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沒有人能阻擋你對成功的向往

一個人對成功的追求,沒有人能夠阻擋。有時,我們認為有什么人阻擋了自己的成功,其實不過是給自己找了一個自欺欺人的借口。

為薪水而工作的人還將為薪水而勞碌

你想得到什么,你最終最有可能得到什么。當你為薪水工作的時候,你一生都將為薪水而勞碌。有的人會認為,會有機遇降臨,自己的命運會得到改變,但事實真的如他們所愿的那樣嗎?

盛夏的一天,一群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這時,一列緩緩開來的火車打斷了他們的工作。火車停了下來,一節特制的并且帶有空調的車廂的窗戶被人打開了,一個低沉、友好的聲音:“大衛,是你嗎?”

大衛·安德森——這群人的主管回答說:“是我,吉姆,見到你真高興。”于是,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鐵路的總裁,進行了愉快的交談。在長達1個多小時的愉快交談之后,兩人熱情地握手道別。

大衛·安德森的下屬立刻包圍了他,他們對于他是鐵路總裁墨菲的朋友這一點感到非常震驚。大衛解釋說,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開始為這條鐵路工作的。

其中一個下屬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大衛,為什么他現在仍在驕陽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成了總裁。大衛非常惆悵地說:“23年前我為1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是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當一個人為自己的任何一種想法而工作的時候,他會圍繞著這種想法調動自己的資源,包括注意力。所以當一個人為了薪水而工作的時候,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得到薪水。而與之相反,當一個人為了理想而努力的時候,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理想。這就是機會要青睞的有準備的頭腦。

我們大多數人固然要靠薪水過日子,就像小孩要吃喝一樣。但是如果這個孩子長成了成人,還只要吃喝,那么這個人是有問題的,生活極有可能陷入困頓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此我們要不斷地在自己的位置上找到更多的價值,而這些價值是可以帶領我們走向未來的。

人,絕對不能只為薪水而活著,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那樣的日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不敢想“大生意”阻礙了自己的成功

雖然很多人都是依靠自己的緩慢積累,最后有所成就的;雖然很多人都逃避風險,以求穩求安來取得成功。但是我們不能失去對“大生意”的想象力。有的人往往過于謹慎,把保守當成腳踏實地,不敢去談“大生意”,甚至連想想都會讓他們害怕不已。但人如果僅靠自己的積累,很少能夠成就大的事情。固然個人的積累很重要,但是積累到一定的階段去騰飛則更加重要。

日本三洋電機的創始人井植歲男,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在他的辛勤經營下,企業從無到有,蒸蒸日上。

有一天,他家的園藝師傅對他說:“社長先生,我看您的事業越做越大,而我卻像樹上的蟬,一生都坐在樹干上,太沒出息了。您教我一點創業的秘訣吧?”

井植點點頭說:“行?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工作。這樣吧,在我工廠旁有兩萬坪空地,我們合作來種樹苗吧?樹苗1棵多少錢能買到呢?”

“40元。”

井植又說:“好。以一坪種兩棵計算,扣除走道,2萬坪大約種25000棵,樹苗的成本是100萬元。3年后,1棵可賣多少錢呢?”

“大約3000元。”

“100萬元的樹苗成本與肥料費由我支付,以后3年,你負責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們就可以收入600多萬元的利潤。到時候我們每人一半。”

聽到這里,園藝師傅卻拒絕說:“哇?我可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

最后,他還是在井植家中栽種樹苗,按月拿取工資,白白失去了致富良機。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會有風險,園藝師傅選擇了按月領取工資,其實何嘗不風險巨大?我們要有敢于拼搏的勇氣,當然這種拼搏不是賭博。有勇無謀往往是賭博,撞大運;但有勇有謀,就可以把風險降低,把成功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最后獲得成功。我們要做有勇有謀的人,而不要讓自己心中的小算盤束縛了手腳。

做人,就要敢于想象大生意。別人能做的事情,自己為什么不能做?別人能夠成功,自己為什么總是感覺懷才不遇?人生很多時候都需要冒險,在這冒險的過程中,你會體會到很多人生的樂趣,如果你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你還會取得讓別人瞠目結舌的成功。

