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學習生活(1)

青春期正是學習的關鍵期,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時刻牽掛著父母的心。可是,這一階段的孩子在學習中也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把學習當成負擔,和老師關系不好,考試焦慮,迷戀網絡等,這些問題無不令家長苦惱。和孩子對著干,冷戰,取消孩子的零花錢等都不是正確的辦法,這些辦法不僅不會讓孩子重新燃起學習的熱情,反而可能讓孩子越來越厭惡學習!因此,對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多一些關心,準確了解孩子對學習的想法和心態,以利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并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

【你累?我每天學習更累!——怎么引導把學習當負擔的孩子?】

小學的時候汪涵雖然頑皮好動,學習不太用功,但是成績在班上還是處于前列。那時,他放學早,作業少,玩的時間多,生活得非常快樂。自從跨入初中后,汪涵玩的時間少了,爸爸媽媽的管教突然間也“緊”了好多,他每天手忙腳亂,又苦又累,很不適應。

這天,汪涵從學校放學回來,耷拉著腦袋走進了書房。

“涵涵,今天學得怎么樣?”爸爸緊跟著汪涵走進了書房。

“不怎么樣,累死了!”汪涵有氣無力地回答。

“你啊,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們那時候有學上就開心死了,哪還覺得累啊。”爸爸不以為然地說。

“那是你們那時候!”汪涵頂嘴說。

“無論什么時候,學習總比爸爸媽媽工作輕松,我們起早貪黑的多累啊,你難道沒看見?”爸爸加重了語氣。

“你累?我每天學習更累!你們只要每天按時開門擺攤,然后加減乘除算算賬,而我在學校一會兒這個考試,一會兒那個達標,好像永遠有應付不完的事情!”汪涵大吐苦水。

爸爸聽了這話很生氣:“就你嬌氣,所有孩子不都一樣在學習嘛,你別給我找借口,認真學習,必須在初中剛開始的時候就打下好基礎!”

父親說完后拂袖離去。

讀懂孩子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感到學習又苦又累,這是一種心理適應障礙,主要來源于環境的變化和心理的不適應。

第一,因為青春期正是青少年發育成長的旺盛時期,也是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所以,在這一時期里學習科目增多了,知識面加寬了,再加上從小學到中學,或者從初中到高中的跨越,還有一個學習環境和學習心理的適應過程,例如:對高一級學校的教學方法、對學習時間延長、內容增多、作業量大等都需要不斷地適應。如果不能很好的適應,孩子就會感到學習緊張,又苦又累。

第二,長期以來,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家庭和社會比較重視升學率,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使孩子感覺學習又苦又累,對學習一點兒興趣也沒有。

第三,進入高一級的學校以后,有的孩子學習方法不當,不會安排時間,學習效果不好,也容易引起苦和累的感覺。例如:有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雖然也很下工夫,但由于在課前不會自學,課堂上抓不住重點等學習方法問題,使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也會讓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只是覺得學習真是太辛苦了。

專家給你支招

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父母怎樣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釋放壓力,減輕負擔,讓他們學得輕松愉快呢?

1.幫助孩子調整學習心態

家長要幫助孩子調整好學習心態,不要把學習看得太“死板”、“僵化”,否則就會成為孩子心中的負擔。要讓孩子明白,完成學習任務,一方面是為自己將來更好地生存打基礎,不辜負父母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要從樂觀、積極的方面來看待學習,比如理科運算過程中的解題、證明就好像擺積木一樣,頭腦中掌握的圖樣(公式、定理)越熟練,擺出的積木形狀就越新穎、多樣。在生活中不可能什么事都是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路上,困難、挫折是常有的,學習中的苦和累也是很平常的事,人人都可以遇到,關鍵是自己怎樣對待。這是一個辯證的思維關系,即生活中的苦與樂、輕松與勞累都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能把完成作業和親手解開一些難題作為學習的樂趣,把正確地回答老師的提問,爭取優異的學習成績當作無上光榮的話,那么孩子就不會把學習當負擔了。

