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絕望的時候,信心可以創造奇跡
- 一個人對了,他的世界也就錯不了
- 馮曉
- 11289字
- 2017-10-11 14:48:02
信心,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當我們處于困境,感到失望甚至絕望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忘了信心可以創造奇跡。即使自己身邊很冷清,也一定不要忘記用左手溫暖右手。
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輕易受挫
挫折,誰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不可避免地遇到風浪一樣。有的人希望自己一生一帆風順,永遠不會受到挫折。這不僅不現實,還會讓自己失去與挫折戰斗的勇氣。
人的一生猶如玄奘西天取經一樣,必然會經歷很多磨難。盡管不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人生就不能圓滿,但一定會有很多足以讓你心灰意冷的打擊。在這種時候,你要有十分的勇氣,應對各種磨難。
那么這種勇敢的力量從哪里來?是別人的評價嗎?是別人的期許嗎?還是背負的責任?這些都不是,評價、期許和責任也許會讓人在一時間勇敢起來,但解決不了永遠勇敢的問題。真正勇敢的力量來自一個人的內心,你需要永遠對自己有信心,這種信心與生俱來,沒有理由,也無須論證。
有一位收藏家請一位鑒賞家來到家里,請他鑒賞一下他最近收集的幾幅字畫。
鑒賞家來了以后,他先拿出鄭板橋的一幅竹畫,請鑒賞家看。鑒賞家看了半天,沒有說話。然后收藏家拿出現代一位青年畫家的作品,請他鑒賞。那位鑒賞家看了幾眼就連聲贊嘆道:“很好,非常、非常好”。
收藏家糊涂了,他說:“以我的經驗,鄭板橋的竹畫不應該是假的呀,可是不見你對鄭板橋的畫有什么評價,怎么倒是稱贊起這幅名不見經傳者的畫呢?”
鑒賞家說:“對鄭板橋的畫,沒有人需要說什么,它本身已經把一切都說明了;但對第二幅畫,則必須有人贊揚它,不然它的作者就會受挫的”。
其實我們中間的很多人,都是需要依靠別人的鼓勵生存下去的。我們習慣把別人的鼓勵當成自己前進的動力,但是,我們是否有勇氣拷問一下自己的心靈:我們是否是為了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我們是否真的沒有勇氣,才要借助別人的力量?
一個人如果心灰意懶,或者認為自己于世無補,固然可悲。但一個人如果始終需要別人的鼓勵才能生存下去,又何嘗不可憐?
做人就不要寄希望于自己一帆風順,挫折來的時候我躲著它、讓著它,而要始終相信自己一定能戰勝挫折,這種相信沒有理由,也無須理由,讓挫折來得更猛烈些吧!
留一個希望在心底,永不放棄
有的人,永遠都會給自己留一條所謂的退路:“大不了放棄”。其實,放棄并不是什么退路,而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一個人從事事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試問,對于一個沒有困難就可以很輕易成功的事情來說,你可以說它是事業嗎?你會從中獲得成就感嗎?
我們在聽很多成功者講述自己成功故事的時候,很少聽到有人說自己想成功,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成功了,而是將自己想做事情,卻遇到了艱難險阻,自己用盡辦法,歷經磨難,將艱難險阻克服的過程講述給我們。事實也正是這樣,正是有這些磨難,我們才對那些成功者保持了一份獨有的尊敬,而不是嗤笑他們是暴發戶。難道當你成功的時候,你不想獲得別人的這份尊重嗎?如果你想,那么請永遠留個希望在心底,永遠都不要放棄。
斯坦利·庫尼茨是個對沙漠探險情有獨鐘的瑞典醫生。年輕的時候,他曾試圖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進入腹地的當天晚上,一場鋪天蓋地的風暴使他變得一無所有:向導不見了,滿載著水和食物的駝群消失得無影無蹤,連那瓶已經開啟的準備為自己慶祝36歲生日的香檳也灑得一干二凈。
死亡的恐懼從四面八方涌來,斯坦利的手神經質地伸進自己的口袋:“蘋果?”斯坦利從絕望中清醒過來:“我還有一個蘋果。”
幾天后,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當地土著人救起。令他們大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攥著一個雖然完整但已干癟得不像樣子的蘋果。它被攥得如此緊,以至于誰也無法從他手中取出。
上個世紀初,這個一生中不乏傳奇色彩的老人去世了。彌留之際,他為自己擬寫了這樣一句墓志銘:我還有一個蘋果。
“我還有一個蘋果”,無論你遭遇了什么,無論你覺得上天對你如何的不公,你都要看到自己手上的蘋果,這是上天饋贈給你的禮物。上天正關注著你,然后旁邊的人說:“這個人我相信,是可以成大事的,要不我怎么會浪費這么多精力和時間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惡其體膚……’?”