是金子就會發光的,除非不是

是金子,就會發光,就會顯現自己的價值。我們看到太多的人懷才不遇,認為社會對自己不公,沒有給自己提供機會。其實哪里是這樣?很多時候他們要么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才能,要么本身就沒有什么才能。有的人對這種評價會滿腹牢騷,他們認為一直沒有顯現才能的機會。事實上,才能的顯現,需要不斷的磨練,當你還是石子的時候,你是沒有辦法發出金子般的光芒的。

一個自詡很有才華的人,一直得不到重用,為此,他愁眉不展,苦悶不已。

有一天他去質問上帝:“命運為什么對我如此不公?”上帝聽了沉默不語,只是撿起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亂石堆中,然后說:“你去找回我剛才扔掉的那個石子。”結果這個人翻遍了亂石堆,卻一無所獲。

這時候上帝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樣的方式扔到了亂石堆里。結果,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閃閃的戒指。

上帝雖然沒有再說什么,但是他卻一下子醒悟了:當自己還只是一顆石子時,就永遠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上天怎么樣對你,一定有他的理由。我們發現身邊可能有太多的人,感覺遠不如自己,卻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們都希望和他們一樣有金子般的光芒,但是我們中間有幾個人知道他們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我們有幾個人知道他們從石子轉變為金子的過程中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如果我們不能付出,如果我們喊哭怕疼,不愿意承受從石子到金子轉變過程的磨練,我們就永遠都不要抱怨自己沒有得到重用。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不是要把自己想象成金子,想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應該把自己想象成石子,我們要知道自己有很長的道路去走,在這個過程中,跌倒、站起來、再跌倒、再站起來,這應該是常態。

做人就要學會接受這樣一個過程,要把成功看成一個過程,在過程中將艱難困苦當成前進的最大動力,至于最后取得的成功都是附加的產品,等我們走到那一天,發現其實那并不重要。

最好的醫生是奔跑在追求的路上

你對成功的向往會讓你忘我,一個對成功有心理殘疾的人,給他開的最好藥方就是讓他奔跑在成功的路上。有的人也許不理解,認為這不過是自欺欺人。但事實上一個人是否有理想、有追求,并且為這理想和追求付出努力,直接決定了這個人的精神狀態。而一個人精神狀態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這個人的一切。

相傳有一個年過半百的人身患絕癥,四處求醫,卻未見效。有一個智者告訴他:“你這種病有人能治,但你必須四方游吟,才能引他露面。”于是這個人開始流浪,四處吟唱,唱給富人、窮人、病人、孩子。

數十年過去他從壯年變成老年,成了著名的游吟歌手,他的歌治愈了許多人的頑癥,而他卻渾然不知,一年一年唱過了百歲。

這天,一個路人問他為什么唱且唱得如此動聽,他說:“為了找一個神醫,治我的絕癥,咳,唱了五十多年,可他還沒露面。我這病可咋辦呀?”那人說:“巧了,我就是醫生。”于是便為他做了全面檢查,隨后對他說:“你說你都一百多歲了,可身體還這么硬朗,哪有什么病啊?”“難道那個智者騙我不成?”老翁顧不上多想,興奮地高喊:“我病好了,不用唱了,不用找那個醫生了?”結果第二天,他卻死了。

當一個人奔跑在夢想的路上,他是可以青春不老的。我們看到身邊很多很年輕的人,他們整日郁悶不已,惶惶不安。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感覺沒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心灰意懶。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年紀很大的人,依然日夜奔走在自己的事業上。我們真的很難評價誰年輕,誰年老;我們真的不難評價誰更有希望。

當覺得自己生活在苦難之中的時候,只要自己不自暴自棄,就永遠都有成功的希望,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忘記你的苦難,忘記你曾經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過去的種種對于今天、對于未來都沒有任何意義。只有活在當下,活在追求中,才有意義可言。

做人,就要始終奔跑在路上,這種有目標有奮斗的生活會讓人消除很多痛苦,尤其是心理上的缺陷。

缺點也可以鑄就人生

不要害怕被生活折磨得體無完膚,不是因為它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因為體無完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健康的人。有的人會以為這是個悖論。體無完膚的人怎么可能健康?但事實上正是如此,正如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先生所說,人年輕的時候是面粉,單純但是一吹就散,到后來揉入生活中的種種遭遇后變成了面團,到最后成為了面條,是可以吃的。這樣的人生才是有味道的。