2.幫助孩子端正學習動機

在生活中,人們對苦和累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作為父母來說,面對社會上激烈的競爭,要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地工作,他們為什么無怨無悔呢?因為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們的成長,因此,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生活中的苦和累只是一種現象,關鍵是要有一種追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在學習生活中,也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對于一個貪圖享樂、沒有明確學習目的、沒有學習熱情的孩子,他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感覺到又苦又累,一點意思也沒有。相反,對于一個有明確學習目的,在生活中追求完善、高尚,并且有高度責任感、榮譽感的人,他一定會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地學習。

3.教給孩子一些學習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要學得輕松、愉快,就要掌握一些好的學習方法:第一,在上課之前加強預習,找出難點和疑點,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可以學得主動、靈活;第二,在課堂上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樣可以鍛煉膽量和表達能力;第三,在課后要認真復習,鞏固提高,這樣可以溫故知新,加強知識的記憶;第四,要發揚“勤學好問,不怕同學恥笑”的學風,這樣有助于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等。

4.適時調整培養目標

中國父母是世界上為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但也是受到孩子抱怨最多的父母。父母望子成龍的壓力讓孩子覺得學習很累。所以,要想使孩子不把學習當負擔,家長也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給孩子定目標,提要求,這樣,孩子學起來才有勁,效率才會高。

媽媽送給女兒的母愛小紙條

苦中有樂,樂中有苦,沒有苦就無所謂樂,沒有樂也無所謂苦。

【再不離開學校,我會憋瘋的!——兒子厭學怎么辦?】

早上九點,“嘀——”第二節課上課鈴聲未落,高二(1)班班長就急匆匆跑進辦公室,“報告老師,葛輝又不見了!”班主任忙問:“剛才是不是發了期中考試卷?”“還沒有,不過,物理老師說有一半人不及格。”班主任連忙打電話給葛輝的父母,讓他們幫助尋找。上課的鈴聲好像對葛輝不起作用,班主任和葛輝的家長已經不知多少次把葛輝從球場、馬路、游戲廳“請”回來。每次葛輝都痛哭流涕,信誓旦旦再也不逃課了,但他的每次誓言都不會是最后一次。

尋找葛輝已經成了他父母的“家常便飯”。一次,月摸底考試后,葛輝下了數學課就跑出了教室,用他的話說是隨便爬上了一輛公共汽車,繞著城市轉了個圈。那次葛輝并不是最后一名,但是數學不及格,數學老師用鮮艷的粗筆在他的試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維混亂,簡直不是人寫的”。葛輝對父母和班主任做檢查時說道:“我的腦子一下子就炸了,心里亂成一團,憋著一肚子氣沒處泄,再不離開學校,出去透一透氣,我會憋瘋的!”

父母把校園里外找了個遍,最后,在學校附近一家電影院昏暗的燈下,終于看到了自己孩子的一張興奮得放光的臉,完全不是課堂上的暗無生氣的樣子。

父母沒有當場捉“賊”,他們深深地知道,一個17歲男孩子的自尊心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固執。父母在校門口等著葛輝回來。

“電影好看嗎?”

葛輝顯出惶恐的樣子:“你們知道了?我錯了,我錯了,都是我不對,我再也不會了!今天我在學校實在呆不下去了,物理老師一說有一半人不及格,我就知道有我的份兒。物理老師瞧不起我,說不定怎么整我呢。我上回向你們保證過期中考試考好的,這回又完了……在教室里,我一分鐘也呆不下去了……”

讀懂孩子心理

由于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尚未發育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了孩子過大的壓力,所以不少孩子出現了厭學傾向。其主要表現在:孩子對學校的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對學習持冷漠、逃避和對抗的心態及行為。

1.厭學的種類

厭學主要發生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身上,他們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和家長的肯定,對學習缺乏自信和動力,更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與之相對應,這些孩子的學習常常與責罵、批評等負面體驗聯系在一起。

厭學有輕重之分:偶然對某項作業、某門學科或者對某位老師、某個學校產生不滿,這是較輕微的厭學;經常性地對某項作業、某門學科或者對某位老師、某個學校產生厭煩,有時還伴有一些頭痛之類的不舒服的生理反應,這是中度的厭學;習慣性地對某項作業、某門學科或者對某位老師、某個學校產生厭惡,經常伴有頭痛、焦慮等不良的生理反應,這是較嚴重的厭學。只有中度的和較嚴重程度的厭學,心理學中才認為是出現了心理問題。

