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家庭生活(5)

【離婚?你們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如何對兒子談離婚?】

小胡今天一走進家門就覺得氣氛不對,父親的煙灰缸里滿是摁滅的煙頭,母親在一旁輕輕啜泣。

“兒子,來,坐下,爸爸媽媽今天要和你談談。”父親起身拉過小胡,讓他坐在側面的沙發上。

“我和你媽媽離婚了……”父親艱難地說出了這句話。

小胡驚訝地渾身顫抖了一下,沒想到發生在許多同學身上的噩夢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他咬著嘴唇說:“是已經離婚了,還是準備離婚?”

“已經離婚了。”父親回答。

“已經離婚了?呵!你們有沒有尊重過我?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小胡憤怒了,“是不是那個女人?”

小胡的父親是一家大型企業的老總,雖然小胡從不說什么,但他從心底一直是非常敬佩父親的。然而去年,小胡一直擔心的一件事終于發生了,他得知父親在外面包養了“二奶”!雖然沒有發現最有力的證據,但是他已經很多次有意無意地從父親手機的短信、接電話時的神色和時間安排上看出了端倪。有一次,父親甚至跟小胡說起一個老總包養女人的事情,當時小胡就很嚴厲地回了他一句:“把錢大把大把地花在這種女人身上是最愚蠢的!”結果父親冷笑了兩聲,沒下文了。現在看來,父親是準備拋妻棄子,去和那個女人過了。

面對小胡的問題,父親惱羞成怒:“這是大人的事,你不要管!”

“我不管,我想管也管不起,你們都離完婚了,我還怎么管?以后我結婚、離婚也不會和你們說的!因為你們也管不著!”小胡說完便摔門而去。

讀懂孩子心理

離婚,對夫妻雙方都是一種痛苦的經歷,對孩子來說,更是世界的末日。當孩子被告知這一消息的時候,很多都會感到悲傷、氣憤和憂慮,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這一生活的巨大轉變。當然,父母離異時,孩子所處的年齡也將影響孩子的態度、反應和他們對新家庭結構的理解。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13~15歲的孩子會對父母離婚提出責備,離婚可能會使孩子感到抑郁、心煩意亂,并可能導致喝酒、吸毒、性行為、對抗行為、學習成績下降等后果。16~18歲的孩子已基本自立,具有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孩子想看到父母幸福,但不愿看到父母中任何一方與別人約會,認為寬恕一方與別人約會就是對另一方的不忠,這么大的孩子也會由于父母離婚而產生抑郁、離家出走、犯罪、學習成績下降等不良后果。

專家給你支招

離婚就意味著完滿家庭的解體,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父母離婚將使他的生活發生重大的轉變。如果父母不得不離婚,如何與孩子談呢?

1.提前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準備離婚”的決定

一些父母在選擇離婚后,常常不愿或不敢告訴孩子,而孩子常常是在以后的事情中,逐漸知道爸爸媽媽離婚的事實。一些父母認為,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情,和孩子無關。所以,不必提前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離婚”的決定。但是,讓孩子突然接受這無情的事實,多少有些殘酷,他要忍受親人的突然分開。所以,父母一旦感情發生破裂,雙方最好選擇在離婚前和孩子講清楚。跟他解釋離婚的含義:“媽媽和爸爸因為大人的一些感情因素,不能繼續生活在一起了,但我們還會像往常一樣愛你。”當然,如果過早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離婚”的信息,他可能會花大量的時間憂慮、猜想,甚至還想知道這種事情最后會不會真的發生。所以,在離婚前一兩周告訴孩子,可能是最佳的時間選擇。還應注意的是,最好由父母雙方一起將離婚的決定告訴孩子,這樣,他心里可能會更容易接受一些。如果只由一方告訴孩子,他便會認為父母只是發生了爭吵,很快會和解。由父母一起來告訴孩子離婚的決定,還可以避免讓他聽到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減少他對父母雙方矛盾的困惑。