有一位種蘋果的人,他的高原蘋果色澤紅潤,味美可口,供不應求。有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即將采摘的蘋果砸開了許多傷口,這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眼看著蘋果無法銷出,不僅如此,如不按期交貨還要按合同一一賠款。然而樂觀的果農卻打出了這樣的一則廣告:

“親愛的顧客,你們注意到了嗎?在我們的臉上有一道道的傷疤,這是上帝饋贈給我們高原蘋果的吻痕——高原常有冰雹,高原蘋果才有美麗的吻痕。味美香甜是我們獨特的風味,那么請記住我們的正宗商標——傷疤。”

讓蘋果說話,這則妙不可言的廣告再一次使果農的蘋果供不應求,贏得了另一種成功。

年輕的時候,我們追求很是純凈的理想,當理想遇到現實阻撓的時候,我們往往選擇了一種逃避式的堅持,有的人不想長大,有的人不想放下尊嚴,到最后終究一事無成,只能怨天尤人。我們的理想不會生活在溫室里,不會遠離細菌的侵擾,相反,正是因為有細菌的侵擾,理想才能健康成長。我們的人生理想最開始的時候就像一條小溪,我們希望它最后能匯入大海,但是從小溪到大海必須經歷湍急的河流,那里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很有可能把自己變渾濁。如果我們不愿意選擇這條路,我們將永遠是小溪,大海很博大,我們卻時刻都有干涸的威脅。

做人,就要認真看待自己的缺點,千萬不要試圖去做個完美無缺的人,也千萬不要害怕沾染到了太多的“社會氣”,我們生活在一定的生態中,這種生態不可能過于純潔,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一種過于純潔的生態,因為那里往往是長不出大樹木來的。

世界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世界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們的想象很多時候容易夸大恐懼。有的人往往認為這世界到處都充滿著危險。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有一只老鼠告訴父母,他要去海邊旅行。他的父母聽后大聲說道:“真是太可怕了!世界上到處充滿了恐怖,你千萬去不得。”

“我決心已定,”老鼠堅定地說,“我從未見過大海,現在應該去看看了。你們阻攔也沒用。”

“既然我們攔不住你,那么,你千萬要多加小心啊!”老鼠的爸爸媽媽憂心忡忡地說。

第二天天一亮,這只老鼠就上路了。不到一上午,老鼠就碰到了麻煩和恐懼。一只貓從樹后跳了出來。他說:“我要讓你填飽我的肚子。”

這對老鼠來說,真是性命攸關。他拼命地奪路逃命,盡管一截尾巴落到貓嘴里,但總算是幸免一死。

到了下午,老鼠又遭到了鳥和狗的襲擊,他不止一次被追得暈頭轉向。他遍體鱗傷,又累又怕。

傍晚,老鼠慢慢爬上最后一座山,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他凝視著拍打岸邊的一個接一個翻滾的浪花。藍天里是一片色彩繽紛的晚霞。

“太美了!”老鼠禁不住喊了起來,“要是爸爸和媽媽現在同我在一起共賞這美景該有多好啊!”海洋上空漸漸出現了月亮和星星。老鼠靜靜地坐在山頂上,沉浸在靜謐和幸福之中。

象這只小老鼠還是經歷了很多兇險。事實上,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經歷這種兇險。正如一個擁有一千萬人口的都市,如果發生了一起兇殺案,大家往往會人心惶惶,覺得活在這個城市很不安全。但實際上兇殺案只是千萬分之一,是個極小概率的事件。通過媒體的報道,我們的閱讀,就變成了一個讓人恐懼的事件。其實,再進一步想,壞消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比好消息要傳播得快得多,人們也會有選擇性地去聽那些壞消息。

做人就要有一種生活的常態,這種生活的常態建立的前提就是不要自我制造恐懼,這個世界一點都不可怕。

你得有迅速做決定的魄力

要想成就大事,你就必須能夠迅速做出決定,而且承擔這一決定帶來的結果。有的人認為可以將決定的事情讓別人來做,這樣對自己來說風險最小。事實上,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具備迅速做決定的魄力,而且要自己善于做決定,如果事事讓別人做決定,哪怕你身邊有個諸葛亮,到最后自己始終是個浮不起來的阿斗。