做人,永遠留一個希望在心底,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自己,都不要放棄。當你放棄的時候,上天也會把你手上的蘋果也奪去,連同你的生命。
有信心意味有目標,堅持走
對于沒有航向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如果認為只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就一定能成就大事,那么毫無疑問是有的人的呆子囈語。有信心就意味著你有目標,就意味著你答應了自己的心靈,要堅持走下去,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不會放棄。
在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人,對自己很有信心,也很努力,整天忙忙碌碌,而且總覺得時間不夠,真希望一天能夠干足25個小時。但上天并沒有眷顧他們,他們信心爆棚,但是沒有目標,或者他們的目標本身就有問題,就象南轅北轍一樣,堅持走下去,只會越走越遠,漸漸地把自己給迷失了。
白龍馬隨唐僧西天取經歸來,名動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馬”,眾驢馬羨慕不已。于是很多想要成功的驢馬都來找白龍馬,詢問為什么自己這樣努力卻一無所獲。
白龍馬說:“其實我去取經時大家也沒閑著,甚至比我還忙還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過我目標明確,十萬八千里我走了個來回,而你們在磨坊原地踏步而已。”
眾驢馬愕然。
是啊!看看我們周圍的人,看看我們自己吧,我們整天都很忙,整天都不得清閑,自己這么努力,上天理所當然要眷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但是現實就是現實,如果你的苦勞永遠都是低級的勞動,你永遠都不可能獲得你所想要的報償。
人固然要勞作,但人的勞作和動物的區別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勞作,人的勞作是步步指向目標的。我們每一個人能做的事情都很多,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做這件事情,也可以做另外一件事情,但是人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是指向自己的目標的。如果不是,這種事情最好不要做,因為確實徒勞無益。
人要堅持走,就要設計藍圖,就要給自己設立長遠的目標,藍圖和目標就是你堅持走的方向,只有確定了這個方向,當你遇到眾多選擇的時候,你才不會迷惑,才不會歧路亡羊。做人就要引發自己的思考,深深地思考自己想要得到什么,自己想做什么樣的人。如果你還整日奔忙,卻不知道未來是什么樣的,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千萬別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自己一生都給耽擱了。
信念是人生事業的支柱
一個人事業的支柱是什么?有的人會說是資本,無論是人脈、項目還是資金都可以看成是資本。這種回答固然有理,但是它解釋不了這種現象:不同的人,擁有同樣的資本,但最后永遠是完全不同的結局。其實,事業的真正支柱是一個人的信念,正是因為一個人有了信念,他才可以調動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一老一小兩個相依為命的瞎子,每日里靠彈琴賣藝維持生活。一天老瞎子終于支撐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將離開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頭,緊緊拉著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說:“孩子,我這里有個秘方,這個秘方可以使你重見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萬記住,你必須在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才能把它取出來,否則,你是不會看見光明的。”小瞎子流著眼淚答應了師父。老瞎子含笑離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用心記著師父的遺囑,不停地彈啊彈,將一根根彈斷的琴弦收藏著,銘記在心。當他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當年那個弱不禁風的少年小瞎子已到垂暮之年,變成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雙手顫抖著,慢慢地打開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別人告訴他,那是一張白紙,上面什么都沒有。淚水滴落在紙上,他笑了。
老瞎子騙了小瞎子?
這位過去的小瞎子,如今的老瞎子,拿著一張什么都沒有的白紙,為什么反倒笑了?