如果夫妻中一方因故不能在場,應在另一方和孩子談話之后立即給孩子打個電話或寫信。任何時候,孩子都需要聽到來自父母雙方的信息。

向孩子通報“爸爸媽媽準備離婚”決定的談話不同于家庭中的一般談話,因此,選擇好談話的時間、地點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在公共場所,也不要在父母上班前或孩子上學前告訴他這個消息。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讓他發表意見,接受現實。在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時,父母雙方應盡力保持平靜、客觀,不管父母對婚姻的破裂感到多么生氣或不安,也不要將情緒發泄到孩子的身上。當然,可以把悲傷與不安向孩子訴說,但一定要保持鎮靜。

2.離婚后,要一如既往地關愛孩子

離異家庭易使孩子失去一方的愛,經常處于分裂與矛盾之中,一些孩子甚至會以極簡單的方式來承擔父母離婚的責任。如有些孩子會想“如果我學習成績再好一點,在家里再乖一點,爸爸就不會離開我們。”這些孩子會為此深深地自責,認為自己是導致父母離婚的根源。

離婚后的父母,不要因為雙方有了新生活而忽視孩子,這不僅會讓孩子覺得失去了家庭依靠,還會使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變得孤僻、冷漠,甚至將自己脆弱的內心封閉起來,不愿與別人交流,自暴自棄。因此,離婚后的父母應更加重視、疼愛孩子,因為此時的孩子是很敏感的。

媽媽送給女兒的母愛小紙條

離開并不等于失去。

【我走了,別找我……——如何打消孩子離家出走的念頭?】

一位離家出走的男孩對后來找到自己的警察吐露了心里的煩惱。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經濟特別拮據的家庭中,爸媽的收入都不高,成天為了生活上的事愁眉苦臉。尤其是最近兩年,我爸下崗了,家里的生活更是入不敷出。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從小就形成了一種內向、孤僻的性格。

在家里,我最怕的就是父母的爭吵,他們一爭吵,我就會感到膽戰心驚,并產生一種離家出走的念頭,希望自己哪一天能走出這個家門,再也不用聽那揪心的爭吵了。

今年4月,我期中考試考砸了,我爸知道后,便一個勁兒地責罵我:“你平時都干什么去了?成績這么差!讀書這么不用心,還不如別讀算了。”當時我的眼淚就像豆珠似的“滾滾”而下。

說句心里話,考試沒考好,我的心里更難過。何況我家的經濟條件又不好,爸媽供我讀書挺不容易的。可我無法忍受的是父母的責罵,我覺得他們太不理解我了。他們不知道,從小生活在一個爭吵不斷的環境中,讓我感覺度日如年。當我覺得讀書無望,而家中又無法容納我時,我就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離家出走。

在離開父母的那段日子里,我也曾想到過回家。可一想到回家后,爸爸媽媽肯定會更加生氣,他們還會無休止地爭吵,我就又放棄了回家的念頭。當時我想,哪怕是餓死在街頭,也決不回去。

讀懂孩子心理

近年來,青少年離家出走的現象時有發生,且呈不斷上升之勢。那么,孩子為什么會選擇離家出走?

首先,與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關。離家出走是青春期叛逆的一種反應,處于這個時期孩子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動蕩性:他們思想活躍、性格敏感、控制力差;易走極端卻又不善于自我調節;敢作敢為又盲目沖動,一旦受挫就無法承受。這些心理特點都易使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他們既渴望被人理解,又不愿意敞開心扉,無處傾訴種種煩惱,只好選擇離家出走。

其次,與家庭的氛圍有關。父母關系和諧的家庭,孩子離家出走的比例較低;父母關系不和的家庭,孩子離家出走的概率就大。在一個吵吵鬧鬧的氛圍中,孩子對父母有厭惡感,有苦惱不能訴,認為自己孤立無援,所有的人都與自己做對,很容易由沉默變為激烈的反抗,最后憤而出走。