一個小男孩在外面玩耍時,發現了一個被風吹落地上的鳥巢,鳥巢里滾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

當他托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他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里養小動物。于是,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口,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終于破例答應了。

小男孩興奮地跑到門口,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他看見一只黑貓正在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小男孩為此傷心了很久。但從此他也記住了一個教訓: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決不可優柔寡斷。這個小男孩長大后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就是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

優柔寡斷的人往往缺少自己的獨立思考,甚至有可能是個悲觀的人。這種人注定成功的概率會比一般人要小很多。很多時候,機會是稍縱即逝的,不會再敲第二次門,如果此時不抓住機會,以后注定要遺憾,因此千萬不要過于優柔寡斷。如一個青年喜歡上了一個女子,如果這個青年過于考慮未來家人的感受,未來家庭的發展,等到他考慮成熟或者自信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估計這個女子已經成為了幾個孩子的母親。

人害怕迅速做決定,其中隱含的問題是做了以后會發生什么?其實任何決定都是有風險的,無論你做出決定,還是別人做出,風險都是存在的。當你對事情認定的時候,你就必須迅速做決定。真正的機會,不會給你太多的準備時間。

做人就要有迅速做決定的魄力,而要具備這種魄力,你就必須不斷提高你對事物的判斷力,你要有常識,要有感覺,這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正是這種常識和感覺,造就了很多十分偉大的人物。

只要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那就是成功

人生難免會經歷很多的跌倒,但是成功者都是爬起來的人。事實上,成功就等于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這么簡單。有的人或許不這么認為,他們以為爬起來以后還是會跌倒,這是永無止境的循環。事實上,成功者的人生是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螺旋上升中有跌倒,但總是能爬起來。即使有下一次的跌倒,那也絕對不會是低級錯誤的重復。

丹尼爾·盧迪是一位富于鼓動性的演說家。

盧迪在伊利諾伊州喬列特長大,從小就耳聞圣瑪麗大學的神奇傳說,夢想有一天去那兒的綠茵場踢足球。朋友們對他說,他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又不是公認的體育好手,休要異想天開了。因此,盧迪拋棄了自己的夢想,到一家發電廠當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時死于事故,盧迪震駭不已,突然認識到人生是如此短暫,以致你很可能沒機會追求自己的夢。

1972年,他在23歲時讀印第安納州圣十字初級大學。盧迪在該校很快修夠了學分,終于轉入圣瑪麗大學,并成為幫助校隊準備比賽的“童子軍隊”的一員。

盧迪的夢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卻未被準許比賽穿上球衣。翌年,在盧迪多次要求后,教練告訴他可以在該賽的最后一場穿上球衣。在那場比賽期間,他身著球衣在圣瑪麗校隊的替補隊員席就座。看臺上的一個學生吶喊道:“我們要盧迪。”其他學生很快一起叫喊起來。在比賽結束前27秒鐘時,27歲的盧迪終于被派到場上,進行最后一次拼搶。隊員們幫助他成功地搶到那個球。

17年后,盧迪在圣瑪麗大學體育館外的停車場。一個電影攝制組正在那兒,為一部有關他的生平的電影拍外景。

做人就不要害怕失敗,不要把自己困守在一個自認為安全的角落里,要善于走出去,要善于去冒險,要不害怕失敗,在失敗中不斷汲取前進的力量,最后走向成功,只要你爬起來比跌倒多一次,你就成功了。所以當下次你跌倒的時候,你要毫不猶豫地爬起來。

弱者在挫折面前崩潰,強者讓挫折崩潰

挫折誰都會遇到,弱者在挫折面前崩潰,而強者讓挫折崩潰。有的人往往看到大多數人都在挫折面前停步,甚至崩潰,于是認為這世界上真正能成功的永遠是少數有特殊才能的人,但事實不是這樣的。

1832年,當時有一個人失業了,傷心之下,他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這對他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于是他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后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歷盡磨難。他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我可以成功了!”

