一直單身,這可急壞了家里人。為了爭取早日“脫光”,小吳也暗暗下定決心,先從自身形象開始。他本人臉型較胖,肚子還算正常,為了減掉雙下巴,小吳連續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一個月,但絲毫不見臉瘦。
無奈之下,小吳去了醫院的營養科,醫生在給他做完一套身體成分測試之后,認定他雖然運動量挺大,但膳食結構不合理,導致體重控制不佳。于是就給他開了一套營養食譜,讓他注意自己的飲食。回去之后,對照著這份食譜,再加上合理的鍛煉,小吳果然一個月減掉了10斤,雙下巴也不那么明顯了。
什么是身體成分檢查
身體成分檢查主要用的是人體成分分析儀,測量出人體的成分包括細胞內液、細胞外液、體內總水分、體脂肪、體蛋白、肌肉、瘦體重、礦物質等,并推算出標準體重、肥胖度、基礎代謝率、標準肌肉量、身體脂肪率、內臟脂肪水平、體質指數等指標,可精確到手腳左右分別的各項健康指數,有效指示身體健康狀況。
身體成分的測量,能夠準確地評價人體的胖瘦程度,同樣體重的人,由于身體內肌肉、脂肪的含量不同,肥胖程度是不同的。
體重的大小并不能真正反映一個人是否肥胖。身體脂肪所占的百分比,是評價一個人是否真正肥胖的主要依據。身體成分的測定結果,是確定一個人是否需要減肥的依據。
身體質量指數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相對于身高的體重,這是用來衡量是否超重的最常用指標,所以也叫體重指數。這個指數一般與體內脂肪的比例有一定關系,但并不能真正反映人體內的脂肪含量。
在沒有條件測量體脂百分比的情況下,BMI可以作為評價是否肥胖的參考。身高與體重的測量在正規的體檢中心一般有身高體重測量儀,能同時測出身高和體重,此項檢查在家里也可以用體能稱以及量衣服的尺子進行。
測量的時候要注意:脫鞋,抬頭挺胸,兩腳并立,兩眼平視前方,盡量少穿衣服。
身高以m為單位,體重以kg為單位。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2)
對于肥胖程度的判斷,還有一個標準公式
肥胖程度(BOD)=實際體重(kg)/理想體重(kg)×100%
根據這個公式,若結果在90%~110%之間,表明體重正常;若在110%~120%之間,屬于超重;若大于120%,則可診斷為肥胖。反之,若在80%~90%之間,屬于偏輕;若小于80%,則屬于消瘦。在確認肥胖后,還可以進一步分級:若在120%~130%之間,為輕度肥胖;若在130%~150%之間,為中度肥胖;若在150%~200%之間,為重度肥胖;若大于200%,則屬于病態肥胖。
體脂百分比
體脂百分比就是身體內脂肪組織的重量在其身體總重量中所占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體脂百分比=脂肪重量/身體重量×100%
身體成分測定的手段比較多,常見的有水下稱重法、皮褶厚度測量法以及生物電阻抗法等。
水下稱重法是通過人體在水中和陸上的體重變化對身體密度和人體體積進行測量,從而推算身體的脂肪重量和瘦體重,這種方法比較合理和精確。已經成為評定各種其他方法的標準。但是它有很明顯的缺點,不大適合大規模推廣,只適合在科研單位進行研究使用。
皮褶厚度測量法是通過對身體不同部位皮褶厚度進行測量后,將所測得的皮褶厚度代入公式進行計算身體成分的一種方法。主要用到的部位有兩個,一個部位是上臂部,另一個部位是肩胛下部。
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與尺骨鷹嘴連線中點處,垂直捏起皮褶。肩胛下部:肩胛骨下角下方約1cm,外斜45°角捏起皮褶。將兩個皮褶測定的結果代入專門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出體脂百分比。
生物電阻抗法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其原理是人體脂肪組織含水量很少,具有很高的電阻率。無脂組織中包括人體所有的水和電解質,導電性遠遠大于脂肪組織,因此人體的總阻抗近似等于無脂組織的阻抗。可通過特殊儀器測定人體的總阻抗,并換算成為總體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