第三,外界的誘惑與模仿心理作祟。學業的繁重使孩子們無暇顧及外面的精彩世界,但年輕而騷動的心又無法抵御來自外界的誘惑,因此便想拿父母的錢到外面去大開眼界。另外,一些少年由于看武俠小說、傳奇文學,便盲目崇拜那些武藝高超、浪跡天涯的英雄人物,于是便想離家出走,模仿心中的偶像去闖江湖。

專家給你支招

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危害性極大,一個人流浪在外,生活沒有規律,睡眠飲食沒有保障,遠離父母和親人,由于孤獨和恐懼,很容易使孩子情緒憂郁,產生偏激和憤世嫉俗的心理。另外,流浪在外的孩子更易染上不良習慣,學會偷盜、抽煙、酗酒和說謊等,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善于發現孩子不正確的思想苗頭,并及時采取措施,以避免孩子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

1.采取多種形式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

由于青春期本身的生理特點,孩子很容易激進逆反,面對不愿意對家長傾訴心聲的孩子,家長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比如:可以把印有心理咨詢熱線的報紙“無心”地放到孩子的書桌上;如果孩子有聊QQ的習慣,家長可以匿名加孩子為好友,為孩子做虛擬世界的心理導師;還可以鼓勵孩子去書店,有心理壓力的孩子往往會跑到心理問題的書堆中,沒準兒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些作法最好要做得“不經意”,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愿意對家長傾訴,說明他們不想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全部展示在家長面前,或者說還沒有做好準備怎么說,因此,“不經意”的幫助會讓他們感到更自在。

2.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試想一下,一個孩子在整日吵吵鬧鬧的環境中,如何敞開心扉和家長交流?所以,盡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當然,在家庭中小吵小鬧是免不了的,但是決不要讓吵鬧影響到孩子,如果確實有事情需要爭論,則應當避開孩子,選擇孩子不在的時間。另外,家長要經常與孩子談心,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態,才能及時疏導孩子內心的壓力和困惑。如果家長被孩子告知犯了一些錯誤,一定要勇于承認,并向孩子表示歉意。這樣做,有利于家庭的和諧穩定,有助于父母與孩子的平等互動,孩子的心靈就會向家長敞開了。

3.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

在家里,孩子愛讀什么書,愛看什么電影,家長一定要有所了解,時刻關心,但這并不是要進行強行的管束。同時,由于孩子待在學校的時間很長,家長也要多與教師以及孩子的同學接觸,以便從他們的談話中,更多地了解一些關于自己孩子的情況,如果發現孩子有異常表現,就能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了。家長與教師、孩子同學的接觸應自然、坦誠,以確保獲得信息的真實性。

4.教育孩子,離家出走不能解決問題

對于已經離家出走過或有出走念頭的孩子,家長要耐心進行說服教育和分析。要讓孩子明白,離家出走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家長心里很著急、很痛苦;有志氣、有責任心的孩子應該勇于面對現實,正視各種矛盾和壓力,與老師溝通,與家長溝通,與同學溝通,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煩。

當離家出走的孩子被找回來之后,家長對孩子既不能打罵恐嚇又不能不聞不問。因為打罵恐嚇可能使孩子再次出走;而如果家長因怕孩子再次離家出走不敢說不敢問,甚至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則可能變得更任性、驕橫,更自以為是,更難以教育。

媽媽送給女兒的母愛小紙條

每個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西盟| 吉林省| 施秉县| 读书| 山东| 三都| 莫力| 漳浦县| 河曲县| 昌江| 平凉市| 柘城县| 龙口市| 休宁县| 响水县| 务川| 内乡县| 泾阳县| 新沂市| 海兴县| 临澧县| 金昌市| 乌拉特后旗| 双柏县| 延寿县| 格尔木市| 临邑县| 绵阳市| 黔南| 阿尔山市| 银川市| 北票市| 汤原县| 北海市| 高碑店市| 弋阳县| 东兴市| 井冈山市| 贡觉县|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