第二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時,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得了神經衰弱癥。1838年,他覺得身體狀況好一些了,于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結果失敗了。1843年再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又一次失敗。

要是你處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放棄努力?但他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終于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的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而且還賠了很大一筆錢,他只能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卻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然而,他沒有服輸。接著又是三次的失敗。

這個在九次失敗的基礎上贏得兩次成功的人正是亞伯拉罕·林肯,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做人就要善于在挫折中尋找前進的力量,不要讓挫折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而要讓自己主宰著挫折。挫折給人帶來的心理影響遠遠大于實際影響,如果我們有更強大的內心,那么挫折在勇敢面前自然顯得卑微,甚至這種勇敢可以修復挫折所帶來的實際影響。我們生活的大多數人,雖然往往向挫折低頭,但是我們從來就沒有停止對向挫折挑戰的“堂吉訶德”的崇敬和欣羨。

像求生一樣渴求成功

你對成功的渴求有多大,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有多大。有的人認為成功不過是一個人碰到了機遇。他們沒有注意到,很多人都碰到了一個機遇,但是永遠只有最渴求成功的人能夠把機遇牢牢地抓在手中。

有個年輕人想向蘇格拉底學知識。蘇格拉底就把他帶到一條小河邊,和他一道跳入水中。

剛一下水,蘇格拉底就把他的頭摁到了水里,年輕人本能地掙扎出水面,剛一露出水面,又被蘇格拉底再一次死死地摁到了水里。這一次,年輕人可顧不了那么多了,死命地掙扎,出了水面后就嘩啦嘩啦地往岸上跑。跑上岸后,他打著哆嗦對大師說:“大、大、大師,你要干什么?”

蘇格拉底理也不理這位年輕人就上了岸。當他轉身遠去的時候,年輕人感覺好像有些事情還沒有明白。于是,他就追上去對蘇格拉底說:“大師,恕我愚昧,我還是不明白您剛才的舉動是什么意思,能否請您指點一下?”蘇格拉底看那年輕人還挺虛心的,于是對年輕人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他說:“年輕人,如果你真的要向我學知識,你必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強烈的求生欲望一樣。”

如果我們像想獲得生命安全一樣去渴求成功,我們會形成一種什么樣的力量?因為渴求生命的安全,我們就有一種勇氣去應對任何困難,我們甚至還有一種勇氣去冒險,去做一些平時處于安逸狀態下的我們絕對不會做的事情。而正是這些事情蘊藏著極大的機會,相當一部分成功者就是抓住了這種機會而取得成功的。

事實上,今天的創業者很多人是被“逼上梁山”的,因為他們沒得選擇了,為了生存,為了家人,為了責任,他們必須做這個選擇。當他們做這個選擇的時候,他們固然考慮到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但是有機會總比沒有機會要好,死馬當做活馬醫,這種基本判斷會左右他們的行為。

做人就要讓自己充滿著求生的欲望,很多事情,很多習慣要把它當成生命一樣來看待,要懂得珍惜,要積極爭取,當你珍惜和爭取的時候,人成功的可能性頓時會增大很多。

人生的目標自己定,自己實現

一個人的人生目標不是由別人定的,而是由自己定的,畢竟人生的目標不是由別人實現的,而是由自己實現的。有的人往往習慣了讓別人定目標,就像孩子從小依賴于父母的選擇一樣,等長大成人以后依然缺少自己的獨立思考。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為自己確立人生目標。

在半個世紀前,洛杉磯郊區有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孩子,才15歲,擬了個題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表上列出:

“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譜;寫一本書;游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

他把每一項編了號,共有127個目標。

當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后,他開始循序漸進地實行。

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佐治亞洲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里達州的埃弗洛萊茲探險。他按計劃逐個逐個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

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榮譽。

一旦我們確立了人生目標,我們就要堅持不懈地去執行。人生目標如果不執行,那么就是空想。人生目標只有執行的時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我們要善于尋找人生的目標,要善于在人生目標中尋找到人生的意義,就必須堅定地走下去。

對于一棵樹而言,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害怕它長彎曲了,往往用繩子束縛著它,矯正它的方向。等長成了大樹以后,我們不會再做這樣的事情。對于一個人來說,同樣是這樣,然而有的人因為生活的慣性,他們習慣了別人幫自己定目標,自己去執行;也習慣于活在別人的期許之中,沒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能力,甚至是非判斷能力也極為缺乏。