就在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間,他突然明白了師父的用心良苦,雖然是一張白紙,但卻是一個沒有寫字的秘方,一個難以竊取的秘方。只有他,從小到老彈斷一千根琴弦后,才能了悟這無字秘方的真諦。
那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無邊的黑暗摸索與苦難煎熬中,師父為他點燃的一盞希望的燈。倘若沒有它,他或許早就會被黑暗吞沒,或許早就已在苦難中倒下。就是因為有這么一盞希望的燈的支撐,他才堅持彈斷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見到光明,并堅定不移地相信,黑暗不是永遠,只要永不放棄努力,黑暗過去,就會是無限光明。
做人,就要有小瞎子彈琴一樣的信念,只有信念的支撐,才能獲得不斷前進的動力,人才能調動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實現自己的事業。
給自己鼓掌又何妨
誰瀕臨絕境,心中會不恐慌?誰處困苦中,身邊會不冷清?當你事業未成的時候,身邊冷冷清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乃人之常情。有的人也許會抱怨,甚至以為自己看透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姑且拋開這些糾葛恩怨,我們只來看看當我們處于絕境和困苦中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其實,當別人依靠不著的時候,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又有何妨?
從前有一位美國作家,他是靠著為報社寫稿維持生活的。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周必須完成兩萬字。達到了這一目標,就去附近的餐館飽餐一頓作為獎賞;超過了這一目標,還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濱度周末。于是,在沙灘上,常常可以見到他自得其樂的身影。
作家勞倫斯·彼德曾經這樣評價一些著名歌手:為什么許多名噪一時的歌手最后以悲劇結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在舞臺上他們永遠需要觀眾的掌聲來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們從來不曾聽到過來自自己的掌聲,所以一旦下臺,進入自己的臥室,便會覺得凄涼,覺得聽眾把自己拋棄了。他的這一剖析,確實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人不是活在別人的期許中,人要活在自己的信念中。當我們生活困苦的時候,有一些朋友雪中送炭,千里送鵝毛,固然可喜。但是如果沒有呢?是不是我們要結束自己的事業,去蠅營狗茍地打發剩余的時光?是不是我們就要厚著臉皮,擠在別人家的火爐旁?顯然不是,當你困苦的時候,你給自己鼓鼓掌,同樣也可以溫暖自己。
給自己鼓掌,就是相信自己。只有當你相信自己的時候,奇跡才有可能出現,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奇跡是不可能把自己寄托給你的,因為那并不長久。
做人,在遇到困苦的時候,就不要再等,不要再依靠,給自己鼓個掌,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困境,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當你走出去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像當年蘇秦得意和失意所受的不同待遇一樣。當然,我們不要誤以為別人眼淺,看不到長遠,其實換成是我們也一樣。誰會對一個對自己都沒有信心和落魄的人保持禮遇?
沒有信心看到目標比死還可怕
如果不是那些工具和死因遮掩住了真相,很多人生命的結束其實都歸結于意念。是意念殺死了他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正在被意念給殺死。邪惡的意念、不走正途的意念、鋌而走險的意念,都能致人于死地。然而最能讓人死亡的意念不外乎沒有信心看到目標。如果沒有真憑實據,有的人會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的。
一位軍閥每次處決死刑犯時,都會讓犯人選擇:一槍斃命或是選擇從墻上的一個黑洞進去,命運未知。所有犯人都寧可選擇一槍斃命也不愿進入那個不知里面有什么東西的黑洞。
一天,酒酣耳熱之后,軍閥顯得很高興。旁人很大膽地問他:“大帥,您可不可以告訴我們,從這黑洞走進去究竟會有什么結果?”
“沒什么啦?選走進黑洞的人其實只要經過一兩天的摸索便可以順利地逃生了,人們只是不敢面對不可知的未來罷了。”軍閥回答。
正如軍閥設計的那個黑洞一樣,其實我們的人生是由一個個黑洞組合而成的。你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事情嗎?即使是占卜算卦的人也不敢隨便預測。在這種情況,有一種人走了極端,他們杞人憂天,把未來想象得很恐怖,最后把自己給嚇壞了,其實把明天過了以后,才發現什么都沒有發生。
當然,這只是一個很渺小的例子,比起人生歷程的汪洋大海來說,你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大風暴的來臨?你真的不清楚自己的命運會是怎么樣的?那么是否自己就要束手待斃、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日日笙歌?當然不是,只有傻子和過于怯懦的人才會選擇那樣的生活。真正的勇士,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既然這些都不怕,那么未來一段暫時看不到頭的黑路又何足掛齒呢?