2.厭學的表現

厭學的孩子大多有下列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表現:

第一,逃避上學。逃避上學的情形很多,背起書包走出家門卻沒有進校門,中途“溜號”玩去了;賴在床上不肯起身,問他什么原因,他說肚子疼、頭痛,其實他并沒有病;走到學校門口突然發生嘔吐等毛病,他真的病了,可他表面上是身體不適,實質上是心理毛病。

第二,學習馬虎。學習馬虎的孩子也可能與厭學有關,這些孩子往往心中厭惡學習,但又不得不學習,于是只有勉強應付,得過且過。他們做作業偷工減料,只求完成任務,不問質量高低;課堂上經常“身在曹營心在漢”,分心走神;課后很少自覺進行預習、復習。

第三,極易疲勞。有些孩子看起來學習還比較努力,談起來也知道學習的重要,可在心底卻對學習存在反感。這種深層的厭學情緒經常使孩子打不起精神,產生學習疲勞感。他們一坐到書桌前便打瞌睡,一拿起書本就生倦意,一不學習則頓時恢復生機活力。

第四,制造事端。有些孩子上課惡作劇,下課找麻煩,老師、家長以為是其行為不好、性格不良,其實,他們是在以制造事端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學習的不滿,對老師的不滿,對學校的不滿。對待這些孩子,處罰他們的不當行為只能取得短期效果,只有改善他們對學習的態度,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不當行為。

3.厭學的原因

厭學的孩子除了主觀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下列一些外部因素,也可能造成他們產生厭學情緒。

第一,學校教育的因素。學校中沒有良好的學習風氣;學業負擔過重;教師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教師不當的教育措施和管理手段;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等均可能導致孩子厭學。其中,學業負擔過重以及不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造成孩子厭學的比較突出的因素。

第二,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家庭結構的破損、解體;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庭對孩子過高的期望與孩子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過大等也可能導致孩子厭學。其中,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和不切實際的期望往往更容易使孩子滋生厭學情緒。

第三,自身思維的因素。從學習的過程來分析,厭學的一個突出原因是不善于思考,不善于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來理解和吸收新知識。孩子上課時注意力分散,聽課不專心,作業不用心,無法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因此,孩子在課堂學習、課外閱讀、課外作業等學習活動中完全處于消極被動狀態,特別是對數學、物理和外語等科目更容易畏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專家給你支招

父母應該如何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呢?

1.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很多父母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強調孩子的分數和名次,常常拿孩子與別人進行橫向比較,這樣就會在無形中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學上進的自信心,使其產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棄。要想使孩子好學上進,放棄自卑,父母得先改變自己。

具體來說,父母要改變對孩子一味批評的教育方法,要盡可能多地發現孩子的微小進步,要以鼓勵為主。只要孩子有一點兒進步,就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帶給孩子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孩子對自己有了信心,就有了改變自己學習態度和與父母、老師關系的動力,就會使自己的學習進入良性循環。這不僅有助于孩子改變不愛學習的狀況,而且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

同時,家長還要注意觀察學校老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因為只有家長的努力是不夠的。如果老師實施“分數高壓政策”等不佳的教育措施,孩子在學校同樣會有壓力而厭學。因此,家長要多找機會和老師溝通,雙管齊下,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

2.教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是因為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而厭學,家長要聯合老師,耐心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技巧。另外,對于一些在聽、說、讀、寫等基本學習技能上有障礙的孩子,家長應該配合老師對他們多下一些工夫,進行專門的輔導和訓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枝江市| 河曲县| 深圳市| 康乐县| 吉林省| 祁阳县| 从江县| 江川县| 响水县| 东安县| 双鸭山市| 金溪县| 贵阳市| 马鞍山市| 临沧市| 巨野县| 额济纳旗| 平遥县| 凤冈县| 武川县| 邯郸县| 陆河县| 溧阳市| 得荣县| 福建省| 丁青县| 泰宁县| 社会| 乾安县| 金平| 清流县| 城口县| 锦屏县| 通海县| 乐至县| 宁河县| 盱眙县| 宣城市| 乌拉特中旗| 巧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