做人就要建立一個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通過價值的判斷和選擇來不斷尋找自己的目標,不斷實現自己的想法。

要善于簡單思考,成功不喜歡拐彎抹角

成功從來都不喜歡拐彎抹角,往往最簡單的思考能夠引導最大的成功。有的人會認為一定要思前想后,然后才能行動。事實上很多時候,有些問題是沒有必要再進行思考的。比如當你選定了一條路的時候,你完全沒有必要去過多思考失敗的結局。當我們工作形成了一種好的習慣的時候,也完全沒有必要過多思考這種習慣的利弊。思考有些時候會擾亂前進的步伐。

蜈蚣是用成百條細足蠕動前行的。狐貍見了蜈蚣,久久地注視著。心里很納悶:四條腿走路都那么困難,可蜈蚣居然有成百條腿,它如何行走?這簡直是奇跡!蜈蚣是怎么決定先邁哪條腿,然后動哪條腿,接著再動哪條腿呢?有成百條腿呢!于是狐貍攔住了蜈蚣,問道:“我被你弄糊涂了,有個問題我解答不了,你是怎么走路的?用這么多條腿走路,這簡直不可能!”

蜈蚣說;“我一直就這么走的,可誰想過呢?現在既然你問了,那我得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這一念頭第一次進入了蜈蚣的意識。事實上,狐貍是對的——該先動哪條腿呢?蜈蚣站立了幾分鐘,動彈不得,蹣跚了幾步,終于趴下了。它對狐貍說:“請你再也別問其他蜈蚣這個問題了,我一直都在走路,這根本不成問題,現在你把我害苦了!我動不了了,成百條腿要移動,我該怎么辦呢?”

最后蜈蚣被別的蜈蚣抬回了家。

人要學會簡單思考,現代人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思考太多。這種過多的思考成為了很多人一生的制約,限制了其事業的高度,限制了其發展的空間。因為,通過思考,他們往往給自己設定了很多框架,然后在這個框架里面跳不出來。

做人就要從思考入手,只做有價值的思考,而不要去做一些無謂的思考,避免將自己陷入困難的境地。

為成功受苦的人沒有時間流淚

一個為成功受苦的人是沒有時間去流淚的,因為他需要集中時間和精力去繼續戰斗。有的人往往會停下腳步去安撫自己,痛定思痛,到最后把自己弄得很可憐,把一切變得很被動。有的人正是因為對失敗存在著很多復雜的感情,所以才變得優柔寡斷。

蛙人的職業是十分辛苦和危險的。但是蛙人的經歷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啟示。一個在戰斗中的蛙人如果被對手擊中了左眼,那么他就應該將右眼睜得大大的,這樣才能夠看清楚對手,以便回擊。如果拿右眼去流眼淚,那么永遠都不可能有戰勝對手的機會。在生活中也許會有許多的不盡人意,生命原本脆弱,但是我們所有的人都應該選擇堅強,遭遇挫折之時,我們更應該給予自己信心,困苦中是沒有時間去流淚的。

當我們處在痛苦之中的時候,我們沒有理由去哭泣,我們的哭泣只會讓我們喪失戰勝痛苦的時間、精力和勇氣。我們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要不斷地去戰斗,永遠地戰斗,沒有時間為自己流淚,沒有時間覺得自己可憐,在自己的人生中,也不存在可憐這個詞,勝就是勝了,敗了也不可恥,只是說明還需要繼續戰斗。通過不斷的戰斗,我們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力量,最后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當你為失去太陽而流淚的時候,你也將失去群星。你要想不失去群星,你就必須抹干了眼淚,去欣賞生活的美麗。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失意:子欲養而親不待、事業成而妻兒散……太多太多的失意圍繞著我們,當我們不能改變這些失意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坦然地接受它們。

做人,就不要再流淚,不要再不斷地揭開過去的傷疤來可憐自己,不要再拿過去的失敗來限制自己,相反你要去積極地做事情,只有你不斷地去嘗試,只有你不斷地去努力,你才有翻盤的機會,否則不過是個可憐蟲而已。可憐蟲即使能夠博得別人的同情,但是最終無法博得別人的尊重。