未來怎么樣,誰能料得到?我們不能憑借現在的事實來選擇未來,比如我們還很弱小,我們就選擇退卻。我們只能憑借我們的價值觀來選擇未來,我們相信自己的勇敢,那么就選擇抵抗最大的道路堅決前行,誰又能斷言,你一定不能成功呢?只要你相信自己,只要你的目標明確,只要你堅定地走下去,你就有成功的可能。即使不幸失敗了,你都以一種成功的心態過著如此充實的日子,那又有什么好怨恨的呢?
做人就要勇敢,不要懼怕看不見的未來。
你得相信你就是最優秀的
你得相信你就是最優秀的。有的人肯定笑話這話說得太唯心。事實上,每一個人對這個世界最大的意義就是他自己。如果他都不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那他又能相信什么?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沒能給他尋找到一個最優秀的閉門弟子。
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好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挖掘一位好嗎?”
“好的,好的。”助手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么。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都被蘇格拉底婉言謝絕了。
半年之后,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前,語氣沉重地說:“我真是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于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有些時候,因為懦弱,我們會讓關心我們的人失望,但是他們只不過是失望而已,真正對不起的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人,就要永遠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只有相信自己最優秀,你才可能有擔當,才能成就大事業,做人,就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優秀。
誰都是從青澀的果實開始收獲香甜。
很少有人一開始就取得成功。很多的人總認為自己一開始就不成功,以后就不會再有希望了,于是蜷縮到自己的小角落里自怨自艾。事實上,誰都是從青澀的果實開始收獲香甜的,絕大多數成功者一開始都會遭遇到挫折,正是因為他們不放棄,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有所成就,所以最后才成就了事業。機會無處不在,只是不給那些不再相信自己的人。
有一天,俄羅斯劇作家克雷洛夫在街上行走。
忽然,有個年輕的果農走上前來,攔住了他的去路。只見果農拿著一個果子,向克雷洛夫兜售。
年輕人靦腆地對他說:“先生,請你幫忙買些果子吧!不過,我要老實告訴你,這些果子其實有點酸,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種果子。”
克雷洛夫見這個果農如此誠實,頓時心生好感與憐惜,便向他買了幾個果子,并對他說:“小伙子,別灰心啊!你以后種的果子會越來越甜的,我第一次種的果子也是酸的。”
年輕人一聽,以為遇到了“同行”,連忙向他請教:“你以前也種過果樹嗎?后來呢?”
克雷洛夫笑著說:“我啊?我收獲的第一個果實,是《用咖啡渣占卜的女人》。不過,當時沒有一個劇院愿意演出這個劇本。”
一個人不被認可,并不代表這個人不行,很可能是別人的判斷有問題。很多杰出的作家,開始向出版社投稿的時候,往往是石沉大海;很多杰出的企業家,第一筆生意往往做得很是蹩腳,甚至受人嘲弄。但是這些人最后都取得了成功,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放棄,他們有意或者無意地堅持了從青澀中收獲香甜的原則。不僅如此,很多成功者都善于從另外一方面想問題,因為還沒有成功,因為還有不圓滿,所以還有前進的動力和發展的空間。正是抱著這樣一種態度,他們不斷地超越自己,克服自己的惰性,最后成就偉業。
做人就要善于品嘗最開始的青澀,千萬不要因此而灰心,也絕對不因為暫時的失敗而氣餒,當你不放棄的時候,當你渴求機會和希望的時候,它一定會來到你的身邊。
既然已經相信自己,就不要有絲毫懷疑
曾參殺人讓深信兒子的母親趕緊逃跑,三人成虎讓不相信集市中有老虎的國王產生動搖。很多時候別人對我們的信心是有底線的。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的信心何嘗沒有底線?有的人在經過了幾次失敗后,就開始產生了“智慧”,他們開始懷疑自己。其實很多時候,你必須永遠地相信自己。
有一次,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相信自己。
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用手拿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呢?”
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蘇格拉底又問:“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
學生們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回到講臺上后,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
這次,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回到講臺后,他再次提問:“同學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
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么味兒?”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只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
你的心理暗示對自己很重要,你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就要永遠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而不要去懷疑。懷疑就像一個種子,一旦種了下去,就一定會生根發芽,最后分裂掉自己的信心大廈。做人要學會堅決地相信自己,不要浪費時間在懷疑上。自己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是這都是建立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相信自己,永遠都不用懷疑。
有信心的人最美
很多時候,我們很微小。相對于宇宙來說,我們都很渺小;相對于成功者來說,我們往往汗顏。在這種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躲起來,藏起來,免得走出來讓人恥笑。有的人,相信自己的卑微是命中注定,到死都不會有任何改變。于是放棄了抗爭的武器,最后窮其一生,一事無成。事實上,如果我們有信心,我們就是最美麗的,至于事業是否成就反而變得很其次。
瑪麗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很自卑,走路都是低著頭的。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很漂亮,瑪麗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瑪麗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瑪麗,你抬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在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不過,瑪麗知道,以后她再也不需要蝴蝶結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位叫瑪麗的小女孩現在已經是HBO的著名主持人了。其實你我的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故事。我們身邊有很多自卑的人,只是,他們可能沒瑪麗這么幸運,還是在受著自卑的折磨。
一個人自信,是要過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鐘。一個人自卑也是這樣。但是,這些時間的用途完全不同。自信的人用這些時間來不斷做有意義的事情,他們要成就一番事業;而自卑的人用這些時間來自怨自艾,不斷舔舐過去的傷口,不斷地否定自己。不分過去如何,僅從時間的利用來看,自信的人就比自卑的人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自信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創造成功,自卑的人卻在等待機會降臨,即使機會降臨,自卑的人也往往抓不住。
做人,要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要做一個永遠自信的人,當你自信的時候,你會發現處處都有機會,任何困難都有解決的辦法。當你不斷克服困難的時候,你也就隨之聚集了力量,最后成就了自己的夢想。
上天永遠不會把人逼上絕路
生活本身不會把人逼上絕路,上天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打開一扇窗。人之所以走上絕路,很多時候是自己逼迫自己的。有的人或許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生活中有很多無奈,世界處處存在風險和陷阱,似乎稍一不慎就會掉下去,掉下去以后就再也爬不起來。
兩只青蛙在覓食中,不小心掉進了路邊一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還有為數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讓青蛙們體驗到什么叫滅頂之災。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全完了。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啊,我是永遠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在看見同伴沉沒于牛奶中時,并沒有一味放任自己沮喪、放棄,而是不斷告誡自己:“上帝給了我堅強的意志和發達的肌肉,我一定能夠跳出去。”它每時每刻都在鼓起勇氣,用盡力量,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生命的力量與美展現在它每一次的搏擊與奮斗里。
不知過了多久,它突然發現腳下的牛奶變得堅實起來。
原來,它的反復跳動,已經把液態的牛奶變成了一塊奶酪。不懈的奮斗和掙扎終于換來了自由的那一刻。它從牛奶罐里輕盈地跳了出來,重新回到綠色的池塘里。而那一只沉沒的青蛙就那樣留在了那塊奶酪里,它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機會逃離險境。
生活不會讓愿意奮斗的人沒有出路的。一個人只要愿意奮斗,生活就一定會回給他前進的希望。一個人有勇氣奮斗的時候,生活中的很多困難就會向他讓步。正如成功從牛奶罐里逃脫的青蛙一樣,當你在生活中不斷地拼搏,你就會為自己打下一個足以跳躍的基礎,最后獲得成功。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一旦受到了挫折,或者掉入了某個陷阱,就立即覺得生活暗淡無光。比如一個失戀的青年,因為戀人的離去,他頓時覺得人生毫無意義,活著也沒有幸福可言,最后自暴自棄。如果他的戀人看到他這番景象,會暗嘆自己的英明,一個經不起挫折的人,憑什么給別人帶來幸福?
做人,就要永遠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當你堅定地相信有路的時候,你才會堅定地去找路,而當你堅定去找路的時候,你就有極大的希望去找到路。當你找到路的時候,自然就是希望降臨的時候。
不時暗示自己不非凡
一個人的心理暗示對自己很重要,有的人或許認為這是自欺欺人,但事實上,我們心里都有一個很柔弱的信念。這個信念,如果你相信,它就是真的,它就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相反,如果你不相信,它就是假的,它就會讓自己過得很被動,很狼狽。
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一位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邊發呆。
這天是他30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必要。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里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重的法國鄉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既丑又笨的鄉巴佬,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間的時候,與他一起在福利院長大的好朋友約翰興沖沖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好消息從來就不屬于我。”亨利一臉悲戚。
“不,我剛剛從收音機里聽到一則消息,拿破侖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征,與你絲毫不差!”