你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你不斷地相信自己能行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真的能做很多事情,很多事情累積起來就是一個奇跡。當你不斷地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行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什么都做不了,連那么簡單的東西都沒有辦法完成,最后累積起來就是一個失敗的人生。但是,一個人的心理暗示不是自我欺騙。自我欺騙,無論你相信也好,你不相信也好,最后的結果肯定是假的。但是心理暗示,如果你相信,最后的結果就是真的,如果你不相信,最后的結果就是假的。

非洲的一個部落酋長有三個女兒,前兩個女兒既聰明又漂亮,都是被人用九頭牛作聘禮娶走的。在當地,這是最高規格的聘禮了。第三個女兒到了出嫁的時候,卻一直沒有人肯出九頭牛來娶,原因是她非但不漂亮,還很懶惰。后來一個遠鄉來的游客聽說了這件事,就對酋長說:“我愿意用九頭牛換你的女兒。”酋長非常高興,真的把女兒嫁給了外鄉人。

過了幾年,酋長去看自己遠嫁他鄉的三女兒。沒想到,女兒能親自下廚做美味佳肴來款待他,而且從前的丑女孩也變成了一個氣質超俗的漂亮女人。酋長很震驚。偷偷地問女婿:“難道你是巫師嗎?你是怎么把她調教成這樣的?”酋長的女婿說:“我沒有調教她,我只是始終堅信你的女兒值九頭牛的聘禮,所以她就一直按照九頭牛的標準來做了,就這么簡單。”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做“九牛之人”。真正向往高貴的人,絕對不會卑微,當然也不可能變得傲慢;真正向往學問的人,即使不能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是他會透出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有時讓人無法抗拒。你必須永遠地給自己一種積極的暗示,這種積極的暗示很多時候就是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想做什么樣偉大的事情。千萬不要把自己想得很卑微,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能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已經很不錯了。這種想法會限制你的成就。

做人就要永遠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業來,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相信舍我其誰。

虛心求教可以,但不要喪失獨立思考

你永遠都沒有辦法讓所有人滿意,你也絕對沒有必要讓所有人滿意。你可以有一份仁善的心,但是這種心絕對不是讓所有人滿意。我們看看古圣先賢,從來就沒有讓所有人滿意的,武王伐紂還有伯夷叔齊堅決反對,孔子還被看成“累累如喪家之犬”。為此,我們不能追求心靈上的那種完美,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就能吸引什么樣的人。你想吸引什么樣的人,你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必須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喪失自己。即使向別人虛心求教,你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獨立思考。

有一位畫家想畫一幅人見人愛的畫。畫完之后,將畫拿到市場上去展出,他在畫旁放了一支筆,并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做記號標出。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面都涂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他又摹了同樣的一幅畫拿到市場上去展出。這次,他要求觀賞者將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現畫面又涂滿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都被換上了贊美的標記。“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在發現了一個奧秘,那就是: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

當你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讓所有人滿意的時候,你將會存在喪失自我的風險。而讓所有人滿意很多時候都是水中的月亮,看著光潔無比,令人欣羨,但你永遠得不到,也沒有一個人能得到。

其實如果有那么一部分人贊同你,你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甚至只需要一小部分人贊同你,你就已經能夠成就非凡了。因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來看看讓所有的人滿意是多大的陷阱!多少有才華有抱負的人陷入其中!

做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要依賴于別人的眼光來做判斷。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這對具有獨立人格的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我們沒有辦法讓別人代替我們思考,別人也沒有義務和能力代替我們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阿拉善左旗| 上虞市| 饶阳县| 射洪县| 迁西县| 舒城县| 元朗区| 福安市| 开封市| 民丰县| 嵊州市| 肥城市| 共和县| 尤溪县| 蕲春县| 宕昌县| 澄迈县| 当雄县| 洛隆县| 淳化县| 耿马| 阿克陶县| 常宁市| 上饶市| 磐石市| 安西县| 蓝山县| 固始县| 崇明县| 拉孜县| 巴东县| 政和县| 隆德县| 安泽县| 德保县| 枣强县| 盐津县| 凤台县| 察雅县| 乌拉特前旗|