“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侖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
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滿懷自信地來到一家大公司應聘。
20年后,已成為這家大公司總裁的亨利,查證自己并非拿破侖的孫子,但這早已不重要了。
人類經歷了那么多戰亂和災難,最后基因能夠遺傳下來,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應該感到慶幸。我們已經是很不平凡,已經是很了不起,那為何我們要自卑呢?如果我們有一個高貴而又自由的靈魂,為什么要困守在我們“什么都做不了”的狹隘念頭中呢?我們得相信自己能做事情,我們得相信世界上真有奇跡出現,只有我們相信了,我們最后才能有所成就,也只有我們相信了,我們才能有切實的行動。沒有天生就是平凡的人,只有甘于做平凡的人。
做人就要在自己失去希望的時候,及時告訴自己確實不平凡,及時地揀回自己的希望,讓自己更加堅定地走下去,直到成功。
信心在于人的一念間
一念之間,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很多時候,事情的發生就在一念之間,我們要盡量選擇好的念頭,不要錯誤地去想太多的實事求是,念頭是一個人的價值取向,沒有什么事實可言。
有一份報紙曾經刊登了一則短訊。它記載有一個攝影師,他的那架照相機至少替4萬人照過相。在談話中,他談到許多關于人的臉,以及人臉如何轉變的話。他開照相館很多年,也替人家照過不知多少相。其中有些人后來還成為名人。他說,他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張臉特別丑,邪惡的臉更少。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人的臉,看到深處,就不止看到其輪廓和美丑,還能看到這個人的精神和性格,因此我們常常能看到許多可愛可喜的東西。
有一次,一位爵士到這家照相館來照相,他對攝影師說:“我的臉很不好看,你盡量照得漂亮些,可是不要抹除我臉上的皺紋,這是我活了這么多年才獲得的!”每一個人臉上的皺紋都是這樣得來的,不管這皺紋是溫柔,還是嚴酷,或者像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臉一樣,縱橫交叉,布滿困惑。
這位攝影師說,外貌如何,一個人自己做不得主,可是表情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的臉在人家眼里看來是快樂,是憂傷,都得由我們自己負責。如果哪一天一個人臉上滿是憂傷慌忙的顏色,那么這一天他便可能虛耗過去,毫無成就。相反地,如果表情堅毅、溫和,這一天就能帶來祝福。
表情是內心的反映,我們有堅定的內心,便有堅定的表情。當我們的內心十分脆弱的時候,我們的表情自然顯得慌亂。而善于看相的人,從一個人是否慌亂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未來能否有大作為,其邏輯就在這里。我們要不斷去做一個堅定的人,我們要追求自己的成就,要讓所有的人認可自己的成就,或者我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實現自己的成就,那我們就應該給別人信心。
做人就要從一念之間做起,給別人一個堅定的微笑,讓別人相信你一定能夠有所作為。
勇敢來自內心,而不寄托于外物
人要勇敢,有的人認為需要借助外物。比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人要勇敢首先要有資本。這種說法解釋不了,很多人白手起家也能取得非凡成就的現象。一個人的勇敢是來自于自己的心靈,而不是,也用不著寄托于外物。
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個士兵。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里面插著一只箭。父親鄭重地對兒子說:“這是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兒子聽了十分興奮,便一口答應。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但當戰斗快勝利的時候,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忘記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使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卻發現是一只斷箭。兒子的意志轟然坍塌了,最后死在了亂軍之中。
真正借助于外物的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這種勇敢有太多的附加條件,他容易培養自己對外物的依賴。正如人們常形容武林高手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手中有劍,心中有劍;后來有了一定修為,達到了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地步;到最后成為了絕頂高手,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這并不是文字的游戲,事實也正是如此。當一個人真正勇敢的時候,他心中會涌起無窮的力量,支撐他的勇敢。它不需要依靠外物來襯托自己的勇敢。
古代有很多人學儒生的服飾,標榜自己有文化,國君也很難分辨,沒有辦法選拔人才,后來有人給國君出了一個主意,下令讓儒生接受考核,最后全國就剩下一個儒生敢穿那種服飾。還有一些武士,標榜自己工夫厲害,于是帶著讓人驚心的劍到處走動,最后他們的功夫也很是平平。那些借助外物來標榜自己的人,往往是內心怯懦的。因為他們的怯懦,所以才需要外物壯膽。
做人,就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就要了解勇敢的來源在哪里,它只可能來自于一個人的內心,而不是他所擁有的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